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
定價:49.00元
作者:肖淩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74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阿拉伯傳統文化是否等同於伊斯蘭傳統文化?相信這個問題睏擾瞭很多人。本書在闡釋二者關係的基礎上,以清晰的論述和簡練的語言,就阿拉伯固有文化在阿拉伯文化傳統中的地位、中世紀的阿拉伯文化成就瞭舉世矚目的輝煌曆史、“豪俠”“寬容”“樂觀”“務實”“調和”各特質與阿拉伯固有文化的關係等問題展開討論,對於瞭解阿拉伯文化有的助益。
目錄
緒 論
一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內涵
二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意義
三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現狀
四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方法
章 宗派主義
一 語言學視角下對部落(集體)的重視
二 部落生活中的宗派主義:“‘外人’和‘敵人’是同義詞”
三 發達的宗譜學
四 宗派主義的存續
第二章 豪俠精神
一 牢不可破的好戰心理
二 贊美犧牲、崇尚慷慨
三 自由不羈的靈魂
第三章 發散式思維與散漫性格
一 時間的知覺:片段式的零散性
二 詩歌的繁榮:頓悟型、發散式的思維特徵
三 個人主義:“不馴服”的個人
第四章 享樂主義與樂觀精神
一 阿拉比亞人具有享樂主義性格
二 樂觀精神:“睏難的事或許會變得容易”
第五章 現實主義與務實精神
一 重視行動力
二 崇尚堅韌與忍耐
三 提倡勤儉
四 重商:追求物質財富
第六章 調和與多元精神
一 阿拉伯語:西方重邏輯的外在形式與東方直覺式的思維內質
二 好學、崇知:“求知哪怕遠中國”
三 對“他者”文化持寬容態度
結 論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介紹
肖淩,女,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學院院長、教授、阿拉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1996年9月-2000年6月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本科畢業,獲得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9月-2002年6月敘利亞大馬士革文學院國傢公派留學生;2000年9月-2003年3月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9月-2010年6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2008年12月-2009年5月埃及開羅大學師範學院間互換奬學金留學生。2003年3月至今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係教師;2010年11月2014年6月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校)辦副主任;2012年4月起擔任國彆和區域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主任;2012年起任中國中東學會會員;2013年4月起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阿拉伯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2014年6月至今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係係主任、阿拉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領域為阿拉伯文化、當代阿拉伯思想與思潮、當代阿拉伯國際問題、阿拉伯語語言教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阿拉伯文化中“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微妙張力的解讀。在許多西方視角下的文化研究中,常常將阿拉伯文化簡單地歸類為高度集體主義的社會,強調傢族、部落、社群的紐帶。然而,《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則更精細地辨析瞭這種集體主義的內在邏輯,以及在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個人主體意識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作者通過對阿拉伯社會中各種權力關係的分析,對傢庭觀念的演變,以及對個體在社會評價體係中的定位等方麵的深入剖析,展現瞭一個遠比刻闆印象更為生動和多元的阿拉伯社會圖景。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榮譽感”的章節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貫穿阿拉伯人日常生活和行為準則的強大驅動力,它如何在傢庭、社會交往乃至政治生活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這本書給齣瞭令人信服的解釋。這種對文化內部復雜性的精準把握,讓我對阿拉伯世界的理解不再是單一的平麵。
評分讀完《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阿拉伯世界深層肌理的大門。以往我對阿拉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新聞報道中的地緣政治衝突,或者是一些零散的關於宗教、服飾的碎片信息。這本書則係統地、深入地挖掘瞭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正構成阿拉伯民族身份認同的文化基因。它不像很多速成的介紹性讀物那樣流於錶麵,而是從曆史的縱深、地理的限製、宗教的影響以及社會結構的演變等多個維度,層層剝繭,揭示瞭阿拉伯文化獨特而復雜的形成過程。作者在論述時,旁徵博引,不僅引用瞭大量一手史料和學術研究,還融入瞭對當地風俗習慣、藝術錶現、文學傳統等細緻入微的觀察,使得整本書充滿瞭知識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溫度。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飽學之士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他循循善誘,引導你一步步理解阿拉伯世界為何如此,又是如何走到今日。即便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啓發和滿足。
評分這本書最令我拍案叫絕之處,在於其對阿拉伯文化與宗教之間復雜關係的辨析。很多時候,我們將阿拉伯文化直接與伊斯蘭教劃等號,認為宗教是塑造阿拉伯文化唯一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則對此進行瞭更為 nuanced 的審視。它承認伊斯蘭教在阿拉伯曆史和文化形成過程中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但同時也強調,阿拉伯文化本身具有悠久的曆史積澱,並在吸收和融閤瞭其他文明的影響後,形成瞭獨具特色的文化體係。書中對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實踐,對宗教經典在社會規範中的作用,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宗教觀念所經曆的挑戰和演變,都進行瞭細緻的論述。它讓我明白,宗教是理解阿拉伯文化的一把重要鑰匙,但絕非全部。這種審慎而辯證的分析,打破瞭我之前的某些固有認知,也讓我對阿拉伯文化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對阿拉伯文學與藝術如何承載和傳遞文化價值的精彩闡述。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將文學、詩歌、音樂、建築等藝術形式視為解讀阿拉伯民族精神世界的鑰匙。作者通過分析不同曆史時期代錶性的文學作品,展現瞭阿拉伯人在麵對變遷時的思考、情感的錶達,以及對宇宙、人生意義的追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阿拉伯詩歌的論述,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宣泄、哲理的傳遞,以及對美學的極緻追求。那種對語言的精妙運用,對意象的深刻營造,都深深地打動瞭我。同時,書中對阿拉伯書法、幾何圖案等視覺藝術的解讀,也讓我看到瞭阿拉伯文化中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就必須深入他們的藝術土壤,因為在那裏,他們的靈魂纔能得到最真實的呈現。
評分通讀《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後,我最大的收獲是它賦予瞭我一種審視世界文化的新視角。在當今全球化浪潮中,我們很容易傾嚮於用一種普適性的,甚至是西方中心主義的眼光去看待其他文化。然而,這本書卻像一麵棱鏡,摺射齣阿拉伯文化獨有的光彩。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尊重與好奇的態度,他並沒有試圖將阿拉伯文化“翻譯”成我們熟悉的模式,而是引導讀者去體會它自身獨特的邏輯和價值。這種對文化多樣性的深刻認知,以及對異質文化保持開放心態的重要性,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文明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力,都有其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尊重的價值。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更加開闊,也更加懂得如何以一種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麵對差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