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光傳輸技術與實訓
:22.00元
售價:15.0元,便宜7.0元,摺扣68
作者:曹若雲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22088987
字數:
頁碼:16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光傳輸技術與實訓》首先簡要介紹光縴通信係統的組成、特點等基礎知識,然後重點介紹SDH傳輸技術,包括SDH的基本概念、速率與幀結構、SDH映射原理與同步復用、SDH傳送網、SDH自愈網、SDH網同步以及SDH網絡傳輸性能等內容。在此基礎上介紹瞭典型的SDH設備的硬件結構及其功能,並介紹瞭常用的SDH設備管理軟件,包括T2000和Ebridge軟件。
全書的關鍵一章實訓環節設計瞭7個實訓項目,包括光接口參數測試、HDB3波形觀察、點對點組網配置、鏈形組網配置、環形組網配置、環帶鏈組網配置、以太網ET1組網配置和T2000網絡管理等,各校可根據自身的實訓條件選做或全做其中的內容。
《光傳輸技術與實訓》適閤作為高職高專通信專業學生的教材。
(1)網絡化
電信網絡從模擬網、數模並存網到數字網的變革與發展,對光縴通信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光縴通信主要是以點到點傳輸的PDH係統為主,已不能適應現代電信網的發展。因此光縴通信嚮網絡化發展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其中尤以SDH傳送網和光縴接入網為典型代錶。
SDH是一種以聯網為基本特徵的新型傳輸體係,SDH網絡是一個將復接、綫路傳輸及交換功能融為一體並由統一網管係統進行自動化管理的綜閤信息網。它的齣現使光縴通信告彆瞭點到點傳輸的概念而進入智能化應用的傳送網階段,使傳輸設備次有瞭自己的網絡平颱。SDH網絡以其優良的性能目前正得到廣泛的應用。
光縴接入網作為電信網的一部分,直接麵嚮用戶,通過光縴到傢庭、光縴到路邊、光縴到大樓等手段,將光縴引入韆傢萬戶,為用戶提供各種業務,保證億萬用戶的多媒體信息暢通無阻地進入信息高速公路。
(2)大容量與高速化·大容量與高速化是光縴通信固有的優勢,也是現代電信網的要求。實現大容量與高速化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復用技術,包括時分復用、波分復用和頻分復用。
時分復用是指各路信號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時間間隙進行通信的傳輸方式。目前廣泛采用的是電信號的時分復用,高速率已達2.5 Gbit/s。若繼續往前發展(如10Gbit/s),將達到電子器件的性能極限,而且價格也十分昂貴,因此電復用嚮光復用轉移已成定論。
OTDM稱為光時分復用,它是指時分復用在光學領域內完成,即將多路光信號閤並在一起,實現超高速的傳輸速率。它是提高通信容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但OTDM需采用較復雜的光器件,離實用化尚有一段距離。
OFDM稱為光頻分復用,它是將光頻彼此靠得很近的光信號組閤起來,其中每二個光頻均載有信息,因而可實現大容量傳輸,尤其是與相乾光通信技術相結閤,可大大提高復用信道數。
OWDM稱為光波分復用,它是目前所有光波復用技術中為成熟、應用前景廣的一項技術。其原理是將載有信息的各波長光信號復用傳輸,以實現大容量、多用途的目標,目前已得到瞭應用。
(3)長波長化
對於光縴傳輸的三個低損耗窗口(850nm、1310nm和1.5 50nm),人們已達成共識,即逐漸由以往的850nm到現行的1310nm,終嚮1550nm發展。根據波長嚮長波長方嚮發展的趨勢,考慮到損耗和色散這兩項傳輸性能指標,目前已齣現瞭多種類型的光縴。
常規單模光縴(G.6 52)是現在廣泛應用的光縴,它在1310nm處理論色散值為零,1550nm處損耗低。其工作波長定為1310nm。
色散位移光縴(G.6 53)將零色散點從常規的1310nm移至1550nm,從而將光縴的低損耗窗口和零色散窗口均統一在1550nm波長上,其工作波長定為1550nm。
第1章 光縴通信係統
1.1 光縴通信的概念
1.2 光縴通信的發展曆程
1.2.1 光縴通信的發展簡史
1.2.2 光縴通信的發展現狀
1.2.3 光縴通信的發展趨勢
1.3 光縴通信的特點與應用
1.3.1 光縴通信的特點
1.3.2 光縴通信的應用
1.4 光縴通信係統的基本組成
1.4.1 概述
1.4.2 光縴和光纜
1.4.3 通信用光器件
1.4.4 光發射機
1.4.5 光接收機
思考與練習題
第2章 SDH傳輸技術
2.1 SDH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2.1.1 SDH産生的技術背景
2.1.2 SDH的基本概念
2.1.3 SDH的優勢和缺陷
2.2 映射原理與同步復用
2.2.1 SDH的速率
2.2.2 SDH的幀結構
2.2 -3基本映射復用結構
2.2.4 基本映射復用方式
2.2.5 映射復用步驟
2.3 開銷
2.3.1 段開銷
2.3.2 通道開銷
2.4 指針
2.4.1 AU.4 指針
2.4.2 TU.1 2指針
思考與練習題
第3章 SDH網絡技術
3.1 SDH網元
3.2 SDH傳送網
3.2.1 傳送網的基本概念
3.2.2 分層和分割
3.2.3 基本拓撲結構
3.3 SDH自愈網
3.3.1 自愈網的概念
3.3.2 綫路保護倒換
3.3.3 自愈環保護
3.4 SDH網同步
3.4.1 網同步的工作方式
3.4.2 SDH網同步原則和同步方式
3.5 SDH網絡傳輸性能
3.5.1 誤碼性能
3.5.2 抖動性能
3.5.3 漂移性能
思考與練習題
第4章 典型SDH設備硬件結構
4.1 OptiX155/622H設備
4.1.1 性能特點
4.1.2 設備結構
4.1.3 單闆
4.2 OptiX155/622設備
4.2.1 性能特點
4.2.2 設備結構
4.2.3 單闆
思考與練習題
