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 [美] 利奥波德,朱敏 9787542759733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 [美] 利奥波德,朱敏 97875427597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利奥波德,朱敏 著
图书标签:
  • 生态学
  • 环境科学
  • 自然观察
  • 美国文学
  • 经典译作
  • 利奥波德
  • 沙乡年鉴
  • 科普读物
  • 散文集
  • 环境保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542759733
商品编码:296918303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

定价:29.80元

作者: 利奥波德,朱敏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42759733

字数: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第四辑: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生灵们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目录


英文版原序
沙乡年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地质特征
威斯康星州
伊利诺伊州与衣阿华州
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
墨西哥的奇瓦瓦和索诺拉
俄勒冈州与犹他州
马尼托巴州
乡野的秘密
乡野
人的空闲和爱好
环河
大自然的历史
存活于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观鹿
雁的音乐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
荒野与文明
环保美学

作者介绍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有“生态伦理之父”美誉。《沙乡年鉴》是他的著作,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在《沙乡年鉴》的后一章中,利奥波德阐述了和土地交流的伦理关系——土壤、水、植物和动物都和人类一样应平等相处,人类应摒弃征服者的姿态,而应换以谦恭平和的态度。1948年,他因参与扑灭一场大火时,心脏病突发,不幸病逝。

文摘


一月
  冰融时刻
  寒冷的冰雪过后,迎来的就是冰融的时刻,也许就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你已经可以听到融化的雪水掉落在石壁的声音。这个声音吵醒了冬眠的动物,也唤醒了静睡中的生物,大地似乎开始骚动起来。窝在自己深深洞穴里冬眠的臭鼬,似乎被吵醒了,懒懒地伸着懒腰,它的胆子真是不小,推着松弛的肚皮走在刚刚开始融化的雪地里,开始探索湿漉漉的世界。在这个星球周而复始的季节轮回里,它变成了准确推定一些重要日子的明显标志之一。
  当然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现象发生,相比来看,这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一个现象。星星似乎牵引着它的马车,一路带它穿越田野,还伴随着雨露飘摇。它的行为吸引着我,它的思维和欲望还有真正的目的使我感到好奇,如果它真的有的话。从一月开始,直至六月,大自然存在很多有意思的暗示现象,几乎是等比级数的。一月里,你可以跟着臭鼬的踪迹,或者随着山雀的歌唱,再者你会发现小松树上有鹿啃咬的痕迹,你也可在水貂的帮助下,看到它挖出麝鼠窝的样子。其实小小的细节变化和偏差都会影响本来的情况。一月的雪是单纯无瑕的,安宁而平静,而在这个时刻的观察同样悄无声息,而且也像冬日的寒冷一般漫长持续。
  一只田鼠发现了我们的跟踪,惊慌地跳起,一下子越过了臭鼬留下的线索。也许是因为昨夜的冰雪融化被吵醒,悲伤的它在大白天就暴露在田野上。它曾经奋力建造的属于自己的地下迷宫,专门用来穿梭雪盖的草丛,已经不复存在了。地道完全地显露在外,像是一条小路,寒酸而可笑。一月的太阳融化了冰雪,同时瓦解了田鼠小小帝国的基础建设。
