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指名道书:愤青PK名家 文化时尚
定价:36.00元
作者:木空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17615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阅读精彩的书评,品味名家的作品,跟着作者的感觉,了解文化的新潮。
内容提要
本书带读者走进的是一个书的世界。时下流行的文化、文学、历史、商战、职场、小说、散文等各类书籍尽在作者的点评之中。作者一反传统书评模式,以随笔加网络语言的春秋笔法,加入理性智慧、哲学思想,对大师们的作品,敢于讲真话,直抒胸臆,既圈点发光的一面,也指出不足。书评的味道,可口可乐、津津有味、耐人寻味、回味无穷。
本书带给读者的是一次轻松、休闲的旅行,“开心智、启悟性”,跟着作者感觉走。相信本书的出版对读者来说,不仅能从中管窥名家们的精彩作品,更能领略新潮书评的风范,值得阅读、值得收藏。
目录
反传统的心态写书评(代序)
壹 指名道书说文化
1 楼宇烈开讲文化ABC
2 于丹极力讨好读者群
3 王跃文解读世界官场文化
4 柏杨“丑陋说”应升级
5 李天命爱玩文字逻辑游戏
6 李国文靠硬功耍活文字把式
7 参禅就是脑筋急转弯
8 易中天客串几把成明星
9 王蒙当心收不了场
10 李零的狗咬谁
11 多少中国人不读外国书
12 “ 茅盾奖”缺失读者市场
13 李银河性观念“超前”五十年
14 孔庆东一书不如一书
15 《中国不高兴》流露商业味
16 煽情的实用民族主义
17 《报告文学》收版面费很正常
18 韩少功捧戏捧上天
19 《狼图腾》再搅“狼文化”热
20 一清先生解开汉字繁简的内衣
贰 指名道书说历史
1 李亚平巧打历史擦边球
2 朱大可颠覆“流氓”没商量
3 徐怀谦历史的盐有灵魂
4 十年柴设三极解明朝政局
5 吃人泛色的历史碎片
6 张鸣冷峻的幽默涮读者
7 头戴乌纱帽有讲究
8 解读历史 玩得是心跳
9 敢操作历史是胜家
10 凌乱疲惫的八大古都
11 当年明月开创网络版明史
12 李白是唐朝古惑仔吗
13 姑忘历史的书姑妄读之
叁 指名道书说文学
1 王跃文的激情给了谁
2 读阎连科的书让人残废
3 杨绛以百岁心态悟生死
4 国学教授们上镜忙名利
5 金庸小说改版后遭冷清
6 《手机》与手机依赖症
7 韩寒的长安有点乱
8 送给刘心武一麻袋盐
9 二月河心存菩萨佛面开
10 史铁生佛意解读爱与性
11 海岩善于制造青春童话
12 职场小说陷入小胡同
13 徐晓悲情写作有力量
14 轻浮于纳兰词笺中
15 方紫鸾的花枝在墙外摇曳
16 老总们决战岂在商场
17 熊召政的文字旅游很惬意
18 王晓方的无奈和过气
19 庸人借动物搞影射主义
20 张爱玲《小团圆》迎合当代人
21 毕淑敏破解心灵密码
22 跟着陈忠实到《白鹿原》找绝句
23 陈丹燕的高贵文字充满市井气
24 毛时安温柔地评说艺术人生
肆 指名道书说八卦
1 贾平凹测字预事赛半仙
2 孔庆东抖抖就成书
3 当代红颜不薄命
4 阿娇再版文字“门”
5 文学老年赵忠祥喜欢“打油”
6 李白不是当秘书的料
7 重温木子美不爽不美
8 玩文字的才情女人很妖精
9 妖蛾子女人把生活当段子写
10 红粉是职场的毒药
11 男人也有“例假”那几天
12 女人眼中的春梦婚姻
13 看历史名人们怎么祸害妇人
14 狗权主义者极大蔑视人权
15 江湖子如何财色
16 素食主义与道德宗教没关联
17 黄永玉好个超级老顽童
18 门外汉的“如是我闻”
19 儿子说京剧太傻气
20 陈丹青操心圈外管闲事
21 范曾画钟馗在唬活人
22 方成文字幽默很一般
23 吴冠中炮轰美协为哪般
伍 指名道书说性情
1 黄集伟写来书评让人懂
2 低眉读品文字的味道
3 我的世界充满书骚扰
4 张五常的创作观学不来
5 厌读只需一个理由
6 不读《道德经》想得慌
7 游山经历当书读
8 高洪波分享收藏的快乐
9 跟着陈子善学淘书
10 用战略眼光藏书
11 设计闲章有情趣
12 连读书话出品位
13 拿什么心态读外国书
14 读书的革命不是空口号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抓人眼球,乍一看以为是什么武侠小说,再一看又是文化时尚,这跨界混搭的风格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这“愤青”和“名家”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而“文化时尚”又会以何种形式融入其中。我原以为会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或者是一场对当下流行文化趋势的深度剖析,但读下去才发现,它远比我预想的要丰富和深刻。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文化现象。那种“愤青”的犀利和“名家”的沉稳,在我看来,并非完全对立,而更像是一种视角上的互补,共同勾勒出时代的侧影。有时候,那些看似不羁的言论,背后可能隐藏着对真相的执着;而那些看似平和的洞见,也可能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不满。作者巧妙地将这些不同的声音编织在一起,就像拼凑一幅复杂的马赛克画,每一块碎片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形状,但组合在一起,却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整体美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文化符号时,那种既有历史厚度又不失时代活力的笔触,仿佛那些早已尘封的记忆,又被重新点燃,散发出新的光芒。这种处理方式,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文化的前进?是那些激昂的呐喊,还是那些深邃的思考?这本书,似乎都在给出自己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评分《指名道书:愤青PK名家 文化时尚》,这个书名就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它暗示着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观点的新旧交织。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文化领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并且提供独特视角的读物。