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

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俊 著
图书标签:
  • 古镇
  • 中国文化
  • 旅游
  • 建筑
  • 历史
  • 民俗
  • 摄影
  • 地域文化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JYY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694
商品编码:296786540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镇

定价:25.00元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4485694

字数: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大地上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镇,这些古镇虽然没有大都会的恢弘与繁华,但是却以其保留完好的古建民居、丰富多姿的历史遗迹、幽远静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世活在古镇上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节奏,与古镇和谐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韵味古朴的风俗画卷。《中国古镇》选取中国各地具代表性的古镇,介绍了古镇的建筑风貌和地理人情,展现出中国古镇多元的地域风貌和古朴风情。

目录


章 中国古镇漫谈
节 古镇的起源与发展
古镇的起源与演变
古镇的选址与布局
第二节 古镇中常见的建筑类型
古镇中的民居建筑
古镇中的公共建筑

第二章 华东古镇
节 浙江古镇
原生态古镇——嘉善西塘镇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桐乡乌镇
院士乡里,文化之邦——湖州南浔镇
孙权故里,明清建筑群落——富阳龙门镇
第二节 江苏古镇
东方的小威尼斯——苏州同里镇
中国水乡——昆山周庄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昆山千灯镇
园林之镇聚宝盆——苏州木渎镇
神州水乡镇——苏州角直镇
阳澄湖畔的江南古镇——常熟市沙家浜镇
第三节 上海古镇
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青浦朱家角镇
江南桥乡——青浦金泽镇
第四节 安徽古镇
桃花源里人家——黄山西递
牌坊之乡——歙县棠樾
第五节 江西古镇
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
古镇古风古韵——婺源江湾镇
第六节 福建名镇
永泰的南大门——永泰县嵩口镇
玉屏山下好风光——顺昌县元坑镇

第三章 华中古镇
节 湖南古镇
凤凰山下凤凰城——湘西凤凰古城
田园风情,美丽峡谷——吉首德夯
第二节 湖北古镇
朝秦暮楚桥头堡——郧西县上津镇
红色古镇换新颜——潜江市熊口镇
第三节 河南古镇
水陆交通联运码头——开封朱仙镇
一脚踏三省——淅川荆紫关镇

第四章 华北与华南古镇
节 山西古镇
古代城镇建筑的杰出范例——晋中平遥
九曲黄河镇——临县碛口镇
第二节 河北古镇
太极故里,繁华往昔——永年县广府镇
两千年古镇的丰厚遗产——武安市冶陶镇
第三节 广西古镇
梦境家园小桂林——昭平黄姚镇
水陆交通的枢纽——桂林大圩镇
第四节 广东古镇
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广东佛山镇
欧陆风情的岭南古村——开平赤坎镇

第五章 东北与西北古镇
节 辽宁古镇
清王朝的发祥地——新宾永陵镇
东北地区早开放的商埠——海城牛庄镇
第二节 陕西古镇
世外桃源青木国——陕宁强青木川
古朴厚重的黄土丘陵——陕西榆林

第六章 西南古镇
节 四川古镇
千年军事重镇——成都双流黄龙溪
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雅安上里镇
第二节 云南古镇
彩云中的古镇——云南丽江古城
苍山洱海边的古镇——云南大理古城
第三节 重庆古镇
川东山水古镇——东溪镇
成渝古驿道上的传奇——九龙坡区走马镇
上下涞滩伴古寺——合川县涞滩镇
第四节 贵州古镇
黔中的“黄金通道”——平坝县天龙镇
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习水县土城镇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镇》:
  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沽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中国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乌镇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正因为他们乌镇才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乌镇早开放的是东栅景区;西栅则是经过修葺后对外开放的。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确切的。
  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例如,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床内备有化妆间、卫生间、仆人间等)。既有贵胄们的,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此展览是中国床文化的集大成者。
  东栅的金家,曾是这里的一方富庶,今天他们的居所成就了一段江南生活的记载——节俗厅。这里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精彩的蜡像塑出了一幕幕婚丧嫁娶的话剧,处处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可以从中西合璧的风格中窥视历史的缩影。
  节俗厅通过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做寿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
  江南木雕陈列馆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它雕梁画栋,尤其是门楣窗棂上的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修真观是位于乌镇观前街的一处道观,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19年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旧时戏台两边的台柱都有对联,这个戏台也有一副:“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悬一横额“以古为鉴”。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会、三月廿八迎东岳庙会、五月十五迎瘟元帅会等,都要在戏台演神戏,招待修真观中的诸神。平时,还演出一些“罚戏”。罚戏是乌镇传统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法,凡有人损害公益犯了众怒的话,当事人得出钱请戏班子在神前演戏,以示忏悔。
  ……

