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定价:69.80元
作者:〔法〕维诺克,吕一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3000716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崇尚自由、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因患咽喉痛而蓄满胡须的雨果,陷于狂热偏执爱情中不能自拔的奥古斯特·孔德,一生仕途不顺而处处遭人奚落的司汤达……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一个个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僵化的史料背后的知识分子变成鲜活的人物回到了人们的阅读视野。作者就是这样将深邃的思想史与感性的生活融为一体,在铺陈法国19世纪精英知识分子生活常态的基础上,构建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捍卫个人和集体的**原则—— 自由的图景。
诚然,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盘踞学界领地的现在,19世纪是一个常因充满狂热理想而让人诟病的世纪,然而作者依然用充满敬佩之情的笔调展示出这些精英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朽贡献,既让尘封的思想历史的时空,又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新的视角,因此本书**是一部别具风采的法国19世纪知识分子史。
内容提要
血雨腥风的历史平台上,知识分子如何捍卫自由之原则?桎梏横行的年代里,怎样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以动荡不安的19世纪的法国作为解读的背景,通过描述维克多·雨果、乔治·桑、马尔所克等活跃于各个时期的精英知识分子坚持不懈的斗争历程,彰显出法国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风起云涌的斗争氛围、针锋相对的笔墨论战和悲欢离合的生活际遇交织成一幅既有生活质感又充满睿智思想内涵的历史画卷……
目录
导言
编 从“百日”到七月王朝的倾覆
1.三位历史的追寻者:夏多布里昂、龚斯当与基佐
2.一位不屈服的保王分子
3.邦雅曼·龚斯当与自由主义反对派
4.人民的自由派:库里埃与贝朗瑞
5.基佐与“空论派的长靠背椅”
6.维克多·雨果:向左转的浪漫主义
7.1830年革命
8.上帝与自由
9.圣西门的时代
10.亨利·贝尔:法国领事
11.法郎斯泰的乌托邦
12.托克维尔在美洲
13.巴尔扎克创办《巴黎评论》
14.欧仁·苏揭开《巴黎的秘密》
15.“创造”了工人阶级的女子:弗洛拉·特丽斯当
16.“全身心投入政治的”乔治·桑
17.亨利·海涅、卡尔·马克思:在巴黎的德国人
18.蒲鲁东致信“亲爱的马克思先生”
19.米什莱、基内与密茨凯维奇:在法兰西公学喧哗
20.通过历史回归革命:拉马丁
21.基佐的失败
第二编 从1848年革命到第二帝国的终结
22.1848年:人人出场
23.维克多·雨果成为共和派
24.奥古斯特·孔德的遗嘱
25.官司缠身的福楼拜与波德莱尔
26.路易·弗约:“基督的田径运动员”
27.《悲惨世界》的冲击
28.勒南引爆炸弹
29.蒲鲁东的离别
30.皮埃尔·拉鲁斯出版《大词典》
31.埃德加·基内,共和国与恐怖统治
32.普雷沃斯特-帕拉多尔归顺自由帝国
33.《路灯》对拿破仑三世的致命抨击
第三编 从普法战争到雨果逝世
34.可怕的年份:1870—1871
35.泰纳与勒南反思法兰西
36.路易丝·米歇尔成为传奇中人
37.新闻宣告自由!
38.左拉:不情愿的社会主义者
39.衰落的大环境
40.维克多·雨果:至高荣誉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米歇尔·维诺克(1937—)当今法国名列前茅的历史学家,以高产而作品又高质见称。曾长期担任巴黎政治学院历史学教授,现已从该校荣退。 维诺克的成名作是1970年与人合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75年,他在《<精神>杂志的政治史(1930—1950)》一书中对以《精神》杂
文摘
序言
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思想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搏击,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定义着自由、进步与革新。维诺克和吕一民的文字,如同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剖析了知识分子与政治、与社会、与民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他们如何在报刊、书籍、沙龙等多元化的公共空间中,构建起自己的思想阵地,并影响着时代的走向。我被书中对个体思想的深度挖掘和对群体现象的宏观把握所折服,作者们并未回避知识分子内部的争议与困境,而是以一种史诗般的笔触,呈现了他们如何在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为理想而奋斗,为真理而辩驳,即使面对误解与嘲讽,也未曾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巨著,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19世纪法国知识界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无数闪光的展品。从科学的巨匠到文学的大家,从激进的社会改革家到保守的哲学家,维诺克和吕一民仿佛是技艺精湛的策展人,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争论、他们对社会的深刻影响,以一种既严谨又生动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惊叹于作者们对不同思潮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梳理,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孤立开来,而是巧妙地将他们置于历史的洪流中,展现出思想的碰撞、融合与对立如何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些在沙龙里、在咖啡馆里、在报刊杂志上激烈辩论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感受那股思想的洪流如何涌动。书中对细节的把握也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显得格外真实可信,这得益于作者扎实的史料研究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挣扎与光辉,以及他们如何用思想的力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书,它所呈现的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是一个充满活力、矛盾和深刻变革的时代。维诺克和吕一民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宏大的历史视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群像和思想流派。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启蒙思想的余晖如何与浪漫主义、实证主义等新的思潮交织在一起,也看到了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们如何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出自己的声音。书中对一些具体事件的分析,比如巴黎公社前后知识分子的立场变化,以及他们对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等问题的不同看法,都显得尤为精彩。作者们并没有试图给这些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贴上简单的标签,而是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多重面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智识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新的发现和启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法国街头,亲身感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激荡和文化的繁荣。维诺克和吕一民联手打造的这部作品,为我们揭示了在看似平静的社会表象下,知识分子群体如何以其思想和言论,不断地挑战着传统的权威,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书中对不同学派、不同阵营之间辩论的细致描摹,让我深刻理解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于一些“边缘”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可能不像大名鼎鼎的领军人物那样声名显赫,但他们的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力。这本书的叙述风格也相当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使得枯燥的历史研究变得生动有趣。它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是如何超越个人,成为一股塑造社会、改变历史的伟大力量。
评分这本书所构建的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图景,犹如一幅宏伟的史诗画卷,其厚重感和史料的丰富性足以让任何一位对那个时代感兴趣的读者为之倾倒。作者们并非简单罗列人物事迹,而是深入挖掘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与社会权力结构、民众舆论进行博弈,以及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所扮演的复杂角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知识分子“公共性”的探讨,他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思想,又如何回应社会的需求与挑战。这种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认知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作者们也毫不回避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以及他们所犯下的错误和局限性,这使得整个描绘更加客观和立体。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与那个时代最聪慧、最具有影响力的头脑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关于自由、关于进步、关于民族认同的讨论,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让我深思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