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衛星數字傳輸與微波技術——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員實用教材
定價:30.00元
售價:20.4元,便宜9.6元,摺扣68
作者:方興,蘇勇,杜嘯嵐
齣版社:中國廣播影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3-01
ISBN:97875043450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衛星數字電視傳輸與微波技術》為“廣播影視工程技術人員實用教材”之一,主要用於我國廣播電視係統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學習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大學本科生及大專學生,遠程教育學生的專業指導書。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
部分是基本理論篇,共3章。係統介紹瞭數字衛星傳輸的基本知識,重點地分析瞭DVB-S(歐洲數字視頻廣播)的信源編碼方式、信道編碼方式,詳細地討論瞭DVB-S係統數字圖像質量的主觀評價和客觀測量方法。
第2部分 是實用技術篇,共6章,由於衛星數字電視傳輸與微波技術實踐性較強,因此在本書中這部分內容占瞭較大的篇幅。這部分詳細討論瞭衛星天綫與高頻頭、數字衛星接收機、衛星通信係係統傳輸參數的鏈路估算、衛星上行站係統、數字微波通信係統,並從産用的角度闡述瞭衛星係統接收係統的選址、設備選擇、安裝與調試。
第3部分是指標測量篇,共3章,主要介紹瞭衛星設圖示指標測量、地球站係統聯測和數字微波設備的維護和測試。
本書的編著者都是工作在廣播電視一綫的專傢和工程專業人員,都是數字化轉型期親曆者和實踐者。在編寫過程中,緊扣數字技術,注重理論、強調實用價值,同時關注使用中的難點、未來發展中的亮點。
篇 基礎理論篇
章 概論
節 衛星傳輸方式的優勢
第2節 DVB-S衛星傳輸係統
第3節 衛星廣播的頻率範圍
第2章 DVB-S係統
節 數字係統的基本知識和主要技術指標
第2節 信源編碼
第3節 能量擴散隨機化處理
第4節 信道編碼
第5節 QPSK調製
第3章 DVB-S係統圖像質量的分析
節 壓縮編碼對圖像質量的影響
第2節 數字傳輸係統對圖像質量的影響
第3節 數字圖像質量主觀評分方法
第4節 數字圖像質量客觀測試分析方法
第2篇 實用技術篇
第4章 衛星天綫與高頻頭
節 衛星天綫
第2節 衛星高頻頭LNB
第5章 數字衛星接收機
節 數字衛星電視接收要
第2節 數字衛星電視廣播條件接收
第3節 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機的使用注意事項
第6章 衛星通信係統傳輸參數和鏈路估算
節 衛星通信係統傳輸參數
第2節 鏈路估算
第7章 衛星電視接收係統的選址、設備選擇、安裝與調試
節 衛星電視接收係統的選址
第2節 設備的選擇
第3節 設備的安裝、調整
第8章 衛星上行站係統
節 上行站係統
第2節 防止非法乾擾
第9章 數字微波通信
節 概述
第2節 數字微波通的天綫饋綫係統
第3節 SDH數字微波設備
第3篇 指標測量篇
0章 衛星設備指標測量
……
1章 地球站係統聯測
2章 數字微波設備的維護和測試
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讓我感到“挑戰性”的,那大概是它對“係統集成”層麵的論述相對保守,更偏嚮於單個鏈路的技術分析,而非大型網狀網絡的優化。它在描述完數字調製的細節後,對如何將這些鏈路整閤成一個穩定、可擴展的廣播骨乾網的宏觀策略著墨不多。例如,關於網絡中的時鍾同步、業務的QoS保障、以及跨平颱信令的統一管理等方麵,它更多的是點到為止,似乎默認讀者已經掌握瞭這些係統層麵的知識。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利用這些微波技術構建麵嚮5G迴傳或超高清視頻流的彈性網絡的案例分析。不過話說迴來,也許這正是它的定位——一本“技術人員的實用教材”,它專注於打牢你“微波傳輸”這個地基的強度。它的價值在於讓你成為一個“知道為什麼”的工程師,而不是一個隻會“復製粘貼”配置文件的操作員。總而言之,它是一本需要沉下心來、反復研讀的硬核技術參考書,不適閤期待快速成效的讀者。
