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唐亞平)(二版)
定價:29.00元
作者:唐亞平,龔江濤,粟慧龍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220633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10個典型的EDA技術應用項目,將EDA技術的電子係統設計的有關知識、相關EDA工具應用和設計與工作方法融入項目中,分為三大模塊:模塊1為輔助設計應用,學習如何應用EDA工具(Protel DXP)完成電路原理圖設計、印製電路闆設計;模塊2為自動化設計應用,學習應用EDA工具(Quartus Ⅱ)對可編程邏輯器件進行設計,包括數字電路設計方法、可編程邏輯器件、VHDL語言、EDA開發工具使用;模塊3為綜閤應用,學習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PLD的實際電子産品的設計應用。
本書可為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電子類、自動化、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技術培訓教材,還可供從事電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模塊1 電子CAD技術
項目1 直流穩壓電源的原理圖與PCB設計
1.1 項目描述
1.1.1 項目描述
1.1.2 項目目標
1.2 項目資訊
1.2.1 Protel DXP 2004概述
1.2.2 Protel DXP 2004軟件安裝
1.2.3 Protel DXP 2004電路設計基礎
1.3 項目實施
1.3.1 硬件準備
1.3.2 直流穩壓電源原理圖繪製
1.3.3 直流穩壓電源PCB設計
1.4 項目評價與總結提高
1.4.1 項目評價
1.4.2 拓展與提高
項目2 下載綫的原理圖與PCB設計
2.1 項目描述
2.1.1 項目描述
2.1.2 項目目標
2.2 項目資訊
2.2.1 PCB設計前準備
2.2.2 設計流程
2.2.3 設置規則
2.2.4 PCB布綫
2.2.5 PCB設計遵循的規則
2.2.6 混閤信號PCB分區設計
2.2.7 設計評審
2.3 項目實施
2.3.1 硬件準備
2.3.2 CPLD下載綫原理圖繪製
2.3.3 CPLD下載綫PCB設計
2.4 項目評價與總結提高
2.4.1 項目評價
2.4.2 拓展與提高
項目3 EDA學習開發闆原理圖與PCB設計
3.1 項目描述
3.1.1 項目描述
3.1.2 項目目標
3.2 項目資訊
3.2.1 係統組成
3.2.2 器件選型
3.2.3 電路布局
3.3 項目實施
3.3.1 硬件準備
3.3.2 集成器件庫製作
3.3.3 原理圖設計
3.3.4 PCB設計
3.3.5 PCB後處理
3.4 項目評價與總結提高
3.4.1 項目評價
3.4.2 拓展與提高
模塊2 自動化設計技術
項目4 一位全加器的原理圖輸入設計
4.1 項目描述
4.1.1 項目描述
4.1.2 項目目標
4.2 項目資訊
4.2.1 可編程邏輯器件概述
4.2.2 FPGA與CPLD
4.2.3 MAX Ⅱ器件介紹
4.2.4 PLD開發軟件
4.2.5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設計應用流程
4.3 項目分析
4.3.1 電路功能分析
4.3.2 硬件設計思路
4.3.3 軟件設計思路
4.4 項目實施
4.4.1 硬件平颱準備
4.4.2 Quartus Ⅱ原理圖設計
4.4.3 硬件電路調試及排故
4.5 項目評價與總結提高
4.5.1 項目評價
4.5.2 項目總結
4.5.3 拓展與提高
……
模塊3 EDA綜閤應用
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厚重的《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基礎》簡直是我的救星!說實話,我之前對CMOS電路的理解基本停留在高中物理的水平,什麼閾值電壓、跨導這些名詞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書。但是,這本書的講解方式太親和瞭,從最基本的MOS管結構入手,一步步剖析源極、漏極、柵極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把抽象的半導體物理現象用非常直觀的語言描述齣來。特彆是它對各種電路組態,比如共源、共柵、共漏的深度剖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經典。我記得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啃完瞭關於噪聲分析的那一章,作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熱噪聲和閃爍噪聲的來源和對電路性能的影響,還給齣瞭具體的公式推導和設計上的規避策略。讀完之後,再去看那些復雜的係統級框圖,突然間就有瞭“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設計一個低噪聲放大器(LNA)似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也做得極為考究,那些密集的電路圖和波形圖都清晰銳利,即使是初學者對照著仿真軟件的輸齣結果去驗證,也能準確無誤地找到問題所在。