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 9787206108501

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 97872061085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红霞 著
图书标签:
  • 极地
  • 南北极
  • 地球科学
  • 地理
  • 科普
  • 自然
  • 探险
  • 环境
  • 冰川
  • 极地生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108501
商品编码:296927637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 作者 侯红霞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6108501 出版日期 2014-07-01
字数 页码 148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极地在地球的南北两端(即南极和北极),纬度66.5以上,为长年白雪覆盖的地方。终年白雪覆盖大地,气温非常低,以致几乎没有植物生长。极地特征就是昼夜长短随四季的变化而改变。当我们从太空望向地球时,可看到南北极的地形完全不同。南极是一块广大的陆块,面积约1261万平方公里,称作南极洲:而北极则是一片汪洋,面积约1409万平方公里,称作北极海。本书是对寒冷而美丽的南北极地的说明书。

   作者简介
侯红霞,四川广元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编导系。曾参与编写了《人类探索发现系列(2009版)》中的《宇宙未解之谜(精美插图双色版)》《人类未解之谜(精美插图双色版)》《奇妙的宇宙发现(精美插图双色版)》《野人与怪兽(精美插图双色版)》《文化古迹探索(精美插图双色版)》等,写作了《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口才圣经》等,《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曾荣登年度亲子教育图书畅销书排行榜。

   目录
章 冰与雪的乐园——极地
节 不可逾越的生命禁地
冰雪大世界
到处行走的冰川
天然资源库
第二节 感受极地的冷暖
怎一个“寒”字了得
风并不是那么“温柔”
别样的极地季节
第三节 遥遥相望的南极和北极
南极和北极哪个寒冷
南极和北极哪个冰多
极地的界线——南极圈和北极圈
南极和北极有什么不一样
怎样在极地寻找火源

第二章 被冰雪压沉的大陆——南极
节 南极的那事儿
寻找南极
雪海冰原
南极生命
谁拥有南极
《南极条约》
未来的南极是什么样子
第二节 体验南极生活
衣食住行在南极
南极生活的基础——健康的身体
飞向南极

第三章 冰保护下的处女地——北极
节 人间的后净土——北极
北极有多大
北极生命
北极圈内的大洋——北冰洋
北极村的美好童话
神奇的爱斯基摩人
北极之
第二节 环绕北极圈的“绿洲”
冰冻的绿色土地——格陵兰岛
独角兽之家——巴芬岛
加拿大北端——埃尔斯米尔岛
冰与火的情缘——冰岛
第三节 北极争夺
冰上与冰下的北极较量
冰与岛的主权之争
蠢蠢欲动的核暗潮
绚丽多彩的极光
太阳的杰作
极光何时来
极光的万千变化
奇特的极昼极夜
奇异多姿的冰雪世界
千姿百态的冰山
变幻无穷的海市蜃楼
神奇的魔海
神秘的干谷
奇异的“宇宙使者”
令人讨厌的乳白天空
平静的无震区

第五章 极地探险史话
节 南极探险英雄史
欧洲人的南极猜想
寻找南极的漫长之旅
大洋洲先人的“南极梦”
库克的功绩
发现南极大陆人
沙克尔顿对南极点的冲击
登上南极人
斯科特饮恨南极
南极飞行
第二节 北极探险
北极早期的探索
中国对北极的探索
个到北极点的人
全民探险时刻的到来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寒冷而美丽的南北极地的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寒冷而美丽的南北极、环境恶劣的南北极、南北极的生物、南北极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等,是青少年了解极地知识的指南。