序言



古韵悠长,岁月留痕:探寻中国古镇的千年风华 中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更在时光的沉淀中,留下了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古镇。它们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沃土上的璀璨珍珠,串联起中华民族悠久的商业历史、独特的人文风情与精妙的建筑艺术。本书《JYY 中国古镇》将带您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深入探访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古老城镇,品味它们穿越岁月的独特韵味,感受它们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一、 古镇的选址智慧:风水、水运与商业的交融 中国古镇的选址,并非偶然,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本书将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古镇选址的独特考量。 依山傍水,藏风聚气: 许多古镇都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这不仅仅是为了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水源,更是遵循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理念。“山管人丁,水管财”,山体的阻挡能够聚拢人气,而河流的蜿蜒则象征着财运的汇聚。例如,坐落于山谷中的徽州古村落,以其精巧的选址布局,巧妙地避开了恶劣的天气,同时又能获得充沛的山泉水源。而依河而建的江南水乡古镇,如周庄、乌 त्याची,则充分利用了水运的便利,使得商业贸易得以繁荣发展。 水运咽喉,商贸枢纽: 在古代,水路是重要的交通命脉,许多古镇的兴起与繁荣,都离不开其优越的水运条件。它们往往扼守着重要的河流交汇处、运河节点,成为商品集散、信息交流的中心。本书将重点介绍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水运古镇,如大运河沿岸的扬州、苏州,它们曾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见证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商业贸易史。我们将探索它们如何利用水运优势,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又在时代变迁中,如何保留下这份历史的厚重。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部分古镇的兴盛,还与其周边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息息相关。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古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农产品的加工和贸易,也进一步推动了古镇的商业繁荣。例如,江南地区的丝绸、茶叶、米粮,云贵地区的烟草、茶叶,都为当地古镇的崛起贡献了重要力量。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古镇与周边地域的经济联系,展现它们如何成为连接产地与市场的桥梁。 二、 古镇的建筑风貌:文化、技艺与审美的融合 中国古镇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们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本书将细致描绘不同地域古镇的建筑特色,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皖南民居的粉墙黛瓦与马头墙: 徽州古建筑以其严谨的结构、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独具特色的粉墙黛瓦、马头墙而闻名于世。马头墙不仅具有防火的实用功能,更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天际线,赋予了古镇庄重典雅的气质。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宏村、西递等徽州古村落,欣赏这些“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独特魅力,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 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与小桥流水: 江南古镇,如乌镇、周庄、同里,以其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诗意画卷,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江南梦。船是古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蜿蜒的河道、古老的石桥,构成了古镇独特的水乡风韵。本书将深入描绘江南古镇的建筑特色,如穿堂、天井、回廊,以及其在空间布局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融合,展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极致美学。 北方古镇的砖木结构与厚重韵味: 北方古镇,如平遥、乔家大院,则展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它们多采用砖木结构,建筑风格朴实厚重,色彩相对沉稳,更显历史的沧桑感。本书将聚焦于北方古镇的防御体系、院落布局,以及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如平遥古城的“晋商故里”,展现北方古镇在商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地域特色与工艺传承: 除了以上几个典型代表,本书还将触及更多地域的古镇建筑,如云南的纳西族古建筑、福建的土楼、四川的吊脚楼等,深入挖掘它们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材料、建造技艺,以及这些技艺如何在代代传承中得到发展与创新。 三、 古镇的商业基因:晋商、徽商与中国古代商业文明 中国古镇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缩影。本书将重点梳理古镇的商业发展脉络,探寻其背后的商业智慧与精神。 晋商的辉煌与传奇: 平遥古城作为晋商的故乡,孕育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晋商。他们凭借“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经营理念,将商业版图拓展至全国乃至海外。本书将深入挖掘晋商的商业传奇,介绍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商业世家的崛起之路,分析晋商在金融、贸易、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展现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徽商的足迹与精神: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商帮,他们以“贾而好儒”著称,将儒家思想融入商业经营,注重信誉与道德。本书将剖析徽商的商业网络、经营策略,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以义制利”、“勤俭节约”等方式,创造商业辉煌。同时,也将探讨徽商文化对现代商业伦理的启示。 多元的商业模式与文化: 除了晋商和徽商,本书还将涉及其他古镇的商业特色,如江南水乡的“前店后坊”、“船商”等模式,展现中国古代商业形态的多样性。同时,也将探讨商业活动如何催生和塑造了古镇独特的文化,如民俗节庆、戏曲表演、民间工艺等。 四、 古镇的人文底蕴:民俗风情与生活智慧 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建筑与商业,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智慧。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每个古镇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风俗习惯是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呈现古镇的传统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习俗、祭祀活动等,展现古镇居民的生活百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这些活动传承文化,维系社群。 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在古镇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打细算、注重邻里关系的生活智慧。本书将通过对古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这些智慧是如何体现在饮食、起居、社交等方方面面,并思考这些智慧对于现代人生活的借鉴意义。 古镇中的名人轶事与传说: 许多古镇都孕育了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为古镇增添了传奇色彩。本书将穿插讲述一些与古镇相关的名人轶事、民间传说,让读者在感受古镇历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与时代的变迁。 五、 古镇的保护与传承:当历史遇见未来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古镇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本书将关注古镇保护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传承文化精髓的同时,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的困境与策略: 商业开发、旅游冲击、现代化进程,都给古镇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将分析古镇保护面临的困境,并介绍国内外一些成功的保护案例,探讨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的文化传承也需要新的方式。本书将关注一些古镇在文化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工艺复兴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思考如何让古镇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古镇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古镇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凝固的历史,还是鲜活的文化?本书将对古镇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希望通过对这些古老城镇的深入解读,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珍视,让古镇的千年风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JYY 中国古镇》是一次深入探寻中国古老城镇灵魂的旅程。它不仅仅是对历史遗迹的记录,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精神的追溯。让我们跟随本书的脚步,一同走进那些被时光遗忘却又被岁月打磨得愈发珍贵的中国古镇,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宁静与厚重。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我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镇。我们常常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去了解一个朝代,或者从建筑学的角度去欣赏一座古建筑,但很少有机会能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去感受古镇的变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叙事的主角放在那些生活在古镇中的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讲述古镇的故事。比如,一个世代生活在古镇的商人,他的家族生意是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起伏的?一个在古镇里长大的孩子,他的童年记忆中有什么样的古镇景象?一个坚守传统手艺的老匠人,他是如何将技艺传承下去的?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我相信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古镇的温度,更能理解古镇的文化是如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看到,古镇不仅仅是那些静态的建筑,更是流淌在人们生活中的活态文化。