總而言之,對於任何想從零開始構建紮實模擬設計功底的工程師或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評分說實話,我對軟件工具類的書籍通常持保留態度,因為技術迭代太快,一兩年的功夫可能書裏的界麵就變樣瞭。但《版圖設計與物理實現流程》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並沒有過度糾結於某個特定EDA工具的按鈕點擊順序,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設計意圖和物理實現規則的內在邏輯上。它花瞭很大篇幅來解析物理設計中各個階段的約束管理,比如從邏輯綜閤到布局布綫的P&R流程中,設計者需要如何在時序(Timing)、功耗(Power)和麵積(Area)之間進行權衡。我尤其喜歡它對DRC/LVS錯誤分析的章節,很多新手工程師在LVS失敗時隻是盲目地修復幾何錯誤,而這本書則教導我們如何從設計意圖的角度去反推,是源文件寫錯瞭還是提取規則有問題。此外,書中對於先進節點的版圖設計挑戰,比如應力效應(Stress Effect)和化學機械拋光(CMP)不平坦性對電路性能的影響,都有非常前瞻性的介紹。它不是一本教你點鼠標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像一個專業的版圖工程師那樣思考的書。
評分我最近剛接手一個高速SerDes接口的PHY層開發任務,壓力山大,尤其是在考慮串擾和時序裕度的部分。市麵上很多參考書要麼過於偏重理論推導,讓人看完雲裏霧裏抓不住重點;要麼就是隻停留在應用層麵,缺乏對底層物理機製的深入探討。然而,這本《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的強項在於將電磁場理論與實際電路設計緊密結閤起來。我特彆欣賞它關於傳輸綫效應的章節,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反射、駐波等現象,更重要的是,給齣瞭諸如阻抗匹配、端接技術等一係列立即可用的解決方案,並且這些方案都有嚴謹的數學模型支撐。當我麵對PCB布局中的“蛇形綫”設計時,書裏關於延遲綫等長處理的細節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僅僅看長度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綫寬、介質損耗等參數。這本書的案例分析非常貼近工業實踐,很多在實際流片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如地彈(Ground Bounce)和電源完整性(PI),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根源和解決思路。讀完這本書,感覺我對“信號完整性”這個概念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保證信號不亂”提升到瞭可以量化、可預測的工程範疇。
評分我最近正在嘗試將傳統的數字設計流程嚮低功耗嵌入式係統遷移,對功耗敏感的設計方法論非常渴望。我在市場上翻閱瞭不少資料,大部分都隻提到瞭門控時鍾(Clock Gating)和電源門控(Power Gating)這些應用層麵的技巧。然而,《低功耗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學》這本書則更進一步,它深入到瞭晶體管和器件層麵探討功耗的來源。這本書的風格非常嚴謹,邏輯清晰,像是一篇篇精選的學術論文被巧妙地串聯起來。它將功耗分解為動態功耗和靜態功耗,並詳細論述瞭如何通過改進器件模型(例如,引入體偏置技術來調節閾值電壓)來實現功耗的係統性降低。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亞閾值泄漏(Subthreshold Leakage)的分析,它不僅解釋瞭泄漏電流的指數增長特性,還對比瞭不同工藝節點下應對泄漏的權衡策略。這本書讀起來需要一定的電路理論基礎,但一旦掌握,你對“功耗預算”的理解將不再是停留在功率計的讀數上,而是能從設計的源頭進行精細化的控製。
評分作為一名FPGA工程師,我一直覺得在軟件和硬件的交界地帶,存在著知識的鴻溝。我們在使用HLS(高層次綜閤)工具加速計算密集型算法時,經常會遇到代碼寫得很好,但生成的RTL性能卻不如預期的尷尬局麵。這本《高層次綜閤:從C/C++到硬件加速器》為我搭建瞭這座橋梁。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將HLS視為一個黑箱,而是詳細拆解瞭編譯器內部的調度器(Scheduler)和資源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它通過一係列清晰的C代碼示例,展示瞭如何通過修改循環展開因子(Loop Unrolling Factor)、改變數據依賴性,從而直接影響到最終FPGA資源的占用和時鍾頻率。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矩陣乘法的優化案例,通過不同的數據流管道設計,最終實現瞭近乎綫性的加速比提升,這種直觀的因果關係展示,遠比那些晦澀的硬件描述語言(HDL)手冊來得有效。這本書讓我明白,HLS的精髓在於“硬件思維”對C代碼的重塑,它讓我們可以用軟件的方式,去精確控製硬件的並行度和流水綫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