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密码学讲义
定价:38.00元
作者:李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0302638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数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和公钥密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利用周期序列的幂级数表示、根表示和迹表示研究了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及其变种的密码学性质;利用图论和组合数学等工具研究了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状态图性质,重点介绍M序列的存在性、构造与计数;介绍了五类典型分组密码算法的加解密流程、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讨论了RSA体制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数学问题。
本书可以作为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密码学和信息安全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1.2 序列密码概述
1.3 分组密码概述
1.4 公钥密码概述
第2章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
2.1 序列的母函数表示
2.2 LFSR序列的数学描述
2.3 LFSR序列的周期分布
2.4 LFSR序列的线性复杂度分布
2.5 序列的采样特性
2.6 m序列
2.7 Berlekamp-Masseyr算法
习题2
第3章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扩展形式
3.1 序列的根表示与迹表示
3.2 前馈序列
3.3 非线性组合序列
3.4 钟控序列
习题3
第4章 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
4.1 反馈移位寄存器的非奇异性
4.2 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图性质
4.3 M序列
4.4 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综合
习题4
第5章 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
5.1 分组密码的设计原则
5.2 分组密码的结构特征
5.3 S盒的设计准则
5.4 P置换的设计准则
5.5 轮函数和密钥扩展算法的设计准则
5.6 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5.7 分组密码的测试方法
习题5
第6章 典型分组密码算法
6.1 DES算法
6.2 IDEA算法
6.3 AES算法
6.4 Camellia算法
6.5 SMS4算法
习题6
第7章 分组密码的分析方法
7.1 分组密码分析概述
7.2 差分密码分析
7.3 线性密码分析
7.4 Square攻击
7.5 代数攻击
习题7
第8章 公钥密码算法及其相关问题
8.1 RSA算法
8.2 离散对数问题和ElGamal体制
8.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8.4 大整数分解和素性测试
习题8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著作,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知识分量。我特地挑了一个安静的周末,准备沉浸在这本讲述数字世界基石的书中。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作者那种近乎执着的严谨态度所折服。书中对基本概念的阐述,不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数学原理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力求清晰无懈可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算法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他似乎总能找到最直观的方式来解释那些初看之下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模型。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探险,每攻克一个难点,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这对于我这种对底层原理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满足。不过,也正因为其深度,对于没有扎实数学基础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和查阅辅助资料,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浏览”的书籍,更像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教科书。但正是这种深度,保证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持久的参考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会是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工具书之一。
评分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经常需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处理敏感数据。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能够支撑实际工程决策的密码学知识体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安全地实现这些算法,哪些地方容易出现工程上的漏洞,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实现。例如,对随机数生成器的安全性的详尽讨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旁路攻击的风险,这些都是教科书上不常深入探讨,但在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我特别喜欢它对“安全模型”的强调,这让我开始以一个更系统、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当前使用的所有安全协议。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堆现成的“API调用手册”,而是构建安全思维的“蓝图”,这一点价值连城。
评分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知名的密码学教材,最终选择了这一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逻辑的连贯性和整体架构的完整性。很多教材为了追求新颖性,往往在内容组织上显得碎片化,一会儿讲格密码,一会儿又跳到信息论基础。而这本书,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从最坚实的地基——数论和抽象代数开始,一步步向上搭建,确保每一个模块的建立都依赖于前一个模块的牢固性。特别是它在介绍公钥密码学体系时,对数学难题的选择标准和安全性论证的严密性描述,令人印象深刻。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为什么选择这个群”而非“那个域”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这本教材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汇编,更是一种严密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思维方式的传承,它塑造的不仅仅是读者的知识面,更是他们的逻辑框架。
评分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信息安全架构的项目,急需一本能够提供全面且最新视角的参考资料。这本被同事力荐的书籍,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不仅仅停留在对RSA、椭圆曲线等经典算法的讲解上,更是对现代密码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比如后量子密码学的萌芽、零知识证明的最新进展等,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阅读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对话,他不仅传授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设计”,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应用不同密码学原语的权衡考量。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我迅速理解了抽象概念在真实世界中的落地点,比如如何在分布式系统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唯一的遗憾是,有些前沿主题的深入程度略显不足,可能需要读者自行拓展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来跟上步伐,但就作为一本系统性的入门与进阶读物而言,它的广度和深度已经非常令人印象而称赞了。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偏硬核的技术书籍是有些畏惧的,总觉得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符号和复杂的逻辑推理。但拿到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它。一开始的章节确实需要集中精力去理解那些基础的代数结构和数论背景,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他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历史背景或者著名密码学家的小故事,这极大地缓和了纯技术内容的枯燥感,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使得那些原本冰冷的定理和证明,似乎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甚至在通勤的地铁上,也能被某个精巧的密钥交换协议所吸引,忘记了周遭的喧嚣。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智力健身”,它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重要的是,重燃了我对底层技术刨根问底的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