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編輯部編的《石門頌》,全稱《故司隸 校尉犍為楊君頌》,為摩崖石刻,原本鎸刻在古褒斜 道的南端,即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東北褒斜榖古石門 隧道西壁。原刻為竪立的長方形,通高261厘米,寬 205厘米,22行,每行30或31字,總計655字。《石門 頌》有“隸中之草”之譽,為漢隸中奇縱恣肆一路之 典型。筆勢放縱,結構疏朗,既磅礴大氣,又簡逸生 動。
正文
平時工作比較忙,但對傳統文化一直心存嚮往。最近剛好有機會接觸到這本《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這真是給我的一次“視覺盛宴”。我本身不是書法專業齣身,但一直覺得漢隸有著一種特彆的力量感和儀式感,而《石門頌》又是漢隸中的翹楚。 拿到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清晰”。以往在網上或者一些小開本的圖書上看到《石門頌》,總是覺得字跡不夠清晰,很多細節都無法辨認。這本彩色放大本,把每一個字都放得很大,筆畫的粗細、頓挫,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連接,都一覽無餘。我甚至能看到一些拓本上不易察覺的筆鋒處理,這讓我對隸書的寫法有瞭更深的理解。 書中的色彩處理也很有意思。它不是簡單的黑白印刷,而是帶有一些微黃和做舊的效果,這反而增加瞭碑帖的質感和曆史的厚重感。仿佛我手裏捧著的,不是一本現代印刷品,而是一塊真實的、飽經滄桑的石碑。這種感覺,對於一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但又不太懂行的人來說,是相當吸引人的。 我喜歡它對細節的呈現。比如,一些字的邊緣,因為年代久遠而産生的自然磨損,在這本書裏都得到瞭很好的保留。這讓我覺得,它不是對原作的一種“美化”,而是一種“忠實還原”。這種真實感,反而更能打動人。 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到漢代書法藝術的精髓。它讓我覺得,傳統文化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通過這樣直觀、生動的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
評分收到一本《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剛翻開它,就被一股古樸莊重的氣息撲麵而來。作為一名硬筆書法愛好者,我一直對漢隸情有獨鍾,《石門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以往接觸到的拓本,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模糊不清,甚至是被後期修復或描摹過的痕跡,總覺得少瞭些原汁原味的韻味。這本彩色放大本的齣現,無疑是給瞭我一個驚喜。 書中的每一筆每一畫,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那些飽滿敦厚的筆畫,如刀刻斧鑿,又似行雲流水,力量與美感並存。放大版的處理,讓那些極細微的筆勢變化,如飛白、頓挫、轉摺,都暴露無遺,這對於我研究《石門頌》的用筆技巧、結字規律,有著極大的幫助。我甚至能看到石刻錶麵因年代久遠而留下的自然斑駁,這些細節,恰恰是原碑的靈魂所在,是任何模糊不清的拓本都無法比擬的。 更讓我贊嘆的是它的色彩運用。並非簡單的黑白,而是對原碑色澤的精細還原,這種微黃、微褐的色調,極大地增強瞭碑帖的質感和曆史感。它讓我不再僅僅是在看一堆黑色的綫條,而是仿佛能觸摸到那塊飽經風霜的石碑,感受到它穿越韆年的呼吸。這種“彩色”的處理,讓學習者能夠更直觀地體會到隸書的魏晉風骨,感受其沉雄古樸的審美特質,而非僅僅停留在字形結構層麵。 這次的《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書法學習上的“頓悟”。它讓我對漢隸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臨習的筆法,嘗試去模仿那種厚重而又靈動的筆觸。書中的每個字,都像一位沉默的老師,引導我走嚮古人的智慧。
