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社会教育观 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
定价:28.00元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407575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站在校园 仰望星空 培养独立思考精神
作品畅销近百万册
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赞誉
内容提要
《我的社会教育观: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是李镇西30年的社会评论精选。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责任和独立思考精神的教育家,李镇西不满足于把自己的视野、思考和实践局限在教育与教学的层面,而是站在人生与社会的高度看待教育,从事教育。他关注窗外、评论时政,付诸热忱的行动,不仅是在行使自己的思想权利,同时也是在身体力行地给师生们示范什么叫人文视野、公民意识和批判精神。
他带领师生们站在校园的芳草地上仰望广袤无垠的星空,他和老师们在用的生命回答着一个对共和国至关重要的问题:把怎样的小公民奉献给未来更加民主的现代化中国。
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提升自我修养的*!
目录
辑 有一种无畏叫巴金
读胡耀邦同志的一封信
有一种无畏叫巴金
“冰心”的含义
面对张志新同志的遗像
永远的斯霞
为什么不能为霍懋征老师举行国葬?
傅雷是如何“病逝”的?
想起了时传祥
祝史铁生先生生日快乐
也说浩然
为韩寒喝彩
第二辑 致敬温总理
教育在线网友致敬温家宝总理
“你要努力工作啊!”
不可夸大的“感谢”和“感动”
从温总理的一个口误说起
“风雨无阻,至死方休”
第三辑 在路上
我和杞县的一段缘
“我是乐山人!”
我们终于生气了
北京,五月的记忆
E网情深
我的一次败经历
投案自首小记
“我也希望过有尊严的生活!”
第四辑 灾难背后
5?12,一篇永远写不完的日记
北川行
再赴灾区
我看“范美忠先跑事件”
请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
一个催人泪下的疑似谎言
第五辑 我为什么要评论“非教育问题”
我为什么要评论“非教育问题”
祖国才60岁?
他们就是“人民”
有多少“奖”可以胡来?
我被“党人”了
看你无耻到几时
第六辑 杂评一
我看“5万元以下不予追究”
“当选”词义之推敲
对不起,我不是名人
代某歌星致歌迷信
表彰会的遗憾
两个小伙子
服务不能“缺斤短两”
第七辑 杂评二
“看客”与“说客”
大事、小事与实事
假如田永亮是小学生……
感动之余的疑问
先教育谁?
如果没有暗中摄像……
如此“保险”
我烦“信”骚扰
第八辑 追求与感动
我的感动观
我的政治追求
民主的真义
我再次被崔永元点燃“《》情结”
从黑纽扣到青天白日
诚实对待历史
“儒学”能够“救中国”?
第九辑 另眼看世界
我看克林顿绯闻
关于叶利钦的漫想
“政治文明”的两个注脚
作者介绍
李镇西,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1982年3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四川省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曾短暂担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文摘
序言
《我的社会教育观》这本书,就像一个“思想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李镇西老师的评论,之所以能够穿越30年的时光,依然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他对“人”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持续关怀。他谈论教育,不仅仅是从制度、技术层面入手,更是从人的情感、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出发。他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紧密地围绕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何让他们成为更完整、更自由、更有创造力的人。我特别喜欢他书中那些充满诗意的叙述,那些对教育细微之处的捕捉,那些对生命美好瞬间的赞美。这种诗意的表达,让他的思想,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是精神的启迪,是灵魂的浸润。它鼓励我,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从而真正地践行教育的真谛。
评分作为一个关注教育公平议题的读者,李镇西老师的《我的社会教育观》无疑是一座宝藏。书中对教育公平的论述,并非流于空泛的口号,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他从多个角度,包括城乡教育差距、贫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不同教育模式的优劣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他对“起点公平”的强调,认为真正的教育公平,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在接受教育前就存在的巨大差异。他的批判,直指那些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深层原因,例如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教育投资的片面性等等。读到这些文字,我常常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推动教育公平尽一份力的信念。李老师的文字,有一种能够唤醒良知和激发行动的力量。他不是简单地抱怨,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这本书让我看到,教育公平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每一个个体、每一个机构的努力,逐步实现的现实目标。它也让我明白,作为普通读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播他的思想,来为教育公平贡献微薄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以时间线索或者某个单一主题来组织,而是以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思想碰撞的方式呈现。李镇西老师的30年社会评论,如同他个人思想成长的年轮,每一篇评论都凝结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我喜欢他在书中处理现实问题时展现出的那种“不回避、不粉饰”的勇气。无论是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尖锐批评,还是对应试教育体制弊端的深刻剖析,亦或是对社会价值观扭曲的忧虑,他都以一种冷静而富有建设性的姿态,层层剥开问题的本质。他的语言,极具穿透力,能够瞬间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思想家,并非一定要用晦涩的语言来包装自己,相反,最深刻的洞察,往往能够用最简洁、最真诚的语言表达出来。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提出的问题所点醒,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在他的笔下,都显现出了别样的意义和值得深思的维度。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身处的社会,也照出了我们作为个体,在其中应有的位置和责任。它鼓励我不仅仅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要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参与者。
评分《我的社会教育观》这本书,以其高度的现实关怀和前瞻性的思考,让我对中国当下的教育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李镇西老师的文字,并非那种一味指责和抱怨的论调,而是充满了建设性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根植于我们教育实践的现实土壤,他提出的每一个建议,也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提出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所触动。他所描绘的理想教育图景,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创造力的尊重,以及对个体独特价值的肯定。这种理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他对大量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过程。李老师的30年评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关注教育的社会成员,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实现更加公平、更富活力的教育而奋斗。
