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谓词抽象研究 | 作者 | 魏燕侠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111737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谓词抽象的思想应用于逻辑和哲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在逻辑领域,通过引入谓词抽象这一具体的技术,突破了模态逻辑领域Herbrand 定理研究的难题,从而为模态自动定理证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哲学领域,通过将谓词抽象思想应用于相关哲学问题的研究,延续了哲学研究中的逻辑分析传统。 |
| 作者简介 | |
| 魏燕侠,2008 年获南开大学逻辑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014 年曾公派访学美国Iowa 大学。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福建省教育厅A 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曾入选2013 年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百名学者培育计划”,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专业杂志二十余篇。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看到《{RT}谓词抽象研究》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了一幅严谨的学术图景。魏燕侠这个名字,加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招牌,预示着这是一本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分量和影响力的著作。9787520111737这个ISBN号码,更是为它增添了一份实体感和严肃性。我对于“谓词抽象”这个概念非常着迷,它似乎触及到了语言哲学和形式逻辑的根本问题。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能在于探索如何从各种具体的、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谓词)中,提炼出其背后更本质、更具普遍性的逻辑结构和语义范畴。这或许涉及到对自然语言中各种句式、词语含义的深度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分析转化为一种可操作、可计算的抽象模型。我设想作者可能会运用大量的逻辑符号、公理系统,或者是在借鉴相关领域(如计算语言学、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构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谓词”的范畴,以及“抽象”的具体过程和标准是什么。它是否能够为解决自然语言理解中的歧义性、多义性等难题提供新的思路?抑或是为构建更智能的知识表示和推理系统打下理论基础?这本围绕“谓词抽象”展开的研究,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探索可能性的学术空间。
评分近期在浏览学术出版物时,《{RT}谓词抽象研究》这部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魏燕侠,配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出版背景,再加上9787520111737这个ISBN,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充满了期待。我个人一直对语言的底层逻辑以及信息表达的本质有浓厚的兴趣,而“谓词抽象”这个主题正触及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我初步构想,这本书可能致力于解决如何从具体、多样的陈述性语词(即谓词)中,剥离出其共性本质,形成一种更为精炼、更具概括性的表示方法。这或许涉及到对语义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探索。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的理论建构,例如如何定义不同类型的谓词,如何设计一套系统化的抽象规则,以及如何验证这种抽象的有效性。更进一步,我猜想作者可能还会探讨这种“谓词抽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比如在知识表示、智能问答系统、或者跨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信息是如何被组织和传递的,并且能够启发我们在构建更强大的智能系统时,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谓词信息。
评分最近在书店里偶然翻到这本书,{RT}谓词抽象研究-魏燕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20111737。我并非专业人士,但“谓词抽象”这几个字眼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对哲学和逻辑学的交叉领域一直颇感兴趣,而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样一个研究方向。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关于“谓词”的初步概念,比如在句子中充当“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的角色,是对主语进行描述的部分。而“抽象”则意味着从这些具体的描述中提炼出共性的、普遍的规律。我设想这本书可能是在探讨,如何将各种不同表述的谓词,通过某种形式化的方法,归纳成一个更精简、更通用的抽象模型。这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或者为构建更强大的逻辑推理系统提供基础。这本书的出版社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让我觉得它不太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纯理论著作,而是可能兼顾理论深度与一定的可读性,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比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或者知识工程等领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魏燕侠是如何界定“谓词抽象”的,它有哪些具体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它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充满了好奇。{RT}谓词抽象研究-魏燕侠,光看名字就觉得信息量很大,而且出版社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严谨和有深度。9787520111737这个ISBN号,虽然不是评价内容的直接线索,但它代表着这本书是一本正规出版物,是有经过编辑和出版流程的。我尤其被“谓词抽象”这个词组吸引。在我的理解中,谓词(predicate)在逻辑学、语言学或者计算机科学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描述了事物的属性或关系。而“抽象”则意味着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提炼和概括。将两者结合,“谓词抽象”听起来像是在探讨如何从具体的谓词表达中提取出更普遍、更本质的规律和模型。这可能涉及到大量的理论推导、概念的界定和方法的论证。我设想着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形式逻辑的符号系统,或者是分析自然语言中复杂句式的结构,甚至是探索人工智能领域中知识表示和推理的基石。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语言、逻辑或计算的深层机制,并且能够为我的学术研究或个人兴趣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启发。我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其中,领略作者魏燕侠教授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成果。
评分在我的书架上,我总喜欢摆放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RT}谓词抽象研究-魏燕侠,这个书名就属于这一类。当我看到它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且有着9787520111737这个ISBN时,我知道我遇到了一本值得深入品读的作品。我对“谓词抽象”这个概念感到格外好奇。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谓词”是描述主体属性或与其他实体关系的核心部分,而“抽象”则是从具体到普遍的认知过程。将两者结合,我便可以推测,这本书可能是在探讨如何将日常语言中纷繁复杂的谓词表达,通过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提炼出其背后更基础、更本质的逻辑骨架。我设想,这可能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作者对语言结构、逻辑规则以及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深刻的洞察。这本书或许会深入分析不同语言中的谓词现象,探讨它们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共性与差异,并提出一种普适性的抽象框架。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认识语言和思维的方式,或许还能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找到一些启示。我特别好奇作者魏燕侠将如何处理那些模糊、含糊不清的谓词表达,以及他的“抽象”方法是否能够兼顾严谨性与灵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