  老鼠则聪明得多,雪对于它们,代表它们不会贫困和恐惧。它们天生似乎就明白,青草是为了方便它们制造地下草垛储存下来,而下雪时便可以开凿一条连一条的地下迷宫,自给自足、食物和运输,都在它们的规划之中顺利进行。
  前方的草坪上有一只毛脚在高空飞翔。此刻,它只是原地盘旋着,然后就像一颗空中的炸弹一样扎进了灌木丛。之后再没有看到它飞起来,我敢肯定它捉住了一只老鼠,而且在犒劳自己的胃口。这可怜的小老鼠工程师,没有耐得住性子,大白天任性地跑出来巡查自己设计的迷宫,后走进了毛脚的肚子。
  对于毛脚来说,它可不管草儿为什么要生长,它只需知道雪融化后,它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美食——老鼠就够了。冰雪融化对它来说,意味着不再有食物匮乏和生存恐惧了,也许它们还希望冰雪好能慢慢融化呢。
  我们一路追随着臭鼬的足迹,穿过了旷野,钻进树林。在旷野中,我们明明发现了兔子的脚印,可是又被臭鼬粉红色的尿液混淆了踪迹。雪融带来了新生命,橡树苗吐出了新茎。周围的一簇簇的兔毛告诉了我们,每年雄兔的决斗开始了。接着,旁边有血迹的地方,透露了猫头鹰刚刚到过这里。冰雪融化后,兔子并不害怕匮乏,但是猫头鹰的到来的确是提醒了它们要谨慎,不能过于胆大鲁莽。
  臭鼬继续向前赶路,它对有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根本没兴趣,而它邻居的喧闹和宿命似乎和它没有任何关系。我渴望知道它的想法,为什么要远离自己的洞穴?我们大胆地设想,肥硕的它是要去追求自己的罗曼蒂克情史,所以辛苦地拖着自己重重的肚子也要穿越融化的冰雪吗?后,它钻进了河岸边漂着的圆木中,就再没有出来。圆木中同样出现了水滴声,臭鼬也听到这个声音。我在回家的路上依旧存在着疑问,很想知道根本的原因。
  二月
  好的橡树
  如果你从来没拥有过一个自己的农场,会出现两个精神上的迷惑。,以为杂货铺送来了早餐;第二,热量的来源是火炉。
  如何才能不产生这样的迷惑?,需要自己建个菜园,这样我们再不需要杂货铺的捣乱了。
  第二,自己捡来极好的橡木劈成两半塞进壁炉里,因为农场并没有炉火。二月的暴风雪还是相当猛烈的,在这种时候外面树木摇摆,你则可以坐在壁炉旁温暖自己的小腿。农场里,人们可以掉自家的橡树,拖到屋外,劈成块儿,堆放在一起,那么他知道温暖从哪里来,而那些在城里只能依赖暖气度过周末的人是完全不能感受的。
  在通往沙乡农场的老移民道路的道边,我发现了一棵很好的橡树,经过观察和抚摸,它直径大概30英寸,倒后发现它年轮大概80圈,这也就是说,在内战结束的那一年,1865年时被栽种在此,拥有它圈年轮。我了解橡树苗的成长速度,如果在现在,大概没有10年的时间,它长不到兔子够不到的高度。橡树每年冬天都会脱掉一层老皮,夏天才会长出新的皮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们清楚地发现:每每能够存活的橡树,是躲过了兔子的来访,或者兔子的数量很少的年份。如果有一位植物学家可以画出一张关于橡树生长和兔子繁殖率的对比曲线图,你会发现,每10年,橡树成长曲线隆起时,那一年兔子的繁殖率是低下的(在自然界中,动物界和植物界就是这样共同发展,也共同制约着成长。)。
  照这样推断,我发现的这棵极好的橡树,正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中叶的兔子繁殖下降才得以画出了每一圈年轮。而我现在所走的路,正是那个时期,大蓬车队进入大西北地区的路线。道路两旁的空旷也许就是那个时期由于移民交通的紧张和破坏所导致的,这却也成全了这棵橡树果实可以在艳阳下的健康成长。在每一千颗果实中,只有一颗可以存活下来并成长到能与兔子抗衡,其他的则早早地就消失在这茫茫大草原中了。
  这棵橡树在这个平原上度过了80个六月里的艳阳,比起被原野吞没的同伴,它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真是令人感到欣慰和亲切。而被它吸收的阳光能量现在却被我劈开,通过壁炉释放出来,温暖着我的房间和灵魂。木屋外的袅袅轻烟,在向所有通过的人诉说着阳光从来不会白白地普照。
  我家的狗从来不关心温暖到底从哪里来,但是它却如此地渴望,渴望热量迅速地到来。拂晓前冰冷的黑暗并没有阻止我,起了床悄悄跑到壁炉边开始生火,狗可能特别崇拜我拥有能够控制温暖的魔法,就跑到了我和灰堆之间,因为我把点火用的橡木堆在了灰堆上,只好通过它腿中间拿出橡木条点燃扔进壁炉。我认为这可能就是那种令群山也会动容的忠诚吧!
