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走進地球的兩端:南北極地 | 作者 | 侯紅霞 |
| 定價 | 29.80元 | 齣版社 | 吉林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206108501 | 齣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數 | 頁碼 | 148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極地在地球的南北兩端(即南極和北極),緯度66.5以上,為長年白雪覆蓋的地方。終年白雪覆蓋大地,氣溫非常低,以緻幾乎沒有植物生長。極地特徵就是晝夜長短隨四季的變化而改變。當我們從太空望嚮地球時,可看到南北極的地形完全不同。南極是一塊廣大的陸塊,麵積約1261萬平方公裏,稱作南極洲:而北極則是一片汪洋,麵積約1409萬平方公裏,稱作北極海。本書是對寒冷而美麗的南北極地的說明書。 |
| 作者簡介 | |
| 侯紅霞,四川廣元人,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編導係。曾參與編寫瞭《人類探索發現係列(2009版)》中的《宇宙未解之謎(精美插圖雙色版)》《人類未解之謎(精美插圖雙色版)》《奇妙的宇宙發現(精美插圖雙色版)》《野人與怪獸(精美插圖雙色版)》《文化古跡探索(精美插圖雙色版)》等,寫作瞭《50個父母常犯的教子錯誤》《口纔聖經》等,《50個父母常犯的教子錯誤》曾榮登年度親子教育圖書暢銷書排行榜。 |
| 目錄 | |
| 章 冰與雪的樂園——極地 節 不可逾越的生命禁地 冰雪大世界 到處行走的冰川 天然資源庫 第二節 感受極地的冷暖 怎一個“寒”字瞭得 風並不是那麼“溫柔” 彆樣的極地季節 第三節 遙遙相望的南極和北極 南極和北極哪個寒冷 南極和北極哪個冰多 極地的界綫——南極圈和北極圈 南極和北極有什麼不一樣 怎樣在極地尋找火源 第二章 被冰雪壓沉的大陸——南極 節 南極的那事兒 尋找南極 雪海冰原 南極生命 誰擁有南極 《南極條約》 未來的南極是什麼樣子 第二節 體驗南極生活 衣食住行在南極 南極生活的基礎——健康的身體 飛嚮南極 第三章 冰保護下的處女地——北極 節 人間的後淨土——北極 北極有多大 北極生命 北極圈內的大洋——北冰洋 北極村的美好童話 神奇的愛斯基摩人 北極之 第二節 環繞北極圈的“綠洲” 冰凍的綠色土地——格陵蘭島 獨角獸之傢——巴芬島 加拿大北端——埃爾斯米爾島 冰與火的情緣——冰島 第三節 北極爭奪 冰上與冰下的北極較量 冰與島的主權之爭 蠢蠢欲動的核暗潮 絢麗多彩的極光 太陽的傑作 極光何時來 極光的萬韆變化 奇特的極晝極夜 奇異多姿的冰雪世界 韆姿百態的冰山 變幻無窮的海市蜃樓 神奇的魔海 神秘的乾榖 奇異的“宇宙使者” 令人討厭的乳白天空 平靜的無震區 第五章 極地探險史話 節 南極探險英雄史 歐洲人的南極猜想 尋找南極的漫長之旅 大洋洲先人的“南極夢” 庫剋的功績 發現南極大陸人 沙剋爾頓對南極點的衝擊 登上南極人 斯科特飲恨南極 南極飛行 第二節 北極探險 北極早期的探索 中國對北極的探索 個到北極點的人 全民探險時刻的到來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是對寒冷而美麗的南北極地的說明書,主要內容包括:寒冷而美麗的南北極、環境惡劣的南北極、南北極的生物、南北極的重要性、環境保護等,是青少年瞭解極地知識的指南。 |
| 文摘 | |
| 《科普書·地球與資源大觀:走進地球的兩端(南北極地)》: 冰川又叫做冰河,是一種由大量冰塊堆積形成的有如河川般的地理景觀。在終年冰封的高山或兩極地區,多年的積雪由於受到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的影響,沿斜坡嚮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動的冰河稱為山嶽冰河或榖冰河,而受冰河之間的壓力作用而移動的則稱為大陸冰河或冰帽。兩極地區的冰川又叫大陸冰川,覆蓋範圍較廣,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冰川是地球上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以後大的天然水庫。地球上的七大洲都有冰川。 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極為嚴寒,是形成冰川的理想之地。在其他地區,隻有高海拔的山上纔能形成冰川。我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高度,溫度就會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纔能常年存在。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傢稱之為雪綫。 格陵蘭島上的冰川是發育在一片大陸上的,所以可以稱為大陸冰川。而在其他地區冰川隻能發育在高山上,人們將這種冰川稱為山嶽冰川。在高山上,冰川的形成,除瞭要求有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能太過陡峭。若是山峰太過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不能形成積雪。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經過一個消融季節,未融化的雪會變成圓球狀,完全喪失晶體特徵,這叫做粒雪。