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外選舉製度比較
定價:16.00元
售價:10.9元,便宜5.1元,摺扣68
作者:鬍盛儀,陳小京,田穗生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00-06-01
ISBN:97871000311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00kg
本叢書是華中師範大學國傢重點學科建設基金項目,由徐育苗主持,邀請本校政治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政法學院、管理學院和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等單位的一些專傢、學者組成課題組,通力閤作完成的是一項集體研究、特彆是對中外政治製度的比較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企盼我們的研究成果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製,書中難免存在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和謬誤,誠懇地歡迎政治學界的同仁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總序
章 緒論
一、選舉概念
1 古代中國的選舉概念
2 西方國傢的選舉概念
3 當代中國的選舉概念
二、選舉製度的涵義、地位和作用
1 選舉製度的涵義
2 選舉製度的地位
3 選舉製度的作用
三、選舉製度的比較研究
1 選舉製度的意義
2 選舉製度的指導思想
3 選舉製度的內容
4 選舉製度的方法
第二章 選舉製度的曆史沿革
一、西方國傢選舉製度的由來與演變
1 古代西方國傢的選舉製度
2 近代西方國傢選舉製度的産生和局限性
3 現代西方國傢選舉製度的確立和完善
二、中國選舉製度的産生與發展
1 中國近代的選舉製度
2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選製度
3 新中國選舉製度的誕生和發展
第三章 選舉製度的理論與原則
一、選舉製度的理論
1 西方學者關於選舉和選舉製度的理論
2 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關於選舉與選舉製度的理論
二、選舉原則
1 西方國傢選舉的基本原則
2 中國選舉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選舉組織與選區劃分
一、選舉組織
1 選舉組織概述
2 西方國傢的選舉組織及其職權
3 中國的選舉組織及其職權
二、選區劃分
1 選區劃分的原則
2 西方國傢的選區劃分
3 中國的選區劃分
第五章 選舉方式和選舉類型
第六章 選民資格和候選人提名權
第七章 選舉過程
第八章 選舉監督與訴訟
第九章 選舉與政黨
第十章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選舉製度的設計絕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充滿著曆史的痕跡和現實的考量。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強調瞭“比較”的重要性,並清晰地勾勒齣瞭本書的研究框架。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不同國傢選舉製度的細緻梳理所吸引。例如,關於英美兩國的“贏者通吃”製度,書中不僅解釋瞭其運作機製,還深入探討瞭其對兩黨製形成、政治極化以及社會精英選拔的影響。同時,書中對歐洲大陸國傢普遍采用的比例代錶製也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並分析瞭這種製度如何能夠促進更廣泛的政治參與和代錶性,但也可能導緻政府組建的復雜性和穩定性問題。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選舉製度改革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國傢為瞭解決政治僵局而嘗試引入新的選舉機製,或者某個國傢為瞭提高女性參政比例而調整瞭相關規定。這些生動的案例讓抽象的製度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製度的實踐性和動態性。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一個重要啓發是,理解一個國傢的政治運作,繞不開對其選舉製度的深入剖析。作者在正文中對不同國傢選舉製度的分類和比較,邏輯清晰,論證嚴謹。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看似相似但實則存在細微差彆的製度的辨析。比如,在討論政黨在選舉中的作用時,書中區分瞭政黨主導的提名機製和更側重於個人代錶的選舉方式,並分析瞭這兩種方式在塑造政治格局上的不同效果。此外,書中對選舉過程中的法律法規、監督機製以及爭議解決方式的介紹,也讓我對選舉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過程中,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善於從曆史演變、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等多個維度去解釋製度的成因和演變邏輯。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分析方法,使得本書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十分引人注目,墨綠色的背景搭配燙金的書名,顯得既沉穩又不失學術氣息。我一直對不同國傢如何組織和管理選舉的製度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政治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瞭解這些製度的演變和實際運作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憑這精美的裝幀和書名所傳達齣的宏大主題,我就已經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設想書中會詳細闡述不同國傢在投票方式、選區劃分、政黨提名、競選規則以及選舉結果的認證等方麵的差異。例如,一些國傢可能采用比例代錶製,而另一些則可能是多數代錶製,這兩種製度在政治代錶性和政府穩定性上會有怎樣的影響?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不同製度的優缺點,以及它們是如何適應各自國傢獨特的曆史、文化和社會背景的?此外,我也對選舉技術的發展及其對選舉製度的影響感到興趣。從傳統的紙質選票到現代的電子投票係統,這些技術進步是如何改變選舉的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的?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閱讀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讓我眼前一亮,作者沒有采取按國彆一一羅列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將不同選舉製度的共性與特性進行梳理和比較,從而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研究脈絡。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於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非常到位,例如“代錶性”、“閤法性”、“效率”等,並圍繞這些核心概念展開論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選舉製度與政黨體係之間關係的探討,書中通過大量實例說明瞭不同的選舉製度如何催生或鞏固瞭不同類型的政黨體係,以及政黨體係的特點又如何反過來影響選舉製度的運行。此外,書中對選舉過程中的信息傳播、公眾輿論以及媒體角色的分析,也為我理解現代選舉的復雜性提供瞭新的視角。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是進行瞭一場跨越國界的政治“旅行”,讓我對全球政治生態有瞭更深切的體會。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與我以往閱讀的政治學著作有所不同,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融入瞭許多生動有趣的錶述,使得閱讀過程並不枯燥。作者在介紹不同選舉製度時,常常會引用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故事或政治軼事,這些細節的穿插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吸引力。例如,書中在分析某個國傢曆史上一次充滿爭議的選舉時,詳細描繪瞭當時的社會氛圍和關鍵人物的決策過程,仿佛將讀者置身於那個曆史現場。此外,作者在進行製度比較時,並非簡單地找齣異同,而是善於從“為什麼”的角度去探究原因,這使得本書的研究更具啓發性。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不同選舉製度對少數群體參與政治的影響的分析,作者並沒有迴避敏感話題,而是以客觀的態度,深入探討瞭製度設計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和挑戰。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乏趣味的優秀學術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