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外选举制度比较
定价:16.00元
售价:10.9元,便宜5.1元,折扣68
作者:胡盛仪,陈小京,田穗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0-06-01
ISBN:97871000311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本丛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由徐育苗主持,邀请本校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政法学院、管理学院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等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通力合作完成的是一项集体研究、特别是对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企盼我们的研究成果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谬误,诚恳地欢迎政治学界的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总序
章 绪论
一、选举概念
1 古代中国的选举概念
2 西方国家的选举概念
3 当代中国的选举概念
二、选举制度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1 选举制度的涵义
2 选举制度的地位
3 选举制度的作用
三、选举制度的比较研究
1 选举制度的意义
2 选举制度的指导思想
3 选举制度的内容
4 选举制度的方法
第二章 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由来与演变
1 古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2 近代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局限性
3 现代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 中国近代的选举制度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选制度
3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诞生和发展
第三章 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原则
一、选举制度的理论
1 西方学者关于选举和选举制度的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选举与选举制度的理论
二、选举原则
1 西方国家选举的基本原则
2 中国选举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选举组织与选区划分
一、选举组织
1 选举组织概述
2 西方国家的选举组织及其职权
3 中国的选举组织及其职权
二、选区划分
1 选区划分的原则
2 西方国家的选区划分
3 中国的选区划分
第五章 选举方式和选举类型
第六章 选民资格和候选人提名权
第七章 选举过程
第八章 选举监督与诉讼
第九章 选举与政党
第十章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选举制度的设计绝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充满着历史的痕迹和现实的考量。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强调了“比较”的重要性,并清晰地勾勒出了本书的研究框架。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不同国家选举制度的细致梳理所吸引。例如,关于英美两国的“赢者通吃”制度,书中不仅解释了其运作机制,还深入探讨了其对两党制形成、政治极化以及社会精英选拔的影响。同时,书中对欧洲大陆国家普遍采用的比例代表制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分析了这种制度如何能够促进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和代表性,但也可能导致政府组建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问题。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选举制度改革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国家为了解决政治僵局而尝试引入新的选举机制,或者某个国家为了提高女性参政比例而调整了相关规定。这些生动的案例让抽象的制度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制度的实践性和动态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个重要启发是,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运作,绕不开对其选举制度的深入剖析。作者在正文中对不同国家选举制度的分类和比较,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看似相似但实则存在细微差别的制度的辨析。比如,在讨论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时,书中区分了政党主导的提名机制和更侧重于个人代表的选举方式,并分析了这两种方式在塑造政治格局上的不同效果。此外,书中对选举过程中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的介绍,也让我对选举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善于从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去解释制度的成因和演变逻辑。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使得本书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与我以往阅读的政治学著作有所不同,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融入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表述,使得阅读过程并不枯燥。作者在介绍不同选举制度时,常常会引用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或政治轶事,这些细节的穿插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吸引力。例如,书中在分析某个国家历史上一次充满争议的选举时,详细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仿佛将读者置身于那个历史现场。此外,作者在进行制度比较时,并非简单地找出异同,而是善于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探究原因,这使得本书的研究更具启发性。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不同选举制度对少数群体参与政治的影响的分析,作者并没有回避敏感话题,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深入探讨了制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挑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乏趣味的优秀学术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采取按国别一一罗列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将不同选举制度的共性与特性进行梳理和比较,从而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研究脉络。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非常到位,例如“代表性”、“合法性”、“效率”等,并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展开论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之间关系的探讨,书中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不同的选举制度如何催生或巩固了不同类型的政党体系,以及政党体系的特点又如何反过来影响选举制度的运行。此外,书中对选举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公众舆论以及媒体角色的分析,也为我理解现代选举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政治“旅行”,让我对全球政治生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引人注目,墨绿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显得既沉稳又不失学术气息。我一直对不同国家如何组织和管理选举的制度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了解这些制度的演变和实际运作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凭这精美的装帧和书名所传达出的宏大主题,我就已经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不同国家在投票方式、选区划分、政党提名、竞选规则以及选举结果的认证等方面的差异。例如,一些国家可能采用比例代表制,而另一些则可能是多数代表制,这两种制度在政治代表性和政府稳定性上会有怎样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不同制度的优缺点,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各自国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此外,我也对选举技术的发展及其对选举制度的影响感到兴趣。从传统的纸质选票到现代的电子投票系统,这些技术进步是如何改变选举的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的?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阅读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