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学习指导
:16.00元
售价:10.9元,便宜5.1元,折扣68
作者:杨志忠,卫桦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040353310
字数:
页码:161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学习指导》是根据杨志忠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编写的学习指导,章节顺序与主教材相同。全书按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学习自评的顺序对各章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和读者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都有学习自评,用以检查学习情况。书末附有难度不同的4套模拟试卷和答案,供读者自测检查。同时附有主教材全部练习题的详细解答,通过对练习题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对各类练习题和技能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和读者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等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各类电专业的学生和自学者的学习辅导,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与《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一书配套使用。
章 绪论
1.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1.1 教学目标
1.1.2 重点和难点
1.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1.2.1 内容提要
1.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1.3 学习自评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2.1.1 教学目标
2.1.2 重点和难点
2.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2.2.1 内容提要
2.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2.3 学习自评
第3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3.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3.1.1 教学目标
3.1.2 重点和难点
3.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3.2.1 内容提要
3.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3.3 学习自评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4.1.1 教学目标
4.1.2 重点和难点
4.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4.2.1 内容提要
4.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4.3 学习自评
第5章 集成触发器
5.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5.1.1 教学目标
5.1.2 重点和难点
5.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5.2.1 内容提要
5.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5.3 学习自评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6.1.1 教学目标
6.1.2 重点和难点
6.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6.2.1 内容提要
6.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6.3 学习自评
第7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7.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7.1.1 教学目标
7.1.2 重点和难点
7.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7.2.1 内容提要
7.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7.3 学习自评
第8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8.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8.1.1 教学目标
8.1.2 重点和难点
8.2 内容提要
8.3 学习自评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
9.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9.1.1 教学目标
9.1.2 重点和难点
9.2 内容提要
9.3 学习自评
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10.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0.1.1 教学目标
10.1.2 重点和难点
10.2 内容提要
10.3 学习自评
附录A 参考试卷
附录B 参考试卷答案
附录C 练习题和技能题详解
章 绪论
1.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1.1 教学目标
1.1.2 重点和难点
1.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1.2.1 内容提要
1.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1.3 学习自评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2.1.1 教学目标
2.1.2 重点和难点
2.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2.2.1 内容提要
2.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2.3 学习自评
第3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3.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3.1.1 教学目标
3.1.2 重点和难点
3.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3.2.1 内容提要
3.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3.3 学习自评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4.1.1 教学目标
4.1.2 重点和难点
4.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4.2.1 内容提要
4.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4.3 学习自评
第5章 集成触发器
5.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5.1.1 教学目标
5.1.2 重点和难点
5.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5.2.1 内容提要
5.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5.3 学习自评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6.1.1 教学目标
6.1.2 重点和难点
6.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6.2.1 内容提要
6.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6.3 学习自评
第7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7.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7.1.1 教学目标
7.1.2 重点和难点
7.2 内容提要及复习讨论题分析
7.2.1 内容提要
7.2.2 复习讨论题分析
7.3 学习自评
第8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8.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8.1.1 教学目标
8.1.2 重点和难点
8.2 内容提要
8.3 学习自评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
9.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9.1.1 教学目标
9.1.2 重点和难点
9.2 内容提要
9.3 学习自评
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10.1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0.1.1 教学目标
10.1.2 重点和难点
10.2 内容提要
10.3 学习自评
附录A 参考试卷
附录B 参考试卷答案
附录C 练习题和技能题详解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的,色彩搭配上选用了深蓝和亮黄的组合,给人一种既专业又充满活力的感觉,和书名《数字电子技术(第4版)学习指导》倒是很搭。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觉到纸张的质感不错,印刷清晰,排版也比较舒服,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基础概念的梳理和习题的编排方式。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数字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核心模块,这些都是理解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我特别注意到它在讲解一些相对抽象的理论时,似乎加入了更多的图示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触发器的状态转移图时,如果能配合动画或者更直观的示意图,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这本书的定位是“学习指导”,所以它在知识点的串联和难点解析上应该下了不少功夫,期待它能真正做到指点迷津,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定义。总体而言,从第一印象来看,这是一本看起来非常严谨且对读者友好的技术学习资料。
评分作为一本“第4版”的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发展迅猛,新的标准、新的集成器件层出不穷。我非常好奇它在面对这些快速迭代的技术时,是如何平衡经典理论的权威性和前沿技术的引入。例如,在微处理器接口和总线结构的部分,如果能跟进最新的并行处理和低功耗设计理念,那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超越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层面的范畴。我希望它在介绍诸如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的应用时,能提供足够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代码片段和设计流程解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描述。很多时候,动手实践和阅读高质量代码是掌握硬件描述能力的关键。此外,对于自学者而言,习题的难度分级和答案的详略程度也至关重要。如果它能提供不同梯度的练习,从简单的逻辑化简到复杂的有限状态机设计,并对关键步骤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那么它将成为一个非常可靠的自我评估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但又不失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关注。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新技术点时的处理方式,比如对FPGA或嵌入式系统中常用逻辑单元的介绍,它似乎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编程层面,而是先回溯到最底层的逻辑门和状态机的设计原理。这种由浅入深、追本溯源的讲解路径,对于那些想真正掌握数字电路“为什么这么设计”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注意到其中一些章节对时序逻辑的分析显得尤为细致,特别是对亚稳态(metastability)的讨论,这在高速数字系统中是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一个好的学习指导应该能够清晰地剖析这些“陷阱”,这本书的作者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一些精心构造的电路实例来展示潜在的错误和正确的修正方法。如果能配上更多针对性的软件仿真案例,比如使用Logisim或类似的工具进行验证,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得到几何级的提升。它不只是教你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像一个数字电路工程师那样思考问题。
评分我尝试从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深度,看看它是否能满足进阶学习的需求。对于已经掌握了基本布尔代数和组合逻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在时序电路的同步化设计、时钟域交叉处理(CDC)等高级主题上的覆盖广度是检验其价值的关键。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够的理论深度去解释这些实际工程中常见的、但教科书上不常详述的难题。如果它能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比如一个简单数据通路或状态机的设计流程,来串联起从需求分析到逻辑实现的全过程,那就太棒了。这种“项目驱动式”的学习引导,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对器件特性的讨论是否足够贴近实际芯片的数据手册(Datasheet)风格,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如果它能教我们如何从器件规格书中提取关键参数并用于电路设计,那么这本书就不再仅仅是理论指导,而是一本实用的工程手册了。我期待它能弥合课堂理论与真实世界设计之间的那道鸿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人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感觉,这对于理工科学习资料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需要反复查阅和在书页边缘做笔记。布局设计上,作者似乎很注重图表的清晰度,每一个逻辑图、波形图都绘制得非常标准,线条干净利落,这直接关系到阅读效率,尤其是在分析复杂的时序波形时,任何模糊不清的标注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我特别留意了它对CMOS逻辑电路族特性的阐述,这部分往往是区分基础和深入理解的分水岭。如果能清晰对比不同逻辑门电路在功耗、速度和噪声容限上的权衡,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特定场景下要选择特定的逻辑家族。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不是孤立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它力求让读者明白,每一个逻辑门、每一个寄存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宏大的系统功能而存在的,这种系统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要宝贵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