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镇
定价:25.00元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4485694
字数: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大地上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镇,这些古镇虽然没有大都会的恢弘与繁华,但是却以其保留完好的古建民居、丰富多姿的历史遗迹、幽远静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世活在古镇上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节奏,与古镇和谐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韵味古朴的风俗画卷。《中国古镇》选取中国各地具代表性的古镇,介绍了古镇的建筑风貌和地理人情,展现出中国古镇多元的地域风貌和古朴风情。
目录
章 中国古镇漫谈
节 古镇的起源与发展
古镇的起源与演变
古镇的选址与布局
第二节 古镇中常见的建筑类型
古镇中的民居建筑
古镇中的公共建筑
第二章 华东古镇
节 浙江古镇
原生态古镇——嘉善西塘镇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桐乡乌镇
院士乡里,文化之邦——湖州南浔镇
孙权故里,明清建筑群落——富阳龙门镇
第二节 江苏古镇
东方的小威尼斯——苏州同里镇
中国水乡——昆山周庄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昆山千灯镇
园林之镇聚宝盆——苏州木渎镇
神州水乡镇——苏州角直镇
阳澄湖畔的江南古镇——常熟市沙家浜镇
第三节 上海古镇
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青浦朱家角镇
江南桥乡——青浦金泽镇
第四节 安徽古镇
桃花源里人家——黄山西递
牌坊之乡——歙县棠樾
第五节 江西古镇
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
古镇古风古韵——婺源江湾镇
第六节 福建名镇
永泰的南大门——永泰县嵩口镇
玉屏山下好风光——顺昌县元坑镇
第三章 华中古镇
节 湖南古镇
凤凰山下凤凰城——湘西凤凰古城
田园风情,美丽峡谷——吉首德夯
第二节 湖北古镇
朝秦暮楚桥头堡——郧西县上津镇
红色古镇换新颜——潜江市熊口镇
第三节 河南古镇
水陆交通联运码头——开封朱仙镇
一脚踏三省——淅川荆紫关镇
第四章 华北与华南古镇
节 山西古镇
古代城镇建筑的杰出范例——晋中平遥
九曲黄河镇——临县碛口镇
第二节 河北古镇
太极故里,繁华往昔——永年县广府镇
两千年古镇的丰厚遗产——武安市冶陶镇
第三节 广西古镇
梦境家园小桂林——昭平黄姚镇
水陆交通的枢纽——桂林大圩镇
第四节 广东古镇
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广东佛山镇
欧陆风情的岭南古村——开平赤坎镇
第五章 东北与西北古镇
节 辽宁古镇
清王朝的发祥地——新宾永陵镇
东北地区早开放的商埠——海城牛庄镇
第二节 陕西古镇
世外桃源青木国——陕宁强青木川
古朴厚重的黄土丘陵——陕西榆林
第六章 西南古镇
节 四川古镇
千年军事重镇——成都双流黄龙溪
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雅安上里镇
第二节 云南古镇
彩云中的古镇——云南丽江古城
苍山洱海边的古镇——云南大理古城
第三节 重庆古镇
川东山水古镇——东溪镇
成渝古驿道上的传奇——九龙坡区走马镇
上下涞滩伴古寺——合川县涞滩镇
第四节 贵州古镇
黔中的“黄金通道”——平坝县天龙镇
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习水县土城镇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镇》:
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沽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中国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乌镇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正因为他们乌镇才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乌镇早开放的是东栅景区;西栅则是经过修葺后对外开放的。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确切的。
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例如,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床内备有化妆间、卫生间、仆人间等)。既有贵胄们的,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此展览是中国床文化的集大成者。
东栅的金家,曾是这里的一方富庶,今天他们的居所成就了一段江南生活的记载——节俗厅。这里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精彩的蜡像塑出了一幕幕婚丧嫁娶的话剧,处处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可以从中西合璧的风格中窥视历史的缩影。
节俗厅通过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做寿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
江南木雕陈列馆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它雕梁画栋,尤其是门楣窗棂上的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修真观是位于乌镇观前街的一处道观,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19年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旧时戏台两边的台柱都有对联,这个戏台也有一副:“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悬一横额“以古为鉴”。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会、三月廿八迎东岳庙会、五月十五迎瘟元帅会等,都要在戏台演神戏,招待修真观中的诸神。平时,还演出一些“罚戏”。罚戏是乌镇传统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法,凡有人损害公益犯了众怒的话,当事人得出钱请戏班子在神前演戏,以示忏悔。
……
序言
对于《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我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镇。我们常常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去了解一个朝代,或者从建筑学的角度去欣赏一座古建筑,但很少有机会能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去感受古镇的变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叙事的主角放在那些生活在古镇中的普通人身上,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讲述古镇的故事。比如,一个世代生活在古镇的商人,他的家族生意是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起伏的?一个在古镇里长大的孩子,他的童年记忆中有什么样的古镇景象?一个坚守传统手艺的老匠人,他是如何将技艺传承下去的?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我相信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古镇的温度,更能理解古镇的文化是如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看到,古镇不仅仅是那些静态的建筑,更是流淌在人们生活中的活态文化。