評分剛拿到這本《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實”。不是指書頁的厚度,而是指它傳遞齣的信息量和文化積澱。我一直認為,經典碑帖的學習,關鍵在於“得其神韻”,而神韻往往藏在那些不易察覺的細節之中。這本書的放大處理,正是為我們提供瞭深入細節的絕佳窗口。 我特彆喜歡它對筆畫的呈現。以往看一些拓本,總是覺得筆畫之間缺乏連貫性和節奏感,但在這本放大版中,我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個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那些圓轉、方摺、藏鋒、露鋒,都如同發生在眼前。例如,一些字中字的連接處,放大後就能看到作者的筆勢是如何自然過渡,如何在結構上尋求平衡。這對於理解隸書的行筆速度和力度控製,至關重要。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的文字並沒有被過度“美化”。那些因為年代久遠而産生的模糊、剝落,都被忠實地保留瞭下來。這恰恰是碑帖的魅力所在,它記錄瞭時間的痕跡,也反映瞭書寫者的真實狀態。這種“不完美”的真實,反而讓我覺得更加親切,更加容易産生共鳴。我能想象到那位書寫者,在石壁上揮灑自如的情景。 總而言之,這本《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臨帖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讓我與古人對話,與經典對話的媒介。它讓我看到瞭隸書的另一麵,一種更加真實、更加生動的隸書。
評分作為一名研究漢代曆史文化的愛好者,我一直對《石門頌》這篇碑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它不僅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瑰寶,更是漢代曆史文獻的珍貴載體。這次收到的《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這篇傑作。 這本書的尺寸之大,以及清晰的放大效果,讓我得以近距離地“觸摸”到碑文的每一個細節。我不再需要費力地去辨認那些模糊不清的筆畫,而是可以直接觀察到每一根綫條的力量、速度和質感。這對於我理解漢代的文字形態、書法風格,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都起到瞭巨大的推動作用。 書中對色彩的運用,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並沒有簡單地使用單調的黑白,而是通過細緻的色彩還原,展現瞭碑石本身的材質和年代感。這種微黃、微褐的色調,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讓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碑文在曆史長河中的沉澱。 我尤其關注碑文中的一些特殊的字形和結構。放大本清晰地展現瞭它們獨特的寫法,例如某些字的誇張處理,或者字與字之間的巧妙呼應。這些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書法信息和文化密碼。它們讓我看到瞭隸書的豐富多樣性,以及漢代書傢在藝術上的大膽探索。 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前所未有的研究平颱。它讓我對《石門頌》的認識,從文字本身,擴展到瞭文字背後的曆史、文化和藝術。我仿佛能聽到那來自遠古的呼喚,感受到那跨越韆年的情感。
評分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先生,年輕時就對書法頗有研究,尤其是對漢隸情有獨鍾。最近入手瞭這本《石門頌/中華經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說實話,這是我近年來收到的最令我驚喜的一本書瞭。 年輕的時候,接觸到的碑帖拓本,大多是泛黃的紙頁,字跡模糊不清,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看不太真切。這本《石門頌》的彩色放大版,可真是把我“拉”迴瞭現實,讓我看到瞭碑文最真實的麵貌。 我特彆喜歡它對筆畫的刻畫。那些渾厚飽滿的筆觸,在放大後,仿佛一下子活瞭起來。我能清晰地看到每一筆的起承轉閤,每一個轉摺的力度,每一個收筆的韻味。這對於我這種上瞭年紀,視力不太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重新拿起毛筆,按照書中的筆畫去臨習,感覺比以前更得心應手瞭。 書中的顔色,也做得特彆用心。那種古樸的黃色,配上黑色的字跡,讓人感覺特彆舒服,特彆有曆史厚重感。它不像有些現代的印刷品那樣鮮艷刺眼,而是恰到好處地還原瞭碑帖本身的質感,讓人能感受到一種歲月的沉澱。 我常常會花上幾個小時,對著書中的每一個字細細品味。我仿佛能看到當年那位書傢,在石碑上揮灑自如的場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臨帖的工具,更是一本讓我重拾年輕時書法夢想的慰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