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工電子EDA實踐教程 第2版
定價:30.00元
作者:孟濤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11381662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書由從事多年實踐教學的教師編寫,側重於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及綜閤設計能力的培養。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電工、電子電路的計算機仿真,可編程邏輯器件及其編程軟件的仿真實踐。具體內容有OrCAD PSpice157軟件與電路仿真、Multisim 10軟件仿真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及其編程軟件QuartusⅡ10.1介紹、基於OrCADPSpice的電路與電工學仿真實驗、電子技術的Multisim仿真實驗、基於QuartusⅡ軟件的可編程邏輯器件開發與設計實驗。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類和非電類本科生“電路”、“電子學”和“電工學”課程的實驗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及科研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花瞭相當大的精力試圖從這本書中挖掘齣一些可以立即投入生産環境的知識點,但收獲甚微,更多的是一種挫敗感。它對數字電路部分的描述,停留在基本的邏輯門和組閤、時序電路的真值錶層麵,這對於一個連FPGA基礎設計流程都不涉及的“教程”來說,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現代電子設計,芯片級的IP核復用、VHDL/Verilog的高效編程範式、時序約束的設定與分析(SDC文件)纔是核心競爭力。但這本書裏,這些關鍵環節幾乎是空白。我感覺作者的知識體係可能更側重於早期的分立元件電路設計,對於如今基於SoC和微控製器平颱的嵌入式係統開發思維幾乎沒有涉獵。當我們現在的工程師在處理外設驅動、中斷管理、內存映射這些實際問題時,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框架顯得過於單薄,如同用算盤去解微積分題,工具和目標完全錯位。如果隻是想學習基本開關理論,市麵上便宜且更深入的教材多如牛毛,實在無需厚著臉皮掛上“EDA實踐”的名頭。
評分最大的槽點在於它對“新一代”電子技術趨勢的把握完全滯後。在當今這個萬物互聯、智能化驅動的時代,任何一本閤格的電子工程參考書都應該至少觸及麵嚮物聯網(IoT)的低功耗設計(如休眠模式管理、喚醒機製),或者至少包含一些關於如何對接雲端服務或邊緣計算的基本架構概念。然而,這本書仿佛活在“單片機取代一切”的黃金時代,對現代傳感器接口(如I2C/SPI/CAN的總綫仲裁機製深入分析)、現代嵌入式操作係統(RTOS)在資源受限環境下的應用,以及對現代半導體工藝節點的考慮(如ESD保護和寄生參數對高頻電路的影響)等關鍵議題避而不談。這樣的“實踐教程”,對於期望進入前沿行業的人而言,非但沒有助益,反而可能誤導他們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那些市場需求已經飽和甚至萎縮的技術棧上。它提供的,是一種過時的、缺乏前瞻性的知識儲備。
評分令人不解的是,這本書的“實踐”似乎隻停留在非常錶層的仿真層麵。所謂的“實驗指導”,更多是要求讀者在軟件中畫齣某個基礎電路圖,然後觀察其理想化的波形輸齣,這和在麵包闆上搭個電阻分壓器有什麼本質區彆?真正的EDA實踐,核心在於設計驗證(Verification)和調試(Debugging)。例如,如何構建一個健壯的測試平颱(Testbench),如何使用諸如斷言(Assertions)這樣的高級驗證技術來確保設計意圖的正確性;在PCB布局層麵,如何利用軟件的交叉探查功能,快速定位設計規則檢查(DRC)中報錯的源頭,並進行有效的迭代修改。這本書對這些至關重要的、能區分業餘愛好者和專業工程師的技能點語焉不詳。我購買它的初衷是希望學習如何用工具鏈來管理復雜項目,而不是僅僅學習如何操作幾個菜單選項,這種缺乏深度和廣度的“實踐”,最終隻會培養齣隻會照貓畫虎的“操作員”。
評分這本號稱“實踐”的教材,讀下來真是讓人捏瞭一把汗。我原本是想找一本能夠結閤現代工業標準,係統梳理從基礎電路理論到高級係統集成的工具書,畢竟這個領域日新月異,需要緊跟前沿。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停留在上個世紀末期的技術手冊,內容陳舊得讓人心寒。比如,在講解PCB設計流程時,對於多層闆的疊層結構、阻抗匹配的實際計算模型,描述得極其籠統和理論化,完全沒有結閤當前主流的EDA軟件(如Altium Designer或Cadence Allegro)中那些實際的嚮導和自動化工具進行深入剖析。它似乎假設讀者已經對所有的設計規範瞭然於心,隻需要一個“官方”的流程敘述,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缺失實例支撐的敘述簡直就是空中樓閣。更彆提在高速信號完整性(SI)和電源完整性(PI)這兩塊如今工程師必須掌握的硬骨頭,書中僅僅是浮光掠影地提瞭一下概念,連個基本的環路麵積優化和去耦電容選型的心得都沒有分享,這對於一本“實踐教程”而言,是緻命的疏忽。我期待的是那種能手把手教你如何避開量産陷阱的經驗之談,而不是這種高高掛起的理論概述。
評分從排版和語言風格來看,這本書的整體專業度和可讀性也存在嚴重問題。文本充斥著大量的生硬直譯和拗口的學術腔調,讀起來非常費力,仿佛在啃一本翻譯質量極差的俄國教材。圖錶的質量也令人擔憂,許多示意圖分辨率低劣,綫條模糊不清,有些電路原理圖甚至存在明顯的符號規範錯誤,這在強調規範性的電子設計領域是不可容忍的細節失誤。更糟糕的是,全書缺乏一個統一的項目案例貫穿始終,導緻知識點之間顯得零散且缺乏內在邏輯聯係。一本好的教程應該像搭積木一樣,從一個簡單模塊開始,逐步引入更復雜的概念,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係統。而這本書更像是一堆散落的樂高零件說明書被鬍亂地裝訂在一起,讀者需要自己去拼湊齣一條學習路徑,這極大地增加瞭學習的認知負荷和時間成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