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解《弟子规》 9787504742995

僧解《弟子规》 978750474299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然教 著
图书标签:
  • 弟子规
  • 传统文化
  • 国学
  • 修身养性
  • 儿童启蒙
  • 礼仪
  • 道德教育
  • 行为规范
  • 经典
  • 中华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2995
商品编码:296843070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僧解《弟子规》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然教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047429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直是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支柱。但近几百年来,由于闭关锁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国力和中华文明的影响力走了下坡路。积贫积弱的情况,使得一些人将国家的落后归因于传统文化中糟粕性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幸遇当今国强民富,民族的自信心逐渐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之一就是重视《弟子规》的学习。目前,不仅孩子学,各年龄段的人都在学,开设《弟子规》的学习班也是形式多样。佛弟子中也有很多人学习《弟子规》。我一直以来在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培训班授课,初级班的课程中也有《弟子规》。本来初级班没有安排我的课程,但是,我发现很多佛弟子学习《弟子规》出现了偏颇:不是舍本逐末,就是教条死板地学习。于是,我自己要求讲《弟子规》,目的是站在佛法的角度讲解,努力使《弟子规》能够适合佛弟子操作,让大家圆融地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通过讲解,学员给予肯定并对学习《弟子规》有了重新的认识。


目录

原文
《弟子规》中的菩萨学处
佛弟子如何学习《弟子规》
导言
一、总叙
二、入则孝
三、出则弟
四、谨
五、信
六、泛爱众
七、亲仁
八、余力学文
后记


作者介绍

  然教法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现就读于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班。


