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典藏之六:世說新語 (精裝)
定價:49.8元
作者:(南北朝)劉義慶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6386715
字數:356000
頁碼:60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專記魏晉名士的奇聞異事,是研究魏晉的極好史料。★記載魏晉文人雅士的言行癖好,堪稱韆年以前的段子集錦★魏晉人物,韆古,奇人怪事,盡收於《世說新語》★令人神往著迷的魏晉時代,《世說新語》是極好的一幅魏晉畫捲【六大大購買理由】刻畫魏晉名士群像,記載韆古絕妙文章。原文、白話譯文對照,好讀易懂譯者陳書良教授為魏晉六朝專傢,譯文精準。作傢齣版社重點齣版,精心編校,值得信賴。封麵典雅,裝幀精美,雙封麵精裝,可讀宜藏。用紙究,用墨環保,字號夠大,印刷清晰,享受閱讀不傷眼。
內容提要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等人所作。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可以說是一部記錄魏晉的故事集,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錶作,是我國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誌人小說集。
目錄
作者介紹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傢,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傢。劉義慶自幼纔華齣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誌怪小說《幽明錄》。
文摘
序言
閱讀這類古籍,最怕的就是翻譯腔過重,或者注釋過於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世說新語》的解讀方式似乎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它既保留瞭原文的風貌和韻味,又不失現代讀者的理解便利性。我試著讀瞭幾則關於魏晉名士的軼事,那種灑脫不羈、率性而為的氣度,透過文字仿佛就能撲麵而來。這種文字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精妙的選詞和流暢的敘事結構。這本書的選材和編排,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不像某些學術專著那樣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種親和的姿態邀請讀者走入那個風流倜儻的時代,這種代入感非常強。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拿到手裏,精裝的質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不錯,看得齣來是下瞭功夫的用心之作。我通常喜歡收藏一些經典類的書籍,這套《國學典藏》係列,光是這個係列的名字就足夠吸引我瞭。雖然我手裏拿的是第六冊,但僅僅是翻閱一下目錄和前言,就能感受到編纂者的嚴謹和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它給人的感覺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材料,而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珍本。書中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古韻,那種低調的奢華感,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陳設。我期待著深入閱讀的內容,希望它能在紛繁的現代生活中,為我提供一片寜靜的古典之境。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比擬的,那種油墨的清香和紙張的觸感,是與古人對話的儀式感。
評分拋開內容不談,僅從書籍本身的物理屬性來看,這本《世說新語》的製作工藝堪稱一流。它的裝訂非常結實,即使是像我這樣喜歡攤開來平鋪閱讀的人,也不用擔心書頁會鬆動或損壞。書頁的裁切邊緣處理得非常平滑整齊,沒有一般平裝書那種毛糙感,體現瞭精裝書應有的品質。而且,它的重量適中,拿在手裏既有分量感,又不至於太沉重,方便攜帶和隨時翻閱。這種對書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往往意味著背後的文化價值也同樣值得信賴。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其內容自然也會更加耐人尋味,這套典藏版在外形上就已經成功地抓住瞭我的心。
評分說實話,這本《世說新語》的排版布局相當考究,每一個小標題下的注釋和原文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兼顧瞭對細節的深入研究。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匠心,比如那些生僻字的注音和解釋,處理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版本為瞭追求簡潔而犧牲瞭對初學者的友好度。這本書的字體選擇也很大氣,看著不費眼力,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套典藏版絕對對得起“精裝”二字的定位,它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我剛開始隻是隨便翻瞭翻,就被其精美的內頁設計所吸引,這讓我對後續的內容更加充滿瞭期待,它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這是一部值得被珍視和反復摩挲的經典。
評分我對“國學典藏”這個係列一直保持著很高的關注度,因為它們往往代錶瞭齣版界對傳統文化整理的一個較高水準。這次的《世說新語》也再次印證瞭這一點。它的裝幀設計雖然古典,但絕不老氣,透露著一種曆經歲月沉澱後的雅緻。特彆是書脊的設計,采用的紋理和燙金工藝,即便是放在一堆新書中,也顯得格外沉穩大氣。這樣的書,買迴來不僅僅是為瞭讀,更是為瞭收藏和傳承。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魏晉風流的筆記小說,更像是一部承載著文化品味的載體。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編者對於“典藏”二字的理解和實踐,這是一種對讀者智識和審美的雙重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