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
定价:45.00元
作者:白岩松、阮义忠、廖信忠、马世芳、师永刚等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3081526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撰稿人由【白岩松】【廖信忠】【阮义忠】【马世芳】【师永刚】【姚谦】【姚骅】等众多名家组成。同时,专访【胡德夫】【方文山】【李建复】等人,深入介绍台湾音乐。
★《遇见台湾 我曾听过你的歌》内容兼顾深度与流行,两种文章搭配选择,既有张铁志等作者较有深度的文章,也有五月天、胡德夫等具有流行的文章元素在系列书中呈现,同时还有讲述关于滚石、飞碟等大陆读者耳熟能详的唱片公司的文章。
★精美全彩插图,书内插图为台湾各大唱片公司的授权,CD唱片为作者私人收藏,实地拍摄,只为唤起读者记忆中的台湾音乐。
内容提要
1975年,台湾民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唱起了《乡愁四韵》,从此拉开台湾音乐繁盛的序幕。四十年过去,台湾的民歌与流行音乐影响着海峡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无数两岸同胞在另一种层面上站在了一起。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五月天,这些伴随着我们几代人成长的音乐人的故事,早已被人们奉为经典,口耳相传。如今我们以一本图书的形式,聚集了白岩松、胡德夫、马世芳等诸多两岸音乐、文化界的名家,共同讲述这四十年来台湾音乐、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经典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起航,遇见台湾,遇见我们的另一面。
目录
目 录
-封面人物-
对话胡德夫: 唱不尽的记忆与乡愁
-民歌四十-
马世芳 —— 民歌小史
张钊维 —— 我们都还在路上: 我眼中的台湾民歌运动
李建复 : 为民歌而来
张铁志 —— 唱自己的歌:从美丽岛到岛屿天光
-旋律-
刘国炜 —— 听见,古早的台湾
白岩松 —— 用音乐记录这个时代
黄锐海 —— 滚石进化论
姚 谦 —— 我的音乐往事
姚 骅 —— 飞碟飞过这世界
-人物=
阮义忠 —— 台湾民谣的传奇人物:陈达
师永刚 —— 何日君再来:纪念邓丽君逝世20周年
廖信忠 ——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苏芮
邹小樱 —— 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陈斌华 —— 方文山的中国风与音乐梦
马世芳 —— 烟花与火焰的种子
姚 骅 —— 藏在歌声里的旧时光
蚂蜂窝旅行网 —— 台湾音乐地图
作者介绍
白岩松
央视主持人,主持《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 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著有《白说》《幸福了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等百万级畅销书
廖信忠
40万册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
2014年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2》
阮义忠
台湾当代摄影家,是少数被选入美国《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著有《失落的优雅》《人与土地》等畅销书书。
师永刚
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二十多本。
马世芳、张钊维、李建复、张铁志、刘国炜、黄锐海、姚 谦、姚 骅、邹小樱、陈斌华等人。
文摘
序言
(评价三) 从书名的那份诗意中,我预感这将是一次情感的邀约,而阅读的过程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书中内容并非直接描绘我的亲身经历,但作者笔下的某些片段,那种对于“遇见”本身的珍视,对于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瞬间的描摹,却引起了我内心的回响。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顿下来,想象书中的场景,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情愫。它不像一本旅游指南,也不会是一篇学术论文,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对情感连接的渴望。书中那些关于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刻画,那些关于岁月流转中情感变化的描绘,都让我觉得无比真实。我看到了作者在文字中投入的深情,也感受到了他对于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所抱持的那份温柔的珍惜。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我觉得即使我未曾亲历,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情感重量。
评分(评价五)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其独特的行文风格所吸引。它不像许多书籍那样直白地讲述故事,而是用一种更加内敛、更加富有诗意的方式,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我虽然不曾身临其境,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仿佛能够“听”到台湾的声音,感受到那片土地上的人文脉络。书中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情感 nuances 的描绘,都显得格外真挚。作者似乎有意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要去探寻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情感。即便我无法百分之百理解书中的每一个隐喻,但我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所描绘的对象,那种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观察。这是一种很奇妙的阅读体验,它不是直接的灌输,而是一种意境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引导。
评分(评价一) 翻开这本书,仿佛踏上了一段未曾预见的旅程,尽管书中讲述的并非我所熟悉的故事,但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却深深触动了我。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一些角落,那些细腻的观察,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情,都如同微风拂过心田。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老街、关于市集、关于街头巷尾的片段,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能感受到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真实地生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日常点滴。即使我对书中所提及的具体地点和人物可能一无所知,但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却是共通的。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听到了小贩的叫卖声在空气中回荡,闻到了街边小吃的诱人香气。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让我在未曾亲临的情况下,对台湾的某些侧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想象。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将抽象的地域文化具象化,让远方的景色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带给我的,与其说是信息的传递,不如说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笔触,勾勒出台湾某些侧面的剪影,这些剪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带着一种独特的地域风情。虽然我可能并不了解书中提及的每一处地点,也对书中人物的故事背景知之甚少,但那种浓郁的人文气息,那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喜欢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那种从容和淡定,仿佛他只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将他所见所感,用最真挚的文字记录下来。即便书中的叙述并未直接触及我的个人体验,但我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眷恋。这种情感的共鸣,超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台湾,更是关于生命本身。
评分(评价二) 坦白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一开始让我有些意外,它并没有沿着一条清晰的故事线推进,反而像是一串串散落的珍珠,由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将它们串联起来。起初,我试图寻找一个明确的“我”,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角,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明白,这本书的“我”或许是无数个曾经在此驻足、感受过的人的集合,也可能是作者本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绪投射。书中描绘的那些场景,那些人物,都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仿佛是回忆在时间的长河中凝固而成。我被那种对逝去时光的眷恋所打动,也为那些在时代变迁中留下的印记而唏寞。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书中某些情感的根源,也无法与书中人物产生直接的共鸣,但那种对人文的关怀,对历史的敬畏,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这本书像一首未完待续的歌,每一段旋律都有其独特的意境,等待着听者去细细品味和解读。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让我看到了许多被忽略的风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