书名:股权改制后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定价:20.00元
售价:13.6元,便宜6.4元,折扣68
作者:陈晓静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96171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上海作为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银行业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备受关注。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本书构建了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互动模型。截取2005一2009年的相关数据以及通过对上海市几十家商业银行的调研访谈,本书对上海市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制约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包括创新能力不足、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较差、风险管理能力不强、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实施到位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本书提出一套提升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①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②加强银行业风险监管能力,完善风险监管体系;③增强上海市银行业跨国经营水平;④允许上海市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⑤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上海市银行业的法人治理结构;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章 导论
节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应用现状
一、国外的实践
二、的实践
第三节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面临的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趋势一:产业模块化
二、趋势二:产业融合化
三、趋势三:产业生态化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內容及创新之处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节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相关概念
一、产业的概念
二、产业分类的标准
三、竞争、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
四、国际竞争力
五、产业国际竞争力
六、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七、不同层次的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构建
第四章 上海市银行业发展现状及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作用
第五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的股权改制后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实证研究
第六章 案例研究——来自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启示
第七章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的提升股权改制后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附录 研究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陈晓静,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金融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产业竞争力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合著等近10部,在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或主研*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等20多项。多次到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阅读起来很有条理。作者在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在股权改制这一重要节点后,上海银行业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甚至脱颖而出。书中的主体部分,我感觉作者是采用了“问题导向,方案先行”的模式。他先是深入挖掘了当前上海银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比如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风险管控体系待完善等。这些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很多地方我都觉得说到了点子上,甚至是点出了我作为行业内人士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潜在风险。随后,作者并没有停留在问题的罗列,而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策略建议。这些策略涵盖了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产品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风险管理升级、技术驱动转型等多个层面。我个人认为,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比如关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银行业务、如何构建更具弹性的风险抵御机制等,都为我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启发。
评分在阅读《股权改制后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论证观点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的理论分析部分,既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作为支撑,又不乏创新性的观点。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将这些理论有效地落地。这些案例既包括了上海本土银行的转型实践,也借鉴了国际上一些知名银行的成功经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提出的各项策略,也更能体会到这些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风险管理与合规”的论述,作者强调,在追求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放在首位,这不仅是银行稳健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赢得国际客户信任的关键。书中提出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跨境风险管控等建议,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评分对于《股权改制后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解读。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国际竞争力,往往会陷入一种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的误区,但这本书则更强调“质量”和“效率”。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和数据支撑,阐述了银行在品牌塑造、服务创新、风险定价、全球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软实力,对于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书中有不少章节详细探讨了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比如学习他国银行业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模式,以及如何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好地规避跨文化经营的风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才”的论述,作者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实现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他不仅强调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更突出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培养。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人才战略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培养和留住真正具备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是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分析角度相当新颖,也很有深度。我感觉作者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银行本身,而是将银行业置于更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全球金融格局中进行审视。在探讨股权改制对上海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金融监管改革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因素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大局观的分析,让我对上海银行业所处的复杂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一些看似与银行业务无关的因素,实际上却对其国际竞争力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服务模式创新”的论述,作者认为,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将更多地体现在银行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的能力上。这包括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如何构建开放的金融生态系统,与其他机构协同合作,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种对服务模式前瞻性的探讨,让我看到了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股权改制后上海市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这本书,我读完了,总体感觉挺扎实的。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速成”的书籍那样,一上来就抛出一些空泛的理论或者华而不实的口号。相反,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去梳理上海银行业股权改制的前因后果,以及改制过程中面临的具体挑战。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特别有价值,因为它让我理解了这个研究的出发点和现实基础。毕竟,脱离了实际情况的策略研究,往往是纸上谈兵。书里详细分析了股权改制对银行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业务模式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并结合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变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银行的竞争力。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来讨论,而是将其拆解成了一系列可衡量、可操作的维度,比如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等。通过对这些维度的深入剖析,我感觉自己对银行业务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也更清晰地认识到,提升国际竞争力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统性的、长期的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