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志敏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儿童心理
  • 沟通技巧
  • 民主教育
  • 成长
  • 育儿
  • 心理学
  • 教育理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09129
商品编码:297177043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

定价:29.80元

作者:李志敏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39091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充满动力;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孩子高兴很久;一句责骂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伤痕;一句消极的话,会让孩子丧失斗志……

内容提要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充满动力;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孩子高兴很久;一句责骂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伤痕;一句消极的话,会让孩子丧失斗志……

目录


前言………………(1)
**章 不要直接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01 你真是太笨了,这么简单都学不会………………(2)
02 看看人家的孩子,比你好太多………………(4)
03 你的字,像蜘蛛爬一样………………(6)
04 你不听我的话,就别……………………(8)
05 怎么样都不行,你到底想怎么样………………(0)
06 别哭了,一点都不害臊………………(12)
07 你在说谎,是不是………………(14)
08 真后悔,偏偏生了你………………(16)
09 什么都记不住,没长脑子吗………………(18)
10 就知道玩儿,太不争气了………………(20)
11 怎么不叫人,一点礼貌都不懂………………(22)
12 别板着脸了,给谁看………………(24)
13 老是考不好,你将来肯定没出息………………(26)
14 你这样子,怎么跟人家比啊………………(28)
15 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没用………………(30)
16 你真让人烦死了………………(32)
17 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打架………………(34)
18 为什么你不像聪聪那样听话………………(36)
19 你从不听我讲的话………………(38)
第二章 不卑不亢,与孩子平等沟通
01 做个乖孩子,妈妈求你了………………(42)
02 想玩,做完作业再说………………(45)
03 我没本事,以后就指望你了………………(47)
04 再多说也无用,就这么定了………………(50)
05 顶撞老师,没有好果子吃………………(52)
06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54)
07 走开,让我安静一会儿………………(56)
08 我烦着呢,别再添乱了………………(58)
09 你要争气,千万不能像我一样………………(60)
10 你是女孩子,别和男孩子似的………………(62)
11 听话,这都是为你好………………(64)
12 谁稀罕,妈妈给你买一个更好的………………(66)
13 坏孩子,不要和他们一起玩………………(68)
14 为了妈妈,要考进前三名………………(70)
15 再不听话,你就要挨打了………………(72)
16 我这是为你好………………(74)
17 为了你,我什么都能去干………………(76)
18 如果你帮奶奶干活,妈妈就给你钱………………(78)
第三章 不要敷衍了事,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01 就这样吧,你要听妈话………………(82)
02 你是小孩子,懂什么………………(84)
03 我不管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86)
04 你是捡回来的,在大街上………………(88)
05 小孩子,问那么多做什么………………(90)
06 实在太难看了,你竟然还喜欢………………(92)
07 等你赚钱了,再去捐款吧………………(94)
08 你怎么这么不合群,总是独来独往………………(96)
09 自己脑袋笨,别找借口………………(98)
10 你这么邋遢,就像个叫花子………………(101)
11 哄阿姨开心,挑“好听”的话说………………(103)
12 闭嘴,小孩子别问那么多………………(105)
13 怎么就知道乱花钱………………(107)
14 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109)
15 不许这么做,这太危险了………………(111)
16 别乱动,否则会把警察叔叔招过来………………(114)
第四章 不骄纵不抱怨,面对困难多给孩子安全感
01 他打你一拳,你就还他一脚………………(118)
02 没关系,没人看见………………(121)
03 放学快回家,外面坏人很多………………(123)
04 你太没用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125)
05 妈妈不对,我替你去道歉………………(127)
06 别坚持了,等以后再说吧………………(130)
07 有吃有穿,身在福中不知福………………(133)
08 就考这么点分,不丢人吗………………(135)
09 别争了,等你长大就明白了………………(137)
10 别动,让妈妈来做………………(139)
11 如果有下次,我就惩罚你………………(141)
12 同一道题,你怎么又做错了………………(143)
13 没事,反正没人看见………………(145)
14 做不好就别做了,反正还有爸爸妈妈呢………………(147)
15 等我表扬你吗………………(149)
16 同一道题,你怎么又做错了………………(151)
第五章 不要伤孩子的心,维护生活中的幸福感
01 你考**名,我就给你买礼物………………(156)
02 考进年级前五,别让妈妈失望………………(158)
03 老实交待,你们是什么关系………………(161)
04 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我图什么………………(164)
05 你等着,看你爸怎么管教你………………(166)
06 假货,值不了几个钱………………(168)
07 不做完功课,不准睡觉………………(170)
08 别来家里玩,家里不欢迎小朋友………………(172)
09 小小年纪,就和我谈隐私………………(174)
10 别乱告状,和朋友“好好相处”………………(176)
11 你太难缠了,真烦人………………(178)
12 嘴巴那么大,眼睛那么小………………(180)
13 看好你的东西,别随便借给别人………………(182)
14 你居然敢来批评我了………………(184)
15 别问这些不要脸的事情………………(187)
16 你让大家说说,你这么做对吗………………(190)
17 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19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可逾越的界限:父与子,母与女间的沟通鸿沟》 引言 在我们精心构建的家庭堡垒中,爱与责任交织,期望与现实碰撞。亲子关系,如同根植于生命土壤中最繁茂的枝叶,承载着家族的传承,维系着情感的纽带。然而,在这看似坚不可摧的连接背后,常常潜藏着难以察觉的裂痕,由误解、沉默、甚至是一些不经意的言语所滋生。当我们凝视着那些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我们是否真正听懂了他们未曾说出口的心声?当我们试图引导他们走向未来,我们又是否意识到,某些话语,一旦出口,便可能在心灵深处投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 parenting 指南,也不是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相反,它是一次深刻的探索,一次对那些在亲子沟通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设下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界限”的审视。这些界限,并非刻意为之的阻碍,而是因为缺乏理解、沟通技巧不足,或是社会文化观念的束缚,而形成的无形屏障。它们可能源于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历,源于我们对“好父母”的定义,也源于我们对孩子未来发展的焦虑。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界限,可能阻碍了孩子真实自我的展现,影响了他们独立人格的塑造,甚至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 我们并非在否定父母的关爱与付出,而是倡导一种更智慧、更具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本书旨在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中的“雷区”,分析造成沟通障碍的深层原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父母跨越这些障碍,构建更开放、更真诚、更充满信任的亲子关系。这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让父母与孩子一同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彼此,如何在尊重和爱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真正能够自由呼吸的家庭空间。 第一章:沉默的代沟:未说出口的伤痛 许多父母深信,只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物质和教育,就能确保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然而,情感的连接,精神的滋养,往往比物质更为关键。我们常常在孩子需要倾诉时,忙于工作;在他们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急于否定或纠正。这种长期的情感缺失,会在孩子心中累积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他们学会了隐藏真实的情绪,用沉默来应对父母的不理解,将内心的渴望与困惑深埋。 “你应该这样”、“你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这些话语,看似出于父母的期望,却可能成为压垮孩子自尊的稻草。