评分

坦白说,在未阅读《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之前,我对“古镇”的概念可能有些模糊,总觉得它们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老房子、老街巷。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我对古镇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它们之间千差万别的独特之处。比如,有些古镇可能因水运而兴盛,有着发达的河道和桥梁;有些则可能因盐业或茶马古道而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留下了商号和会馆的遗迹;还有些可能与某种宗教或传说紧密相连,成为人们朝圣的地点。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古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脉络,让我们理解它们为何会出现在那里,又为何会发展成今天的模样。此外,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古镇”的?它是否有特定的历史时期要求,或者建筑风格的要求?有没有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却同样充满魅力的古镇被发掘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重新认识中国古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分

拿到《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厚重而又不失精致。从书的封面设计来看,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展现中国古镇魅力的书籍,那些曾经繁华的商埠,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村落,它们如同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这些古镇,不仅仅是用文字去描绘,更能用精美的插图,甚至可能的话,通过一些历史图片,让我们看到古镇在不同时期的真实面貌。我想了解,那些被誉为“活化石”的古镇,是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其原有的风貌的?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能够为当下许多面临古镇保护与开发困境的地方提供借鉴?我特别关注那些在古镇中得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的手工艺、地方戏曲、民俗活动等等,这些才是真正让古镇“活”起来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古镇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作为历史遗迹被参观。

评分

这本书名《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在我拿到手之前,就带着一种探寻的期待。我一直对中国那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古镇,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触动人心的载体之一。想象着那些石板铺就的老街,青砖黛瓦的房屋,还有依稀可见的岁月痕迹,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遐想。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选取这些古镇的?是按照地理位置的划分,还是按照历史朝代的变迁?亦或是按照某种特定的主题,比如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古镇,或是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古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古镇的名字和图片,更能深入地挖掘每一个古镇背后所承载的独特故事,包括它们曾经的辉煌,以及在时代变迁中经历的起伏。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那些古老的建筑是如何在岁月的洪流中保存下来的,它们的建筑风格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审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那些生活在古镇里的人们,他们淳朴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传统技艺,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和历史的读物,更是一次与中国古老灵魂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评分

在我心中,中国古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所沉淀下来的那种独特的“慢时光”感,是现代都市生活所缺失的。因此,当我看到《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它是否能捕捉到这种时光的印记?我期待书中不仅有精美的图文,更能有一些细腻的文字,去描绘那些隐藏在古镇角落里的生活细节。比如,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古街,早起的老人端着茶杯坐在门口闲聊的场景,或是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的画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对这种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心灵的慰藉。同时,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展现古镇传统韵味的同时,探讨它们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是否有提到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如何让古镇在保留其灵魂的同时,也能焕发新的生机?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未来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