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看世界80國——非洲的自然資源
定價: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吳季鬆
齣版社:中國發展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8023400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思想無限的人都生活在有限的生態係統之中,隻要人與自然和諧,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心更寬的河,沒有比誌更廣的海。人類奮鬥瞭幾韆年,隻有融入瞭自然世界,纔能想明白你到底要什麼。
目錄
1 金字塔之謎
韆字說埃及
金字塔是誰造的
我進入瞭金字塔
2 往返尼羅河五韆裏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
阿斯旺大壩和納賽爾水庫
宏大的“水平擴張計劃”
3 鄭和到過的地方——肯尼亞
韆字說肯尼亞
往返橫穿東非大裂榖
世界第二大湖——維多利亞湖的汙染
4 人類是發源於東非而走遍世界的嗎
人類從這裏走齣
為什麼人類來自同一個發源地
人類是如何走遍世界的——去找太陽
5 非洲大陸的南端——南非
五百字說南非
南非三百年
上帝之窗與草帽山
世界大的旅館和內爾斯普雷特
6 黃金城約翰內斯堡和紫薇城比勒陀利亞
南非的商業中心約翰內斯堡
百年黃金史
南非的鑽石
凋零的市中心和發展的郊
紫薇城——比勒陀利亞
7 世界大的國傢公園——剋魯格
從剋魯格到國傢公園
走進剋魯格
遇險——大象撞翻車
從剋魯格國傢公園看生態
8 風暴好望角和開普敦
美麗的開普敦
頂平如桌的山——桌山
世界奇景好望角
神秘的賭城與酒場
9 缺水的南非
10 天上的國中之國——萊索托
11 尼日利亞生態係統的變遷
12 尼日利亞的規劃首都阿布賈
13 從拉各斯看循環型城市
14 貝寜——城鄉交融的城市
15 黑奴塔曼果的故鄉——貝寜
16 多哥的七色海與定瀉湖
17 西非重鎮——多哥首都洛美
18 西非貝寜灣沿岸韆裏生態考察
作者介紹
吳季鬆,1944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奧組委奧運總體影響項目顧問,北京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國際科技園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亞洲的委員,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層次感,那種仿佛能透過紙張觸摸到廣袤非洲大地的質感,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地理教科書,但翻開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劃的旅行日記,充滿瞭發現的驚喜。作者對非洲大陸的描繪,不僅僅停留在地圖上的經緯度和資源儲量上,而是通過生動的筆觸,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地理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比如,書中對剛果盆地雨林生態係統的描述,那種濕熱、生機勃勃的氛圍,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耳邊縈繞著昆蟲的嗡鳴和不知名鳥類的啼叫。它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故事編織在一起,使得閱讀過程如同進行一場沉浸式的探索,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礦産資源時,沒有陷入純粹的經濟數據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資源是如何塑造瞭當地社會結構和曆史進程的,這種宏大敘事下的細膩觀察,無疑提升瞭整本書的厚度和可讀性,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獲得深刻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流暢得讓人幾乎忘記瞭時間的流逝。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將大量篇幅堆砌在理論框架的構建上,而是采用瞭非常個人化的觀察視角,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探險傢,在你耳邊娓娓道來他的所見所聞。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帶時所使用的對比手法,那種對生命頑強適應性的贊美,讀起來讓人心生敬畏。文字的張力十足,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平緩舒展,帶領讀者細細品味某一特定區域的地質變遷;時而又如沙漠中的暴風驟雨般,節奏驟然加快,將一些重大的自然事件或資源衝突的背景迅速鋪陳開來。這種高低起伏的敘事波瀾,極大地調動瞭讀者的情緒,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抽象的自然資源話題,變得鮮活而富有戲劇性。它成功地在知識的密度和閱讀的愉悅感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讓人讀完後意猶未盡,迫不及待地想瞭解更多關於這個神奇大陸的秘密。
評分從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的輔助材料和信息可視化做得非常齣色,極大地方便瞭對復雜信息的理解。我注意到,每當提到某一關鍵的地理位置或資源帶時,作者總會輔以精美的插圖或簡潔的圖錶來佐證。這些圖文配閤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真正起到瞭“解碼器”的作用,幫助我迅速建立起空間感和數據間的邏輯關係。比如,在解析特定礦床的形成過程時,附帶的剖麵圖清晰地展示瞭地殼運動的多個階段,這比純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極大地提高瞭信息吸收的效率。而且,這些圖錶的風格高度統一,與整本書的基調保持一緻,沒有齣現那種為瞭增加信息量而硬塞進去的雜亂圖例。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在內容組織和呈現方式上所下的苦功,讓一本探討嚴肅自然資源的讀物,也成為瞭可以細細品味和反復參閱的珍藏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按國傢或按資源種類進行綫性分類的編排方式,這反而給瞭我極大的閱讀自由度。我更傾嚮於將其視為一個主題式的探索,圍繞著“水”、“土壤”、“礦藏”等核心自然元素,串聯起瞭分散在非洲大陸各個角落的案例。這種非綫性的組織方式,反而讓我看到瞭不同地理區域之間,在自然規律下的某種內在聯係。例如,當作者討論東非大裂榖周邊的地熱資源時,思緒會自然地被引嚮那些依賴地下水灌溉的農業綠洲,再聯係到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生態係統。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顯得自然而然,不是生硬的章節劃分,而更像是一次思維的跳躍,從一個點延伸到另一個點,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的非洲自然圖景。這種閱讀體驗,極大地拓展瞭我對“資源分布”這一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坐標點,而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復雜係統,這種全新的視角是很多傳統地圖冊無法給予的。
評分語言風格上,這本書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剋製與激情並存的特質。作者的筆觸既有科學觀察者應有的嚴謹和精確,但在描繪那些壯麗的自然奇觀時,又不乏文學性的感染力。我尤其欣賞那些充滿畫麵感的描述性短語,它們精準地捕捉瞭非洲陽光的銳利、稀樹草原上動物遷徙的壯闊,以及礦區采掘活動留下的斑駁痕跡。它不是那種用華麗辭藻堆砌起來的“散文式”寫作,而是用最恰當、最有力量的詞匯,去描繪事實本身蘊含的震撼力。讀起來,你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與敬意,這種情感的注入,使得那些關於地質構造、氣候變遷的硬核知識,也變得有血有肉,易於消化。它成功地避免瞭陷入過度浪漫化的陷阱,始終保持著一種尊重事實的姿態,但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卻能喚起讀者內心深處對自然偉力的驚嘆,這種平衡感非常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