评分李镇西老师的评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有人情味”的关怀。在阅读《我的社会教育观》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谈论教育,总是离不开“人”——活生生的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困惑。他对那些被应试教育压抑的孩子,对那些在不公平环境中挣扎的孩子,充满了怜惜和共情。他的文字,就像是为这些孩子写下的情书,充满了理解和支持。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贯穿了他30年的评论生涯。我记得其中有几篇,他讲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那些充满智慧的互动,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教育最动人的一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心灵的沟通,是人格的塑造,是潜能的激发。李老师提醒我们,在追求教育的功利性目标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那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这种人文关怀,使得他的思想,既有深刻的理论高度,又有温暖人心的力量,能够触及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关于“公民意识”的塑造。李镇西老师并非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象牙塔内,他的思考,始终与广阔的社会议题紧密相连。他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往往能够上升到对社会制度、文化价值、政治生态的层面。他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困境,往往是社会整体困境的缩影。因此,他的评论,也常常能够超越教育的范畴,触及到我们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识。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现状,敢于为弱者发声。这种勇气和担当,让我深受鼓舞。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也在进行一场公民责任的洗礼。它让我明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而是应该积极地去了解,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为之付出努力。李老师的30年评论,就是他以笔为剑,为社会进步而战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学习公民参与的绝佳范本。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教育改革和深度思考社会问题的读者,拿到《我的社会教育观 李镇西30年社会评论集萃》这本书,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李镇西老师的名字,在我接触教育理论的初期就已如雷贯耳,他的文章总能触及痛点,直指人心,引发思考。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他30年教育理念和社会洞见的绝佳机会。我翻开书页,首先被吸引的,并非某个具体的案例,而是李老师文字中那种一以贯之的关怀和人文情怀。他写教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堆砌,而是饱含着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我仿佛能看到他在课堂上,在与学生交流时,那种循循善诱,又充满力量的眼神。这本书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李老师作为教育家的思考,更是一位公民对社会进步的深切忧虑和不懈追求。他对教育的每一个论断,都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现实,他批判的,往往是阻碍教育公平、扼杀个体创造力的制度性困境;他倡导的,则是回归教育本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而真诚的对话,他的话语,有时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有时又如惊涛拍岸,振聋发聩,总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辨。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会是我案头的常备,更会成为我反思和实践教育的强大精神支撑。
评分李镇西老师的文字,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感”。这种力量,并非来自激昂的口号,而是源于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良知的坚守,以及对生命的深切敬畏。在《我的社会教育观》中,我看到了他30年里,始终如一地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关注人的成长。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敏锐触角,捕捉着社会变迁中的种种细微之处,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他的评论,往往能够直击问题的要害,触及社会深层的矛盾。然而,他并非一个冷酷的批判者,他的批判,始终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类尊严的维护。读他的书,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振奋,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让我相信,即使在充满挑战和困境的时代,只要我们坚持思考,坚持发声,坚持追求,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公民的书,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足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评分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读者,我深知一本好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信息,更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多少沉睡的思考。李镇西老师的《我的社会教育观》正是这样一本令人振奋的书。他的30年社会评论,如同一部关于中国教育变迁的史诗,又如同一曲关于生命成长的颂歌。我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看到了一个教育家对教育理想的执着,更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成长最真挚的关怀。他对于教育问题的剖析,总是那么鞭辟入里,他对于教育理想的描绘,总是那么触动人心。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对生命的唤醒,是对灵魂的塑造,是对未来的投资。它鼓励我,不仅要关注教育的宏观层面,更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节奏。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思考和行动方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李镇西老师那种“与时代同行”的智慧。他的30年社会评论,不仅仅是他个人思想的记录,更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生动注脚。他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和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提出自己的见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探索,到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教育挑战,再到当下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着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他在书中对于“教育的本质”的反复追问。他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迷失教育的初心,不能被功利主义所裹挟。他所倡导的教育,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生命,回归自由的教育。这种思想,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能够帮助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自己清晰的定位,并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