  这棵橡树没有像其他的树木一样成为木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巨大的闪电。就在七月的一个夜晚,我们都被一个雷声吓醒,之后又慢慢地睡去进入梦乡,可是意识里觉得它击中了周围的什么东西。其实人类何尝不像雷电一样,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检验周围的东西,从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对于沙丘上的植物,雨后开心的就应该是雏菊和草原苜蓿了。第二天清晨,我们顺着路散步,看到了昨夜被雷电劈过的橡木。树干上的树皮都掉了下去,只剩下了一根白木,而且上面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裂痕,螺旋形、一英尺宽,由于时间短,所以还没有被晒黄。可是,树叶却已经枯了,我们要感谢这个闪电留给我们足足三捆的柴火。
  我们在为这棵老橡树默哀的同时,却也觉得不必遗憾,因为这片荒野上,很多像它一样高耸入云的同伴都会成为良好的木料。
  我们将这棵八十几岁的老树在艳阳下暴晒了一年的时间,变干后,它就会有更大的作用。寒冷的冬天到来了,光亮的锯齿修剪着它,锯条间喷出的木屑散发着光阴的气息,散落在白雪上,在每个伐木者的面前都堆成了小垛。在我看来,这些成垛的木屑似乎拥有比木材更重要的东西:这里承载的是一个世纪的光阴;锯齿的切割的道路正是它成长的道路,好像经历了十年又十年,来到了一个终生年表里,而这个年表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的年轮所书写的。
  年轮吐露的历史
  大概十几圈之后,锯齿到了与我们有关系的时期,那就是我们拥有这个农场开始,并且用心去热爱和珍惜着这里的一切。紧接着另外一个时代又到来了,就是在我们拥有它之前,这个农场属于一个贩卖私酒的贩子,他憎恨这个农场。他几乎榨干了整个农场,烧掉了农舍,剩下的部分为了抵的税金给了县,就在那个大萧条的时代,他匿名逃跑了。这片土地的橡树曾经也是报答过他的,成为了良好的木材,锯齿依然切割出粉红色的木屑,好像是细细的沙粒,对于橡树来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936年、1934年、1933年和1930年都是美国的沙暴和干旱年份,正是贩卖私酒的贩子拥有农场的时段,而之后不知道哪年他就离开了。在此期间,橡木燃烧的烟都从蒸馏室的烟囱升上天空,混合了沼泽散发的烟雾,遮云蔽日般笼罩上空。到了新政阶段,很多保护主义者也曾来了这里,但是也没有任何改善。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现在,锯齿的脚步把我拉回了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巴比特年代。十年里,一切事物像泡沫一样,急剧地膨胀。1929年的股票大跌,引起了整个美国市场的动荡,但是橡树却毫不知情,当然知道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中密西西比州议会对于树木保护的几个声明也没有被它们所留意:1927年密西西比州议会颁布《全国森林和森林作物法案》、1924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全面保护、1921年《新森林政策》。就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上,1925年这个州仅有的一只美洲豹死亡了,1923年这里迎来了只紫翅琼鸟。当然,这些对于橡树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1922年3月,邻近的榆树的树枝被一场暴风雪无情地劈断,可是对于这棵橡树却没有形成任何伤害。对于一棵好的橡树,一吨重的雨雪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锯齿继续运动,现在来到的应该是20世纪初,正是排水梦的十年里。在这几年中,为了可以扩大农场,人们想把威斯康星州中部沼泽地里的水都排干了,以开辟大块农田,可他们的运气太差了,沼泽地不仅没有变成农田,反而变成了废墟。我们农场周围的沼泽地总算逃过了这一劫,多亏了1913年至1916年间的大水,把这块沼泽地淹没了,面对像魔鬼一样的洪水,人们不得不放弃它。
  1915年,高法院宣布取消州有林业,州长菲利普马上出来声明:“其实州有林业并不是个容易经营的生意。”(当然也许对这个州长来说,他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词来表达他的观点和立场,而且也许他自己也没有弄清楚“好和生意”的定义。当然在法律角度来说,根本找不出一个具体的定义来解释什么是“好”,在这片土地上,火却做出了另外了一个定义。可能,作为州长,他对于这类的事情必须要表现得漠不关心。)
  就在这十年中,森林的面积大幅度下降,可是动物保护却得到了重视。1916年,《猎物保护法》在沃克沙县成功地颁布;1913年个州立猎场建成营业;1912年,一只母鹿由于《公鹿法》得到保护;1911年动物保护的行动遍布了整个州。“庇护”成为了一个神圣的词语,但是对于橡树来说,毫无意义。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现在锯齿来到了1910年。这一年,一个的大学校长出版了一本有关保护环境的书,主要涉及的话题是关于:一种导致大面积落叶松死亡的,传播范围很广的叶蜂流行病;大片松林在大旱中消失;哈瑞肯沼泽消失在一个巨大的挖掘机下。
  我们来到1909年。大湖地区次迎来了胡瓜鱼的撒种;同时这一年的降雨量较为丰富,所以机关降低了森林防火的项目拨款。
  我们来到1908年。这是极为干旱的一年,大火无情地吞没了森林,同时美洲狮在这片土地绝迹了。