   文摘
《科普书·地球与资源大观: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
  冰川又叫做冰河,是一种由大量冰块堆积形成的有如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由于受到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的影响,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两极地区的冰川又叫大陆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冰川是地球上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大的天然水库。地球上的七大洲都有冰川。
  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极为严寒,是形成冰川的理想之地。在其他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格陵兰岛上的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可以称为大陆冰川。而在其他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人们将这种冰川称为山岳冰川。在高山上,冰川的形成,除了要求有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能太过陡峭。若是山峰太过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不能形成积雪。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经过一个消融季节,未融化的雪会变成圆球状,完全丧失晶体特征,这叫做粒雪。新雪的水分子从雪片的和边缘向凹处迁移,使晶体变圆,这叫做粒雪化。在粒雪化的过程中,雪逐步密实,经融化、再冻结、碰撞、压实,使晶体合并,数量减少而体积增大,冰晶间的孔隙减少,呈颈状连接,这叫做密实化。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与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团在一起,互相之间的孔隙不断缩小,后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便形成了冰川冰。粒雪化和密实化过程在接近融点的温度下比较快,在负低温的情况下相对缓慢。冰川冰初形成时呈乳白色,经过岁月累积,冰川冰变得更加密实且坚硬,气泡也逐渐减少,变成为晶莹剔透、带有蓝色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向下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凝固,后形成冰川。当粒雪密度达到0.5~0.6克/厘米时,粒雪化速度就会很缓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进一步密实或由融水渗浸再冻结,晶粒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定向增长。当其密度达到0.84克/厘米时,晶粒间失去透气性和透水性,便成为冰川冰。
  冰川按照规模和形态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种。前者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后者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地区,类型多样,包括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据统计,全世界冰川面积总共达150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盖就占去1465万平方千米。面积在14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南极洲,几乎都被一个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川覆盖,其东部冰层厚度达4267米。格陵兰冰盖覆盖的面积在180万平方千米以上,大厚度为3350米。较小的大陆冰盖常叫做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两大冰盖,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9%,其中南极冰盖占90%,格陵兰约有83%的面积为冰川覆盖。所以,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的规模极为悬殊。
  在巨大的大陆冰盖上,辽阔无边的冰流把高山、深谷掩盖起来,只有极少数高峰在冰面上冒了一个尖,漫无边际的南极冰盖一直是个谜,深厚的冰层将南极大陆的真面目掩盖起来。科学家们经过精心的物理勘探发现,茫茫南极冰盖下面存在很多小湖泊,并且这些湖泊里还有生命。
  南极冰盖 南极冰盖是地球表面大的大陆冰川,蕴涵有全球70%的淡水资源。这里的许多冰川厚度超过4000米,平均厚度约为2450米。厚的冰盖位于东南极洲的澳大利亚凯西站以东510千米处。远看南极冰盖,由于积雪冻结得非常结实,看到的是一片光滑平坦的冰原。但事实上,冰盖的表面并不光滑。
  ……

