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間詞話 (全彩印刷 圖解版)
定價:68.00元
作者: 王國維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5903
字數:
頁碼:46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浙江海寜人。近代中國早先試圖以西方哲學、美學、文學理論評鑒中國古典文學的傑齣學者,中國人心中耀眼的國學巨匠之一。其筆下文字如蓮花般純淨,恰似思想若嫩荷之抽枝。
n對王國維的感覺,在我眼中所見,他更像一個純粹的藝術傢,他對文學的感情更像是對待畢生的愛物,對於文字的精細,恰似他與生俱來的秉性。他的身上無一不散發齣一種乾淨、高貴的氣息,他是應該為瞭這些而存在的,他並不存在於人間,人間煙火之熏染,會教他的容顔黯淡,人間生活之俗世,會摺損他的靈性自然。
n他是靜的,他敏銳的思想恰似一條闊大卻默默流動的河流,具備瞭狂風暴雨的能力,但更多時候,是溫柔以對。
n溫柔以對的是他的生。他的生平是極其簡單的,除卻正常的娶妻生子,我沒有讀到過關於他的任何緋聞。狂風暴雨的是他的死。他平心靜氣地生活瞭許久,在五十歲時,采取大風呼嘯、大海奔騰般的超乎平常的死法——自沉。他的死雖是悄無聲息地沉於塘底,對於世人卻猶如一石激起韆層浪。
n★現代手法解讀 插圖形象直觀 圖解簡潔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趣味性強 隨翻隨讀
n1. 本書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釋、翻譯,促進理解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
n2. 書中配有大量彩色圖片,逼真生動,圖文集閤,聲情並茂。
n3. 本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呈現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n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上篇
n有境格自高
n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n王國維用“境界”評詞本是來源於唐朝王昌齡論詩“物境”“情境”“意境”之說。他將其“意境”理解為“境界”。按我的理解,這“境界”一說所談的應該是一個人在其詞作中所錶現齣來的人生境界,它不僅僅是藝術,還是哲學。
n正如一個人要是心術不正,那寫齣來的必定成不瞭大氣候,因為文字總是不知不覺地透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管你所寫的是坦蕩之詞,還是要用文字來遮掩你的內心。你寫的是坦蕩之詞,顯露的就是你坦蕩的心;你要靠文字來粉飾自己或者遮掩內心,那文字終顯露的就是你的虛榮之心或遮掩的自卑。不僅僅在詞中如此,在任何人的文字中都是這樣。
n“意境”僅是一種外露的氛圍,“境界”則是無處不在,且深藏、潛行於作品之中的個人精神境界與純粹,袒露作者的性情世界與內心獨白。
n真正有人生境界的人纔能寫齣震撼人心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並不是要世人抬頭仰視,心裏默念著:這是多麼高尚,我是多麼卑賤。
n和一個人接觸久瞭,你會漸漸摸清他的性格,而一個人的文字也恰似他性格的流露,不管你如何改變,文字卻如影隨形,如同一麵時時反照你的鏡子。
n王國維先生是早就明白瞭文字與人的關係的。所謂文學即人學。他所提齣的“境界”之說比“意境”更開闊更準確,“意境”僅僅是詞所營造的氛圍,所錶達的情感,而“境界”則是從詞裏鋪展開來的個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
n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種純粹。純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說的單一,或者用簡單就可以概括的去僞存真,純粹指的是精神世界裏的乾淨,這樣的乾淨纔能夠散發齣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n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跟人的心靈對話的,是能夠提升人心境界的。這種作品必定是在生活中獲得瞭大智慧,自我獲得瞭救贖,纔能夠影響他人,先自救纔能夠救人。
n有境格自高,有境乃是文字中真正的高貴之氣。
n真假無須辨
n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n然二者頗難分彆。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閤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n“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由這句話觀之,“造境”與“寫境”分彆對應的是西方的“理想派”和“寫實派”,我更樂意將其稱為浪漫和現實。
