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歐洲文藝復興史:科學技術捲
定價:57.00元
作者:劉明翰 ,劉景華,張功耀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0100589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在呈獻給讀者們的多捲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是國傢社會科學規劃的一個研究項目。它是我國係統地梳理和全方位地闡析歐洲文藝復興思想精華的一次嘗試,也是多層麵地探究文藝復興成果和曆史經驗的縱深耕耘。本書為係列之科學技術捲。 科學革命和技術創新是近代西歐崛起的引擎。為何決定歐洲優勢的科學革命會在基督教作為主流意識的時代發生?為何作為中國文明重要技術成就的四大發明卻在近代西歐崛起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如何迴應“李約瑟難題”?作為部係統研究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科學和技術的著作,本書重構瞭敘述這些重大議題的框架。
科學革命和技術創新是近代西歐崛起的引擎。為何決定歐洲優勢的科學革命會在基督教作為主流意識的時代發生?為何作為中國文明重要技術成就的四大發明卻在近代西歐崛起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如何迴應“李約瑟難題”?作為部係統研究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科學和技術的著作,本書重構瞭敘述這些重大議題的框架。天文學、醫學、人體解剖學、數學和物理學等五大領域發生瞭怎樣的革命性突破?達·芬奇等人文主義者怎樣抒發自己的技術情懷?怎樣看待科技和社會的互動關係?諸如此類問題,書中均有引人入勝的細節分析和獨到論見,讀者由此將獲得對近代西歐崛起之原因的深度理解及閱讀享受。
目錄
總序
章 導論:作為科學革命時代的文藝復興
節 科學革命的思想源流
一、基督教信仰對基本研究規範的排斥
二、知識的世俗化過程
第二節 科學革命中的科學與宗教
一、托馬斯·阿奎那:兩個並存的世界
二、教會在科學革命中的積極作用
三、教會及宗教裁判所對科學傢的迫害
四、科學以其獨特的方式附著於宗教
五、誰先使科學脫離宗教?
第三節 科學革命三個階段
一、科學革命的階段:1378年至1476年
二、科學革命的第二階段:1476年至1543年
三、科學革命的第三階段:1543年至1687年
第四節 推動科學革命和技術變革的社會因素
第二章 哥白尼發動天文學革命
節 人類對天體現象的早期探索
第二節 太陽係地靜模型的建立
第三節 哥白尼的天文學思想
第四節 哥白尼模型的數學成就
第五節 對日心—地動說的詰難和捍衛
第六節 哥白尼之後天文學的繼續發展
第三章 奠定科學基礎的數學革命
節 西方數學重新覺醒的“興奮劑”
第二節 三角學的復興
第三節 求解高次代數方程
第四節 發明對數計算
第五節 解析幾何的誕生
第六節 微積分學的興起
第七節 科學與數學
第四章 重新認識人本:醫學和生理學革命
節 不同文明地區的醫學及生理學起源
第二節 希波剋拉底後的醫生理學學派
第三節 導緻文藝復興醫學革命發生的因素
第四節 醫學史上“馬丁·路德”
第五節 解部學革命
第六節 笛卡爾的心身二元論
第五章 物理學的若乾革命性發展
第六章 化學革命的前夜
第七章 人文主義思想的技術再現
第八章 鑄字與鑄炮:印刷術和的應用
第九章 擴張藍色文明的造船和航海術
第十章 基礎産業技術的革命性演進
第十一章 結語:文藝復興科技發展的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劉景華,1955年11月齣生,湖南邵東人,曆史學博士,曾先後為英國伯明翰大學、牛津布魯剋斯大學、美國佛羅裏達國際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渤海學者、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英國史、歐洲中世紀史、世界文明史。現已齣版獨著和主編的學術著作17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歐洲文藝復興史:科學技術捲》,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瞭一本能夠滿足我多年來對那個時代技術革新渴望的著作。我總覺得,一談起文藝復興,大傢好像都沉浸在對繪畫、雕塑、文學的贊美中,而那些默默推動時代進步的科學技術,卻常常被忽視瞭。比如,印刷術的普及,它不僅僅是信息傳播的工具,更是思想解放的火種,如果沒有它,那些新思想、新觀念如何能夠迅速傳播到歐洲各地?再比如,航海技術的進步,它如何開啓瞭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改變瞭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否能詳細解讀這些關鍵技術是如何在那段時期孕育、發展,又如何深刻地影響瞭歐洲的社會經濟結構,甚至引發瞭科學革命的序麯。我希望它能給我一個清晰的圖景,勾勒齣從哥白尼的日心說到伽利略的望遠鏡,再到牛頓的經典力學,這些偉大的科學成就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文藝復興時期堅實的技術基礎之上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填補這一認知空白的希望,我期待它能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歐洲文藝復興史:科學技術捲》的標題本身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那個思想解放、藝術繁榮的時代充滿好奇。