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正版】 小俗諺大智慧 何福田 北京聯閤齣版公

【現貨正版】 小俗諺大智慧 何福田 北京聯閤齣版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諺語
  • 智慧
  • 處世
  • 人生
  • 文化
  • 國學
  • 何福田
  • 北京聯閤齣版公
  • 現貨
  • 正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鑫舟啓航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46447
商品編碼:29702371003
叢書名: 小俗諺大智慧
齣版時間:2015-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小俗諺大智慧

:28.00元

作者:何福田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

齣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50246447

字數:128000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俗諺”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在亦莊亦諧中盡顯人生智慧,若人們能從淺白的語言中汲取經驗教訓,則會深受裨益。

目錄


推薦序

自 序

上篇 俗諺俗諺,放心實踐


01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02 人到難處莫加言,馬到險處莫揚鞭

03 山外青山樓外樓,學習永遠沒盡頭

04小孩不能慣,一慣定有亂

05乾將不可以縫綫,巨象不可使捕鼠

0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0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0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09自重不可自大,自謙不可自卑

10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1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2爭問題肚量要寬,拉烈馬繮繩要長

13看得破,跳得過

14恩不可忘得太淨,仇不可記得太深

15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16傢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1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經過不知難

18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9壺小易熱,量小易怒

20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21勤學又勤問,不怕頭腦笨

22遠水不救近火,遠不如近鄰

23嘴亂易惹禍,樹大易招風

24賺錢有數,生命愛顧

25鐵生銹則壞,人生妒則敗


下篇 俗諺俗諺,斟酌實踐


26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2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8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29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30大匠無棄纔,尋尺各有施

31不撒大網,不得大魚

32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33仙拼仙,害死猴齊天

34外賊易擋,傢賊難防

35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36好馬不吃迴頭草

37有雨無雨聽龍王爺的,有病無病聽郎中哥的

38誌大纔疏事難成,誌堅勤學虎添翼

39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40是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41莫說人傢短,莫道自己長

42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

43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44寜可無瞭有,不可有瞭無

45論輩沒論歲

46窮人無富

47聰明人嘴藏在心裏,愚蠢人心擺在嘴裏

48雞蛋裏挑骨頭——找碴兒

49醫不死病,死病無醫

書目索引

人名

內容提要


“俗諺”,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從沙石裏淘齣的金子,亦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珍貴無比。它雖然語意淺白,卻根植於生活,帶有時代的烙印,沉澱其中的人生智慧更令我們受益匪淺。

本書匯集49個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諺,分為“放心實踐”與“斟酌實踐”兩篇,旨在通過推敲、研究,進而探索齣俗諺蘊含的哲理與智慧,幫助更多的讀者瞭解俗諺真諦,以期運用自如,而又恰到好處。

文摘


全新正版圖書


全新正版圖書

作者介紹


何福田

字心耕,號布衣。颱灣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美國三一學院榮譽博士。曾任颱灣淡江大學教授、颱灣高雄師範大學教務長、颱灣彰化師範大學院長、颱灣屏東師範學院校長、颱灣玄奘大學校長。現任東莞颱商子弟學校文教董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監事長、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董事、泰北建華綜閤高中顧問等。

何教授以研究教育、社會民俗為平生誌趣,曾齣版有關教育與學校行政、師範教育與教師進修、生命教育、華人僑教、社會與傢庭教育、三適連環教育等圖書40餘冊,主持研究《颱灣華語文教育發展史》項目並撰寫論文50餘篇。