n不明文學之人,當他不能明瞭之時,總是喜歡將文學稱為是“假的”,殊不知隻是他的生活經驗或者修養水平尚未達到這樣的一個高度。如果僅僅以“真假”評定文學,那是對我們所聽到的“謠言”的評定。
n其實,文學都是假的,但文學又都是真的。
n我們看文學作品,它僅僅是一個人的錶達,即使是個真實的事件在被轉述之後,也會濛上轉述人的個人色彩在裏麵,哪怕是微弱的。所以,在我上堂新聞課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這個世界不存在真相。真相和的真理一樣,注定是悖論。
n不管是現實的“寫境”還是浪漫的“造境”,它都是虛構和幻想的。不過它的本質是我們現實人生的錶達和述說。這樣的錶達和述說都是真誠的,我們覺得它其實是我們心靈的再現。
n物我需兩忘
n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n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從此則評論當中,可以看齣王國維先生崇尚的乃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自然”和我當初欣賞王國維的純粹是如齣一轍的,人性之美,也是莫如自然。人的心總是被各種欲望爭奪著,當它不健康、不平衡的時候,它就會亢奮、狂躁、峻急甚至走進黑暗。可是它也能夠猶如一條潺潺流齣的溪流,發齣悅耳自然的聲響。
n王國維在這一則評論中欣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心遠地自偏,心融於南山,眼見菊花,鼻嗅花香,不驕不躁,不慌不忙,此是人生自在悠閑的大境界。似乎人就是這自然景物散發齣來的氣質,不需要濃墨重彩,好似一個人高興便要狂叫,一個人悲傷便要號啕,一個人在心智成熟後絕不會如此簡單地錶達情感。“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因為早已物我兩忘。
n“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n其中後一句就很明顯地點齣瞭他的喜好,古人的詞,有我之境的寫法是很多的,那麼寫無我之境的就顯得稀少瞭,而正是寫這些無我之境的纔是寫詞中的真豪傑。
n“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詞的理解如此,在任何文章中都是這樣的。哪怕一個人在說話,講故事,甚至寫日記的時候,都可以從他的話語和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個人氣息。更何況,文字和語言在人們的運用中,除卻交流,更多的還是錶現自己的方式。既然是錶現自己,又怎麼不著上自己的色彩呢。“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此句正是作者強烈感情的流露,並且對於自己的感受附著在他物上非常明顯,眼睛是淚眼,可見其傷心,傷心極瞭去問花,花本就是不說話的,這個時候卻因為自己的傷心而去怪罪於植物的本性。“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此句也是作者的心情不佳,所見皆是陰冷蕭條之境。這些文字所傳遞的都是些大悲大喜之情,是我們平常生活之中的喜怒哀樂簡單自然的流露,而詞人卻用他漂亮的錶達方式將我們的這些情感傳遞得更準確,更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這些共鳴往往是對作者當時遭遇的同情,或是對作者心情的理解,讀後便會覺得原來這樣的心情,我們都是如此真切地體驗過,而詞人將這樣的感情準確地傾吐齣來,好的文字起到一種幫助我們錶達的作用。
n像這樣的文字隻要多加演練,那麼隻要具備文字功底的人是很容易達到這個水平的。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情節——香菱學詩,一個沒有上過幾天學的香菱,在熟讀瞭一些詩歌,在林黛玉的指點下,從不會作詩的她也能像模像樣地開始寫詩瞭,而且還不乏精彩得令林黛玉欣賞的詩句。
n但我認為這些都是匠心,正是王國維先生所說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你讀它,你會跟著它悲傷甚至自怨自艾以至消沉,你會跟它歡喜甚至心跳激動以至亢奮。這樣的文字,太多的個人情感在裏麵,也就是相當於太多的人間煙火在裏麵,它再生動,再能點觸到你的情感,可是它是躁動的、變化的,不能給你安靜,不能給你人生的祥和與心靈的平靜。
n物我兩忘的境界是暗含哲理的人生大智慧,一個悟透生活的人纔能夠真正融入生活,纔能夠真實地享受、把握生活。我所說的悟透並非就是那種所謂的有些人把“看淡瞭”“看透瞭”天天掛在嘴邊,可是稍稍一遇到點事情便覺得自己的人生墮入萬劫不復深淵之人。這樣的人是假天真、僞智慧。
n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珍惜自己、珍惜他人、珍惜時光的人,他的活,少瞭功名利祿的計較,多的是清心寡欲的悠閑。
n序言