我们期望孩子强大,却忽视了他们在脆弱时对支持和理解的渴求;我们期望他们优秀,却忽略了他们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被尊重,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肯定,沉默便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父母,往往浑然不觉,只看到孩子“听话”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内心世界正在逐渐关闭的门。 更糟糕的是,有些父母会将自己的未竟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殊不知,这种“好”是包裹着控制和期望的毒药。孩子最终会活在父母的影子下,失去探索自身潜能的勇气,甚至对生活产生深深的迷茫。而当他们成年后,想要挣脱这种束缚时,往往会发现,那条名为“亲情”的纽带,已经因为长久的沉默与误解,变得脆弱不堪,甚至断裂。 第二章:权威的围墙:误解与控制的迷思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的权威似乎是不可动摇的。我们习惯于发号施令,期待孩子无条件服从,并将这种模式视为“教育”的真谛。然而,这种建立在绝对权威基础上的沟通,往往会形成一道厚实的围墙,将父母与孩子隔离。父母认为自己在“管教”,孩子却感受到了“压迫”;父母以为自己在“保护”,孩子却体验到“束缚”。 “爸妈都是为了你好”——这句经典的话语,在多少家庭中被用来合理化父母的控制?当我们用这种论调来搪塞孩子的疑问,当我们用“这是规定”、“这是命令”来代替解释和沟通,我们实际上是在剥夺他们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表面顺从,但在内心深处,却滋生着反叛的种子。他们可能开始质疑父母的动机,甚至在日后,将这种被压抑的不满,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这种控制型的沟通,还会让孩子变得缺乏独立性,过度依赖父母的指导。他们不敢冒险,害怕犯错,因为他们从未被给予尝试和摔倒的机会。当父母一步步为他们铺好所有道路,替他们做出所有决定时,孩子便失去了学习如何辨别是非、如何承担责任的机会。他们将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非积极的创造者。而当父母的光环逐渐褪去,或者父母不再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茫然无措,因为他们从未真正学会如何独立行走。 第三章:期望的枷锁:无声的压力与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本应是积极而充满力量的。然而,当这些期望变成一种沉重的枷锁,当它们以无声的压力,不断压迫着孩子的心灵时,它们便成为了扼杀孩子个性的毒藤。我们可能无意中将自己的遗憾、未竟的梦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弥补我们的过失,实现我们的抱负。 “你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你得学会一项能够养活自己的技能!”——这些话语,虽然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但如果缺乏对孩子自身兴趣和能力的考量,就可能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仅仅取决于是否能够达到父母设定的目标时,他们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努力,可能仅仅是为了迎合父母,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种期望的枷锁,还会导致孩子对失败的极度恐惧。他们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害怕成为家族的“耻辱”。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挑战,选择那些更容易成功,但并非自己真正喜欢的道路。他们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欲望,扮演着父母期望的角色,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活在别人的剧本里,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四章:界限的模糊:界定不清的亲密与独立 在亲子关系中,界限的清晰至关重要。父母需要理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隐私。然而,许多父母却在界限的设定上存在模糊。他们可能过度干涉孩子的私生活,认为自己有权了解孩子的一切;也可能将自己的情绪,不加过滤地宣泄给孩子,让孩子承担不属于他们的情感负担。 “你是我生的,我当然了解你!”——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打破孩子的隐私界限。父母可能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监听他们的电话,甚至在孩子面前,随意评论他们的朋友。这种行为,在父母看来是“关心”,但在孩子眼中,却是侵犯和不信任。它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空间被侵犯,自己的隐私被剥夺,从而不愿意与父母分享更多。 反之,有些父母将孩子视为情感的“垃圾桶”,将自己在工作、婚姻中的不顺,一股脑地倾诉给孩子。他们可能在孩子面前抱怨配偶,诉苦生活的艰辛,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成人世界的情感压力。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他们本应享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却被迫卷入成人世界的烦恼,过早地成熟,却也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第五章:沟通的破冰:重塑连接的艺术 跨越亲子沟通的鸿沟,并非易事,但绝对可能。这需要父母放下固有的观念,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用更具同理心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首先,倾听是所有有效沟通的基石。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听见声音,更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想法。当孩子试图表达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给予他们专注的目光和耐心的回应。即使他们的想法在我们看来幼稚可笑,也要尊重他们的表达权。尝试去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含义,而非急于评判。 其次,同理心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当孩子感到委屈、愤怒或失望时,不要简单地斥责,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情绪。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或“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做”,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 第三,清晰的界限是健康关系的基础。父母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将成人的烦恼过分倾注给孩子。明确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让孩子明白,他们是被爱和被支持的,但他们的人生,最终是由自己负责的。 第四,真诚的分享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父母也可以适当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当孩子看到父母也是有烦恼、会犯错的,他们会更容易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最后,学习与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亲子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和调整。阅读相关书籍,参加亲子沟通课程,或者与同样为人父母的朋友交流,都能帮助我们获得新的视角和方法。 结语 “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并非指那些禁忌的秘密,而是指那些我们因为误解、恐惧、或者惯性而未能说出口的,充满善意、理解和支持的话语。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揭露父母的“错误”,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些沟通困境的深入剖析,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更美好亲子关系的渴望。 当我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同理,学会了在尊重和爱中划定清晰的界限,我们便能逐步打破那无形的围墙,消弭那沉默的鸿沟。让我们的家庭,成为一个真正能够自由呼吸、共同成长的港湾。在那里,父母与孩子,能够以最真实的面貌相待,共同书写属于彼此的,最动人的生命篇章。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也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这份爱与理解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衣食无忧,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这种“最好”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无形的束缚。当父母过度包办,过度规划,孩子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也失去了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好”,并非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富养。它强调了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尝试,去承担后果的重要性。即使他们犯了错,即使他们选择了与我们期望不同的道路,我们也应该给予支持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责备或否定。这种放手,是父母智慧的体现,也是对孩子未来人生负责的表现。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附于父母的“乖孩子”。

