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超导电缆
定价:80.00元
作者:信赢 等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23359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超导电缆原理、性能特点、技术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全书共分为7章,分别为超导现象的发现和超导材料的技术应用、超导电缆概述、超导电缆本体技术及特性、超导电缆的端头与接头、超导电缆的循环冷却系统、超导电缆的运行以及超导电缆的应用前景展望。
本书有3个附录,分别就迄今为止世界上运行或试验的主要超导电缆项目,普吉超导电缆循环冷却控制系统监控量总结,超导电缆的主要结构参数、运行参数和适用性评价进行了介绍,供读者参考。
目录
前言
术语
1 超导现象的发现和超导材料的技术应用
1.1超导现象的发现
1.2超导体的基本特性和超导材料的重要参数
1.3超导材料的发展
1.4超导技术在电力工业的应用
参考文献
2 超导电缆概述
2.1发展简史与现状
2.2可制作超导电缆的超导材料
2.3基本结构与分类
2.4系统的构成
2.5超导电缆输电优势
参考文献
3 超导电缆本体技术及特性
3.1超导电缆的导体结构及其设计
3.2邻近效应对电流分布的影响
3.3交流损耗
3.4失超一恢复特性
3.5超导电缆的绝热结构
3.6超导电缆的电气绝缘和电磁屏蔽
参考文献
4 超导电缆端头与接头
4.1端头概述
4.2本体与端头的电气连接及端头电流引线
4.3常温绝缘超导电缆端头
4.4冷绝缘超导电缆端头
4.5超导电缆接头
参考文献
5 超导电缆循环冷却系统
5.1循环冷却系统概述
5.2循环冷却系统设计流程及各部分主要考虑因素
5.3循环冷却系统设计实例
5.4循环冷却系统运行及维护
5.5超导电缆示范项目循环冷却系统简介
5.6适用于超导电缆循环冷却系统的制冷机
参考文献
6 超导电缆运行
6.1敷设、运行条件
6.2运行监控系统
6.3超导电缆示范项目运行数据分析
6.4继电保护
6.5 日常维护
6.6影响运行损耗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7 超导电缆应用前景
7.1超导输电线路的经济性评估
7.2影响超导电缆应用的主要因素
7.3超导电缆直流输电
7.4超导输电线路的应用对电网的影响
7.5超导电缆近期应用前景
7.6超导电缆远期应用前景
7.7与超导输电相关的未来电网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A 目前世界上运行或试验的主要超导电缆项目
附录B 普吉超导电缆循环冷却控制系统监控量总结
附录C 超导电缆的主要结构参数、运行参数和适用性评价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简直是物超所值。我注意到其中很多章节内容是直接可以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案例分析和参数选取指南上的。例如,在探讨高压输电损耗优化那一块,作者给出的几种模型对比和实际运行数据反馈,让我立刻联想到了我们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改造项目。书中的方法论和计算流程非常清晰,即便是初级工程师也能快速上手并进行初步的设计和验证。它没有停留在纯理论的象牙塔里,而是牢牢扎根于工程实践的最前沿,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那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引用的准确性也让人放心,确保了我们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实在在是工程人员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箱”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时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韧度和光洁度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插图和图表的质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很多复杂的原理和系统架构图,如果单凭文字描述是很难想象的,但这里的配图清晰、精确,标注详尽,直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这对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过程和工程设计至关重要。我记得有几张关于电磁场分布的仿真图,色彩过渡自然,细节层次丰富,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但其信息量又是极其密集的。对于理工科书籍来说,图文的配合度往往决定了其阅读体验的上限,而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让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跨学科知识的巧妙融合。它不仅仅局限于电气工程本身,还大量引入了材料科学、低温物理学乃至先进控制理论的知识点来进行支撑和阐述。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比如,在讲解新型绝缘材料的特性时,作者没有简单罗列数据,而是深入到微观结构层面去解释宏观性能的来源,这让我对“材料决定性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广博的知识视野,正是现代复杂工程系统所必需的。它促使我跳出传统的专业壁垒,去思考如何用非本专业的理论工具来解决电力领域遇到的瓶颈问题,这本书无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一剂良药。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抱着略微怀疑的态度开始阅读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工程技术的书籍汗牛充 বুকে,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寥寥无几。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没有丝毫浮夸的成分,每一个结论的提出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或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撑,这在学术著作中尤为可贵。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学科知识点组织得如此井井有条的。它不仅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套完整的思维训练手册,教导读者如何进行系统的、批判性的工程分析。对于希望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仁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多的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底层逻辑,这种深度对于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读完它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作者对各个环节的阐述都非常深入,尤其是在谈到一些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时,那种洞察力和前瞻性简直令人佩服。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即使是涉及到一些非常硬核的专业知识,作者也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案例来加以说明,让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抓住重点,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特别喜欢它在结构上的编排,逻辑性非常强,一步步引导读者从基础概念深入到复杂的系统集成,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下子被打通了,对于整个电力行业乃至更宏大的能源格局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无疑是行业内的宝藏,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绝对是那种可以放在书架上随时翻阅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