說實話,閱讀古典文學的另一個難點在於“韻味”的流失,尤其是在現代閱讀習慣下,我們很難沉下心去體會那種平仄之間的抑揚頓挫。這本“人間詞話”在輔助閱讀體驗方麵,做瞭許多彆齣心裁的努力。它不僅僅是一本靜態的書籍,仿佛還暗示著一個動態的聆聽過程。雖然它沒有附帶音頻,但其排版和對音韻的分析,卻能引導讀者自行在腦海中重建詞的音樂性。特彆是對一些經典名句的拆解,它會細緻到標示齣哪些字用的是仄聲,哪些詞的組閤容易産生迴環之美。這種對聲音美學的細緻入微的關注,讓我重新審視瞭詩詞的“聽覺效果”。它教會瞭我如何“聽”詞,而不是僅僅“讀”詞,這種從視覺到聽覺的延伸體驗,極大地豐富瞭對作品的審美層次,讓人感嘆,好的文學作品,確實是全方位的藝術享受。
評分坦白說,我對傳統文學批評類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敬畏又略帶距離的態度,總覺得內容會過於晦澀深奧,需要極高的文學素養纔能勉強理解。然而,這本“人間詞話”的解讀方式,卻展現齣瞭一種令人驚喜的親和力。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王國維老先生那些精闢卻又常常讓人琢磨不透的“境界說”,用一種近乎白話卻又保留瞭深刻哲理的方式娓娓道來。我特彆欣賞它在論述過程中,穿插的那些看似輕鬆實則洞察人心的評論。比如談到某位詞人對特定意象的偏愛,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羅列作品,而是深入挖掘瞭這種偏愛背後所反映的時代背景與個人心境的糾葛。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談,而非單嚮的知識灌輸。它成功地做到瞭“導讀”與“原著精神”的平衡,既保留瞭原著的學術價值,又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人在享受詞的優美之餘,也能領略到批評的犀利與洞見。
評分這本“人間詞話(全彩印刷 圖解版)”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賞心悅目”。我一直覺得,古典文學的精髓,除瞭文字本身的韻味,視覺呈現也至關重要。這版書的紙張厚實且帶有溫潤的質感,全彩的印刷將那些描繪的風景、人物的意境,甚至是詞牌本身的結構圖,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特彆是那些對古代文人生活場景和意境的插畫,色彩的運用極其考究,既不失古樸典雅,又充滿瞭現代的審美趣味。我仔細對比瞭幾個不同版本的詞話,這本圖解版在配圖的精細度上明顯勝齣,它不是那種簡單地為文字配圖,而是真正做到瞭“圖文相融”,讓那些抽象的、隻存在於想象中的“隔岸花開”、“斜風細雨”都有瞭具體的視覺參照。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直觀的體驗無疑是最好的敲門磚,它能迅速拉近讀者與宋詞的距離,讓人在品讀“昨夜西風凋碧樹”時,腦海中不再是模糊的色塊,而是能“看”到那份蕭瑟和蒼涼。這種用心的製作,是對經典最好的緻敬。
評分過去在學校裏讀到的一些文學理論,總是感覺像隔著一層紗布看世界,朦朧而缺乏實感。但這次翻閱這本“人間詞話”的版本,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圖解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對“意境”的剖析采用瞭多維度的解析。例如,在討論“境界之高下”時,書中不僅有文字的闡述,還輔以瞭不同風格詞作的對比分析,甚至巧妙地引入瞭宋代繪畫的構圖原理來類比詞作的章法布局。這種跨學科的解讀角度非常新穎,它讓“境界”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量化、可以比較。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對“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區分的講解,書中特意選取瞭代錶性的篇章,用圖形化的方式展示瞭詩人情感投入的密度與景物描寫的側重點,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來得直觀有力得多,讓人茅塞頓開,理解瞭何為“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超脫與難得。
評分對於長期關注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來說,我們總在追尋那種既權威又鮮活的解讀版本。這本“人間詞活”的編纂團隊無疑在這方麵下足瞭功夫,它顯然不是簡單的文字排版,而是一次深度的“文化重構”。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注釋和背景資料的補充,那些引用的史料細節,精準得讓人拍案叫絕。它沒有陷入堆砌史料的泥潭,而是將這些背景知識像綫索一樣,巧妙地串聯起詞人的生平際遇與詞風的轉變。例如,在分析李清照後期的詞作時,書中對靖康之變的描述,雖然篇幅不長,但情感的張力與對時代悲劇的精準把握,一下子就點亮瞭那些看似平淡的愁緒背後的沉重。這種對曆史語境的尊重與還原,使得我們閱讀詞作時,不再是欣賞孤立的文學作品,而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宋代文人士大夫在特定曆史洪流中的個體悲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