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绿色城市的守望: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 作者 | 汪洋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06108785 | 出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数 | 页码 | 14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就是低碳化的建筑,推广绿色建筑就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保护家园,就是保护自己。为了自身健康,家园长存,实现绿色地球、绿色建筑,做一个真正的绿色低碳践行者,需要换一种思维,用灵感点亮低碳,让和谐建筑常驻人间。 |
| 作者简介 | |
| 汪洋,河南洛阳人,2010年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爱好写作,其参与编写的作品有《你究竟为谁而工作》、《别本自己过不去》、《人脉胜于能力》、《培养了不起的男孩》、《打造我的低碳生活》等比较喜欢写作,曾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过数篇专著文章。 |
| 目录 | |
| 章 有智商的建筑:智能建筑 节 领略聪明建筑的风采- 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的基本特征 无所不能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将走向何方 第二节 智能建筑的“智商” 智能化的实现 规划才能智能 窥探智能建筑的结构 第三节 形形的智能建筑 生活好帮手:生活类建筑 智能助理:办公类建筑 学习小助手:学习类建筑 第二章 楼宇自动化系统 节 楼主自动化技术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动能 楼宇设备自动化技术的进化历程 第二节 大管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揭秘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让电更安全:供配电设备监控系统 让灯光照亮回家的路:照明监控系统 让房间更舒适:暖通空调系统 让生活更便捷:给排水系统 让交通一路畅行:交通监控系统 第三节 把危险扼杀在摇篮:安全防范系统 异常情况早知道:防盗报警系统 锐利的眼睛: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进进出出的安全:出人口控制系统 保安的监督员:巡更管理系统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 节 高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认识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个层次分明的系统 让办公自动化成为现实 庞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二节 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网络互联设备的类型 办公网络主体:局域网 网络的伸缩:网络互联 让你的网络更安全 第三节 距离不是问题:通信技术 认识通信技术 让通信成为可能 多种通信系统让办公更轻松 第四章 环保建筑:绿色建筑 节 绿色建筑的内涵 像植物一样的环保建筑 四种新型建筑的区别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的硬性指标 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 让绿色建筑走得更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角儿植物对绿色建筑的贡献 微气候调节与节能 净化空气 净化水体和土壤 减噪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五章 让建筑更节能 节能源“末路”下的节能建筑 全球能源资源概况 建筑耗能的概念 我国建筑能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节 建筑系统要节能 天然的节能:门窗节能 重要的节能:节能玻璃 多用天然健康光源 建筑热源是节能的关键 第三节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给建筑穿一件冬暖夏凉的外衣 一项新合同:合同能源管理 第四节 我们身边的节能材料 墙壁的外套:节能墙体材料 变废为宝:利废节能材料 建筑的眼睛:窗框材料 严丝合缝的密封材料 建筑屋面保温隔热材料 前途光明的相变材料 第六章 外典型的绿色智能建筑 节 欧洲绿色办公建筑 德意志的“生态之塔” 英国BRE绿色楼 第二节 中国绿色办公建筑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中国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 第三节 绿色公共建筑的典范 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分馆 诺丁汉大学朱比丽新校区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斯图加特中央车站 第四节 绿绝居住建筑 英国绿色示范住宅 英国的生态社区 德国佛莱堡阳光住宅 丹麦斯科特帕肯低能耗住宅 新疆昌吉世纪花园 |
| 编辑推荐 | |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与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相关的科普知识。 |
| 文摘 | |
| 《科普书·绿色城市的守望: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1.一般建筑环境(1层)(1)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外形、立面处理、平面与空间布局、内部与外部装修等。 (2)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的支撑承重、内外维护结构(基础、柱、梁、板、墙)与材料等。 (3)建筑的机电设备与设施,它们为建筑物内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必需的环境。 2.智能建筑环境(2层)智能建筑环境是指“建筑智能化部分”所需要的特殊空间和环境。 (1)提供“建筑智能化部分”的使用空间、建筑平面、空间布局,这与一般建筑有所不同。 (2)使“建筑智能化部分”镶嵌到所需要的特殊结构与材料。 (3)保证“建筑智能化部分”的运行条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3.建筑物内信息传输网(3层)建筑物内信息传输网是“建筑智能化部分”的基础。 (1)支持建筑设备监控、面向设备管理的系统集成、面向用户的系统集成等业务需求的数据通信。 (2)支持建筑物内部的有线电话、有线电视、电话电视会议等语音和图像通信。 (3)支持各种局域网、广域网连接,包括具有与计算机互联网、公用电话网、公用数据网、移动通信网、视频通信网等的接口。 (4)支持建筑物内部各种业务的通信需求,支持多媒体通信需求,具备面向未来发展的传输业务的冗余。 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4层)本层将建筑机电设备和设施作为控制和管理的对象,进行单机、子系统或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管理。通常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按功能分为以下七个子系统:(1)电力供应与管理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 (2)照明控制与管理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艺术照明、障碍灯等。 (3)环境控制与管理子系统,包括冷热源、采暖通风空调、给水排水、环境监测与控制、卫生设备、污水处理等。 (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包括火灾监测与报警、灭火、排烟、联动控制、紧急广播等。 (5)安全防范监控子系统,包括出入控制与管理、防盗报警、闭路电视监视、电子巡更等。 (6)交通运输监控子系统,包括电梯、扶梯、停车场、车队等。 (7)公共广播子系统,包括背景音乐、事故广播等。 5.面向设备管理的系统集成(5层)(1)各类应用系统本身的集成,将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达到程度的智能化,如智能安全防范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 (2)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相互联动、信息共享、综合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集成。有了这一层,智能建筑就能够为各用户建立各自专用的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和设施,同时也具备了一般的智能建筑所应有的功能特征。 6.面向用户的系统集成(6层)作为智能建筑,向用户终提供的功能应该是有差别的,例如,智能化宾馆和智能化医院,各自应有不同的业务需求。面向用户的系统集成,就是要满足终用户的功能而设计和实现的。这个层次复杂,专业性强。 以上各个功能层不是每一幢智能建筑都必须完全具备的,并且,每个层次的各项功能也不是每一幢智能建筑都必须齐备的,即使是每一项都有,功能也有强弱之分,这些差异就标志着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或水平的不同。 …… |
| 序言 | |
最近偶然瞥见一本新书的宣传,题目是《绿色城市的守望: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外墙爬满了绿意盎然的植物,屋顶覆盖着太阳能板,整个城市仿佛沐浴在一片清新的绿色之中。我一直认为,科技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这本书似乎正好解答了我的疑惑。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技术,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又会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将更多的绿色空间融入城市肌理,例如垂直花园、生态屋顶等等。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些前沿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甚至是一些成功的国际案例,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未来城市生活充满憧憬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通往更美好、更可持续生活的大门,我迫切希望能一探究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深浅不一的绿色调,与建筑线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科技的精密,又不失自然的生命力。我一直以来都对城市的发展以及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有着深深的思考。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是我非常关心的话题。书名中的“绿色城市”和“守望”两个词,让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例如如何设计出更节能的建筑,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如何在城市中增加绿化面积等等。我更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理念是如何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并为城市带来切实的改变。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对构建更美好、更可持续城市环境的一次重要探索。
评分我是一位对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关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当下,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融入更多绿色元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本书的名字,"绿色城市的守望: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关注点。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视角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或许是一些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或是对现有绿色建筑技术的深度解读。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揭示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在构建未来城市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对地球未来的责任感。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理念,并对那些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城市未来的探索者们,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及其社会影响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最近在浏览一些新书信息时,发现了《绿色城市的守望: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这本书。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未来感和人文关怀,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认为,科技的进步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福祉,而将智能技术与绿色理念相结合,应用于城市建筑,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智能建筑如何在节能、节水、提高居住舒适度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绿色建筑又将如何通过材料选择、生态设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不仅是对当下城市发展趋势的一种回应,更是对未来城市形态的一种构想和引领。我期待它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蓝图,让我们看到一个既充满科技活力,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城市。建筑的轮廓在绿色中若隐若现,科技感与自然感巧妙融合,传递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我一直对未来的居住环境充满好奇,想象着科技如何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这本书的标题,"绿色城市的守望",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不禁联想到一种静谧而有力的守护,是对未来城市生态的一种期许与承诺。书名中的“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概念,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结合实际案例,让我看到这些理念是如何落地生根,如何改变我们的城市面貌,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绿色城市中,建筑不再是冰冷的钢铁森林,而是能够呼吸、能够自我调节、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体,这样的场景该是多么令人神往。这本书的出版,相信是对这一美好愿景的有力推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