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
定价:36.80元
作者:(韩)金宣佑,周怡,李道逵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502103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是一本探讨“旅行之后”人生要怎样继续的书。说走就走的勇气固然重要,可是人生毕竟不是打包上路那么简单,旅行结束后,怎么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来,怎么把旅途的意义消融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些思路。
★“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乡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钱钟书)
内容提要
被称作“黎明之城”的奥罗村位于印度南海岸,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这座小城是在印度思想家奥罗宾多理念影响下于1968年构建的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全世界约40个国家2000多人在这个地球村里宁静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汇聚成一个共同的家族,以人力劳动代替金钱,他们或种田,或纺织或做陶器谋生,儿童学生则不用考试,以心灵的平衡发展为重。
奥罗村的村民说:“我们在寻求人类命运的出路。”实际上,他们更多地是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片净土。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记录了作者在那片土地上与不同的人们相互依靠、和睦生活的经历,进一步引发了关于“幸福人生”和“旅行意义”的思考。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出发”还是“回归”?
也许,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目录
我心中的地图
奥罗村的世界
落红不是无情物
因缘而生,福由心至
试想:如若没有所谓的天堂
物质主义者,精神主义者
无所教
在世,但别入世
树林中的回音,我们都是树啊
素食的猫,在“太阳君”餐厅用餐
没有价签的超市,一切为了大家
相爱的人美丽
拥着白蕊花瓶,眺望着你的远方
一切事物,起源于发现
哪怕步履迟缓,只要齐心朝前走
一切事物,皆有守护
人生是一场游戏
去笑吧,去跳舞吧,我就是艺术
文化艺术如空气
理解,还是误解
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番木瓜里的番木瓜花香,以及一些随记
作者介绍
金宣佑,著有诗歌、小说、随笔、童话等多种体裁著作,对她的评价也非常多:“具有生命力和感知力”、“鲜明的女性特征”、“抒情诗人”“拥有自然触角的纯净诗人”、“用生命去感知的虔诚教徒”、“兼具社会性和艺术性,文句灼热的作家”……她的文字温暖富有张力,具有摄人心魄的美感。作者背起行囊出发至南印度,因为那里有一处让她坚定有生之年要去一次的地方——奥罗村。此书记录了作者在那片土地上与不同的人们相互依靠、和睦生活的经历。
金宣佑,1970年出生于韩国江原道江陵,江原大学国语教育学专业毕业,1996年在《创作与批评》冬季刊上发表《大关岭之路》等10余则诗作,开始吸引关注。著有诗集《拒绝将舌头囚禁在嘴中》、《在桃花下沉睡》、《是谁沉睡在我身体里》,散文集《水中生月》、《金宣佑琐事》、《糖果之吻》,长篇小说《吾,舞》、《烛花》,童话《芭黎公主》等。获韩国现代文学奖,千祥炳诗赏奖。
文摘
序言
这本小说简直是把人一下子拽进了另一个时空,文字的魔力让人无法抗拒。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细腻入微,那些微小的挣扎、那些不经意的温柔,都被捕捉得恰到好处。我读到主人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那种矛盾与纠结,感同身受,甚至会忍不住想,如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情节的铺陈看似缓慢,实则暗流涌动,每一个转折都出乎意料,却又在回味时觉得是那么的合乎情理。特别是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潜藏的希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我合上书页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对话,关于人性和命运,关于那些我们试图抓住却又常常溜走的“幸福”。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出了足够多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评分初读此书,我被它那近乎诗意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句子结构多变,长短句交错,像音乐的起伏一样富有节奏感。它不像许多畅销书那样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的碎片中提炼出哲学的意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时间”的描绘,时间在书中仿佛有了具体的质感,有时缓慢得让人窒息,有时又匆匆流逝,只留下模糊的残影。书中描写的那些场景,无论是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安静的午后书房,都仿佛被施了魔法,变得既熟悉又陌生。读到一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词语的搭配,体会那种微妙的韵味。它更像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清茶,初尝平淡,回味悠长。这本书需要你投入心神去阅读,它不会喂给你现成的结论,而是邀请你一同走进那片迷雾。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探险。它没有直接给出关于“幸福”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生片段,反过来让我们审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那些人物的对话,看似日常琐碎,实则暗藏机锋,每一句反问和每一句陈述都像是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社会现象和人性中的虚伪与真实。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描绘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那种疏离感时所采用的冷静笔触,既没有过度渲染绝望,也没有盲目乐观,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使得读者的思考能够游刃有余。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追求“更好生活”过程中的迷茫与坚持。读完后,我需要的不是立刻去寻找书中的答案,而是安静地坐着,回味这份复杂带来的回味。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如此有价值。作者采用了非常规的视角,时而跳跃,时而沉浸,甚至在某些地方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让人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才能跟上故事的脉络。这种叙事上的“不友好”,反而促使我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去构建和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我喜欢那种需要动脑筋去“破译”文字背后的深意的过程。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未愈合的伤口,即便是最光鲜亮丽的表象下,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挣扎。通读下来,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共鸣,那份关于“不完美”的真实感,远比任何粉饰太平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情节紧凑、逻辑严密的读者,所以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散文化倾向有些疑虑。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散”恰恰是其力量的来源。它没有被传统小说的框架所束缚,给了作者巨大的自由去探讨那些宏大而又抽象的主题,比如存在的意义、记忆的可靠性,以及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位置。书中对几组人物关系的对比描写尤其精妙,通过他们的命运轨迹的交织与分离,作者不动声色地探讨了“选择”这个永恒的命题。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掉的细节,就像在迷宫里又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这本书带来的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