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文化时尚”的独特诠释所吸引。它不是那种浅薄的流行解读,而是深入到文化生成的肌理之中,去探究那些潜藏在潮流背后的深刻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愤青”和“名家”之间那种亦敌亦友的对话模式。那些“愤青”的观点,虽然有时显得不够成熟,但却充满活力和真实性,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现象。而“名家”的论述,则能够提供更深邃的思考和更开阔的视野,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文化现象的分析,他/她能够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然后层层剥开,展现出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很多我以为已经很了解的事情,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指名道书:愤青PK名家 文化时尚》,就充满了冲突感和话题性,让人充满好奇。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化,是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并且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文化时尚”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它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潮流,而是深入到文化生成的土壤,去探究其根源和发展脉络。书中“愤青”的观点,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声音和诉求,他们的呐喊常常能够唤醒沉睡的思考。而“名家”的解读,则提供了更成熟、更理性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复杂性。作者巧妙地将两者之间的张力转化为一种推动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反思。我喜欢作者在文章中穿插的那些充满智慧的引语和生动的故事,它们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也让那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颇具匠心,简约而不失格调,封面上的文字排版也很有现代感。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精神,并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化评论类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题目《指名道书:愤青PK名家 文化时尚》,立刻就吸引了我,它暗示着一种观点碰撞,一种跨越代际和风格的对话。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群不同背景、不同立场的朋友围坐在一起,就着一杯咖啡,畅谈当下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潮流。那些“愤青”的观点,虽然有时显得有些偏激,但却充满了年轻一代的活力和对不公现象的敏锐洞察力;而“名家”的论述,则往往带着岁月的沉淀和学识的厚重,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理性的分析。作者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角色,他/她既是这场对话的记录者,又是引导者,将这些看似破碎的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具体文化现象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鞭辟入里的解读。比如,对于某些流行文化的兴起,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因,以及它对个体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提供谈资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我们深度思考的书。
评分我拿到这本《指名道书:愤青PK名家 文化时尚》时,就被它独特的书名所吸引,它带给我一种“予人惊鸿一瞥”的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文化时尚”的解读,是极其新颖且充满智慧的。它不仅仅是指那些转瞬即逝的流行元素,更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艺术、设计到生活方式,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书中的“愤青”与“名家”之间的对话,并非是简单的立场宣泄,而更像是一种文化的“解构”与“重塑”。我能够感受到,“愤青”的观点如同锐利的刀锋,直指问题的核心,揭示出那些被掩盖的矛盾和不公;而“名家”的论述则如同一双温暖的手,在梳理和整合,试图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框架。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常常会引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例子,这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探讨,变得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一些艺术品、电影、音乐等作品的分析,他/她能够从中提炼出时代的精神内核,并且将其与当下社会思潮巧妙地联系起来。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那些熟悉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