新雪的水分子從雪片的和邊緣嚮凹處遷移,使晶體變圓,這叫做粒雪化。在粒雪化的過程中,雪逐步密實,經融化、再凍結、碰撞、壓實,使晶體閤並,數量減少而體積增大,冰晶間的孔隙減少,呈頸狀連接,這叫做密實化。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與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團在一起,互相之間的孔隙不斷縮小,後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裏麵,便形成瞭冰川冰。粒雪化和密實化過程在接近融點的溫度下比較快,在負低溫的情況下相對緩慢。冰川冰初形成時呈乳白色,經過歲月纍積,冰川冰變得更加密實且堅硬,氣泡也逐漸減少,變成為晶瑩剔透、帶有藍色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緩慢嚮下流。在流動的過程中,逐漸凝固,後形成冰川。當粒雪密度達到0.5~0.6剋/厘米時,粒雪化速度就會很緩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進一步密實或由融水滲浸再凍結,晶粒改變其大小和形態,定嚮增長。當其密度達到0.84剋/厘米時,晶粒間失去透氣性和透水性,便成為冰川冰。 冰川按照規模和形態分為大陸冰蓋和山嶽冰川兩種。前者主要分布在南極和格陵蘭島;後者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緯和中緯地區,類型多樣,包括懸冰川、冰鬥冰川、山榖冰川、平頂冰川。據統計,全世界冰川麵積總共達1500多萬平方韆米,其中南極和格陵蘭的大陸冰蓋就占去1465萬平方韆米。麵積在1400萬平方韆米以上的南極洲,幾乎都被一個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川覆蓋,其東部冰層厚度達4267米。格陵蘭冰蓋覆蓋的麵積在180萬平方韆米以上,大厚度為3350米。較小的大陸冰蓋常叫做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兩大冰蓋,占世界冰川總體積的99%,其中南極冰蓋占90%,格陵蘭約有83%的麵積為冰川覆蓋。所以,山嶽冰川與大陸冰蓋的規模極為懸殊。 在巨大的大陸冰蓋上,遼闊無邊的冰流把高山、深榖掩蓋起來,隻有極少數高峰在冰麵上冒瞭一個尖,漫無邊際的南極冰蓋一直是個謎,深厚的冰層將南極大陸的真麵目掩蓋起來。科學傢們經過精心的物理勘探發現,茫茫南極冰蓋下麵存在很多小湖泊,並且這些湖泊裏還有生命。 南極冰蓋 南極冰蓋是地球錶麵大的大陸冰川,蘊涵有全球70%的淡水資源。這裏的許多冰川厚度超過4000米,平均厚度約為2450米。厚的冰蓋位於東南極洲的澳大利亞凱西站以東510韆米處。遠看南極冰蓋,由於積雪凍結得非常結實,看到的是一片光滑平坦的冰原。但事實上,冰蓋的錶麵並不光滑。 …… |
| 序言 | |
這本《走進地球的兩端:南北極地》的書名,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地球最極端區域的好奇之門。一提起南北極,我腦海中就會浮現齣無盡的冰雪、刺骨的寒風,以及那些適應瞭極端環境的獨特生命。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帶領我深入瞭解這片神秘土地的書,它不應該僅僅是枯燥的地理知識堆砌,更需要充滿情感和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用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極地的壯美與脆弱,講述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堅韌生存的動植物,它們是如何演化齣獨特的生存策略,又是如何在嚴酷的自然法則下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人類探索極地的曆史,那些勇敢無畏的探險傢們,他們是如何剋服生理和心理的極限,去揭開極地的麵紗?那些關於科學考察站的故事,科學傢們在那裏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研究又對我們瞭解地球有何重要意義?這本書,應該是一次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讓我仿佛置身於那片純淨而又危險的冰雪世界,感受生命的頑強與自然的偉大。
評分僅僅是《走進地球的兩端:南北極地》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渴望。我一直對地球上那些極端之地充滿瞭好奇,而南北極無疑是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存在。我腦海中描繪齣的畫麵,是廣袤無垠的冰原,純淨得不含一絲雜質的天空,以及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頑強生命所展現齣的勃勃生機。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極地真實麵貌的窗口?它會不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冰封的海洋,漫步在潔白的雪地上,去感受那裏的寒冷,去傾聽風的聲音,去觀察那些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動植物,它們是如何巧妙地適應並繁衍下去的?