文摘


序言



《静观古风:在家出世的智慧》 内容简介 《静观古风:在家出世的智慧》并非一本讲述儒家经典《弟子规》的书籍,而是致力于探索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传统东方哲学中的“在家出世”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性指南。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古老的智慧长河,从不同哲学流派,如道家、禅宗,以及一些被忽视的民间智慧中汲取养分,构建一种既能安顿身心,又能积极入世的独特生活哲学。 第一章:何为“在家出世”? 本章首先厘清“在家出世”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它并非要求我们遁入空门,远离尘世,而是强调一种内在的解脱,一种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与超然的态度。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何古人会将这种智慧视为人生至高境界,并分析现代社会中,个体所面临的“在世”的束缚,例如功利主义的侵蚀、社会竞争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这些都让我们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审视“在家出世”的实践性: 精神层面的解脱: 如何不被外在的物质、名誉、他人的评价所左右,培养一颗不受缚于物的“自在心”。这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得失,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并非在于外在的累积,而在于内心的丰盈。 行动层面的超然: 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保持一份冷静的观察者心态。学习如何在“局中”而不“迷”,如何在“行”中体悟“道”。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智慧,将复杂的问题看透,将繁杂的事情做好,却不被其困扰。 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阐释“在家出世”并非复古的怀旧,而是对普适性人生智慧的回归。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运用古人的智慧来应对现代人的焦虑和困惑,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节奏。 第二章: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 本章将聚焦于道家思想,特别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核心理念。我们将剖析《道德经》等经典中关于“无为”的论述,并非指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洞察自然之法: 学习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领悟“道”的深邃。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应自然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自然现象比喻,让读者理解“道”在生活中的体现。 “无为”的生活艺术: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无为”。例如,在工作上,不事事争先,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高效而非盲目的努力取得成果;在人际交往中,不刻意讨好,而是真诚待人,让关系自然发展;在面对困难时,不怨天尤人,而是静观其变,寻找最佳的应对之道。 “不争”的智慧: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探讨“不争”并非懦弱,而是更高明的生存之道。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攀比心所累,从而获得真正的“不败”。 第三章:禅宗的“顿悟”与“当下” 本章将转向禅宗,探讨其“顿悟”的理念以及对“当下”的强调。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核心在于破除执念,回归本真。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阐释禅宗不同阶段的境界,从迷悟的流转到看透世事的本质。我们将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从懵懂到觉悟的转化过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从表象看到本质。 “活在当下”的实践: 禅宗的“当下”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动作。我们将提供具体的练习方法,如正念呼吸、行走冥想,帮助读者将这种“当下”的觉知带入生活,减少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忧虑。 “心无挂碍”的境界: 如何通过禅修的智慧,培养一颗“心无挂碍”的心。认识到许多烦恼并非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执着。学习放下不必要的包袱,获得内心的轻松与自由。 第四章:民间智慧的“活法” 在深入探讨主流哲学流派之外,本章将发掘被忽视的民间智慧,这些智慧往往更具实践性和生活化,是老祖宗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活法”。 “知足常乐”的真谛: 探讨“知足”并非是停止追求,而是认识到拥有的价值,不贪得无厌。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说明知足的态度如何带来真正的快乐。 “平常心”的养成: 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理解顺境与逆境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因顺境而得意忘形,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 “守拙”的智慧: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选择保持一份朴实和简单。适度的“守拙”,能让我们远离不必要的麻烦,活得更自在、更真实。 “顺其自然”的艺术: 借鉴民间经验,学习如何在“尽人事”之后,将结果交给“天意”。不过度强求,不过度焦虑,让生命按照其本来的轨迹生长。 第五章:在“尘世”中修“出世” 本章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将前面章节的理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法。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如何在职场中保持“在家出世”的心态,不被权力、金钱、竞争所奴役,找到工作与个人价值的平衡点。 家庭与人际的和谐: 如何运用古人的智慧,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化解矛盾,增进理解。 财富与物质的观照: 如何看待金钱和物质,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被物欲所吞噬,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同步富足。 情绪的自我管理: 学习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被愤怒、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所控制,培养情绪的韧性。 “静观”的日常练习: 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静观”练习,如早晨的静思、晚间的复盘、与自然的连接等,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在家出世”的智慧。 结语 《静观古风:在家出世的智慧》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行为准则,而是一种引导,一种启发。它鼓励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探索、去体悟,找到属于自己的“在家出世”之道。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愿本书能成为您内心的一方净土,帮助您在滚滚红尘中,寻得一份宁静,活出生命的智慧与自在。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一种超越物质与欲望的自由,一种在喧嚣中保持澄澈的生活姿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作为一名在快节奏社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上班族,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对生活中的许多规矩和礼仪感到茫然。偶然间翻开《僧解〈弟子规〉》,我仿佛找到了久违的指南针。作者并没有用生涩难懂的佛家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用非常朴实、贴近生活的语言,将《弟子规》的精髓层层剥开,让我这个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小白”也能豁然开朗。 书中对于“入则孝”、“出则悌”的解读,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与家人的相处模式。过去,我总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无理取闹,却忽略了他们背后那份深沉的爱和担忧。通过作者的引导,我开始体会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何难”的真谛,明白孝顺并非一味地顺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是积极主动地去关怀和承担。书中分享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如何用温和的态度回应长辈的不满,如何主动分担家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点亮家庭生活的温情,让亲情之花更加绚烂。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作者将《弟子规》的道理融化在生活点滴之中,让我仿佛听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理解人生的真谛。书中对于“心”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总觉得“身”的约束是主要的,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作者通过对“诚”、“敬”、“和”等词语的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自律并非外在的强制,而是源于内心的觉醒。当一个人内心真正懂得谦逊、尊重和感恩时,他的言行自然会流露出高尚的品格。书中关于“不妄语”、“不急躁”的建议,更是为我这个容易冲动、说话不经大脑的人敲响了警钟。它让我开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用更平和、理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一位心灵的导师对话,让我不断地自我审视和成长。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获得内心宁静的宝典。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焦虑所裹挟,内心不得安宁。《僧解〈弟子规〉》以一种平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作者在解读“扫一屋,扫心地”时,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境随心转”的道理。当一个人能够清扫内心的尘埃,放下执念,那么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书中关于“知足”、“惜福”的论述,更是如甘露一般滋润了我焦渴的心灵。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反而容易遗忘那些真正珍贵的东西。这本书提醒我,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要感恩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对生活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和豁达。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尤其是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往往会感到迷失和彷徨。《僧解〈弟子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在解读《弟子规》中的“慎”、“勿欺”、“近君子”等篇章时,并没有生硬地套用,而是结合了现代社会各种复杂的场景,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如何辨别是非,如何远离那些可能将我带入歧途的人和事。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近君子,远小人”的论述。它让我明白,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学识渊博的人,更包括那些品德高尚、言行一致、能够激励我不断进步的人。反之,那些心术不正、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则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学会保护自己。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力量,一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守自己原则的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的智慧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弟子规》这样的古籍有些遥不可及,尤其是那些关于“谨”、“信”、“泛爱众”的篇章,总感觉离现代生活太远。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古老的训诫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让我惊喜地发现,那些几百年前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甚至可以说是解决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的“良方”。 比如,书中对“信”的阐述,让我意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遵守承诺,更包括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一个懂得守信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也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泛爱众”,在作者的解读下,也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变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具体实践,延伸到对陌生人的善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的心胸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对周围的世界也多了一份温情和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