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育儿指南
  • 儿童心理
  • 正面教育
  • 沟通技巧
  • 行为习惯
  • 情绪管理
  • 父母成长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金鼎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38342E
商品编码:29717224994
丛书名: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写给父母的教育枕边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名: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者:卢莉

ISBN 9787564038342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01

印刷时间:2010-11-01

数:

数:246

本:16

装:平装

量:

价:28

编辑

给孩子温暖的怀抱,不如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享受做父母的快乐,承担做父母的职责。做孩子好的人生引导者。

内容简介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写给父母的教育枕边书》的大受益者是以下的人群:刚刚面对教育问题的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一筹莫展的父母与老师:不能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父母与老师;正在为孩子的某些问题焦虑的父母与老师;试图与孩子建立密关系的父母与老师。

目录

做孩子情感的守护者

002.父母的爱是孩子的情感归宿

004.父母的婚姻是孩子的乐土

008.别让孩子做父母的“夹心饼”

012.别让孩子觉得你的爱是负担

015.“听话”不是衡量孩子的戒尺

019.爱不应有前提和排序

022.不让孩子承担自己的心伤

026.放下家长的架子

030.做孩子好的倾诉对象

032.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

第二章 做孩子品德的雕塑者

038.说教培养不出好孩子

042.留钱,不如留本事

046.给孩子的虚荣心加个护栏

050.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

052.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学会尊重

055.让孩子学会感恩

059.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教养

062.做一个有“道德”的家长

065.让孩子懂得自强

第三章 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070.允许孩子正常的情感发泄

075.告诉孩子“你很棒”

079.不要把“担心”当做礼物送给孩子

085.自闭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引导

089.做孩子压力的纾解者

093.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做不到

097.让孩子倾诉,你只需用心倾听

101.帮助孩子与勇敢握手

105.别让你的比较伤了孩子

第四章 做孩子社交的开拓者

110.发给孩子交友许可证

113.孩子变孤僻是谁的错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121.“无菌”环境只能毁了孩子

123.鼓励孩子把朋友带回家

127.别干涉孩子交朋友的自由

129.教会孩子原谅和宽容

133.杜绝孩子交友的虚荣心理

第五章 做孩子学习的引路人

138.孩子需要循循善诱的引导

140.修正过高的期望值

144.发掘孩子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

146.孩子的创造力需要正确引导

150.在玩耍中,孩子能发现更多

153.不要阻止孩子的想象力

156.别不拿孩子的特长当回事

159.尊重孩子的理想

第六章 做孩子的责任监理人

164.帮助孩子管住自己

167.明确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

170.要求服从,不如乐于服从

173.别做“橡皮擦父母”

176.父母不是“救火队”队员

179.做以身作则的父母

183.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186.信任孩子,孩子才能学会信任

188.“糊涂”父母更容易让孩子成长

第七章 做孩子习惯的培养者

194.让孩子做时间的分配者

196.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习惯

200.教孩子勇于面对挫折

202.父母先认错,孩子才知错

205.让孩子学会公平公正地看待问题

209.培养孩子的决策权

213.告诉孩子,独立很重要

216.别让沟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第八章 做孩子思想的领路人

220.把孩子当成“知己”,让话说得“投机”

223.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

226.学会找到你和孩子的共鸣点

230.孩子遇到挫折,家长应该鼓励

233.良好的决策力是孩子成功的前提

235.别嘲笑孩子的梦想

237.有原则的父母才能培养有原则的孩子

240.引导孩子自己反思

244.面对固执的孩子,要懂得以柔克刚

 

