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李敖精编:朱子语类 太平经 抱朴子 |
| 作者 | 李敖 |
| 定价 | 69.00元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52804584 |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5”选录了朱熹的《朱子语类》、僧祐的《弘明集》、慧能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葛洪的《太平经》、佚名《抱朴子》。《朱子语类》包括了朱熹的著作文字。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博学多识,对中国思想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了慧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
| 作者简介 | |
|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
| 目录 | |
| 朱子语类 导读 / 002 原序 / 003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一 理气 / 005 太极天地 / 005 鬼神 / 016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 027 性情心意等名义 / 039 仁义礼智等名义 / 044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二 小学 / 049 总论为学之方 / 051 论知行 / 063 读书法 / 069 持守 / 083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三 力行 / 092 孔孟周程 / 103 周子之书 / 111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四 程子之书 / 120 程子之书二 / 129 程子之书三 / 133 张子之书 / 140 邵子之书 / 144 程子门人 / 149 李延平 / 155 张南轩 / 157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五 自论为学工夫 / 160 论自注书 / 167 论治道 / 176 训门人 / 188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六 训门人 / 200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七 总训门人 / 228 论诸儒 / 246 论诸子 / 258 朱子语类辑略卷之八 论本朝人物 / 272 本朝中兴至今日人物 / 281 历代 / 288 战国汉唐诸子 / 299 杂类 / 307 论文 / 311 拾遗 / 321 弘明集 导读 / 324 弘明集后序 / 325 神灭论 / 329 答曹舍人 / 338 立神明成佛义记 / 344 敕答臣下神灭论 / 347 附:释法云与王公朝贵书并六十二人答(选) / 34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导读 / 354 《自序品》 / 355 《般若品》第二 / 362 《决疑品》第三 / 368 《定慧品》第四 / 371 《妙行品》第五 / 373 《忏悔品》第六 / 374 《机缘品》第七 / 378 《顿渐品》第八 / 392 《护法品》第九 / 396 《付嘱品》第十 / 398 太平经 导读 / 408 和三气兴帝王法 / 409 六罪十治诀 / 411 阙题 / 414 和合阴阳法 / 415 令人寿治平法 / 416 圣君秘旨 / 418 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 / 419 一男二女法第四十二 / 428 兴善止恶法第四十三 / 431 守三实法第四十四 / 434 三急吉凶法第四十五 / 440 事死不得过生法第四十六 / 442 试文书大信法第四十七 / 446 五事解承负法第四十八 / 450 师策文 / 455 解师策书诀第五十 / 457 真券诀第五十一 / 468 努力为善法第五十二 / 469 分解本末法第五十三 / 473 乐生得天心法第五十四 / 480 件古文名书诀第五十五 / 483 抱朴子 导读 / 490 内篇 畅玄卷 / 491 论仙卷第二 / 494 对俗卷第三 / 503 金丹卷第四 / 510 至理卷第五 / 524 微旨卷第六 / 530 塞难卷第七 / 537 释滞卷第八 / 543 道意卷第九 / 550 明本卷第十 / 557 仙药卷第十一 / 562 辩问卷第十二 / 576 极言卷第十三 / 582 勤求卷第十四 / 589 杂应卷第十五 / 596 黄白卷第十六 / 605 登涉卷第十七 / 613 地真卷第十八 / 629 遐览卷第十九 / 633 袪惑卷第二十 / 640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怀疑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毕竟“精编”二字往往意味着取舍,而对于这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文本,任何遗漏或改动都可能引起争议。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对照,我发现编者在把握原意的准确性和现代阅读的流畅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他们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审慎和尊重,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易读性”而肆意删减或曲解原貌。这种对经典的敬畏之心,是判断一套古籍整理版本优劣的关键标准。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那些晦涩的语句在现代语境下依然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古人思想的万一。
评分每次我将这套书置于我的案头,都会被它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所感染。阅读古代典籍,对我而言,与其说是知识的获取,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对话和对自身处境的审视。这些先贤们的智慧,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对现代人的困惑提供某种角度的启发。这套书的编排逻辑,似乎也暗合了某种历史的递进关系,引导着读者逐步深入到古代思想的深层结构之中。它不是那种读完即弃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顾的案头常备书。每一次重读,都会因心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理解,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经典所具备的魅力,而这套精编本,成功地将这种魅力传递了过来。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乎其标明的价格。我通常更偏爱原版的古籍影印本,因为原汁原味是无可替代的。但对于日常研读而言,厚重的影印本携带和翻阅起来实在是不便。这套精编本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实用性的缺陷。它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和在案头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引路人”,通过精心的注释和校勘(即使我暂时没有深入研究细节),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对于那些想入门但又被繁复的古文和版本问题劝退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普及的意义是巨大的。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书,是冲着它所收录的那些经典文献的深远影响力去的。要知道,这些篇章思想博大精深,随便抽取一句话都能引出一番浩大的学问。我个人对古代的哲学思辨格外感兴趣,而这套精编本的优势就在于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篇幅内,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代表性思想脉络。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所有的内容,但仅凭初步的浏览,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思想张力。特别是对于想要系统梳理某个特定领域古代智慧的读者来说,这种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版本,无疑是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它就像一座知识的矿藏,虽然开采需要时间,但每一镐下去都可能挖出价值连城的矿石,让人对接下来的探索充满期待与敬畏。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细读。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诚意。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字体排版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增添了几分书卷气。当然,作为一套汇集了古代重要典籍的精编本,内容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赏心悦目的外在包装,恐怕也很难吸引到像我这样对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读者。能够将这些浩瀚的篇章以如此精良的制作呈现出来,足见出版方在这套书上的用心良苦,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套精品。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摩挲都会有新的感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