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 (韩)金宣佑,周怡,李道逵 9787550210356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 (韩)金宣佑,周怡,李道逵 97875502103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金宣佑,周怡,李道逵 著
图书标签:
  • 韩国文学
  • 散文集
  • 金宣佑
  • 周怡
  • 李道逵
  • 幸福
  • 生活
  • 旅行
  • 随笔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10356
商品编码:296970462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

定价:36.80元

作者:(韩)金宣佑,周怡,李道逵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502103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是一本探讨“旅行之后”人生要怎样继续的书。说走就走的勇气固然重要,可是人生毕竟不是打包上路那么简单,旅行结束后,怎么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来,怎么把旅途的意义消融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些思路。
  ★“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乡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钱钟书)

内容提要


  被称作“黎明之城”的奥罗村位于印度南海岸,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这座小城是在印度思想家奥罗宾多理念影响下于1968年构建的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全世界约40个国家2000多人在这个地球村里宁静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汇聚成一个共同的家族,以人力劳动代替金钱,他们或种田,或纺织或做陶器谋生,儿童学生则不用考试,以心灵的平衡发展为重。
  奥罗村的村民说:“我们在寻求人类命运的出路。”实际上,他们更多地是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片净土。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记录了作者在那片土地上与不同的人们相互依靠、和睦生活的经历,进一步引发了关于“幸福人生”和“旅行意义”的思考。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出发”还是“回归”?
  也许,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目录


我心中的地图
奥罗村的世界
落红不是无情物
因缘而生,福由心至
试想:如若没有所谓的天堂
物质主义者,精神主义者
无所教
在世,但别入世
树林中的回音,我们都是树啊
素食的猫,在“太阳君”餐厅用餐
没有价签的超市,一切为了大家
相爱的人美丽
拥着白蕊花瓶,眺望着你的远方
一切事物,起源于发现
哪怕步履迟缓,只要齐心朝前走
一切事物,皆有守护
人生是一场游戏
去笑吧,去跳舞吧,我就是艺术
文化艺术如空气
理解,还是误解
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番木瓜里的番木瓜花香,以及一些随记

作者介绍


  金宣佑,著有诗歌、小说、随笔、童话等多种体裁著作,对她的评价也非常多:“具有生命力和感知力”、“鲜明的女性特征”、“抒情诗人”“拥有自然触角的纯净诗人”、“用生命去感知的虔诚教徒”、“兼具社会性和艺术性,文句灼热的作家”……她的文字温暖富有张力,具有摄人心魄的美感。作者背起行囊出发至南印度,因为那里有一处让她坚定有生之年要去一次的地方——奥罗村。此书记录了作者在那片土地上与不同的人们相互依靠、和睦生活的经历。
  金宣佑,1970年出生于韩国江原道江陵,江原大学国语教育学专业毕业,1996年在《创作与批评》冬季刊上发表《大关岭之路》等10余则诗作,开始吸引关注。著有诗集《拒绝将舌头囚禁在嘴中》、《在桃花下沉睡》、《是谁沉睡在我身体里》,散文集《水中生月》、《金宣佑琐事》、《糖果之吻》,长篇小说《吾,舞》、《烛花》,童话《芭黎公主》等。获韩国现代文学奖,千祥炳诗赏奖。