  我们来到1907年。一只充满理想的猞猁在寻求一个乐园的路上走错了方向,在丹尼农场结束了它的生涯。
  我们来到1906年。名州林业官被任命,而无情的大火烧掉了沙乡1。7万英亩的森林。现在来到1905年。当地的松鸡被一群来自北方的苍鹰一扫而光(它们在这棵橡树上休息过,并且吃了我们农场里的松鸡)。1902年和1903年,为寒冷的两个冬天;1901年,降雨量只有17英寸的一年,自然成为了历史上干旱的一年;1900年,开启了充满了希望和祝福的一个世纪年,但是对于橡树,它也只是多了一道普通的年轮。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让我们继续锯起来,现在到达了19世纪90年代。这个时代是那些把视野从农村转向城市的人们心里欢乐的时代。我们来到1899年,在巴布科克靠北的两个乡村的上空,后一只旅鸽被一颗子弹射中;那么来到了1898年,拥有干旱的秋天和无雪的冬天,地下7英尺被冻住,所有的苹果树都没能逃过此劫;1897年,仍然是个干旱的年份,另一个林业机构建立了;1896年,2。5万只草原臻鸡被运到了市,这只是斯普那一个村庄的上交量;1895年,又是一场大火;1894年,又是个大旱年;1893年,“蓝知更鸟风波”发生的一年,这一年由于一场三月的大雪使得正在迁徙的蓝知更鸟灭绝殆尽。(批迁徙的蓝知更鸟会在这棵橡树上停留,而后90年代中叶的迁徙鸟不会停留,直接飞走。)1892年,又是大火的一年;1891年,松鸡的繁殖率大降;1890年,“巴布科克牛奶试验机”成功的一年,以至于半个世纪后,海尔州长可以自豪地宣称:“威斯康星是美国的乳品之乡。”现在值得炫耀的也许是汽车执照,但是那个时候没能预见到,即使是巴布科克教授本人。
  就是在1890年,这棵橡树看到了历史上为壮观的松木群顺着威斯康星河水流而下,正好为草原各个地区的乳牛搭起了红色栏杆帝国。这些极好的松木成功地将母牛和风雪隔开,就好像这棵好橡树为我遮蔽了寒冷的风雪。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这个锯齿不停地切割,现在我们来到了19世纪80年代。1889年,干旱的一年,这一年开始有了植树节;1887年,批狩猎管理员出现在威斯康星州;进入1886年,农业学院次为农民开设了短期课程;1885年,从一个“从没有过的寒冷又漫长”的冬天开始;进入1883年,W。H。亨利院长在报告中称:“麦迪逊市当年春天花盛开的时间比平均记录晚了13天”;进入1882年,这一年的冬天下了一场从1881年~1882年的历史上大的一场雪,慢托达湖比往年晚了一个月解冻。
  1881年,在威斯康星举行的农业协会大会上辩论的主题是:你如何看待近三十年间黑橡树第二次全国大规模地增长问题?我的橡树就应该是其中之一。其中一个观点是这只认为很平常的自然想像,而另外一个观点则认为这是由于南方鸟类迁徙所吐落的大量橡树果实回流所造成的结果。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我们锯齿又开始了工作,现在进入了19世纪70年代,这十年欢呼属于威斯康星的麦子。1879年的一个周一的早上,这片遭到过害虫侵袭的,极其疲惫的土壤,终于让威斯康星的农民知道了,如果种植小麦,他们是无法和西部草原的农民竞争的。我推测现在我的这个农场当时应该也会是一个竞赛场地,而且,橡树北边的那片沙丘也曾经过多地种植过小麦作物。
  同样是1879年,鲤鱼被次引进到了威斯康星州,而这个时候,堰麦草从欧洲偷偷来到了这片土地。同年10月27日,麦迪逊市美意美教堂的屋顶迎来了六位美丽的访客,迁徙的草原臻鸡正在鸟瞰这个城市。而就在11月8日,市场有10美分一只的野鸡出售了。
  1878年,有一个猎鹿人来自索克?拉皮兹,他的评论很具有前瞻性:“这里的猎人马上就要比鹿还要多了。”
  1877年,9月10日,在马克思克出现了一对爱打猎的兄弟,一天之内有210只蓝翅鸭就死在他们的手里。187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降水量高的一年,达到了50英寸。而也许正是因为雨水多了,草原臻鸡的数量下降了。
  1875年,在我农场东边的一个县,约克草原,153只草原臻鸡死在四个猎人的枪下;同时,在我农场南边10英里的戴维尔湖,美国渔业委员会开始养殖鲑鱼。
  1874年,橡树次都被围上了工厂制造的带刺铁丝网圈,我真心地希望我的这棵橡树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1873年,一家芝加哥公司了25000只草原臻鸡并且推向了市场,芝加哥以每打3。25美元买了60万只。
  1872年,后一只野生威斯康星火鸡被射杀,大概是距离我的农场两个县的地方。
  这是个结束了人们由于小麦带来的喜悦,同时也结束了鸽子血给拓荒者带来的欢乐。其实就在距离这棵橡树50英里内的三角地带,1871年的时候,大概有13600万只鸽子在20英尺高的树上做巢,大概是栖息在这里。当时的俱乐部和盐碱地有很多捕鸽子的人,他们喜欢用网罩和猎枪,而且乐此不疲。一车皮的未来鸽肉馅饼正被送往南方和东方的各大城市。这里曾经是几个州里后一个鸟类基地,当然也是威斯康星大的一个。
  就在同一年,还有一个证明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困难:又是一场大火毁灭了佩什地哥两个县的森林和庄稼;据说芝加哥大火的肇事者是一头被惹怒的乳牛。
  1870年,还有一群肇事的家伙就是田鼠,它们几乎吃掉了整个州新鲜的果实,之后又死去。由于橡树皮对于它们太粗太厚,所以我的橡树得以幸免。同样也是这一年,《猎人》报道了一个以出售猎物为生的捕猎者的话,他非常得意自己在一个季节就在芝加哥附近地区射杀了6000只野鸭。
  “还是歇歇吧!”伐木工叫喊着。所以,我们才得以喘口气。