.........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图书简介 一、 创作缘起:时代呼唤,父母焦虑 当今社会,教育的议题始终是家长们心中最柔软也最牵挂的角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我们渴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泥沙俱下,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各种培训机构琳琅满目,使得很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甚至陷入深深的焦虑。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总能达到更高的成就,而自己的孩子却在某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种对比让许多父母夜不能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信息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如何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他们?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又不失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这些问题,正是《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诞生的初衷。 本书并非一本堆砌理论的枯燥读物,更不是一套简单粗暴的“速成秘籍”。它源于作者多年来在教育一线,与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孩子深入接触的宝贵经验,也凝聚了对现代社会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怀揣着爱,都渴望成为孩子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引路人。而这本书,正是为了点亮这条引路之路,为每一位在育儿道路上探索的父母提供一份切实可行、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南。 二、 内容概览:全面视角,深度解析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狭隘的教育领域,而是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如何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优秀引路人”这一核心议题。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育儿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认识我们引路的对象 在开始“引路”之前,我们必须先深刻地认识我们要引导的对象——孩子。这一部分,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成长规律、心理需求以及独特个性。 童年期的秘密: 探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婴儿期的安全感建立,到幼儿期的自主意识萌发,再到学龄期规则意识的形成,详细阐述每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怎样的关注和引导。 天赋与潜能的挖掘: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和潜能。本书将提供科学的方法,帮助家长识别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引导他们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而非盲目攀比。 情绪的温度与力量: 孩子的情绪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直接的表达。我们将深入分析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如恐惧、愤怒、焦虑、沮丧等,并教授家长如何理解、接纳并引导孩子健康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培养情商。 沟通的艺术: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信任、解决问题的桥梁。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有效提问、正面回应等,帮助家长打破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壁垒。 第二部分:成为引路人——父母的角色与智慧 理解了孩子,我们才能更好地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这一部分将聚焦于父母自身,探讨如何提升育儿智慧,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如何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榜样。 界限与规则: 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科学地设定和执行家庭规则,既要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 独立与自主的培养: 父母的责任之一是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放手,给予孩子尝试和犯错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学习的乐趣: 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本书将引导家长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挫折教育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书将教导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挫折,从中学习,积累经验,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情绪管理的榜样: 父母的情绪状态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将强调父母自身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情绪健康的守护者。 第三部分: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构建支持系统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协同。《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还将触及如何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家校沟通的桥梁: 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规划。 社会资源的利用: 推荐和分析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书籍、纪录片、博物馆、社区活动等,帮助家长拓展孩子的视野。 网络时代的育儿挑战: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提供理性的分析和实操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四、 写作风格与特点:真实、温暖、可行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真实、温暖、可行的写作风格。 真实案例,触动人心: 书中穿插了大量来自真实家庭的案例,这些案例来源于作者多年的教育实践,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这些故事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让他们从中看到问题的影子,找到解决的思路。 温暖的语言,抚慰心灵: 我们深知育儿之路的艰辛与不易,因此本书的语言充满了理解、关怀与鼓励。我们不指责,不苛责,而是用温暖的笔触,抚慰每一位父母可能存在的焦虑和不安。 实操性强,落地指导: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极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配有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建议,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提供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指导。 尊重个体,强调个性化: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本书始终贯穿“尊重孩子个性”的理念,鼓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五、 读者受益:重拾信心,拥抱成长 阅读《当好孩子的引路人》,您将: 重拾育儿的信心: 告别盲目与焦虑,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育儿观。 深刻理解您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更深厚的亲子关系。 掌握有效的育儿技巧: 获得实操性强的指导,解决育儿过程中的难题。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引导孩子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懂得爱与感恩的人。 享受育儿的乐趣: 将育儿视为一段充满爱与发现的奇妙旅程。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送给所有渴望成为孩子生命中优秀引路人的父母。它将陪伴您,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抵达幸福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我读到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那部分时,我内心的震撼。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但极其深刻的方式,剖析了孩子情绪爆发背后的根源,并为父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我常常会因为孩子的情绪失控而感到手足无措,有时甚至会跟着孩子一起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但这本书教会了我,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更需要的是冷静和理解,而不是急于去“纠正”或“压制”。作者提出的“情绪接纳”原则,让我明白,每一个情绪都是孩子内心的信号,我们应该做的,是去识别它,理解它,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我尝试着在孩子哭闹时,先蹲下来,用温柔的语气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生气,你想要什么呢?” 这种转变,让孩子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慢慢平静。他开始明白,他的情绪是被看见和尊重的,而不是被忽视或惩罚的。书中还提到了“正面鼓励”的力量,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习惯。我可能更倾向于指出孩子的不足,而忽略了对他进步的肯定。作者强调,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被赞扬,每一次积极的尝试都应该被鼓励。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鼓励,更是一种眼神的肯定,一种温暖的拥抱。这种积极的反馈,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我发现,当孩子感受到被鼓励时,他会更愿意去尝试,更愿意去挑战自己。这本书就像一本宝典,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懂得爱的父母。它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潜能,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育儿道路上的成长空间。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智慧,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从书中获得的,远不止于具体的育儿技巧,更多的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上的转变。我读到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的部分时,深有感触。我一直担心孩子会过于脆弱,无法承受挫折。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韧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作者强调,我们需要给予孩子面对挑战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失败中学习,在困难中成长。我开始尝试着,不再过度地保护孩子,而是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经历。当他遇到挫折时,我不再急于去“拯救”他,而是静下心来,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并引导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发现,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而不是被“取代”时,他会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书中还提到了“积极的自我对话”的重要性。作者鼓励我们引导孩子,用积极的语言来肯定自己,而不是沉溺于负面情绪。我开始尝试着,在孩子感到沮丧时,引导他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去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这个过程,让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培养孩子的韧性,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承受”挫折,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从挫折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它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潜能,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育儿道路上的成长空间。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的“救赎”。我曾经在育儿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的父母。直到我读到《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我过去可能过于习惯于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忽略了引导他自己去思考。作者强调,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提问的机会,鼓励他们质疑,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我开始尝试着,在和孩子交流时,多问“你觉得呢?”“你有什么想法?” 这样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这个过程,让孩子渐渐地学会了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书中还提到了“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的重要性。我过去可能过于“包办”孩子的生活,替他做很多决定。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度的包办,反而会削弱孩子的独立性。作者鼓励我们,在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去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比如,在穿衣、吃饭、玩耍等方面,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这个过程,让孩子逐渐变得更加独立,也更加自信。这本书让我明白,成为一个“好”的父母,不是要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面对未来的勇气。它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加尊重孩子、更加赋能的教育方式。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看到《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这本书时,立刻被它吸引了。读完之后,我只能说,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并没有陷入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将那些晦涩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建立信任”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信任是如何在亲子关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性。我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育儿方式,有些可能在无意中破坏了和孩子的信任,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修复这些关系的机会。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孩子所谓的“叛逆”或“不听话”,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被完全理解和信任。作者倡导的“非暴力沟通”原则,更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我尝试在和孩子沟通时, Fokus 放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责和命令。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与我的对话变得更加顺畅,他也开始尝试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我重新思考了“管教”的定义。我过去可能过于强调“控制”,而忽略了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犯错。这本书鼓励我们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管理者”,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转变。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角色是引导,是支持,是给予他们力量去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不是为他们铺平所有道路,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育儿心态。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监督者,转变为一个耐心支持的引路人。