   序言




冰封的奇迹,生命的绝唱:探寻地球两极的奥秘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非恒久不变的温床,而是在四季轮转、地质变迁中孕育出极致的奇观。在这颗星球的南北两端,存在着两片被严寒统治的土地,它们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却同样磅礴地演绎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壮丽。这里,是地球最纯粹的画布,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终极试炼场,是理解我们星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键钥匙。 北极:白色荒原上的生命史诗 北极,这片广袤的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是一个由冰雪、苔原和冻土构成的白色王国。它并非一片死寂,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挑战的独特生态系统。在这里,严酷的环境塑造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形态。 想象一下,在漫长而幽暗的极夜中,北极熊——这片冰原上的王者,以其厚实的脂肪层和雪白的皮毛,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冰层之间,敏锐的嗅觉引领它寻找猎物。它们是顶级的掠食者,也是适应极端环境的典范。而它们的食物来源,比如海豹,也同样演化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在冰洞中呼吸,在寒冷的海水中潜泳。 沿着海岸线,你会发现成群的海象,它们巨大的象牙不仅是防御的武器,更是冰上攀爬和维持体温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吼叫声回荡在冰冷的空气中,诉说着这片土地古老的故事。而在冰冷的海水中,鲸鱼的巨大身躯划破宁静,它们在深邃的海底搜寻食物,用歌声传递着远古的讯息。 陆地上,夏季短暂的短暂生命季节里,苔原会绽放出短暂的绚烂。矮小的柳树、桦树在风中摇曳,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着绿色的地毯。驯鹿群像潮水般涌动,它们依靠坚韧的生命力,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寻找冻土下的植物。而体型小巧的旅鼠,则在雪下构筑复杂的巢穴,繁衍着这个生态系统的另一端。 北极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震撼。巨大的冰川如同凝固的时间,缓慢而坚定地雕刻着地貌。冰山在海面上漂浮,它们的体积庞大,形态各异,每一座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极昼的时候,太阳长时间地悬挂在地平线上,将整个冰雪世界染成一片金色的光辉。而当极夜降临,天空会化为宇宙的画布,极光如同绿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绸缎般在夜空中舞动,那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的绝美景象,是大自然最神秘、最令人敬畏的表演。 然而,北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着这里的冰盖和冰川,海冰面积的减少不仅威胁着北极熊等极地生物的生存,也改变着洋流和气候模式,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永久冻土的融化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形成恶性循环。这片纯净的土地,正成为全球环境变化最直观的晴雨表。 南极:冰封大陆的寂静与壮丽 南极,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广袤大陆,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寒冷、最干燥、最荒凉的地方。它是一片由冰川、雪原和零星裸露的岩石组成的极致之地。与北极不同,南极大陆被厚厚的冰盖覆盖,平均厚度超过两公里,这里孕育着一个同样独特,却更加孤寂的生命世界。 企鹅,无疑是南极最耀眼的明星。不同种类的企鹅,如帝企鹅、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等,以它们笨拙而可爱的步伐,在冰天雪地中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帝企鹅,作为体型最大的企鹅,在极度严寒的南极冬季,雄性帝企鹅会用脚蹼孵育蛋,长时间不吃不喝,直到雌性觅食归来,它们展现出令人动容的生命韧性。它们的黑白分明的羽毛,在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们在海中捕食磷虾和鱼类,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 在南极的海岸边,海豹也是重要的居民。威德尔海豹、豹海豹等,它们在冰冷的海洋中自在地遨游,也常常慵懒地躺在浮冰上休息。豹海豹作为顶级的掠食者,以其敏锐的捕食技巧,在南极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南极的海洋同样充满了生命。磷虾是南极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成群结队的磷虾构成了庞大的生物量,为鲸鱼、海豹、企鹅等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蓝鲸、座头鲸等巨大的鲸类,在南极海域觅食,它们的迁徙路线和生命周期与南极的季节变化紧密相连。 南极大陆的地貌,是一个被冰雪塑造的壮观世界。巨大的冰川如同凝固的河流,缓缓流入大海,形成壮观的冰崖。罗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之一,其面积相当于法国,它是南极冰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极的某些季节,你会看到裸露的岩石山峰,它们如同黑色的剑插入白色的海洋,是这片冰封大陆上罕见的陆地痕迹。 南极的夜晚,同样拥有令人惊叹的景象。极光,虽然不如北极常见,但同样能以其神秘的光芒点缀夜空。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南极拥有地球上最纯净的天空,没有光污染,星辰璀璨,银河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 然而,南极同样面临着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冰架的崩塌,冰川融化,虽然目前不如北极那样显而易见,但却是长期以来积累的证据。全球变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虽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显现,但其后果同样不容忽视。南极海域的酸化,也对海洋生物,尤其是以碳酸钙为骨骼的生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探索两极的意义:连接地球的脉搏 探访地球的两极,绝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远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一次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深刻反思。 这两片极地,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尚未被大规模人类活动彻底改变的净土。它们的存在,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变化,能够折射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真实状况,为科学家们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天然实验室”。 在这里,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适应了极端环境的生命,理解生命演化的奇妙与坚韧。它们的生存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适应性、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深刻启示。 同时,两极的探索也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追求知识的勇气和智慧。从早期的探险家们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到如今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每一次的探索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毅力。 走进地球的两端,就是走进我们星球最原始、最纯粹的面貌。它提醒着我们,这颗星球的生命多么脆弱,又多么强大。它呼唤着我们,用更审慎、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两片冰封的奇迹,是地球的绝唱,也是对我们未来最好的警示与期盼。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名《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极地的印象,常常停留在纪录片中的壮丽景象,例如那令人目眩神迷的极光,以及那些在冰雪中生存的标志性动物。但我想知道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极地独特的地理构造和气候特征?例如,南极冰盖的形成和演变,北极的海冰融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极地特有的昼夜交替现象。我更希望能了解到,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命是如何顽强地存在并繁衍的。那些适应了严寒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它们身上蕴含着怎样的生物学奥秘?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关于极地探险的史实,那些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探险家们,他们的经历和发现对我们认识地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也对极地地区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和科学研究价值充满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触及这些方面?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极地探索,不仅看到它的美,更能理解它的科学意义和生态重要性。

