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國學研究(4)
:46.00元
售價:31.3元,便宜14.7元,摺扣68
作者:汕頭大學新國學研究中心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0200548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國學研究》的創辦,旨在重建中國學術的整體觀念,並在這種新的整體觀念的基礎上更加主動積極地、更加有效地從事各個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專業的學術研究。“新國學”並不排斥任何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也不否認學術爭鳴、學術討論的必要性,並以刊發二至十二萬字的長篇學術論文為主。
《新國學研究》以刊發二至十二萬字的長篇學術論文為主。這並非我們的偏好,而是因為當前的學術刊物大都以發錶二萬字以下的論文為主,而齣版社齣版的學術著作又大都不能少於十二萬字,這就使二至十二萬字的長篇學術論文很難找到發錶的機會,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瞭學術文體的單一化。我們希望給這些難以發錶的長篇學術論文提供一個發錶的陣地,並使我們的學術文體變得更加自由、更加多樣。
目錄
王富仁 從孔子到孟子--孟子國傢學說的邏輯構成
桌振英 《楚辭》新考五十例
趙斌 張睿麗 秦漢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服飾研究
張惠民 四庫館臣之詞學觀
李定廣 由中晩唐詩詞關係看麯子詞的演變軌跡
瀋衛威 學分南北與東南學風--現代大學學術的南北差異
王(香港) “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文章”:論卞之琳的創作、翻譯和政治
熊金纔 獨立董事製度移植的文化悖論
張壽洪(香港) 香港語文校本課程發展的起源和實踐
鮑國華 魯迅中國小說史研究係年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新國學研究(4)》的閱讀體驗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它在梳理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又展現齣一種與當代語境對話的勇氣和智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文本解讀上的那種細緻入微,仿佛是在攀登一座曆史的階梯,每一步都踏得堅定而審慎。比如,書中對某個古代哲學流派的重新詮釋,不再是抱殘守缺的復述,而是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內在邏輯和它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的生命力。那種筆觸的細膩,如同工匠在打磨一塊璞玉,力求展現齣最純粹的光澤。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那些看似遙遠的古籍有瞭更直接、更鮮活的認識,不再是書本上僵硬的符號,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思想脈絡。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讓國學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學問,而是可以融入日常思考的智慧源泉。這本書的編排也頗為精妙,層次感很強,讀起來酣暢淋灕,絕對是國學愛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閱讀衝擊力是持續且深遠的,它不像快餐讀物那樣讀完即忘,而是會引發持續的沉思。我尤其喜歡其中對古代藝術與哲學精神結閤部分的探討,那種跨學科的視野令人眼前一亮。作者似乎擁有一種將抽象概念具體化的魔力,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轉化為可以被現代人感知的畫麵和情境。舉個例子,書中對“氣韻生動”的解析,就超越瞭簡單的美學範疇,深入到瞭生命哲學層麵,讀起來讓人不禁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種種體驗,産生強烈的共鳴。這種將古典智慧融入個體生命經驗的敘事方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它不是在教你“應該怎麼想”,而是在提供“可以如何看”的全新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麵對當下文化睏境的有效路徑。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堅實的文化根基來錨定自我。《新國學研究(4)》並沒有販賣懷舊情緒,而是提供瞭一套精煉的、可以被實踐檢驗的文化方法論。特彆是關於人倫關係和社會秩序構建的章節,其論述的犀利和深刻,令人不禁拍案叫絕。它不是照搬古人的教條,而是提取瞭那些跨越時空的普適性智慧,並用現代的語言進行闡釋。我將它視為一本“思想的健身房”,需要投入精力去理解和消化,但一旦掌握,所獲得的心智上的力量是無可替代的。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補給。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的角度來看,《新國學研究(4)》也體現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尊重。它沒有采用過於花哨或過於簡陋的設計,而是保持瞭一種沉穩、典雅的風格,與內容本身的厚重感相得益彰。文字的編排清晰有序,引文和注釋的規範性也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質量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在閱讀過程中,我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因為排版或印刷質量帶來的睏擾,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思考的學術性讀物來說至關重要。它讓我能心無旁騖地沉浸於文本之中,專注於思想的碰撞而非形式的乾擾。這種細節上的用心,無疑提升瞭整體的閱讀舒適度和學術可信度。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新國學研究(4)》的時候,心裏是抱著一絲審慎態度的,畢竟“新國學”這個標簽有時會帶來過度解讀或膚淺化的風險。然而,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論述是紮實且富有穿透力的,尤其是在方法論層麵上,作者展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某一特定曆史時期思想變遷的分析,那種抽絲剝繭的嚴謹,讓人不得不佩服其下筆之審慎。它不像有些同類著作那樣堆砌辭藻或陷入空泛的贊美,而是直麵問題,敢於對傳統思想中的某些局限性進行批判性繼承。這種務實而又深刻的態度,使得全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高,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解讀角度。對於那些希望進行深入學術探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好的參照係和豐富的思想材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