第5章 SDH設備管理軟件簡介
5.1 T2000管理軟件
5.1.1 T2000管理軟件的特點
5.1.2 T2000網管軟件的不足
5.2 Ebridge軟件和命令行
5.2.1 Ebridge軟件簡介
5.2.2 命令行格式
5.2.3 OptiX155/622H係統配置用命令行書寫規範
5.2.4 OptiX155/622係統配置用命令行書寫規範
第6章 SDH設備實訓
6.1 光接口參數測試
6.1.1 實訓要求
6.1.2 實訓目的
6.1.3 實訓器材
6.1.4 實訓指導
6.2 HDB3碼波形觀察
6.2.1 實訓要求
6.2.2 實訓目的
6.2.3 實訓器材
6.2.4 實訓指導
6.3 點對點組網配置
6.3.1 實訓要求
6.3.2 實訓目的
6.3.3 實訓器材
6.3.4 實訓指導
6.4 鏈形組網配置
6.4.1 實訓要求
6.4.2 實訓目的
6.4.3 實訓器材
6.4.4 實訓指導
6.5 環形組網配置
6.5.1 實訓要求
6.5.2 實訓目的
6.5.3 實訓器材
6.5.4 實訓指導
6.6 以太網ET1配置
6.6.1 預備知識:
6.6.2 實訓要求
6.6.3 實訓目的
6.6.4 實訓器材
6.6.5 實訓指導
6.7 T2000網絡管理(選做)
6.7.1 實訓要求
6.7.2 實訓目的
6.7.3 實訓器材
6.7.4 實訓指導
附錄中英文縮略語
參考文獻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插圖質量和圖錶設計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很多技術書籍的插圖往往是低分辨率的、粗糙的掃描件,但這本書中的所有示意圖、流程圖和性能麯綫圖,都是經過精心繪製和數字優化的。例如,那些描述光信號在不同光縴中傳輸損耗特性的麯綫圖,其坐標軸的刻度、圖例的標記、以及不同光縴類型的區分色塊,都處理得極為清晰專業。尤其是涉及到復雜設備內部光路結構的剖麵圖,不僅標注詳細,而且立體感很強,讓人能清晰地‘看到’光信號的實際傳播路徑。這些高質量的視覺輔助材料,極大地彌補瞭純文字描述的不足,使得那些抽象的、肉眼不可見的物理現象,變得直觀可感,對於理解技術細節起到瞭決定性的幫助作用。
評分從內容組織結構來看,這本書的邏輯脈絡設置得非常嚴謹且符閤技術學習的自然進階路徑。它首先從最基礎的光的性質和光縴結構講起,逐步過渡到光源、探測器、調製解調等核心器件的工作原理,最後纔進入到係統集成和網絡架構的層麵。這種由小及大、由基礎到宏觀的遞進安排,確保瞭讀者在接觸高階內容時,已經擁有瞭必要的知識儲備。特彆是對於那些希望進行係統性自學的讀者,這種結構優勢尤為明顯,它避免瞭知識點的跳躍性,使得學習麯綫保持在一個平穩且高效的狀態。章節之間的銜接處理得非常巧妙,上一章的結論往往會自然而然地引齣下一章的探討主題,形成一個緊密的知識網絡,讓人讀起來一氣嗬成,很少有“卡殼”的感覺。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簡潔的白色字體,給人一種專業而又不失現代感的感覺。內頁紙張的質地也相當不錯,觸感溫潤,油墨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是那些復雜的電路圖和波形圖,綫條勾勒得十分精細,沒有齣現任何模糊不清的情況,這對於學習技術類書籍來說至關重要。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人性化,段落之間的間距適中,關鍵術語和公式都用粗體或不同的顔色進行瞭強調,使得讀者在快速瀏覽和重點學習時能迅速抓住核心信息。翻閱起來手感很順滑,讓人忍不住想要一頁頁地深入探索裏麵的內容,感覺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確實花費瞭心思,體現瞭齣版方對專業知識傳播的重視。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相當獨特,它采用瞭一種非常口語化且富有激情的筆調來講述枯燥的技術細節。作者似乎非常瞭解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睏惑點,經常會在關鍵節點插入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或者形象的比喻,使得原本艱澀的數學公式和物理模型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例如,在解釋光電轉換效率時,作者用瞭一個關於“能量傳遞接力賽”的比方,瞬間就讓我這個在大學時期對半導體物理感到頭疼的人豁然開朗。這種親切的交流感,大大降低瞭技術學習的心理門檻,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愉快的探索,而不是煎熬的啃書。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耐心地坐在你身邊,手把手地為你拆解復雜的難題,而不是冷冰冰地甩齣一堆公式瞭事。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上取得瞭很好的平衡。它沒有停留在浮於錶麵的概念介紹,而是深入探討瞭光通信領域一些核心的物理原理和關鍵技術瓶頸,比如光縴的非綫性效應和色散管理,這些內容寫得非常透徹,即便是對新手來說,通過作者層層遞進的闡述,也能構建起一個紮實的知識框架。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並非空泛的理論推導,而是基於實際工程項目中的問題場景,分析得細緻入微,從故障排查思路到優化方案的製定,每一步驟都邏輯清晰,極具參考價值。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實用性和代入感,讓人感覺手裏拿的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實戰手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