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在争论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
定价:25.00元
作者:董辅礽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2-01
ISBN:97873070340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资本市场与股份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发展证券市场的宗旨和意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展望、证券市场的规范和运行等。本书收入了董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所写、所谈的有关我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文章。
目录
一、资本市场与股份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公有制与股份制 股份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资本市场与改革国有企业
发挥证券市场作用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怎么看待股市对国企改革的作用
几点“杞忧”
如何看待保安集进延中实业股票
国有企业资本营运的理论难题
——《国有企业资本营运研究》序
非公有制经济改组上市的意义
投资基金是一种公众所有制形式
——《投资基金经济效应论》序
谈独立董事
让独立董事独立起来
二、发展证券市场的宗旨和意义
证券市场是学习市场经济的大学校
不仅仅是融资
发挥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在98四川·西昌“中国股份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演
证券市场要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
不宜过分强调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
证券市场定位何方
——与经济学家董辅乃教授一席谈
“一股就灵”与“股而不灵”
关于国有企业债转股问题
发挥资本市场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
股票市场的基石地位不能动摇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问题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转折之后看发展
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访经济学家董辅乃
市场化意味着什么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
分层次构建证券市场框架
香港二板市场与大陆民营企业
为香港建立创业市场叫好
二板市场与民营企业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问题
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谈发展股市的三项政策
三项对股市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
谈股市中的信心问题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兼评刘修文编《香港股市概览》
加强对股份经济的研究与探索
——《大转折时期的中国股市》序
一本高层次的关于证券市场的著作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的规范化研究》序
索罗斯的哲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相信自己的虚妄
——《索罗斯的反经济学理念和社会、历史、价值观》序
四、证券市场的规范和运行
《证券法》立法宗旨:保护投资者利益
《证券法》制定过程中的一些争论
证券市场向何处去
——点评《证券法》
谈《证券法》的施行
《证券法》与兼并
从防洪想到规范证券期货市场
学会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运作
证券市场走向规范
亟待解决四个问题
风险与规避风险
股市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为何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
谈游资
正确认识游资
加强规范管理
国有股应该流通
证券市场应建立通畅的退市渠道
股票价格指数是股票市场的晴雨表
——《上证30全书》序 股票指数应具的特点
——谈新华指数实时版的研制
股市不能放任暴跌
应勇于纠正错误
五、投资基金
股市呼唤机构投资者
发展基金
规范为先
基金靠什么吸引投资者
谈建立中外共同管理的共同基金
善于利用海外投资基金
新基金建立后老基金怎么办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中的问题
析创业投资行为的短期化
正在兴起的风险投资与创业板的另一种关系
——谈公司风险投资 市场规范与道德规范
怎样看待市场和国际投机资本
不能从道德规范看待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透视》序 有感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
——《投资基金运作及风险控制》序 就可转换债券谈点看法
六、中介机构
谈中国市场中介组织
投资者是投资咨询业的“上帝”
证券公司当前关注的两个问题
规范市场中介应先规范
重视规范信用评级
客观
独立
科学
公正是信用评级业发展之根本
七、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展望
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几点反思
关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问题
发展期货市场极有必要
中国期货市场前景广阔
——访经济学家董辅
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期货市场
创造条件完善期货市场
试析期货市场功能佳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
深化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认识
——《论期货市场功能》序 关于游资和期货市场问题
一本好的期货教材——《期货与期权教程》序
八、期货市场的立法和规范
期货立法刻不容缓
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与期货立法
有感于《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
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几点意见和看法
管理和自律管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书时,书名《在争论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在无数个深夜,决策者、学者、从业者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进行着一场场唇枪舌剑的辩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捕捉到这些“争论”的精髓,而不仅仅是呈现市场发展的表象。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监管模式、创新路径等方面存在的争议。例如,是应该更侧重于融资功能,还是投资功能?是应该加强管制,还是鼓励自由竞争?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想必引起过激烈的讨论,而本书或许会深入挖掘这些讨论的背景、参与者、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国式”发展逻辑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市场会走上今天的道路,以及这些争论对市场的长期影响。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封面设计相当的朴实,但正是这种低调的风格,反而让我觉得内容会更加扎实。从书名来看,它似乎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是更倾向于一本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或者是行业资深人士对市场沉淀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预想中,它会详细梳理中国证券和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整个历程,并且重点强调“争论”这个关键词。我想象着,在书中的不同章节,会详细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在面对市场发展方向、制度建设、风险控制等问题时,所产生的各种激烈辩论。这些争论,或许是关于如何平衡发展与风险,或许是关于引进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创新,又或许是关于不同市场参与者利益的博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透过这些争论的表象,揭示出中国金融市场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所经历的阵痛,以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它应该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中国市场会呈现出现在的样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数据或事件。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在争论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光是看名字就让人觉得沉甸甸的,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张力。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充满好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那些波澜壮阔的金融市场的演变。我想象着,在这本书里,一定描绘了一个波折前进、充满博弈的故事。那些关于市场定位、监管方式、投资者保护的激烈讨论,那些关于理论与实践的碰撞,那些在争议中摸索前进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他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我特别期待能看到,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交织下,中国特色的证券和期货市场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又是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和机遇的。是不是会有关于早期市场萌芽的趣闻轶事?有没有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剖析,比如某次大跌背后的争论,或者某项创新政策的出台过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融入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之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金融市场那股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它在不断自我革新中蕴含的智慧和勇气。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光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在争论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它不像那种教你如何炒股的速成指南,而是让我感觉像是要揭示一条更为宏大、更为复杂的经济发展脉络。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中国证券和期货市场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无数的争议、妥协和改革中逐渐成型。我想象着,书里会详细描绘出那些关于制度设计、市场规则、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不同意见是如何出现的,它们是如何在政策制定者的考量中博弈,最终又如何影响了市场的走向。也许会涉及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比如某项重要政策的出台,背后是怎样一番激烈的争论?又或者,某次市场波动,引发了哪些关于监管的讨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中国金融市场在解决自身发展难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韧性,让读者能够从宏观层面,理解中国金融市场之所以呈现出今天的面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评分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争议中前进的阶段。这本书的题目《在争论中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恰好触动了我的好奇心。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将中国证券和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然而,它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利益方、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激烈碰撞和深刻辩论。我猜测,书中会大量引用历史文献、官方文件,以及当时的市场参与者的口述,来还原那些争论的现场。或许,它会详细描绘出关于市场准入、监管框架、产品创新等关键问题上的不同声音,以及这些声音如何最终影响了市场制度的演变。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市场为何会形成独特的“中国特色”,以及这些争论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市场格局。它应该能够帮助读者跳出简单化的认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