  接下来锯齿走到了19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人类共同体是可以被肢解的吗?他们真的解决了,但是并不能亲眼看到他们努力的结果,同一个问题也发生在人类和土地共同体中,我们同样看不到结果。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探究过重大的问题。1867年,在英克里斯?拉帕姆的倡导下,州园艺协会为牧场提高了奖金。1866年,威斯康星州的后一只野生驼鹿灭绝,同样也是被猎杀的。现在我们来到了1865年,这一点对于橡树是极为重要的一年。缪尔那年想买下他弟弟的农场,大概距离橡树东边30英里,他只是为了留住那些童年里带给他欢乐的野花。可是他的弟弟还是拒绝了他的购买想法,可是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1865年是威斯康星州历史上开始产生崇尚大自然、野生和自由意识的一年。
  锯齿终于把我们带到树木的中心点。它终于带我们返回了历史长河的顺方向;在倒流中的时间太长了,现在可以向树干较远的一边锯过去。终,这棵大树终于被我们锯得开始颤动,锯缝突然开了,锯子迅速抽出,伐木者也全都向后撤退,然后大家一起大喊:“倒啦!”伴随着咯吱的声音,整棵橡树倒了,后就是轰隆一声栽下去,就这样横在了移民大道上,这条曾经给了它生命的道路。
  ……

序言


英文版原序
沙乡年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地质特征
威斯康星州
伊利诺伊州与衣阿华州
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
墨西哥的奇瓦瓦和索诺拉
俄勒冈州与犹他州
马尼托巴州
乡野的秘密
乡野
人的空闲和爱好
环河
大自然的历史
存活于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观鹿
雁的音乐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
荒野与文明
环保美学


《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 第四辑:沙乡年鉴》是一部关于自然、生态、人与土地关系的划时代著作。本书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诗意的笔触,带领读者深入自然,体悟生命的脉动与土地的智慧。 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创作初衷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是美国著名的野生动物学家、森林学家、生态学家和作家。他一生致力于自然保护事业,曾参与创建美国野生动物学会,并为国家公园的建立和管理贡献良多。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正经历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利奥波德亲眼目睹了土地退化、物种灭绝的严峻现实,这促使他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醒更多人对土地伦理的认知。 《沙乡年鉴》并非一部传统的科学著作,它更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了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他自己的“沙乡”(Sand County)农场度过的时光。这个农场曾饱受侵蚀和荒漠化之苦,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倾注了无数心血,一点一滴地恢复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他的创作初衷,便是以这片土地为载体,讲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可能性,并提出一种全新的“土地伦理”(Land Ethic)。 《沙乡年鉴》的独特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结构巧妙而富有层次。它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以及利奥波德在不同时期对自然观察和思考的积累。 第一部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细语 这一部分以月度为单位,详细描绘了作者在沙乡农场的日常点滴。他并非简单地记录风景,而是通过观察每一个细微的生命迹象,捕捉季节更迭带来的微妙变化。从春日的第一声鸟鸣,到夏日繁茂的植物,再到秋日落叶的静默,以及冬日冰雪覆盖的寂寥,利奥波德都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意义。 春天的复苏: 他会细致地描述冰雪消融后,大地苏醒的景象。各种植物开始萌芽,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会关注到不同种类的鸟类如何迁徙和筑巢,它们的声音如何组成春天的交响乐。对于植物,他不仅仅是描绘它们的形态,更会深入探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如何固土,如何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 夏日的繁盛: 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利奥波德会记录下昆虫的嗡嗡声,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动物们在充足阳光下的活动。他会关注到夏日雷雨的壮观景象,以及雨水滋养万物的过程。