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綫路CAE/EDA
定價:23.00元
作者:硃文嘉,黃智勇
齣版社:重慶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624400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專門為高校電類專業雙語教學而編寫的教材。重點以 Prolel為藍本介紹瞭電子産品設計的基本方法,包括原理圖設計、印刷電路闆PCB設計、原理圖仿真與電路闆設計測試。概要地介紹瞭設計PCB功能更為豐富的PowerPCB。作為芯片設計的入門引導,介紹瞭基本的VHDL原理及應用實例,並以QuartuaII為綫索介紹瞭芯片實現的基本過程。各節均配有中文摘要以便閱讀,各章也配有該章的專業英漢詞匯對照錶。
本書可作為科技英語愛好者的專業英語閱讀材料,以及電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對PCB設計和芯片設計的入門教材。
目錄
Prefac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Protel
1.1 First Conming into Protel
1.2 Environment Setting
Chapter 2 Schematic Design in Protel
2.1 Process kf Simple Schematic Design
2.2 Design kf Complex Schematic
2.3 Create or Edit Our Own Schematic Component
Chapter 3 PCB Design in Protel
3.1 Foreword of PCB
3.2 Process of PCB Design
3.3 PCB Footprint Libraries
3.4 Remend Some Protel Methods for Product Design
Chapter 4 Simulations in Protel
4.1 Introduction of Schematic Simulation
4.2 Stimulation by Protel
Chapter 5 Simple Introduction to PowerLogic and PowerPCB
5.1 Introduction
5.2 Design in Powers
5.3 Loading Netlist from Protel 99 in PowerPCB
Chapter 6 Introduction to FPGA
6.1 Summary of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6.2 VHDL Fundament
6.3 VHDL Statements
6.4 Design Improvement
6.5 QuartusⅡ Software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平時主要關注的是FPGA和SoC的設計流程,所以對於那些側重於PCB布局和信號完整性分析的書籍,我通常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在我的核心領域用處不大。然而,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我還是翻開瞭這本關於電子綫路CAE/EDA的書。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關於層次化設計方法學的討論,竟然與現代大型係統級芯片(SoC)的設計思維有著異麯同工之妙。作者對於設計收斂性的管理和多物理場耦閤仿真的論述,讓我意識到,無論電路闆的規模如何變化,底層的設計哲學和驗證策略是相通的。特彆是其中提到的一種迭代優化模型,非常適用於我們團隊目前麵臨的跨部門協作效率低下的問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通用的、可遷移的思維模型,而不是僅僅局限於某個特定軟件或工具的使用手冊。它迫使我重新審視我們團隊現有的設計規範,並開始思考如何在更早的階段引入更嚴格的虛擬原型驗證,以減少後期的硬件返工成本。這無疑是一次寶貴的思維升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讓人印象深刻,紙張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達到瞭教科書的頂尖水平。在如今很多技術書籍為瞭降低成本而犧牲閱讀體驗的時代,這一點尤為可貴。作為一名老讀者,我深知在長時間的閱讀和查閱中,眼睛的舒適度有多麼重要。清晰的電路圖例和密集的公式推導,如果排版不當,極易造成視覺疲勞。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即便是那些復雜的矩陣運算和場方程,也分行列得很清楚,配閤恰當的縮進和符號定義,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大大增強。我嘗試著快速查找瞭幾個關於時域反射(TDR)分析的章節,定位速度非常快,這歸功於其詳盡的索引係統。說實話,很多技術書籍在索引和術語錶中敷衍瞭事,但這本顯然投入瞭大量的編輯精力。好的載體能夠承載深刻的內容,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態度的體現,讓人願意花時間去鑽研其中的深奧知識。
評分我對這本電子綫路CAE/EDA專著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對“驗證”環節的深度挖掘上。在實際的工程實踐中,設計隻是完成瞭大約40%的工作量,剩下的6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瞭驗證和調試上,而這往往是教科書中最容易被簡化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超越基礎理論的、更偏嚮工程實戰的驗證策略。例如,在處理非綫性元件模型和寄生參數提取時,如何在高精度的同時保持可接受的仿真速度?書中關於模型降階技術和多核並行計算在EDA軟件中的應用探討,正是我目前工作中最需要突破的方嚮。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文獻時非常嚴謹,涵蓋瞭從經典論文到最新工業界標準的內容,這錶明其知識體係是與時俱進的。閱讀這樣一本結閤瞭深厚理論基礎和前沿工程實踐的著作,就像是獲得瞭一份官方認證的“捷徑”,能夠幫助我們迅速跨越那些傳統上需要多年試錯纔能積纍的經驗鴻溝,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新。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齣一種嚴肅和專業的氣息,灰藍色的主色調,配上清晰的字體,讓人一眼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休閑讀物,而是直指核心技術的工具書。我之前在設計一些復雜的電路闆時,經常會遇到仿真結果與實際運行效果不符的問題,特彆是在高速信號處理和電源完整性方麵,那些微小的參數偏差都能導緻整個係統崩潰。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光是翻閱目錄,那些關於電磁兼容性(EMC)和高級信號完整性分析的章節標題,就讓我對作者的功底深信不疑。我特彆期待其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希望能從中找到解決我目前項目瓶頸的“金鑰匙”。從整體的排版來看,圖錶的使用非常規範,邏輯鏈條清晰,顯然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不是那種東拼西湊的資料匯編。對於任何一個長期在電子設計領域摸爬滾打的工程師來說,手邊備一本這樣的參考資料,就像是給自己配瞭一個隨時待命的資深顧問,能極大地提升排查問題的效率和最終産品的可靠性。我已經把它放在瞭我工作颱最顯眼的位置,準備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把它當成我的“電子設計聖經”來學習。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既興奮又有點忐忑的。興奮是因為我對EDA工具的深入應用一直渴望有更係統的指導,特彆是那些軟件背後的底層原理和算法,往往是官方文檔裏一帶而過的部分。忐忑則是因為這類專業書籍的深度往往難以把握,生怕內容過於晦澀,讀起來像天書一樣。不過,這本書的開篇幾頁給我的感覺是齣乎意料的平易近人,它沒有直接跳入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先用非常宏觀的視角梳理瞭整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流程的演進和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這種“先搭框架,再填細節”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入門門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一些經典算法時,所采用的類比和圖示,它們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扇理解復雜概念的“側門”,讓我能夠繞過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純符號推導,直擊問題的本質。這本教材對於那些想從“會用軟件”升級到“理解軟件”的進階用戶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它不僅僅教授“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