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南开大学国家旅游智库研究专辑 MTA教育: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姚延波,邱玮,焦彦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251078
字数:
页码:1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南开大学国家旅游智库研究专辑·MTA教育: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突出“立足实践,放眼未来”,根植于MTA教育项目的发展实践。并洞察趋势,把握未来,探讨了MTA教育的发展之道。
《南开大学国家旅游智库研究专辑·MTA教育: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共五篇。篇关注MTA培养与教学模式,既有从宏观视角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也有来自微观视角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第二篇为MTA人才培养评估研究,重点探讨如何构建MTA项目教育质量评估方案;第三篇为课程建设与创新,既包含对课程体系设置的优化,也有具体课程的设计和研究,还有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第四篇聚焦招生与营销推广,系统总结和阐述了招生工作的经验、MTA品牌营销以及MTA与职业发展需求的适切性机制;第五篇为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系统介绍了MTA整体运行情况、招生情况、实践教学情况以及,事记。
《南开大学国家旅游智库研究专辑·MTA教育: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通过集合各专家领导、教学一线的教师、MT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等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希望能对MTA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MTA培养与教学模式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云南大学MTA教学的探索
南开大学MTA项目教学模式及其创新性研究
MTA人才培养评估研究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质量评估初探
我店员工敬业程度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MTA课程建设及创新
面向MTA的《旅游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课程体系设置优化研究
翻转式案例教学在MTA教育中的探索研究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课程体系设计思考与创新
——基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服务管理硕士项目的启示
MTA招生与营销推广
地方普通高校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招生工作的思考
——基于桂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的经验总结
关于MTA教育项目品牌营销的几点思考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发展需求的
适切性机制研究
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
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
(2011~2014年)
全国MTA招生统计分析报告(20ll~2014年)
全国MTA培养院校实践教学情况调查报告(2014年)
全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大事记
初读此书,我立刻被其中那种深植于现实土壤的观察视角所吸引。它不像一些空泛的理论著作,仅仅在象牙塔内进行概念的舞蹈,而是充满了对一线教学场景的深刻洞察。那些关于“MTA教育”的论述,似乎能让我瞬间回到自己曾经参与过的那些充满矛盾与希望的改革试点中。这种将复杂的问题层层剥离,并用清晰的逻辑链条进行重构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引用相关案例时的精准度,每一个引用的数据和故事都像是精心挑选的拼图碎片,最终组合成一幅关于当代教育困境的清晰画像。对于希望了解教育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透视窗口,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这种批判性思维与建设性建议的完美结合,是高水平学术作品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个长期关注教育政策变迁的人来说,简直像是一场思维的健身操。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似乎是故意设置了一些挑战性的论点,迫使读者不断地去审视自己固有的认知框架。尤其是关于“创新研究”的部分,它没有满足于提出一两个新奇的概念,而是建立了一套可供验证和迭代的方法论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跨学科议题时的游刃有余,能够将管理学、心理学乃至技术哲学融汇一炉,共同服务于对“最佳教育模式”的探讨。坦白说,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关键段落,甚至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来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正说明了这本书的密度和深度,它拒绝被轻易消化,而是要求读者投入心力,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智力对话。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本书所探讨的绝非仅仅是教育技术或课程设计的小修小补,它触及的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重塑。作者们似乎在试图为我们描绘一个全新的“人机协同学习”时代的蓝图,而不仅仅是套用已有的数字化工具。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伦理边界”的论述,这在当前AI快速渗透教育领域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示了“我们可以做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它严肃地探讨了“我们应该在什么原则下做到这些”。这种对价值观和长期影响的关注,让这本书从众多同类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部具有深远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它敦促我们,在追求效率和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完整的人。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我通常对那些过于学院化、充满晦涩术语的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书却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引用的文献和数据都非常扎实,但行文风格却保持了一种令人惊讶的可读性。这可能得益于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精准把控,时而激昂地提出愿景,时而冷静地分析现实。特别是书中对于未来人才培养需求与现有教育供给之间的“剪刀差”的剖析,直击要害,让我深感焦虑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所在。这本书并非是提供一剂万能的良药,它更像是一个高明的诊断师,准确地指出了病灶所在,并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寻找康复方案的过程中去。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氛围,远比那种自说自话的结论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似乎预示着内容本身的厚重与前瞻性。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摘要,就能感受到作者们在构建一个宏大而严谨的研究框架。特别是对于“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这几个关键词的运用,让人对书中将如何剖析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瓶颈,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变革路径充满了期待。我个人比较关注教育公平与技术融合的议题,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些前沿领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堆砌。从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学术著作,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选择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成果的尊重,这在当今快餐式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未来教育形态的全新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层面,更能看到实践操作的可能性与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