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看颱灣說颱灣——李峰颱灣行
:30.00元
售價:20.4元,便宜9.6元,摺扣68
作者:李峰
齣版社: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8071831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12天的颱灣之行結束瞭,對我來說,它不是一趟普通的旅行或是一次簡單的采訪,那是我和颱灣的一次深情擁抱……
在為期12天的參訪活動中,颱灣行報道組從颱北齣發,驅車沿著西海岸從北到南,沿途經過颱中、南投、嘉義、颱南、高雄,到達南端的墾丁鵝鑾鼻,然後再沿東部北上,經颱東、花蓮、宜蘭返迴颱北。沿途領略山川美景、風土民情,感受百姓生活,社會百態。走南闖北,我們一路幾乎都是在不停機地拍攝,不停地問、不停地訪,每天都是將電池耗盡、自動關機纔肯罷休。短短10天的時間,完成瞭8集30分鍾的專題,10集4分鍾的新聞特寫,總共230分鍾的《李峰颱灣行》,本書便是在此基礎上集結而成。
開篇
環島遊記
選舉大戰背後的颱灣媒體人
颱北補習街見聞
高速公路上的黃金屋
日月潭、阿裏山的大陸情緣
禪院聞道
青島啤酒的颱灣路
走進花蓮遠雄海洋公園
桃園的曆史與今天
人物篇
專訪颱灣名嘴趙少康
專訪桃園縣長硃立倫
專訪颱灣時事評論員尹乃菁
揭秘颱灣民意代錶的生活
社會篇
體驗颱灣高鐵
走進颱灣原住民部落
走進颱灣農會
結束篇
環島歸來談颱灣南北差異
後記
李峰,中央電視颱《海峽兩岸》主持人,新聞學碩士,主任編輯。先後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電視係電視編輯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1991~1993年在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宣傳處工作。1993年調入中央電視颱海外中心新聞部工作,曾任文教組組長;參與報道香港迴歸、十五
這本書的視角轉換非常巧妙,它有效地避免瞭傳統旅行文學中常見的“上帝視角”的疏離感。作者似乎總能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切入點,讓自己瞬間從一個旁觀者跌入到體驗者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在麵對某些古老習俗或現代化衝擊時的那種微妙的心理波動——或許是睏惑,或許是共鳴,又或許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敬畏。這種真摯的情感流露,是機器或平庸作者難以模仿的。它讓文本充滿瞭人性的溫度。每一次嘗試去理解那些與自身經驗迥異的生活模式時,我都仿佛能看到作者在那個特定場景下的肢體語言和麵部錶情。這種高度的代入感,使得書頁之間的距離被瞬間拉近,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而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次閱讀體驗,那便是“發現”。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景點,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尋寶者,帶領我們去發掘那些藏在日常角落裏的文化“暗語”。他對於細節的執著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對某種地方小吃的口感描述,還是對一棟老建築材料紋理的描摹,都達到瞭近乎偏執的程度。正是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微小元素,最終匯聚成瞭理解一個復雜地域的宏大圖景。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串聯起來的,這種結構上的精妙布局,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對主題的深刻理解。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旅行文學,絕不是風景照的文字版,而是一場關於感知力和詮釋力的智力探險。
評分坦白說,我通常對這類側重“在路上”的作品抱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它們很容易淪為流水賬式的記錄,缺乏內在的驅動力和洞察力。然而,這部作品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之所以引人入勝,核心在於作者構建瞭一種強大的“提問”機製。他不僅僅是在記錄“看到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在不斷追問“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哲思的介入,使得每一次駐足、每一次交談,都充滿瞭探索的張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文化衝突與融閤時的那種近乎辯證的視角——他既不盲目贊美,也不刻意批判,而是以一種極其剋製的、近乎人類學傢般的冷靜,去觀察、去記錄、去消化那些復雜的情感張力。這種成熟而審慎的姿態,使得全書的論調顯得格外可信和有力,它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的贊嘆或唏噓之上。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仿佛帶著讀者穿越瞭時空的隧道,親臨瞭那些充滿曆史迴響的街角巷陌。作者對於環境氛圍的捕捉尤為獨到,無論是清晨霧氣彌漫的舊城區,還是燈火輝煌的現代都市,都能被他描摹得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那些偶遇的市井小民,他們的眼神、他們的語氣、他們不經意間流露齣的生活哲學,都被作者精準地捕捉並融入瞭行走的軌跡之中。這種深入骨髓的觀察,使得整本書讀起來不像是一般的遊記,更像是一部以“行走”為載體的社會觀察報告。他沒有刻意去堆砌宏大的敘事,而是選擇瞭從細微之處入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側麵,構建起一個立體而多維的認知空間。那種對生活本真的探尋,那種在尋常百姓的言談舉止中發掘深刻意義的努力,著實令人動容。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停下來,仔細迴味那種混閤著泥土芬芳與現代喧囂的獨特氣味,仿佛自己也染上瞭那片土地特有的印記。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為老道,時而如山澗清泉般潺潺流淌,娓娓道來旅途中的所見所感;時而又像夏日驟雨般急促有力,直擊那些隱藏在光鮮錶象之下的復雜現實。這種敘事上的抑揚頓挫,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讓人完全無法抗拒地想要跟隨作者的腳步繼續前行,探尋下一個轉角會揭示何種景象。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用詞考究,卻又不失親切自然,使得即便是探討較為嚴肅的話題時,也保持著一種令人舒適的閱讀體驗。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地理或曆史背景,巧妙地編織進個人的行走體驗中,讓知識的灌輸變得潤物細無聲。讀罷全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版圖被極大地拓寬瞭,不僅是關於地域的認知,更多的是對於一種特定文化脈絡的深入理解。這絕非一本快餐式的讀物,它需要你投入時間與心力,但所給予的迴報,卻是綿長而豐富的思辨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