他对农场的耕作和管理也贯穿其中,但他并非以征服者的姿态,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努力与自然和谐共处。 秋天的沉淀: 落叶纷飞,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期。利奥波德会在此刻进行更深沉的思考。他会观察到落叶如何回归土地,滋养新的生命。他对野生物种的活动进行记录,例如候鸟的南飞,以及一些动物开始为过冬做准备。秋天的景色,在他眼中,是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 冬天的沉寂: 冰雪覆盖大地,生命似乎沉睡。但利奥波德会告诉你,即使在最严寒的冬天,生命也从未停止。他会寻找隐藏在地下的种子,观察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以及它们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冬天的寂静,是生命积蓄力量、孕育希望的时刻。 第二部分:土地的思考与人类的责任 这部分将视角从对自然的日常观察,提升到对土地本身以及人类在土地上的角色进行哲学性的探讨。利奥波德在这里阐述了他对“土地伦理”的构想。 土地的价值: 他质疑当时普遍存在的将土地视为单纯的资源,可以随意开发和利用的观点。他认为土地不仅仅是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价值,是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土地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所有生物的福祉。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利奥波德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每个物种、每种元素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破坏一个环节,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连锁反应。他通过对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动,例如捕食者与猎物、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来展现这种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 人类的“特权”与“责任”: 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物种,不应该拥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特权,反而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去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而不是去破坏它。他提倡一种“土地公民”(Citizen of the Land)的身份认同,这意味着要像对待其他公民一样,尊重并维护土地的权利。 土地的“健康”: 利奥波德引入了“土地健康”(Land Health)的概念,将其类比于人类的健康。一个健康的土地,能够维持其固有的结构、功能和过程,并能支持各种生命形式。反之,一个不健康的土地,则会面临退化、枯竭,最终导致生命的消亡。 第三部分:野生物种的生命与生存 这一部分深入描绘了作者对各种野生物种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他笔下的动物,不仅仅是科研的对象,更是具有独立生命和情感的个体。 鸟类的故事: 他会花费大量篇幅描写不同种类的鸟,它们的生活习性、求偶行为、育雏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例如,他对猎鹰的观察,既看到了它们作为顶级捕食者的凶猛,也看到了它们在维持猎物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的智慧: 从小巧的松鼠到威严的鹿,利奥波德都展现了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和智慧。他对狼的描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揭示了狼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打破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将狼视为“害兽”的偏见。 昆虫的重要性: 许多人忽视昆虫的重要性,但利奥波德却看到了它们在授粉、分解有机物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他通过细致的观察,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可能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他探讨了人类活动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之共存。他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并不仅仅是出于情感,更是出于对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护。