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石门颂/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石门颂
  • 书法
  • 碑帖
  • 中华经典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字帖
  • 临摹
  • 放大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8109
商品编码:29744068921
开本:8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石门颂/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 作者:编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 定价:56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ISBN号:978710112810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8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6

内容提要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石门颂》,全称《故司隶 校尉犍为杨君颂》,为摩崖石刻,原本镌刻在古褒斜 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 隧道西壁。原刻为竖立的长方形,通高261厘米,宽 205厘米,22行,每行30或31字,总计655字。《石门 颂》有“隶中之草”之誉,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之 典型。笔势放纵,结构疏朗,既磅礴大气,又简逸生 动。
    

目录

正文


《石门颂》是中国东汉时期一块极其重要的碑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它不仅是汉隶的典范之作,更是研究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手史料。 书迹背景与艺术价值 《石门颂》碑刻立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书写内容记述了汉明帝时期,地方官署组织民众开凿石门水道的功绩而得名。碑石高约2.4米,宽约0.8米,全文楷书,共计18行,每行20字。其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格雄浑,气势磅礴: 《石门颂》的字形结构开张舒展,笔画粗壮有力,线条中锋行笔,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浑厚、古朴、雄健的气息,充分展现了汉代隶书的成熟风貌。相比于其他汉碑,《石门颂》的线条更加圆润遒劲,结构更加自由洒脱,显示出书写者极高的艺术造诣。 章法自然,错落有致: 碑文的整体布局并非刻板整齐,而是随字形结构和书写节奏的变化而自然生成。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不失疏朗的节奏感。这种错落有致、自然天成的章法,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用笔 đa dạng,变化丰富: 碑中的用笔既有平直方折,也有圆转流畅。起笔处的藏锋逆入,行笔中的中锋为主,转折处的委婉含蓄,收笔处的干净利落,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其横画的收笔,常常带有明显的波磔,显得格外有力且富有动感。 篆隶融合,别具一格: 《石门颂》在继承秦代小篆和汉初隶书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隐约可见篆书的痕迹,使得《石门颂》的隶书风格更加古拙、浑厚,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历史与文献价值 《石门颂》的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东汉时期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石门水道的开凿过程。这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交通状况、工程技术以及地方行政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工程技术细节: 碑文详细描述了开凿水道的艰辛、组织协调的困难,以及最终克服困难、完成工程的过程。这为我们了解汉代的工程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具体的证据。 地方行政管理: 碑文提及了地方官员在工程中的作用和功绩,反映了当时地方行政体系的运作方式,以及官员在地方建设中的职责。 社会生活风貌: 碑文的记载也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劳动强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播与影响 《石门颂》自发现以来,一直备受书法家和金石学家的推崇。它作为汉隶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法学习的典范: 历代书法家将其视为学习隶书的必由之路。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清代的邓石如、吴昌硕等,都曾临摹《石门颂》,并从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石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石门颂》也是金石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碑文的考证、书法艺术的分析、历史背景的解读,都为金石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而言之,《石门颂》不仅是一件举世闻名的书法艺术珍品,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社会风貌的珍贵文献。它以其雄浑的笔力、自然的章法、精妙的用笔,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碑刻艺术很感兴趣,尤其是汉代的隶书。我购买过很多关于碑帖的书籍,但说实话,很多都只是简单的拓片复制,缺乏深入的解读和艺术的呈现。《石门颂/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这本书,则完全颠覆了我对碑帖书籍的认知。首先,它的“彩色放大”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清晰的彩色图像,让原本模糊的笔画变得鲜活起来,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笔力的遒劲和字体的骨骼。更重要的是,书中对“石门颂”的每一个字都进行了细致的放大分析,不仅解释了字义,更深入剖析了其在书法上的艺术特点,比如笔画的提按顿挫、结体的疏密关系等等。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并非专业书法家的人,也能领略到“石门颂”的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我对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探索欲。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石门颂》,就被其扑面而来的厚重感和古朴气息所吸引。纸张的触感温润,并非那种冰冷光滑的现代印刷品,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墨香。书中对“石门颂”的每一个字、每一笔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彩色放大,甚至连碑石上细微的风化痕迹、剥蚀的边缘都清晰可见,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人由衷赞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碑文背景的考据和解读,并非简单地罗列文字,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历史意义、艺术价值以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却又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与古人一同感受着书写“石门颂”时的心绪。每一页的排版都非常考究,留白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空泛,又能让视线集中在碑文本身,细细品味其结构的严谨与用笔的灵动。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汉隶,尤其是“石门颂”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它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全方位欣赏和学习的绝佳平台。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真正“看懂”碑帖的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这本《石门颂/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彩色放大印刷,让我看到了以往拓本难以展现的细节,比如石质的肌理、笔画的深浅变化,甚至是一些自然的风化痕迹,都让碑文更加生动和真实。我之前在临摹“石门颂”时,总觉得有些地方抓不住要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豁然开朗。书中对每一个字的解读,不仅仅是文字的释义,更包含了对书法技法的分析,以及在不同位置的用笔特点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创作思路。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格,它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真正提高书法水平的工具书。

评分

说实话,起初我只是被“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这个系列的书名所吸引,觉得能将经典的碑帖以如此清晰、放大的形式呈现,定有其过人之处。拿到《石门颂》这本之后,我的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超出了预期。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彩色放大”的呈现方式。以往我接触的碑帖拓本,大多是单色的,虽然也能看出笔画的走向,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本书的彩色印刷,让碑石本身的质感、石质的纹理、甚至是有一些残损处的颜色变化都得以保留,这对于理解每一个字的结构、笔画的力量感以及整体的章法布局,都有了全新的视角。它不再只是一个黑白的线条图,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温度的艺术品。同时,书中对“石门颂”的解说,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较为易懂、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它的来龙去脉,让我这个书法初学者也能快速进入状态,理解其精髓。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对汉隶情有独钟,而“石门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市面上关于“石门颂”的书籍不在少数,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震撼。它的“彩色放大”处理,真的是太绝了!我可以用指尖轻触书页,仿佛就能感受到那古朴的石碑材质,每一笔画的起收、转折,都如同在眼前般清晰。书中对每一个字都进行了细致的放大,甚至是一些细微的墨痕、飞白,都得以忠实还原,这对于研究笔法、结体来说,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对碑文的整体布局的展示,以及对某些关键字、关键笔画的重点解读,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碑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书法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欣赏、去临摹。这本书让我对“石门颂”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