【隱匿的語言:民俗智慧的現代迴響】 在曆史長河的岸邊,無數古老的智慧之音被時光的潮水悄然衝刷,卻又以一種頑強的姿態,在人們的生活中留下瞭深深的印記。它們不以華麗的辭藻齣現,不以嚴謹的理論體係示人,卻以最樸素、最直接的方式,凝結瞭先民們對自然、對社會、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它們是流淌在民間的故事,是口耳相傳的諺語,是俗世生活中的點撥。 本書,並非要為您一一列舉那些耳熟能詳的“入土為安”、“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之類的簡單道理。我們試圖深入挖掘的是那些隱藏在這些淺顯話語之下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甚至生態學的智慧。我們相信,一句看似粗糙的俗諺,可能蘊含著比任何學術著作都更為精煉的經驗總結;一個簡單的民間故事,可能摺射齣人類社會演進的某些必然規律。 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生活細節,從衣食住行到人情世故,從耕作漁獵到市井交易,從婚喪嫁娶到鄰裏關係,幾乎包羅萬象。在這些看似瑣碎的場景中,蘊藏著無數先民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齣的生存法則和行為規範。例如,關於“藉錢”的諺語,並非僅僅是在強調經濟上的往來,它更揭示瞭人際關係中的微妙平衡,以及不當的藉貸可能帶來的情感裂痕。一句“寜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看似是簡單的勸和,實則觸及瞭社會穩定、傢庭和諧以及個體情感維係等復雜議題。 本書將嘗試以一種“解構”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這些古老智慧的“生産車間”。我們不是簡單地搬運和羅列,而是試圖去理解這些諺語、俗語、民俗故事産生的土壤,探究它們為何會以這樣的形式流傳,以及它們在特定的曆史文化背景下所承載的意義。我們會追溯其可能的起源,分析其語言結構和傳播機製,更重要的是,探討它們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所演變齣的不同內涵和應用。 例如,對於“看人下菜碟”這樣的說法,我們不僅僅是將其視為一種對勢利行為的批評,更會深入分析其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等級觀念、權力結構以及人際交往中的策略性考量。我們會探討,這種現象在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是否存在共性與差異,以及在當代社會語境下,我們應該如何辨識和應對這種行為。 我們還將關注那些關於“時間”和“節奏”的智慧。古人對自然節氣的敏感,以及由此衍生齣的農事安排、生活作息,都充滿瞭科學的智慧。例如,關於“春耕鞦收”的規律,不僅僅是農業生産的基本原則,更是一種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哲學。當我們反思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時,這些古老的關於“時令”和“節製”的智慧,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緩解焦慮、重拾生活本真的途徑。 此外,在人際交往方麵,本書將深入探討那些關於“情商”、“溝通”和“為人處世”的古老法則。一句“病從口入,禍從口齣”,看似簡單,卻道齣瞭言語的力量和潛在的危險。在信息爆炸、社交媒體盛行的今天,這句話的意義非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凸顯。我們還將分析那些關於“信任”、“承諾”以及“誠信”的民俗觀念,探討它們在現代社會人際信任危機背景下的價值。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百科全書”,我們不追求知識的廣度,而更注重智慧的深度。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俗”的智慧的挖掘,展現齣一種“雅”的品質。這種“雅”,並非是脫離世俗的清高,而是對生活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人生真諦的巧妙把握。它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從容,一種在復雜環境中洞察本質的清明,一種在日常瑣碎中發現意義的樂趣。 我們將引入曆史學、社會學、民俗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視角,但我們的齣發點始終是“人”和“生活”。我們不會將這些智慧神化,也不會將其視為過時的糟粕。我們試圖搭建一座橋梁,連接古老的民間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實踐。我們相信,這些古老的智慧,並非隻是塵封在曆史書頁中的文字,它們依然鮮活地存在於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行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之中。 在翻閱本書的過程中,您可能會發現,那些曾經被您視為陳詞濫調的俗語,如今卻閃耀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些您不曾留意的民間習俗,背後卻隱藏著令人驚嘆的邏輯。您可能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重新理解社會運行的規律,甚至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本書的目標是,讓您在品味這些“俗”的智慧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大”的啓迪。這種“大”,是指對人生、對社會的宏觀把握,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是對復雜現象的簡單化處理能力。它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智慧,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我們拒絕空洞的理論,我們專注於生動的實踐。本書中的每一個案例,每一個分析,都力求貼近生活,言之有物。我們不迴避生活中的“不完美”,不迴避人性的“復雜”,恰恰是在這些“不完美”和“復雜”之中,纔能淬煉齣最真實、最動人的智慧。 最後,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您認識世界、理解人生的一扇窗戶,一盞明燈。讓您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依然能夠汲取古老智慧的養分,活齣屬於自己的從容與精彩。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指南,也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緻富”的秘籍,而是一本幫助你更好地“生活”的書。它提供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種安頓心靈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在這些被遺忘在角落裏的“俗”的寶藏中,重新發現屬於我們的“大”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一直對那些看似粗淺實則蘊含哲理的俗語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是“大道至簡”的生動體現。翻開《小俗諺大智慧》,我仿佛踏入瞭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智慧長廊。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能看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是如何用最樸素的語言,去解釋世界的運行規律,去指導生活的方方麵麵。那些關於人情世故的洞察,關於自然規律的總結,關於為人處世的告誡,都以一種極其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齣來。例如,某句關於“交友”的俗語,看似簡單,卻道齣瞭“近硃者赤,近墨者黑”的深刻道理,提醒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係中,要如何審慎選擇同伴,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又如,某句關於“耕種”的俗語,寥寥數語,卻概括瞭順應天時、辛勤勞作纔能獲得豐收的經驗,這其中蘊含的樸素的辯證法,以及對自然的敬畏,都讓我深思。這本書就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用最親切的語言,與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評分

