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全球资本市场风险与监管——危机、拯救、新生与前景
定价:76.00元
售价:51.7元,便宜24.3元,折扣68
作者:刘李胜,刘传葵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41160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13kg
刘李胜、刘传葵主编的《全球资本市场风险与监管——危机、拯救新生与前景》一书剖析了从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以及各国(地区)采取的一些监管措施。这是境内外普遍关注并且颇觉困惑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热点事件以及重要政策的深度剖析,洞察全球金融动荡的本质原因,全方位解读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与监管的必要性,为我们揭示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不定的内幕与影响,使我们能够认清国际以及国内资本市场动荡的本质,提早警惕与化解,并防患于未然。
章  2008年次贷危机的发生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  节  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与过程  第2节  次贷危机如何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3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4节  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  第5节  次贷危机的启示第2章  美国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背景与影响  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征  第2节  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的背景和影响  第3节  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的背景和影响  第4节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元指数的影响  第5节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推出的可能性  第6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的模型检验  第7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第3章  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坎坷历程与应对之策  节  中国概念股票历史回顾  第2节  中概股赴美上市成本效益分析  第3节  中概股遭遇滑铁卢的原因分析  第4节  中概股之涅粲重生第4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发展与启示  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端、发展、现状  第2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3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造成的影响  第4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第5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第6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第7节  结论与展望第5章  有效市场假说反思与国际市场检验  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起源  第2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内容  第3节  世界主要国家及经济体的市场形态  第4节  有效市场假说与中国证券市场第6章  国际证券市场开放与中国面临的选择  节  国际证券市场和证券业开放动因  第2节  国际发达市场开放基本模式  第3节  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放模式  第4节  转轨国家的证券市场开放模式  第5节  国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中国的启示  第6节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  第7节  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必要性  第8节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基本趋向  第9节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战略管理和风险防范第7章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与求解  节  中小企业及其重要作用  第2节  中小企业的基本融资渠道  第3节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第4节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第5节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创新  第6节  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  第7节  结语第8章  上市银行再融资对a股的影响分析——以上市银行定向增发与配股为例  节  上市银行巨额再融资历史回顾  第2节  大规模再融资因何而起  第3节  银行再融资消息引发股市大跌:以定向增发与配股为例  第4节  监管新规将引发上市银行再融资大潮第9章  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监控刻不容缓  节  中国地方债务危机的局部爆发  第2节  中国地方债务的基本情况  第3节  中国地方债务的偿还方式  第4节  中国地方债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5节  结论与预测0章  建设中国国际板市场:大势所趋  节  有关国际板的争议  第2节  中国股市重病缠身  第3节  开设国际板乃大势所趋  第4节  国际板相关技术问题1章  中国股市去泡沫化进程  节  警世的泡沫事件  第2节  中国股市去泡沫化进程2章  证券交易所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节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第2节  我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节  海外证券交易所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第4节  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方向  第5节  结语3章  重设型熊市看跌期权的鞅定价与创新  节  重设型熊市看跌期权的定义  第2节  鞅定价法分析  第3节  重设型期权的创新  第4节  结论4章  持续扎实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节  我国证券市场需要特别重视投资者教育  第2节  重视借鉴境外投资者教育的有益经验  第3节  不断完善我国投资者教育体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刘李胜,经济学博士后,曾任CSRC官员,主要从事政策研究、投资者教育、国际合作和境外上市等业务。他曾由中央组织部选派到三峡工程挂职。从事投资控制、战略发展和公司上市等工作。他曾获得中国多家大学学位,并在美国SEC、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等金融机构学习工作。他是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员、教授及导师。也是香港注册财务策划师和英国ACCA资格获得者。他撰写并出版有40多部中文著作和15部外文翻译著作。有数千家企业和境外机构接受过他的培训。刘传葵,日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特殊津贴专家。20年金融从业经验,长期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工作,具有丰富的投研、合规、市场等领域工作管理经验。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立法有关工作。公开出版《中国基金市场发展论》、《投资基金经济效益论》等8部证券、基金专著。是国内早从事基金研究与实践的专业人士之一;国内出版基金、证券专业著述多的业内人士之一;国内早关注、研究和倡导开放式基金、基金社会责任的专业人士之一。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运作的书,虽然书名里提到了“风险”和“监管”,但它更侧重于历史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不同时期国家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决策过程。作者以丰富的案例研究,从大萧条时期到近年的金融危机,详细梳理了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财政刺激以及一些非常规的干预手段来稳定市场、提振经济的。书中对不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且探讨了这些政策背后隐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困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扬或批评某种政策,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揭示了每种选择所带来的复杂后果,以及它们对社会结构和财富分配的长期影响。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决策时刻,也更加理解了当前经济格局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经济的运行并非教科书上的简单模型,而是充满了人性、政治博弈和不可预测的变量,理解这些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者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开始,一直讲到冷战结束后的单极世界,再到如今的多极化趋势,梳理了主要大国之间的权力斗争、意识形态的较量以及国际组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书中穿插了大量历史事件的细节,比如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东欧剧变,以及9·11事件后全球反恐战争的兴起,这些都让历史变得鲜活而富有启发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文明冲突论”的讨论,作者审慎地分析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张力,以及在信息时代,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如何影响国家间的互动。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基于理性计算,情感、历史记忆和民族主义情绪往往也会起到关键作用。它也让我思考,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关于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书籍。作者从历史上的城市发展模式讲起,探讨了工业化、人口爆炸以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带来的挑战,然后聚焦于当代城市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规划和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书中涉及了许多前沿的理念,比如“智慧城市”的建设,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海绵城市”的设计,如何通过生态化的雨水管理来应对城市内涝;以及“共享经济”模式在城市交通、居住等领域的应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绿色建筑”和“城市更新”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增加绿地空间等措施来改善城市环境,以及如何通过保留历史风貌、提升社区活力来 revitalise 老旧城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也让我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健康、更具活力的清晰愿景。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的书籍,虽然书名听起来与金融市场关联不大,但它深入探讨了科技进步如何重塑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作者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讲起,一路梳理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当代颠覆性创新,详细阐述了技术变革对生产方式、就业市场、社会阶层以及文化观念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分析,比如自动化技术如何改变制造业,互联网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数字鸿沟”的讨论,作者深刻剖析了技术进步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特别是城乡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技术并非中立的工具,它在塑造我们社会未来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如何引导和规范技术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福祉,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作者从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讲起,一直讲到当前关于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辩论,中间穿插了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等经济学家的核心观点。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介绍,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比如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出口产业,以及贸易协定如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来解释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贸易战”的章节,作者剖析了贸易摩擦的根源,探讨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各国经济、消费者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书中还涉及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它们在争取更公平贸易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让我对国际贸易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反思了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一些深层问题,比如收入不平等和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