我渴望瞭解,在這樣一片看似荒涼的土地上,究竟隱藏著多少關於生命演化的智慧,又有著怎樣獨特的地質和氣候特徵,它們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整個地球的。這本書,我期望它能是那樣一本,能讓我沉浸其中,仿佛親身經曆一次極地探險,去感受那份原始、純粹,又充滿力量的美麗。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南北極地的畫麵。我想象著,在南極,企鵝們搖搖擺擺地走在雪地上,海豹慵懶地曬著太陽,鯨魚在冰冷的海水中暢遊,而北極,則有雄壯的北極熊在冰麵上巡視,馴鹿群在苔原上遷徙。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感覺到一種身臨其境的邀請,仿佛作者已經為我們鋪設好瞭一條通往地球兩極的道路。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些遙遠而壯麗的景象的?它會不會包含一些關於極地探險的鮮為人知的故事?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工作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剋服孤獨和艱辛,去探索這片神秘的土地?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極地生態係統的詳細信息,瞭解那裏的植物和動物是如何適應如此惡劣的環境,又是如何形成獨特的食物鏈。同時,我也想知道,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極地正在經曆著怎樣的變化?那些脆弱的生態係統,是否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敲響警鍾,讓我們更加關注和保護這片寶貴的地球財富。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極地的壯美與危機呈現在讀者麵前,引發我們對地球傢園的深刻思考。
評分書名《走進地球的兩端:南北極地》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對極地的印象,常常停留在紀錄片中的壯麗景象,例如那令人目眩神迷的極光,以及那些在冰雪中生存的標誌性動物。但我想知道的遠不止於此。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極地獨特的地理構造和氣候特徵?例如,南極冰蓋的形成和演變,北極的海冰融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以及極地特有的晝夜交替現象。我更希望能瞭解到,在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命是如何頑強地存在並繁衍的。那些適應瞭嚴寒的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它們身上蘊含著怎樣的生物學奧秘?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關於極地探險的史實,那些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探險傢們,他們的經曆和發現對我們認識地球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也對極地地區可能存在的礦産資源和科學研究價值充滿好奇,這本書是否會觸及這些方麵?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極地探索,不僅看到它的美,更能理解它的科學意義和生態重要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和9787206108501的ISBN,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一直對地球的極端地帶——南北極地——懷有深深的敬畏和嚮往。那裏獨特的地理環境、嚴酷的氣候條件,以及孕育齣的生命形態,都像是遙遠而神秘的傳說。我常常想象,在這片冰封的土地上,是否真的存在著不為人知的奇跡?書名中的“走進”,更是激發瞭我想要深入瞭解的衝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穿越遼闊的冰原,感受刺骨的寒風,親眼目睹那些隻在紀錄片裏纔見過的壯麗景象。它會不會講述那些勇敢的探險傢們,是如何剋服萬難,一步步揭開極地神秘麵紗的故事?我想知道,在這片生命的禁區,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智慧和力量,纔能讓生物頑強地生存下來。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一封來自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邀請函。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我的思緒在極地的冰雪中遨遊,去感受那份純粹的、原始的、震撼人心的美麗。我想象著,作者會用怎樣的筆觸,描繪齣那令人屏息的極光,那形態各異的冰川,以及那些在嚴寒中依然生機勃勃的生命。這本書,注定會是一次非凡的精神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