评分

这本书,我实在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我每天都在里面挖掘,却总是发现新的闪光点。初次翻开它,我以为它只是又一本说教式的育儿指南,枯燥乏味,充满了“应该”和“不应该”。然而,随着我深入阅读,我被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深刻的洞察以及作者那温暖而富有智慧的笔触深深吸引。我记得其中有一次,作者描绘了一个孩子在犯错后,父母并没有严厉责骂,而是选择了一个安静的时刻,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孩子去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后果。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因为孩子的点滴过失而焦躁不安的身影,也看到了自己曾经忽略的,能够真正触动孩子内心的方式。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启发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孩子身上那些独特的光芒,去理解他们每一个看似“不乖”行为背后隐藏的成长信号。我反复阅读了关于“倾听”的那一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如何在喧嚣的生活中,真正静下心来,听懂孩子未说出口的需求和情感。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听,更是一种共情,一种全然的接纳。我尝试着在生活中模仿书中提到的方法,结果令我惊喜。孩子开始愿意和我分享他的小秘密,他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而是用一种平等而尊重的姿态,与我一同探索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它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场单方面的“改造”,而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我常常在深夜,一边回味书中的内容,一边看着熟睡的孩子,心中充满了感恩。感恩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感恩它让我看到育儿的更多可能性,感恩它让我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父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评分