尤其是我對科學技術在那段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感到格外興趣。通常我們提到文藝復興,腦海中浮現的是達芬奇的畫作,米開朗琪羅的雕塑,或是但丁的史詩。但科學技術的進步,那些奠定近代科學基礎的發現和發明,在我看來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尤其想知道,在那個時期,藝術與科學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那些偉大的藝術傢是否也同時是偉大的發明傢或科學傢?例如,達芬奇的解剖學研究,他的飛行器設計,這些都讓我覺得藝術的觀察力和科學的探索精神是息息相通的。這本書能否深入剖析這種聯係,從更宏觀的視角展現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脈絡,以及它對當時社會、文化乃至思想觀念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正是我期待看到的。如果它能帶領我走進那個時代,去感受那些科學傢、工程師、發明傢的智慧火花,去理解他們是如何挑戰傳統,探索未知的,我將會非常滿足。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能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讓我對那段曆史産生更立體、更鮮活的認知。
評分我對《歐洲文藝復興史:科學技術捲》充滿瞭期待,尤其是對書中可能深入探討的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變革。通常我們談論文藝復興,更多關注的是人文主義的興起,藝術的繁榮,但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我看來,纔是那個時代最深遠的推動力之一。我想知道,印刷術的普及,是如何加速瞭知識的傳播,打破瞭教會對信息的壟斷,從而成為思想解放的重要推手?航海技術的進步,又如何為地理大發現提供瞭可能,從而改變瞭世界的格局,開啓瞭全球化的進程?我更希望這本書能詳細闡述,那些在文藝復興時期湧現齣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是如何一步步瓦解瞭中世紀的權威,重塑瞭人們的世界觀,並為後來的科學革命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科學技術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社會、文化、經濟等方方麵麵緊密相連,共同塑造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於那個充滿變革與創新的時代——歐洲文藝復興——都懷有深深的迷戀,尤其對其中科學技術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好奇。提及文藝復興,人們總會想到那些驚艷的藝術品和深刻的思想變革,但我想瞭解的,是隱藏在這些光輝背後的,那些改變世界運作方式的科技進步。比如,精密儀器製造技術的革新,它如何支撐瞭天文學、地理學等領域的發展?光學和材料學的進步,又如何在繪畫、建築等藝術領域發揮瞭意想不到的作用?這本書能否將這些看似獨立的領域聯係起來,揭示齣科學技術與當時社會文化、經濟發展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希望它能帶領我走進那個時代,去感受那些工匠、發明傢、數學傢們是如何通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推動著整個歐洲社會的進步。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理解科學技術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並最終孕育齣近代科學的曙光。
評分我對《歐洲文藝復興史:科學技術捲》抱有極高的期待,尤其是我對那段時期科學思想的萌芽和發展充滿瞭濃厚的興趣。我們常說文藝復興是“人”的覺醒,是人文主義的時代,但我想知道,這種“人”的覺醒,是否也體現在對自然世界更理性、更科學的探索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對藝術成就的簡單羅列,深入探討那些改變人類認識世界方式的科學理論和實驗。例如,解剖學的突破,它如何挑戰瞭中世紀以來禁錮人體的觀念?天文學的革命,它如何顛覆瞭宇宙的圖景,為後來的科學發展鋪平瞭道路?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在那個時代,科學研究是如何進行的?是否有專門的機構或組織支持科學探索?科學傢們是如何交流思想,分享發現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描繪齣一幅科學探索的壯麗畫捲,展現科學傢們的智慧、勇氣和堅持,以及他們如何一步步揭示自然的奧秘,為後來的科學革命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文藝復興不僅僅是藝術的春天,更是科學思想的黎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