我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中那些“潤物細無聲”的智慧深深著迷,那些根植於民間,經過歲月沉澱而愈發閃耀的俗語,便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這本書《小俗諺大智慧》,恰恰滿足瞭我對這類智慧的渴求。《小俗諺大智慧》沒有那些冗長晦澀的理論,而是將無數精煉的俗語,如同璀璨的星辰,點綴在夜空中,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和解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每一個俗語的闡釋,它們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結閤具體的生活場景,揭示齣俗語背後蘊含的深層邏輯和普適價值。當我讀到某個關於“節儉”的俗語時,我不僅看到瞭古人對物質的珍視,更體會到瞭一種“惜福”的生活態度,這在當下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再比如,某些關於“耐心”的俗語,不僅僅是鼓勵人們等待,更是強調瞭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在過程中需要付齣的努力和堅持。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讓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評分

說實話,起初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並沒有那麼高,以為不過是收集瞭一些民間順口溜而已。然而,《小俗諺大智慧》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羅列俗語,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俗語置於更廣闊的生活背景和更深刻的哲學思考之中。書中對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俗語,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挖掘和解讀,讓我看到瞭它們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含義,以及跨越時空的智慧。比如,關於“變化”的俗語,書中並沒有簡單地講“世事無常”,而是通過多個生動的例子,闡釋瞭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和規律性,以及人類在這種變化麵前應有的態度和策略。這種解讀方式,讓我不再將俗語視為陳舊的經驗,而是看作充滿生命力的智慧結晶。它提醒我,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既要保持警惕,也要學會適應,更要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處世之道。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雕刻師,將平凡的石頭雕琢成瞭精美的藝術品,讓我看到瞭俗語背後蘊含的巨大價值。

評分

初拿到這本《小俗諺大智慧》,就被它樸實無華的書名吸引瞭。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太多厚重的理論和繁復的學說讓人望而卻步,而“俗諺”二字,仿佛帶著泥土的芬芳,一種源自民間、貼近生活的親切感撲麵而來。我一直認為,那些流傳韆古的俗語,絕非空穴來風,它們是祖輩們在漫長歲月中,通過無數次的實踐、觀察和反思,凝結齣的生活經驗和處世哲學。這本《小俗諺大智慧》想必就是一座寶庫,裏麵藏著無數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珍珠。我期待著它能帶領我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卻又被忽略的俗語,從中挖掘齣更深層次的意義,理解古人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洞察世事,是如何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齣深刻的道理。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一種與過往智慧的對話,讓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得一份寜靜與啓迪,重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領略那份接地氣、有人情味的生活智慧。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往往蘊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之中,而《小俗諺大智慧》這本書,正是將這種“大智若愚”的智慧,以一種極其親切、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接地氣的敘事風格,仿佛是鄰傢老奶奶在搖著蒲扇,絮絮叨叨地講述著她的人生經驗。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深奧的理論,隻有一句句質樸的俗語,以及對這些俗語精闢獨到的解讀。這些解讀,不僅僅是對字麵意思的解釋,更是對俗語背後所蘊含的生活哲理、社會經驗和人生智慧的升華。例如,書中關於“閤作”的俗語,讓我看到瞭集體力量的偉大,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的重要性。這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尤為珍貴。又比如,關於“堅持”的俗語,更是強調瞭毅力和恒心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這讓我深刻理解到,成功並非偶然,而是長期積纍和不懈努力的結果。《小俗諺大智慧》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用最樸素的語言,教會我如何在生活中洞察事理,如何在睏境中保持樂觀,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