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人文小史(绝版的民国小书馆,中国文化的家谱)
定价:22.00元
作者:叶鋆生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15402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民国小书馆: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谱
内容提要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目录
章文字
节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节文字的构造与六书
第二章书籍
节书籍的目录
第二节书籍的部类
第三节书籍的印刷
第三章书道
节书体
第二节书法
第三节书学
第四节书品
第五节书家传与短评
第四章宋以前的绘画
节画体
第二节画法
第三节画学
第四节画品
第五节画家传与短评
第五章宋以后的绘画
节宋后绘画演化的大势
第二节宋后的山水花鸟画
第六章文学的变迁
节文学创始的时代
第二节词藻流行的时代
第三节理论文流行的时代
第四节词藻与理论文并行的时代
第七章小说与戏曲
节小说的演进
第二节戏曲的变迁
第八章史学的变迁
节春秋战国的史学
第二节两汉及三国时代之史学
第三节两晋及南北朝时代的史学
第四节唐宋两代的史学
第五节元明两代的史学
第六节清朝一代的史学
第九章经学的变迁
节今文学派的经书编纂说
第二节经学传统的功劳者
第三节汉武帝经学的采用
第四节古文学派兴起
第五节郑玄的今古文学统一
第六节南学与北学
第七节唐太宗的经学统一
第八节宋代经书注释的交迭
第九节明成祖五经大全的敕修
第十节清朝经学的复兴及其四变
主要参考书
作者介绍
叶鋆生,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人事漫漶,其人其行已不为人知。从零星的史料看,推测他应是福建建瓯人。福建多出才子,建瓯更是“八闽首府”,朱熹老夫子与建瓯渊源颇深,人文荟萃极盛。叶先生长于斯,亦必有这里的河山人物之润,所以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眼下这册《中国人文小史》,另一册是《中国历代文学变迁的鸟瞰》。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人文小史》真如同一株在尘封中被重新发掘的古老灵芝,散发着独特的墨香和智慧的光泽。初次捧在手里,就被它那略显斑驳的封面和质朴的纸张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民国年代。翻开扉页,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的笔触严谨而不失温情,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脉络娓娓道来。他没有采用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一种亲切的“家谱”叙事方式,勾勒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图景。从诸子百家的思想萌芽,到唐诗宋词的璀璨绽放,再到近现代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每一页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见。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老者围炉夜话,听他细数祖先的荣耀与智慧,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即便书名提及“绝版”,但它所承载的价值却从未褪色,反而因其稀缺性而更显珍贵。它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停下来,审视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评分初读《中国人文小史》,最大的感受便是其“亲切感”。这本书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朴实的语言,向你讲述家族的过往。作者将中国文化的演变比作一部“家谱”,这个比喻恰到好处,让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信息,变得生动而 relatable。他没有刻意追求学术上的奇谈怪论,而是专注于梳理那些真正塑造了中国文化面貌的“主干”和“分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作者的某个观点而恍然大悟,又因为他讲述的某个历史故事而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中国文化”,并非是静止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生长、不断演化的有机体。它经历了无数次的融合、冲突与创新,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面貌。它让我对“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且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而获得不同感悟的佳作。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中国人文小史》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那份“老派”的质感。书页泛黄,装帧简洁,没有丝毫花哨的设计,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读起来,仿佛不是在阅读一本现代出版的书籍,而是在翻阅一位长辈珍藏多年的旧稿。书中所述,并非宏大叙事的历史画卷,而是如同细密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中国文化肌体中那些最动人、最根本的脉络。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他将那些庞杂的概念和纷繁的事件,巧妙地串联成一幅清晰的“家谱”图,让我们能够轻松地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一代代传承、演变,又如何相互影响的。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关键人物和思想的解读,总能触及到核心,并且提供独到的视角,让人豁然开朗。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启迪,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这个概念,不再是模糊而遥远的印象,而是充满了具体的人物、鲜活的思想和生动的实践。它让我觉得,自己也成为了这条文化长河中的一员,与古圣先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当我翻开《中国人文小史》这本书时,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但这种气息并非令人望而却步,反倒是一种温和的吸引力。书中的内容,如同作者所言,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一种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进程、思想演变,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就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核心脉络。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的艺术高峰,再到近现代的文化思潮,作者都做了精彩的梳理和解读,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演进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史料的翔实,更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去连接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敬畏,少了一份隔阂,仿佛与那些伟大的先贤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中国人文小史》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书本本身的物质形态。它所蕴含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深度,着实令人惊叹。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描绘成一幅动态的“家谱”,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流传千古的哲学思想、艺术形式、道德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彼此呼应,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文明”。他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但也没有让那些复杂的叙事压垮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反,他总能抓住事件的精髓,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并时不时地穿插一些有趣的典故和个人见解,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零散的片段,上升到了一个更为系统、更为宏观的层面。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独立的文化现象,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根系,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它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