評分這本教材的封麵設計,嗯,怎麼說呢,挺有那個年代的“技術感”的,那種樸實無華的藍白配色,一眼就能看齣它的定位——絕對不是給那些喜歡花裏鬍哨包裝的初學者準備的。我翻開目錄的時候,心裏就咯噔一下,果然,開篇就是一堆基礎的電磁波理論和信號處理的數學公式,看得我頭皮發麻。說實話,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可能早就閤上瞭。它沒有那種現在市麵上流行的“零基礎入門”的軟化處理,完全就是直插核心,毫不留情。比如講到天綫增益和方嚮圖的時候,引用的都是非常嚴謹的傅裏葉變換和球麵諧波展開,看得齣來作者在學術背景上是下瞭真功夫的,但對於我這種主要想知道“發射機該怎麼調參數”的工程師來說,前期鋪墊實在有點太厚重瞭。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纔啃完瞭第一章關於頻譜效率優化的那幾頁,感覺像是重新上瞭一遍大學的高等數學選修課。不過話說迴來,當你真正需要理解為什麼某個頻段的乾擾會突然增大,或者為什麼更換瞭饋綫損耗會顯著增加時,這些基礎知識就成瞭唯一的救命稻草。它強迫你從“會用”提升到“理解原理”,這大概是它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吧。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實用主義傾嚮,但這種實用是建立在極高的技術門檻之上的。它不像那些麵嚮市場推廣的書籍,會用大量的篇幅去介紹各種商業化的解決方案或最新的産品型號。恰恰相反,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工程手冊的“理論骨架”,它關注的是背後的物理定律和工程實現細節。舉個例子,它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剖析不同調製方式(如QPSK、16QAM在高斯白噪聲信道下的性能差異),不僅僅停留在麯綫圖上,還深入探討瞭載波恢復和位同步電路的設計考量。我特彆注意到它在處理“多徑效應”和“衰落補償”這一塊的描述,非常詳盡地對比瞭時域均衡和頻域均衡的優缺點,甚至提到瞭早期數字微波鏈路中如何使用自適應濾波器組來應對短時突發衰落。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維護老舊地麵站或進行係統升級的技術人員來說,這種對底層算法和硬件約束的深刻理解,比任何最新的産品手冊都來得可靠。這本書沒有太多“軟技能”的引導,全都是硬碰硬的工程邏輯,閱讀過程雖然辛苦,但每攻剋一個難點,都感覺自己的“段位”提升瞭一個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很獨特的“老派嚴謹感”,它似乎對“模糊不清”這件事抱有天然的排斥。在講解微波傳輸中的載波恢復技術時,它並沒有直接拋齣鎖相環(PLL)的框圖,而是先從二階係統對相位噪聲的抑製機理入手,然後纔逐步構建齣環路濾波器和壓控振蕩器(VCO)的參數選擇邏輯。這種“抽絲剝繭”式的推導,雖然閱讀起來節奏偏慢,但好處是,一旦你理解瞭它推導的每一步,你就能自己根據新的調製方式或更高的頻率進行參數的重新設計,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個現成的設計方案。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數字解調器時,對“判決門限”設定的討論。書中清晰地指齣瞭判決門限如何受到背景噪聲功率和載波幅度波動的影響,並提齣瞭基於統計特性的最優門限算法。這完全顛覆瞭我過去簡單地將門限設在中點位置的粗糙做法。這本書要求你深入到信號的“靈魂”層麵去理解它,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功能操作上。
評分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鏈路預算計算的那一部分,那簡直是一場關於“得失”的精確博弈。作者似乎對實際工程中的每一個損耗項都瞭如指掌,從大氣吸收、雨衰(特彆是對高頻段的討論)、到波導和射頻頭的接插件損耗,都給齣瞭非常貼閤實際的經驗值和計算模型。不像有些教材,隨便給一個衰減係數就帶過去瞭。這裏麵的對比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過去在項目驗收時常常忽略的一些細節。比如,書中詳細分析瞭由於天綫安裝誤差導緻的波束指嚮偏移,以及這種微小角度變化對遠端接收信號強度的非綫性影響,這一點在實際野外調試中至關重要。我記得有一次我們為瞭節省成本使用瞭次優的饋綫,導緻損耗超標,但當時隻做瞭簡單的總功率測量。翻到這本書的相應章節後,我纔明白,那種“損失”不僅僅是綫纜本身電阻造成的,還包括瞭接頭處的阻抗不匹配産生的反射功率,這本書用嚴謹的S參數概念把這些“看不見的敵人”都量化瞭。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手裏多瞭一把更精密的尺子去丈量每一個發射鏈路的健康狀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