文摘


序言



《心之向往:探寻生命中的光亮》 引子 生活是一场漫长而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我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爱,更渴望在那熙攘的人群中,找到一份纯粹的、触手可及的幸福。这本书,并非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也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获得”幸福的实用指南。它是一次关于“看见”的旅程,一次关于“感受”的邀请。它试图打开你的眼界,让你重新审视那些你可能曾经忽略,抑或习以为常的生命片段,在其中捕捉那些闪耀着温暖光芒的瞬间,那些构成幸福最朴素也最动人的肌理。 第一部分:流动的风景,偶然的相遇 我们的世界是由无数个“看见”组成的。你可能曾在清晨的地铁里,注意到一位母亲温柔地哄着怀里的婴儿,她的眼神里流淌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光辉;你也可能曾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手牵着手,仿佛还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年轻时的爱恋。这些场景,或许只是你匆匆一瞥的风景,但它们却承载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幸福密码。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你走进那些日常的、流动的风景。我们将一同观察那些平凡的生命场景:街角咖啡馆里,两个朋友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默契与理解;社区公园里,孩子们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而纯粹,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快乐;甚至是在拥挤的超市里,你或许会看到一位陌生人伸出援手,帮助一位提着重物的老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是幸福最真实的写照。 我们会深入探讨“偶然相遇”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幸福需要精心策划,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然而,许多时候,幸福就藏匿于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之中。它可能是一句友善的问候,一次及时的帮助,一个理解的眼神。这些“偶然”,并非真正的巧合,而是我们用心感受世界时,所捕捉到的生命信号。它们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忙碌、最疲惫的生活中,依然有温情存在,有连接发生,有爱在流动。 第二部分:心底的回响,内在的丰盈 幸福不仅仅是外在的可见,更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它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自我接纳的勇气。当我们将目光从外部的喧嚣转向内心的深处,我们或许会发现,真正的幸福,源于我们与自己内心的连接。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内在的丰盈”。我们将探索那些让我们感到内心充实、安宁的力量。这可能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让你废寝忘食的爱好?那种沉浸其中的状态,那种超越时空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它也可能来自于我们与他人的深度连接:我们渴望被理解,渴望分享,渴望在关系中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珍视。这种连接,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灵魂深处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我们常常被外界的标准所裹挟,追求着完美的形象,却忽略了真实的自己。而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接纳,包括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脆弱,自己的过往。当我们可以温柔地对待自己,当我们不再苛责,而是理解和包容,内心的宁静便会油然而生。 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内在觉察”的视角。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倾听内心的声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这种觉察,让我们不再盲目地追逐外部的“幸福”,而是学会从内部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和有意义。 第三部分:看见的光,点亮的世界 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而当我们真正“看见”了这些幸福,我们自身的世界也会随之被点亮,并可能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去影响他人。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引导我们如何将“看见”的力量转化为行动,如何让这份内在的丰盈,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我们会探讨“同理心”的作用。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去体会,我们便能发现,即使是那些看似“不幸”的人,他们的生命中也可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坚韧与光辉。这种同理心,让我们不再用简单的标签去评判他人,而是看到他们背后复杂的故事和情感。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利他”行为带来的幸福感。当我们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他人,当我们愿意为他人付出,为社会贡献,我们往往会收获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看见”他人需求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幸福体验。 本书的最后,将是对“看见”的持续呼唤。它不是一本读完就结束的书,而是一次持续的邀请。邀请你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邀请你在每一次与人交往中,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邀请你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依然相信爱与温暖的存在。 “看见”幸福,不仅仅是看见别人的幸福,更是看见自己生命的价值,看见生活的美好,看见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愿这本书,能成为你心中那盏指引方向的光,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辨认出那些构成生命底色的、最温柔也最坚定的幸福的光亮。它不是在遥远的彼岸,也不是在别人的手中,而就在你身边,在你心底,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拥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小说简直是把人一下子拽进了另一个时空,文字的魔力让人无法抗拒。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细腻入微,那些微小的挣扎、那些不经意的温柔,都被捕捉得恰到好处。我读到主人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那种矛盾与纠结,感同身受,甚至会忍不住想,如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情节的铺陈看似缓慢,实则暗流涌动,每一个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回味时觉得是那么的合乎情理。特别是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潜藏的希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我合上书页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对话,关于人性和命运,关于那些我们试图抓住却又常常溜走的“幸福”。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出了足够多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评分

初读此书,我被它那近乎诗意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句子结构多变,长短句交错,像音乐的起伏一样富有节奏感。它不像许多畅销书那样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的碎片中提炼出哲学的意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时间”的描绘,时间在书中仿佛有了具体的质感,有时缓慢得让人窒息,有时又匆匆流逝,只留下模糊的残影。书中描写的那些场景,无论是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安静的午后书房,都仿佛被施了魔法,变得既熟悉又陌生。读到一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词语的搭配,体会那种微妙的韵味。它更像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清茶,初尝平淡,回味悠长。这本书需要你投入心神去阅读,它不会喂给你现成的结论,而是邀请你一同走进那片迷雾。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探险。它没有直接给出关于“幸福”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生片段,反过来让我们审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那些人物的对话,看似日常琐碎,实则暗藏机锋,每一句反问和每一句陈述都像是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社会现象和人性中的虚伪与真实。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描绘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那种疏离感时所采用的冷静笔触,既没有过度渲染绝望,也没有盲目乐观,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使得读者的思考能够游刃有余。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追求“更好生活”过程中的迷茫与坚持。读完后,我需要的不是立刻去寻找书中的答案,而是安静地坐着,回味这份复杂带来的回味。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如此有价值。作者采用了非常规的视角,时而跳跃,时而沉浸,甚至在某些地方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让人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才能跟上故事的脉络。这种叙事上的“不友好”,反而促使我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去构建和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我喜欢那种需要动脑筋去“破译”文字背后的深意的过程。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未愈合的伤口,即便是最光鲜亮丽的表象下,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挣扎。通读下来,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共鸣,那份关于“不完美”的真实感,远比任何粉饰太平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

我是一个偏爱情节紧凑、逻辑严密的读者,所以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散文化倾向有些疑虑。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散”恰恰是其力量的来源。它没有被传统小说的框架所束缚,给了作者巨大的自由去探讨那些宏大而又抽象的主题,比如存在的意义、记忆的可靠性,以及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位置。书中对几组人物关系的对比描写尤其精妙,通过他们的命运轨迹的交织与分离,作者不动声色地探讨了“选择”这个永恒的命题。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掉的细节,就像在迷宫里又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这本书带来的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