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人文小史(絕版的民國小書館,中國文化的傢譜)
定價:22.00元
作者:葉鋆生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154027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民國小書館: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的傢譜
內容提要
《小書館》係列叢書,收入20世紀初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文史作品。名為“小”,意味著篇幅小,使讀者在短時間內可獲得一方麵的知識精粹;即便是大論題,也會找小的切入口,具體而微,從小處著眼談大問題,使閱讀饒有趣味。本係列擬齣版100多種,首輯收入十本。《中國人文小史》可謂是一部中國文化的傢譜。它以細緻的筆觸勾勒齣中國文化清晰的文脈,為每一個想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圖。讀這樣的書,如風之入鬆、魚之進水,能讓你感受到天地之間的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氣和神韻。
目錄
章文字
節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節文字的構造與六書
第二章書籍
節書籍的目錄
第二節書籍的部類
第三節書籍的印刷
第三章書道
節書體
第二節書法
第三節書學
第四節書品
第五節書傢傳與短評
第四章宋以前的繪畫
節畫體
第二節畫法
第三節畫學
第四節畫品
第五節畫傢傳與短評
第五章宋以後的繪畫
節宋後繪畫演化的大勢
第二節宋後的山水花鳥畫
第六章文學的變遷
節文學創始的時代
第二節詞藻流行的時代
第三節理論文流行的時代
第四節詞藻與理論文並行的時代
第七章小說與戲麯
節小說的演進
第二節戲麯的變遷
第八章史學的變遷
節春鞦戰國的史學
第二節兩漢及三國時代之史學
第三節兩晉及南北朝時代的史學
第四節唐宋兩代的史學
第五節元明兩代的史學
第六節清朝一代的史學
第九章經學的變遷
節今文學派的經書編纂說
第二節經學傳統的功勞者
第三節漢武帝經學的采用
第四節古文學派興起
第五節鄭玄的今古文學統一
第六節南學與北學
第七節唐太宗的經學統一
第八節宋代經書注釋的交迭
第九節明成祖五經大全的敕修
第十節清朝經學的復興及其四變
主要參考書
作者介紹
葉鋆生,生卒年不詳,由於年代久遠,人事漫漶,其人其行已不為人知。從零星的史料看,推測他應是福建建甌人。福建多齣纔子,建甌更是“八閩首府”,硃熹老夫子與建甌淵源頗深,人文薈萃極盛。葉先生長於斯,亦必有這裏的河山人物之潤,所以他寫瞭兩本書,一本是眼下這冊《中國人文小史》,另一冊是《中國曆代文學變遷的鳥瞰》。
文摘
序言
初讀《中國人文小史》,最大的感受便是其“親切感”。這本書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最樸實的語言,嚮你講述傢族的過往。作者將中國文化的演變比作一部“傢譜”,這個比喻恰到好處,讓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信息,變得生動而 relatable。他沒有刻意追求學術上的奇談怪論,而是專注於梳理那些真正塑造瞭中國文化麵貌的“主乾”和“分支”。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作者的某個觀點而恍然大悟,又因為他講述的某個曆史故事而心潮澎湃。這本書讓我明白,所謂的“中國文化”,並非是靜止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不斷生長、不斷演化的有機體。它經曆瞭無數次的融閤、衝突與創新,纔形成瞭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豐富多彩的麵貌。它讓我對“傳承”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創新”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會隨著閱曆的增長而獲得不同感悟的佳作。
評分當我翻開《中國人文小史》這本書時,一股濃鬱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但這種氣息並非令人望而卻步,反倒是一種溫和的吸引力。書中的內容,如同作者所言,是一部中國文化的“傢譜”,它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以一種清晰而富有邏輯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夠將復雜的曆史進程、思想演變,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錶達齣來,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就能領略到中國文化的核心脈絡。從先秦諸子的百傢爭鳴,到唐詩宋詞的藝術高峰,再到近現代的文化思潮,作者都做瞭精彩的梳理和解讀,讓我對中國文化的演進有瞭更為全麵和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其史料的翔實,更在於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它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悟,去連接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與我們當下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華文化多瞭一份敬畏,少瞭一份隔閡,仿佛與那些偉大的先賢進行瞭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當我拿到這本《中國人文小史》時,最直觀的感受是它那份“老派”的質感。書頁泛黃,裝幀簡潔,沒有絲毫花哨的設計,卻自有一種沉靜的力量。讀起來,仿佛不是在閱讀一本現代齣版的書籍,而是在翻閱一位長輩珍藏多年的舊稿。書中所述,並非宏大敘事的曆史畫捲,而是如同細密的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中國文化肌體中那些最動人、最根本的脈絡。作者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他將那些龐雜的概念和紛繁的事件,巧妙地串聯成一幅清晰的“傢譜”圖,讓我們能夠輕鬆地理解中國文化是如何一代代傳承、演變,又如何相互影響的。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關鍵人物和思想的解讀,總能觸及到核心,並且提供獨到的視角,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啓迪,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文化”這個概念,不再是模糊而遙遠的印象,而是充滿瞭具體的人物、鮮活的思想和生動的實踐。它讓我覺得,自己也成為瞭這條文化長河中的一員,與古聖先賢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
評分這本《中國人文小史》真如同一株在塵封中被重新發掘的古老靈芝,散發著獨特的墨香和智慧的光澤。初次捧在手裏,就被它那略顯斑駁的封麵和質樸的紙張所吸引,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迴到瞭那個風雲激蕩的民國年代。翻開扉頁,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作者的筆觸嚴謹而不失溫情,將中華文明數韆年的脈絡娓娓道來。他沒有采用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一種親切的“傢譜”敘事方式,勾勒齣瞭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圖景。從諸子百傢的思想萌芽,到唐詩宋詞的璀璨綻放,再到近現代的文化碰撞與融閤,每一頁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深刻的洞見。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博學的老者圍爐夜話,聽他細數祖先的榮耀與智慧,感悟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魅力。即便書名提及“絕版”,但它所承載的價值卻從未褪色,反而因其稀缺性而更顯珍貴。它不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能夠停下來,審視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嚮何方。
評分這本《中國人文小史》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書本本身的物質形態。它所蘊含的知識體係和思想深度,著實令人驚嘆。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中國文化的發展演變,描繪成一幅動態的“傢譜”,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些流傳韆古的哲學思想、藝術形式、道德觀念,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生根發芽,又如何彼此呼應,最終形成瞭我們今天所說的“中華文明”。他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但也沒有讓那些復雜的敘事壓垮讀者的閱讀興趣。相反,他總能抓住事件的精髓,用簡潔明瞭的語言將其闡釋清楚,並時不時地穿插一些有趣的典故和個人見解,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樂趣。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從零散的片段,上升到瞭一個更為係統、更為宏觀的層麵。我開始意識到,那些看似獨立的文化現象,其實都來自於同一個根係,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特質。它讓我對自己的文化根源有瞭更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