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
定價:70.00元
售價:47.6元,便宜22.4元,摺扣68
作者:龔維斌,陳圖深
齣版社:國傢行政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50020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2011年11月19—20日,“全國行政學院係統社會管理教研協作會議”在深圳行政學院召開。本次會議是繼2009年以來第三屆全國行政學院係統的社會管理教研會議,會議以“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為主題,來自全國行政學院係統的100多名代錶參加,並特彆邀請瞭中國社會科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和深圳市民政局的社會管理專傢到會發錶演講。
龔維斌、陳圖深主編的《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從參會的101篇論文中精心選編瞭41篇論文,通過主題演講、分論壇研討等形式對我國基層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點問題進行瞭深入的交流,取得瞭積極的成果。
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
在統籌兼顧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人民主體地位”說昭示社會管理創新的方嚮和重心
基層社會管理重在抓落實
關於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幾點思考
社會管理視野下的我國食品安全
更好地發揮民主黨派在創新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農村社會管理的轉型挑戰與體製創新
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模式的演變與比較——從“上海模式”到“杭州模式”
關於推進我國城市社區管理法製化的幾點思考
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挑戰與應對
在職黨員進社區的組織創新與探索——以社會管理組織創新為視角
從防治群體件的角度看社會管理創新
發展壯大社會組織完善社區治理結構
充分發揮同鄉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創新社會管理化解社會矛盾
國外社會創新評估的經驗及其啓示——以美國和英國為例
邊疆多民族地區社會調控機製研究——基於雲南邊疆實踐的擴展
新疆社會工作人纔隊伍建設芻議
基於非組織的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創新
武漢市各級在應對群體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外來人口的社會融閤障礙與對策分析
文化建設與社會管理
實施科技帶動戰略推動文化發展繁榮
虛擬社會管理要積極引導網絡輿論
青島市文化産業發展研究
孔子“德政”思想對當代社會管理的啓示
社會管理創新:呼喚製度倫理建設的理性自覺——基於文化視角的討論與分析
文化建設與農村社區發展:基於NGO參與社區建設的個案研究
試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創新虛擬社會管理
用文化手段破解社會管理難題的幾點思考
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市的思考
基層社會管理經驗研究
城市社區體製改革:基於上海的 研究
重慶市南岸區社區管理體製創新的探索
關於兵團城市社區管理體製創新的探討
芻議深圳市社區管理工作改革
用基層民主基層治理——對成都市構建新型村級治理機製的思考
社區製睏境與“公民—社區製”——以深圳為研究文本
重慶市優化社會結構的做法及啓示
災後重建安置小區社會管理調查研究——以彭州市軍樂鎮銀定新區為例
民意暢達工作與基層社會管理創新——基於深圳鹽田區民意暢達工作機製的個案研究
創新型城區建設與城區文化轉型——以上海楊浦區國傢創新型試點城區為例
從文化權利自覺到社區自治訴求——以深圳市羅湖區百仕達社區為例
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研討會暨全國行政學院係統社會管理教研協作會議總結
後記
這本書,簡直像一位博學的老友,端坐在書桌前,用他那特有的、不疾不徐的語調,嚮我娓娓道來。我拿到《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的時候,正值我對當下中國社會變遷的種種現象感到睏惑與好奇。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沉靜而深刻的學術氣息,卻沒有絲毫枯燥乏味之感。作者的文字仿佛擁有穿透迷霧的力量,將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概念和事件,一一梳理得清晰明瞭。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個段落,感嘆於作者對細節的精準把握和對宏觀趨勢的敏銳洞察。他筆下的中國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畫捲,而是一幅充滿活力、不斷演變的動態圖景。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基層治理模式的探討,那些生動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政策製定者和執行者在實踐中所麵臨的挑戰與智慧,也讓我對“治理”這個詞有瞭更具象、更立體的理解。這本書不愧為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案頭之作,它不僅解答瞭我的一些疑問,更激發瞭我對社會管理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坦白說,《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是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它不落俗套,沒有生搬硬套國外的理論,而是立足於中國社會的土壤,對社會管理這一復雜議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被作者的分析邏輯所摺服,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書中對一些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的介紹,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這些鮮活的案例,展示瞭中國社會管理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活力。閱讀這本書,我感受到瞭作者對中國社會的熱愛與責任感,他不僅僅是冷靜的觀察者,更是積極的思考者和建設者。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深刻的洞見,更激發瞭讀者參與到社會管理議題中的熱情。我將這本書視作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在我的思想深處留下持久的印記。
評分拿到《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時,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報告。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學術論文的嚴謹,又融入瞭作者個人的思考和見解,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慧的碰撞。作者在探討中國社會管理問題時,並沒有局限於理論框架,而是緊密結閤中國的實際情況,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管理”一詞的重新定義和拓展,它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命令與服從,而是更加強調精細化、人性化和可持續性。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中國社會管理的發展曆程、當前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都有瞭更加清晰的認識。它就像一本百科全書,為我打開瞭認識中國社會管理的一扇新窗口,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
評分不得不說,《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像是在一本厚重的日記本裏,翻找齣某個特定時期(2011年)的社會脈搏記錄。我並非社會管理領域的專業人士,但這本書以其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大量生動形象的例子,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快速進入狀態。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化身為一名觀察者,穿梭於大大小小的城市鄉村,目睹著社會管理的各種嘗試和實踐。書中對於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流動人口的管理、社區服務的供給、網絡輿情的應對等,都有著非常細緻的分析,並且提齣瞭不少建設性的意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問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平衡和客觀,既不迴避矛盾,也不過度渲染,而是力求從多個角度呈現事實真相,並給齣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這本書具有瞭極高的參考價值,我把它放在書架上,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刷新我對社會管理現狀的認知。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籍,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甚至激發齣某種情感上的漣漪。《中國社會管理論叢2011》恰恰做到瞭這一點。當我沉浸在其文字中時,我仿佛看到瞭中國社會在那個特定年份的掙紮與前進。那些關於社會轉型時期所麵臨的復雜挑戰的描述,精準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國傢發展道路的思考。我驚嘆於作者對於社會現象背後邏輯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對於未來趨勢的預判。書中的某些章節,尤其是對社會矛盾的剖析,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身邊的經曆被一一還原,並上升到瞭理論的高度。我並非要從中尋找某個具體的答案,而是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廣闊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日常瑣碎,以更宏觀、更冷靜的態度審視社會發展的進程。它無疑是我近年來閱讀過的一本最有啓發性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