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行动呼吁 最后一部分,利奥波德将视野投向未来,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了具体的思考和呼吁。 教育的意义: 他认识到,改变人们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教育,让下一代从小就认识到土地伦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土地管理的实践: 他结合自己在沙乡农场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退化的土地进行恢复和管理,例如种植适宜的植物、控制水土流失等。 对社会的反思: 利奥波德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其过度追求物质和经济增长,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对未来的期许: 他期盼一个人类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土地伦理的未来,一个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守护者的时代。 《沙乡年鉴》的深远影响 《沙乡年鉴》首次出版于1949年,尽管当时并未引起巨大的反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公认为一部关于自然保护的奠基之作。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生态学、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学领域的里程碑: 他提出的“土地伦理”超越了传统的科学范畴,将伦理学引入到生态学研究中,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环境保护运动的精神食粮: 《沙乡年鉴》成为了全球无数环保人士的精神导师,激励他们为保护自然而奋斗。许多环保组织和个人都曾受到本书的深刻启发。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利奥波德对土地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强调,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他所倡导的模式,正是实现人类与地球长期共存的关键。 文学与哲学的价值: 除了科学和环保价值,本书的文学价值也备受赞誉。利奥波德优美而充满诗意的文字,将科学观察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科普作品,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散文集。 阅读《沙乡年鉴》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峻。《沙乡年鉴》所提出的土地伦理,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沙乡年鉴》,能够帮助我们: 重新认识自然: 摆脱将自然视为纯粹的资源库的功利性视角,学会欣赏自然的内在价值,感受生命的奇妙与和谐。 培养生态意识: 理解我们作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一员,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反思人类行为: 审视我们在生产、生活方式中对环境造成的冲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获得精神启迪: 利奥波德对自然的真挚情感和对土地的深切关怀,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宁静与力量。 《沙乡年鉴》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它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责任、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书。利奥波德用他的生命和文字,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之路。他的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和未来的读者深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科普读物,它的标题就充满了故事感——“沙乡年鉴”。我一直对那些能将科学知识与生活体验巧妙融合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似乎就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从书名就能联想到作者一定是一位对自然怀有深情的人,他将用文字记录下某个特定地方——“沙乡”——的四季变迁,以及其中蕴含的万物生灵的奥秘。我很好奇,这位“科普巨匠”究竟会以怎样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解读自然?是严谨的科学分析,还是充满诗意的描绘?又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年鉴”一词,则预示着一种时间性的叙事,如同翻阅一部记录生命律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可能揭示新的惊喜。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微小细节,比如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一种昆虫的生存智慧,亦或是土壤里隐藏的复杂生态系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是理解宏大生命法则的钥匙。