评分

我从未想过,原来“不开口”也能蕴含如此深刻的教育智慧。这本书,让我颠覆了以往对亲子沟通的许多固有认知。我曾经认为,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我都要事无巨细地插手,都要给孩子“正确”的指引。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很多时候,父母的“不开口”,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和信任。 它让我理解,孩子需要空间去探索,去犯错,去独立思考。父母过度的干预,反而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变得依赖和被动。书中提到的“留白”的艺术,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尝试在一些事情上,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寻找答案。这种放手,虽然过程可能会伴随着担忧,但看到孩子在其中展现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智慧、更长远的方式去爱孩子,去陪伴他们成长。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标题让我有些抵触。总觉得“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听起来像是一种藏匿、一种秘密,这似乎与我一直倡导的透明、开放的家庭教育理念相悖。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才明白它的深刻含义。它并非鼓吹家长对孩子隐瞒一切,而是强调有些话,在不恰当的时机、以不恰当的方式说出来,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伤害。 这本书让我理解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真相”或“道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可能是过于沉重、过于抽象,甚至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例如,关于生活的艰辛、人性的复杂,这些成年人世界的课题,过早地灌输给孩子,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童年的纯真,增加不必要的焦虑。书中提出的“时机”和“方式”的重要性,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我们应该在孩子能够理解的认知水平上,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认识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倾倒我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深刻洞察。