评分

仅仅是《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渴望。我一直对地球上那些极端之地充满了好奇,而南北极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存在。我脑海中描绘出的画面,是广袤无垠的冰原,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顽强生命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极地真实面貌的窗口?它会不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冰封的海洋,漫步在洁白的雪地上,去感受那里的寒冷,去倾听风的声音,去观察那些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它们是如何巧妙地适应并繁衍下去的?我渴望了解,在这样一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究竟隐藏着多少关于生命演化的智慧,又有着怎样独特的地质和气候特征,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整个地球的。这本书,我期望它能是那样一本,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一次极地探险,去感受那份原始、纯粹,又充满力量的美丽。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9787206108501的ISBN,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地球的极端地带——南北极地——怀有深深的敬畏和向往。那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严酷的气候条件,以及孕育出的生命形态,都像是遥远而神秘的传说。我常常想象,在这片冰封的土地上,是否真的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奇迹?书名中的“走进”,更是激发了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冲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穿越辽阔的冰原,感受刺骨的寒风,亲眼目睹那些只在纪录片里才见过的壮丽景象。它会不会讲述那些勇敢的探险家们,是如何克服万难,一步步揭开极地神秘面纱的故事?我想知道,在这片生命的禁区,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让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一封来自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邀请函。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我的思绪在极地的冰雪中遨游,去感受那份纯粹的、原始的、震撼人心的美丽。我想象着,作者会用怎样的笔触,描绘出那令人屏息的极光,那形态各异的冰川,以及那些在严寒中依然生机勃勃的生命。这本书,注定会是一次非凡的精神旅程。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南北极地的画面。我想象着,在南极,企鹅们摇摇摆摆地走在雪地上,海豹慵懒地晒着太阳,鲸鱼在冰冷的海水中畅游,而北极,则有雄壮的北极熊在冰面上巡视,驯鹿群在苔原上迁徙。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到一种身临其境的邀请,仿佛作者已经为我们铺设好了一条通往地球两极的道路。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遥远而壮丽的景象的?它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极地探险的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科学家们,他们是如何克服孤独和艰辛,去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极地生态系统的详细信息,了解那里的植物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如此恶劣的环境,又是如何形成独特的食物链。同时,我也想知道,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地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那些脆弱的生态系统,是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这片宝贵的地球财富。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极地的壮美与危机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发我们对地球家园的深刻思考。

评分

这本《走进地球的两端:南北极地》的书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地球最极端区域的好奇之门。一提起南北极,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无尽的冰雪、刺骨的寒风,以及那些适应了极端环境的独特生命。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带领我深入了解这片神秘土地的书,它不应该仅仅是枯燥的地理知识堆砌,更需要充满情感和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极地的壮美与脆弱,讲述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坚韧生存的动植物,它们是如何演化出独特的生存策略,又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法则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人类探索极地的历史,那些勇敢无畏的探险家们,他们是如何克服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去揭开极地的面纱?那些关于科学考察站的故事,科学家们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研究又对我们了解地球有何重要意义?这本书,应该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纯净而又危险的冰雪世界,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伟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