评分

拿到这本《沙乡年鉴》,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知识分量。作为“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的一员,它必然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洞察力,但“年鉴”的字样又让我联想到一种随性而至的记录,仿佛作者只是在随手摘记,却无意间触碰到了宇宙的真理。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用科学的严谨去描绘自然的生命力,让那些看似平凡的现象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我不希望看到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希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世界。或许,书中会有一段关于某个季节的详细描述,从清晨的露珠到黄昏的夕阳,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往往是通往深刻理解的入口。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处的“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这个平台。这意味着它并非一本孤立的著作,而是站在了众多科学思想的肩膀之上,代表着一个领域内里程碑式的贡献。能够被选入这样的译丛,本身就证明了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影响力。而“沙乡年鉴”这个名字,又带着一种远离尘嚣的诗意,似乎在暗示着书中会有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生命的价值。我设想,作者可能是一位观察入微的博物学家,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生命故事,引导读者去感受自然界内在的和谐与平衡。或许,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议题,但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呈现,而非生硬的口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

这套《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能将如此重要的科学著作引进给国内读者,是知识传播的盛事。而《沙乡年鉴》这个名字,则自带一种诗意和哲学意味,让我联想到那些深刻的思考,关于土地,关于生命,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融为一体。他是否会像一位哲人,用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出自然界隐藏的智慧?我期待书中能够有那样一些段落,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我们与所处环境的联系。或许,在那些关于“沙乡”的描绘中,我们会看到一个被我们遗忘的世界,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世界。这种回归自然的渴望,在现代社会尤为珍贵。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古朴而充满生命力的质感,深绿色的背景上,一轮初升的太阳正缓缓探出地平线,几只飞鸟划过天际,仿佛能感受到清晨泥土的芬芳和鸟儿的啁啾。书名“世界科普巨匠经典译丛”本身就奠定了一种厚重感,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第四辑的标签则暗示着这是一个系列的积累,是对知识殿堂的又一次探索。而“沙乡年鉴”这个名字,带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又隐约透露出某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叙事。译者朱敏的名字出现在作者利奥波德之后,这表明了翻译工作的严谨和重要性,能够将一位“科普巨匠”的思想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中文读者,绝非易事。ISBN号9787542759733,这是一个在数字洪流中显得格外沉静的标识,它指向了一个具体的、有形的知识载体,而非屏幕上流动的碎片信息。整体而言,从视觉到文字,这本书都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学术气息和人文关怀,仿佛在邀请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自然的广阔天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