评分

《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界限”这个概念。在我看来,父母与孩子之间,似乎应该没有太多的界限,一切都可以分享,一切都可以讨论。然而,这本书却提醒我,恰恰是过于模糊的界限,有时候会给孩子带来困惑和压力。 它让我思考,有些事情,是属于成年人世界的,是孩子现阶段无法承受或理解的。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经济的压力,或者一些社会上的阴暗面。我们迫切地想让孩子“成熟”,想让他们“懂事”,但这种“懂事”,如果建立在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的烦恼之上,反而会剥夺他们的童年,让他们过早地承担不属于他们的责任。这本书鼓励我们,在理解和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的前提下,为他们设立适当的界限,保护他们纯真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这是一种智慧的爱,一种懂得取舍的教育。

评分

这本《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真是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开明的父母,总是努力和孩子建立平等、开放的沟通,但这本书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那些隐藏在“为你好”背后的不自觉的控制欲和预设的框架。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以及在传递过程中,我是否真的尊重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需求。 我记得书中有提到一个关于“完美父母”的幻象,这个幻象是多么根深蒂固。我们被社会、被文化,甚至被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塑造,总觉得父母就应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应该为孩子铺平一切道路,替他们规避所有风险。然而,这本书却冷静地指出,正是这种“完美”的姿态,剥夺了孩子犯错、学习、成长的机会,也让我们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它鼓励我们放下那种“我必须是完美的”执念,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也允许孩子拥有他们的不完美。这种视角真的让人如释重负,也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爱,或许不是无条件的给予,而是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跌倒,去重新站起来。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教育道路上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我曾经以为,只要我付出足够多的爱和时间,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爱的方式,比爱的多少,更为重要。 它让我看到,在日常的交流中,我无意识地使用了一些“说教”的语言,一些“评判”的语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可能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书中提出的“倾听”和“理解”的艺术,对我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认知。我开始尝试放下自己“父母”的架子,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去与孩子交流,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去理解他们的困惑。这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调整,但这本书给了我清晰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

评分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父母”这个角色。我一直以为,父母就是孩子永远的依靠,永远的保护伞。然而,它却让我看到,父母更应该是一个“引领者”,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控制者”。 它强调了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独立思考,去独立决策,去独立承担。即使他们会犯错,即使他们会经历挫折,这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爱,并非将孩子紧紧地攥在手里,而是给予他们飞翔的勇气和翅膀。这种“不开口”,不是沉默,而是一种智慧的等待,一种对孩子成长规律的信任。这种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评分

读完《不能对孩子开口说的话》,我才真正理解了“为孩子好”这句话的复杂性。我常常以为,父母的经验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就应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过于直接的“经验之谈”,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孩子前行的阻碍。 它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应当由他们自己去书写。我们能做的,是给予支持和引导,而不是替他们做出选择,更不是用我们的经验去“束缚”他们。书中关于“尊重个体差异”的论述,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武断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套用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他们自身的特点和潜力。这种反思,让我对未来的亲子关系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期待。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我反复回想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我曾以为理所当然的教导,那些我自以为是的好意,现在看来,似乎都带上了沉重的色彩。书中关于“期望”的章节,让我触目惊心。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是我们自己未竟的心愿,是我们对社会地位的渴望,是我们对“成功”的定义,而这些,有多少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呢? 我开始意识到,我常常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强加给孩子,用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告诉他们“你应该怎么做”,却很少问他们“你想要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慢下来,去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它提出的“看见”孩子,不是看见他们身上的成绩,不是看见他们符合我期望的模样,而是看见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困惑。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勇气,需要放下我固有的认知模式,重新建立一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亲子关系。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挑战了我对“沟通”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只要我愿意和孩子说话,只要我耐心解释,就是良好的沟通。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输出”,而没有真正地“倾听”。我急于给答案,急于纠正,却忽略了孩子表达时的情绪,忽略了他们真正需要被理解的部分。 书中关于“共情”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去理解他们的立场,即使他们的想法在成年人看来是多么幼稚或错误。我需要做的,不是立刻否定或纠正,而是先给予肯定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然后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导。这需要我们放下成年人的优越感,放下对“正确”的执念,真正地将自己置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