读完《当好孩子的引路人》,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育儿的“艺术性”。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流程”,而是鼓励我们去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并用最适合他的方式去引导。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论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过去可能过于强调孩子“努力学习”,而忽略了培养他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作者强调,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不仅仅是“任务”。它鼓励我们多给孩子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让学习融入生活,而不是局限于书本。我开始尝试着,将一些学习内容和孩子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当他对恐龙感兴趣时,我会带他去博物馆,让他阅读相关的书籍,甚至鼓励他自己去搜集信息,制作关于恐龙的“报告”。这个过程,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书中还提到了“允许孩子犯错”的重要性。我发现,我过去对孩子的要求可能过于完美,一旦他犯了错误,我就会感到失望。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作者鼓励我们,当孩子犯错时,先给予肯定和支持,然后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积极的态度,让孩子不怕犯错,更愿意去尝试。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章节,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担心我的孩子在学校里会因为害羞而不善于与同学交往,总是想方设法地去“训练”他。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并没有强调孩子要“变得外向”,而是强调要教会孩子“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让我意识到,社交能力不仅仅是“会说话”,更是“懂得倾听”、“理解他人感受”以及“处理冲突”的能力。我开始尝试着在生活中,用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孩子去理解不同人的情感和需求。比如,我会给他讲一些关于友谊的小故事,让他思考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及他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同时,我也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明白,即使意见不同,也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表达。书中还提到了“学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过去我可能过于强调孩子的个人能力,而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作者建议我们多给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比如在家庭活动中,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完成某项任务,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社交能力,是建立在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之上,是懂得如何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它不仅仅是教孩子“与人打交道”的方法,更是塑造他们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育儿过程中的许多盲点。我读到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规则意识”的那部分时,深有感触。我曾经以为,给孩子制定规则,就是让他们“听话”,而一旦孩子违反了规则,就意味着“管教失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规则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界限,理解行为的后果,并最终实现自我管理。作者提出的“一致性”原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孩子违反规则的事情上,往往是时紧时松,这让孩子很难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界限”。这本书鼓励我们,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尽量保持一致性,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不可动摇的。同时,作者也强调,规则的制定应该基于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并且需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我尝试着在和孩子讨论规则时,听取他的意见,让他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起初,他有些不理解,但我会耐心解释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违反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渐渐地,他开始明白,规则是为了保护他,也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更好地相处。书中还提到了“情感链接在规则执行中的作用”。我过去可能更倾向于用命令式的语气来执行规则,而忽略了和孩子的情感链接。这本书提醒我,在执行规则时,要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即使违反了规则,我们依然爱他。这种情感链接,让规则的执行变得更加顺畅,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一致性,以及最重要的——爱。

评分

读完《当好孩子的引路人》,我内心深处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教育孩子可以如此“润物细无声”。这本书并非一味地强调“严父慈母”的模式,而是倡导一种更加细腻、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连接”的部分,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强调,真正的连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陪伴,更是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我曾经以为,只要每天陪在孩子身边,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就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只是“在场”,而并没有真正“连接”。作者提出的“高质量陪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亲子时光。它鼓励我们放下手机,专心致事,真正地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情绪变化。我开始尝试每天留出一些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和他一起玩耍,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许多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闪光点。他变得更加愿意和我分享他的小烦恼,也更加信任我。书中还提到了“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我过去可能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他们想象力空间的培养。作者鼓励我们多给孩子提供开放式的玩具,多带他们接触大自然,多鼓励他们去“胡思乱想”。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尝试着放慢脚步,不再那么急于求成,而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去探索和创造。我发现,当孩子的想象力得到释放时,他们会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

评分

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而《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读到过的最有价值的育儿读物之一。它让我眼前一亮,更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将责任感简单地理解为“做家务”或“完成作业”,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对自我行为负责的品质。我曾经以为,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培养责任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仅仅是责任感的外在表现。真正的责任感,源于孩子对自身行为的认知,以及对结果的承担。作者分享的许多小技巧,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给予他们选择权,让他们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都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比如在安排周末活动时,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听取他的意见,并让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起初,他有些不适应,会因为自己的选择带来一些小麻烦而感到沮丧,但我都会耐心地引导他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渐渐地,我发现他变得更加独立,也更加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书中还详细阐述了“给予孩子独立空间”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可能在过去过于“保护”孩子,担心他受伤,担心他犯错,而忽略了给予他独立探索世界的机会。作者提醒我们,孩子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尝试,去跌倒,去重新站起来。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历人生,我们只能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它让我从一个“全能型”的家长,逐渐转变为一个“赋能型”的家长,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