评分坦白说,在未阅读《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之前,我对“古镇”的概念可能有些模糊,总觉得它们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老房子、老街巷。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我对古镇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它们之间千差万别的独特之处。比如,有些古镇可能因水运而兴盛,有着发达的河道和桥梁;有些则可能因盐业或茶马古道而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留下了商号和会馆的遗迹;还有些可能与某种宗教或传说紧密相连,成为人们朝圣的地点。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古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脉络,让我们理解它们为何会出现在那里,又为何会发展成今天的模样。此外,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古镇”的?它是否有特定的历史时期要求,或者建筑风格的要求?有没有一些我们鲜为人知的,却同样充满魅力的古镇被发掘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重新认识中国古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分拿到《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厚重而又不失精致。从书的封面设计来看,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展现中国古镇魅力的书籍,那些曾经繁华的商埠,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村落,它们如同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珍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这些古镇,不仅仅是用文字去描绘,更能用精美的插图,甚至可能的话,通过一些历史图片,让我们看到古镇在不同时期的真实面貌。我想了解,那些被誉为“活化石”的古镇,是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其原有的风貌的?它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能够为当下许多面临古镇保护与开发困境的地方提供借鉴?我特别关注那些在古镇中得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的手工艺、地方戏曲、民俗活动等等,这些才是真正让古镇“活”起来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古镇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作为历史遗迹被参观。
评分这本书名《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在我拿到手之前,就带着一种探寻的期待。我一直对中国那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古镇,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触动人心的载体之一。想象着那些石板铺就的老街,青砖黛瓦的房屋,还有依稀可见的岁月痕迹,都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遐想。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选取这些古镇的?是按照地理位置的划分,还是按照历史朝代的变迁?亦或是按照某种特定的主题,比如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古镇,或是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古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古镇的名字和图片,更能深入地挖掘每一个古镇背后所承载的独特故事,包括它们曾经的辉煌,以及在时代变迁中经历的起伏。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那些古老的建筑是如何在岁月的洪流中保存下来的,它们的建筑风格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审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那些生活在古镇里的人们,他们淳朴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传统技艺,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和历史的读物,更是一次与中国古老灵魂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评分在我心中,中国古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所沉淀下来的那种独特的“慢时光”感,是现代都市生活所缺失的。因此,当我看到《JYY 中国古镇 9787504485694 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它是否能捕捉到这种时光的印记?我期待书中不仅有精美的图文,更能有一些细腻的文字,去描绘那些隐藏在古镇角落里的生活细节。比如,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古街,早起的老人端着茶杯坐在门口闲聊的场景,或是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的画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对这种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心灵的慰藉。同时,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展现古镇传统韵味的同时,探讨它们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是否有提到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如何让古镇在保留其灵魂的同时,也能焕发新的生机?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未来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