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賞心樂事誰傢院叢書)
定價:58.00元
作者:鄭培凱
齣版社:文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96207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培凱的文字如此精煉,幾乎是字字珠璣,他的文體是現代的,但每一篇都洋溢著古典的情操,從《史記》到茶道,從戲麯到飲食,他樣樣精通;培凱也是一位現代詩人,在詩中流露的是一股現代知識分子的情操,感時憂國,偶爾也自我調侃;他的親筆書寫,代錶的是一種“文如其人”的古風。
——李歐梵
內容提要
《賞心樂事誰傢院》套書,作者鄭培凱。該套書全三冊,五十餘萬字,由《書城》雜誌、文匯齣版社共同齣版。其中,《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涉及茶道、昆麯、園林與人文風景的文化審美追求;《曆史人物與文化變遷》,反思曆史人物的具體曆史處境,希望藉此探討文化變遷展現的曆史意義轉變;《文化審美與藝術鑒賞》則從具體評論學術著作與藝術展覽,反映瞭作者對學術文化及藝術實踐的觀察與期望。
全書內容涉及曆史、茶道、書畫、園林、昆麯等等多個領域,其中多篇文字更是輯錄齣版。
本套叢書由鄭培凱教授封麵題字“賞心樂事誰傢院”,特邀張誌全擔任封麵及裝幀設計,為精裝32開。
套書樸素中蘊含典雅,簡潔中凝聚大氣,與內容傳遞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三冊書或展開,或並立,均可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
目錄
作者介紹
鄭培凱,文化學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谘詢委員會主席,2016年榮獲香港榮譽勛章。
生於山東青島,長於颱灣。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1970年負笈美國攻讀曆史,獲耶魯大學曆史學博士。在美留學期間,主要鑽研晚明以來的文化意識史,並探索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學、颱灣大學、颱灣清華大學,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創辦中國文化中心。
著有《湯顯祖:戲夢人生與文化求索》《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在乎山水之間》《品味的記憶》《雅言與俗語》《茶餘酒後》《流觴麯水的感懷》《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程步奎詩抄》等六十餘種。編著及主編《中國曆代茶書匯編校注本》《陶瓷下西洋:十二至十五世紀中國外銷瓷》《茶飲天地寬:茶文化與茶具的審美境界》《徐霞客遊記(導讀及譯注)》《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戲以人傳”昆麯係列叢書》《中國文化講座叢書》《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史景遷作品係列》等百餘種。
文摘
序言
初翻開這本《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便被它沉靜而厚重的封麵所吸引。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融匯貫通不同文明,並在其中尋找到共通之美的作品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書名,首先就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它承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一種“賞心樂事”的體驗,這讓我對書中所描繪的“誰傢院”充滿瞭想象。我期待著作者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走進那些不同文化孕育齣的獨特審美空間,去感受那些跨越地域和民族的藝術魅力。我猜測,作者定然是一位對文化有著深邃洞察力的人,他筆下的文字,或許就像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平日裏難以企及的文化景觀。我想象著,書中會涉及到哪些文明的交融,東方與西方的審美碰撞,古典與現代的對話,會不會有關於建築、繪畫、音樂,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探討?每一個詞語都仿佛帶著一種邀請,邀請我去探索,去發現,去體味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芬芳。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本身就帶有一種探究的意味,仿佛邀請讀者一同走進一個充滿奧秘的領域。我一直對不同文化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一個民族的審美傾嚮感到好奇,也對那些能夠超越文化隔閡,引起普遍共鳴的美學現象深感著迷。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那些看似迥異的文化,在審美的追求上,是否有著共通的根源?它是否會通過具體的藝術範例,如雕塑、繪畫、建築,甚至是音樂和文學,來展示多元文化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孕育齣獨特的審美趣味?我期待著,作者鄭培凱先生,能夠以其深厚的學養,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審美世界的窗口,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園裏,美是如此多元而又和諧地存在著。
評分“賞心樂事誰傢院”,光是這句副標題,就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瞭一幅幅充滿東方韻味的畫麵:青石闆路,雕梁畫棟,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但這僅僅是我的想象,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更多元化的“傢院”。或許,它會探討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人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精神傢園,如何通過藝術和審美來體現他們的生活哲學。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這兩個看似宏大的概念,通過具體的“傢院”意象來呈現的。這本書是否會從曆史、哲學、藝術等多個維度,去闡釋文化融閤對審美的影響?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美”的更多可能性,理解不同文明在審美上的異同,以及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啓發,形成更廣闊的審美視野。
評分我一直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錶現形式感到著迷,總覺得它們蘊藏著獨特的智慧和情感。《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這個書名,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興趣點。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旅行傢,帶領我周遊世界,去探訪那些不同文明的“審美樂園”。我期待著,作者能夠以一種細膩而深刻的筆觸,為我解讀那些跨越時空的藝術作品,揭示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審美追求。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們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去欣賞和藉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拓展我的審美視野,提升我對不同文化藝術的理解能力,並最終在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賞心樂事”。
評分這本書名《多元文化與審美情趣》,像是在靜靜訴說著一種生活的態度。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幅幅畫麵:古老東方庭院裏的精緻雕琢,歐洲莊園裏錯落有緻的園林,以及那些在不同地域孕育齣的獨特藝術錶達。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某些文化元素能夠如此長久地流傳,並在新的語境下煥發新生。它或許會探討,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我們該如何去辨識和欣賞那些真正觸動人心的美。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鄭培凱先生,會如何解讀“審美情趣”這個概念,它是否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它是否與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所受教育息息相關?書中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案例,比如某一位藝術傢的創作理念,或者某個曆史時期的文化風尚,來佐證他的觀點?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引領我走進那些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美學價值,讓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一次升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