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錶麵組裝技術與集成係統
定價: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梁瑞林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0302356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本書是“錶麵組裝與貼片式元器件技術”叢書之一。書中介紹瞭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封裝技術、貼片式電子元器件在印製電路上進行錶麵組裝以及係統集成技術。在內容上,力圖盡可能地嚮讀者傳遞國際上先進的錶麵組裝技術與係統集成方麵的前沿知識,而避免冗長的理論探討。
本書町以作為電子電路、印製電路、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電子工程、自動控製、計算機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方嚮)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科研單位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瞭科院校學生、研究生的輔助教材。
梁瑞林,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退休教授。1946年1月1日生。山東省單縣人。 1970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主要研究方嚮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傳感器、薄膜技術、混閤集成電路。主持過包括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層次科研項目。曾經2次作為中日兩國交流學者赴
說實話,我手裏已經堆瞭不少關於電子製造的書瞭,大多都是泛泛而談,或者隻聚焦於某個單一設備的操作手冊。這本《錶麵組裝技術與集成係統》之所以脫穎而齣,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非常宏大且充滿前瞻性的視角。它不僅僅迴顧瞭傳統SMT的成熟技術,更將大量的篇幅投入到瞭新興趨勢的探討中,比如柔性電路闆(FPC)的組裝挑戰,以及異構集成(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的概念如何影響傳統的模塊化設計思路。作者對於未來電子産品走嚮微型化、高密度化所必須攻剋的工藝瓶頸,進行瞭富有洞察力的預測和應對策略的梳理。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這本書如何能將如此龐雜的技術體係,壓縮得如此精煉而又信息量爆炸。它沒有那種為瞭充數而堆砌的內容,每一個章節、每一張圖錶,都似乎經過瞭韆錘百煉。對於那些需要製定未來五年技術路綫圖的研發管理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框架和戰略視野,其價值遠超其定價本身。它讓我清晰地看到瞭,錶麵組裝技術絕不是一個成熟停滯的領域,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挑戰的前沿陣地。
評分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努力將我們老舊的生産綫嚮智能化、自動化方嚮轉型,所以對“集成係統”這塊內容尤為關注。翻開這本書後,我對“集成”二字的理解被徹底顛覆瞭。它不僅僅指設備間的聯網通信,更深入到瞭數據層麵的融閤與決策支持。書中對MES(製造執行係統)與ERP係統在錶麵貼裝環節的數據交互邏輯進行瞭非常清晰的梳理,特彆是關於SPC(統計過程控製)數據的實時反饋與閉環修正機製的描述,簡直就是我目前項目組正在攻剋的難點。作者似乎對現代電子産品的小型化趨勢有著深刻的洞察力,關於超細間距封裝(如0201甚至更小封裝)的助焊劑殘留控製和清洗工藝的章節,處理得極為精細。我尤其欣賞其圖示的質量,那些剖麵圖和流程圖,用色和布局都極其考究,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模糊不清,使得復雜的微觀結構也能一目瞭然。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從微觀焊點到宏觀生産綫的完整知識圖譜,讓人感覺到自己正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材料科學背景齣發來看這本關於錶麵組裝的書,我原本預期會感到一些隔閡,因為大部分這類書籍總是過於偏重機械和電子工程。然而,這本書在“可靠性工程”和“材料科學”的交叉領域,展現齣瞭驚人的深度。它沒有迴避諸如“空洞率對疲勞壽命的影響”這類硬核問題,而是用嚴謹的實驗數據支撐瞭不同焊接工藝參數對焊點微觀組織結構的影響。書中關於無鉛焊料與傳統鉛锡焊料在熱循環下的蠕變行為對比分析,讓我對材料選擇的長期後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將這些科學原理,巧妙地轉化為可操作的工藝窗口設定,這對於負責産品認證和質量保證的團隊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發現自己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某些工藝會失敗,更能預測在極端環境下係統可能齣現的失效模式。這本書的學術性和工程實用性達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文筆流暢,邏輯嚴密,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求知快感。
評分這本新近入手,主打“錶麵組裝技術與集成係統”的著作,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我這個長期在電子製造領域摸爬滾打的工程師看來,它的價值簡直難以估量。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堆砌著晦澀難懂的公式和標準,但事實是,作者以一種近乎藝術傢的細膩筆觸,將復雜的SMT(錶麵貼裝技術)工藝流程,描繪得層次分明,邏輯清晰。書中對不同類型元器件的貼裝精度要求、不同焊接材料的性能差異,都有著非常詳盡的對比分析。我特彆欣賞它在探討“係統集成”部分的處理方式,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大量引入瞭實際工廠中可能遇到的熱點問題,比如如何在高密度封裝(如BGA、QFN)中實現可靠的锡膏印刷,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迴流焊麯綫來應對新型低熔點焊料的挑戰。書中附帶的許多案例研究,簡直就是一本實戰手冊,讓我立刻就能將書本知識與我手頭正在進行的産綫優化項目對接起來。光是關於視覺檢測係統在AOI/AXI環節中的算法優化這一章節,就足夠我深入研究一個季度瞭。這本書不是讓你學會“做什麼”,而是讓你明白“為什麼這麼做”,這種深度的剖析,是許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
評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純粹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電子組裝的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讓人有所突破的鳳毛麟角。然而,這本《錶麵組裝技術與集成係統》給我帶來的震撼,更多地體現在它對“係統性思維”的強調上。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瞭貼片機、波峰焊爐這些硬件設備的參數,而是將整個製造過程視為一個相互影響的復雜生態係統。例如,它花瞭大量篇幅討論瞭PCB基材的介電常數變化如何反作用於整個係統的信號完整性,這在傳統工藝書中是很少被深入探討的。讀到關於熱管理與應力分析的部分時,我立刻聯想到瞭我們最近在開發一款高功率密度設備時遇到的翹麯問題,書中提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材料選擇建議,無疑為解決這一頑疾提供瞭新的思路。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嚴謹,引用瞭大量的國際標準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給人一種極強的權威感和可信賴度。對於那些想要從單純的“操作員”升級為“係統架構師”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內功心法,它拓展瞭我對SMT製造邊界的認知,讓我開始跳齣局部的優化,去思考全局的效率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