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黃浦江水岸旅遊導覽 9787569920796 上海市旅遊局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正版 黃浦江水岸旅遊導覽 9787569920796 上海市旅遊局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上海市旅遊局 著
圖書標籤:
  • 黃浦江
  • 水岸旅遊
  • 上海旅遊
  • 旅遊指南
  • 導覽
  • 上海市旅遊局
  • 時代華文書局
  • 城市風光
  • 景點
  • 文化旅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0796
商品編碼:2975295755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黃浦江水岸旅遊導覽

定價:88.00元

作者:上海市旅遊局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9920796

字數:

頁碼:25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貫通黃浦江兩岸四十五公裏公共空間,是上海市自2016年以來實施的一項大工程。所謂“公共空間”是指黃浦江自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區段,浦西、浦東兩岸閤計長約45公裏岸綫的公共開放空間,涉及楊浦、虹口、黃浦、徐匯、浦東新區五個區的濱江帶,主要公共空間麵積約為5平方公裏,是市民和遊客體驗上海特色、品味曆史文化、欣賞風貌景觀、感受城市氣息的濱水休閑遊憩帶。
  這片公共空間,涵蓋瞭上海旅遊精華的內容,既包括傳統的外灘地區,也涵蓋瞭新興的陸傢嘴金融區、世博園區等上海新地標。改造後的四十五公裏公共空間,不僅是外地遊客觀光上海必到的“打卡”之處,也是上海本地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黃浦江水岸旅遊導覽》詳細介紹瞭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的主要景點,是遊覽上海的導覽手冊。

目錄


一.上海概況
二.黃浦江遊覽
三.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
四.工業搖籃 航運新篇
4.1 復興島
4.2 原中華造船廠(現屬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4.3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原上海第十七棉紡織廠)
4.4 楊樹浦發電廠(原上海電力公司)
4.5 原楊樹浦煤氣廠
4.6 楊浦大橋
4.7 中國救撈陳列館
4.8 東方漁人碼頭(原上海魚市場)
4.9 楊樹浦水廠
4.10 秦皇島路碼頭
4.11 上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
4.12 白玉蘭廣場
4.13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
五.萬國建築 海派經典
5.1 上海海鷗飯店(上海國際海員俱樂部)
5.2 俄羅斯聯邦駐上海總領事館
5.3 浦江飯店(原禮查飯店)
5.4 上海大廈(原百老匯大廈)
5.5 外白渡橋
5.6 外灘
5.7 黃浦公園
5.8 外灘源
5.9 光大銀行大樓(原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5.10 外灘觀光隧道
5.11 中國銀行大樓
5.12 和平飯店(原沙遜大廈)
5.13 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原匯中飯店)
5.14 陳毅廣場
5.15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大樓(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5.16 海關大樓(原江海關大廈)
5.17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大樓(原匯豐銀行大樓)
5.18 元芳大樓(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5.19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原上海總會大樓)
5.20 和諧匯(原亞細亞大樓)
5.21 原外灘氣象信號颱
5.22 延安東路(原洋涇浜)
5.23 延安東路隧道
5.24 十六鋪碼頭
5.25 老碼頭
5.26 南浦大橋
六.世博西園 創意博覽
6.1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原南市發電廠)
6.2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原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
6.3 中國船舶博覽館(原江南造船廠東區裝焊車間)
6.4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6.5 盧浦大橋
6.6 南園濱江綠地
6.7 打浦路隧道
七.藝術西岸 文化長廊
7.1 上海西岸
7.2 龍美術館
7.3 龍之脊與海事塔
7.4 餘德耀美術館(原上海飛機製造廠大機庫)
7.5 西岸藝術中心(原上海飛機製造廠250號廠房)
7.6 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7.7 油罐藝術公園(原中航油油庫)
7.8 上海夢中心
7.9 黃道婆紀念館
7.10 徐浦大橋
八.世博高地 錦綉水岸
8.1 三林
8.2 世博地區
8.3 前灘
8.4 東方體育中心
8.5 世博文化公園
8.6 世博源(原世博軸)
8.7 中華藝術宮(原中國國傢館)
8.8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
8.9 南碼頭濱江文化體育休閑園
8.10 老白渡濱江綠地(原老白渡碼頭)
九.摩天覽勝 時代華章
9.1 陸傢嘴金融貿易區
9.2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9.3 金茂大廈
9.4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9.5 上海中心大廈
9.6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9.7 陸傢嘴濱江大道
9.8 上海船廠濱江綠地(原上海船廠浦東廠區)
9.9 上海民生濱江文化城(原民生碼頭)

作者介紹


文摘


《黃浦江水岸旅遊導覽》:
  上海東臨東海,南接杭州灣,西與浙江、江蘇兩省接壤,北界長江人海口,地處長江三角洲衝積平原的東端,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綫的中點。總麵積6340.5平方韆米,常住人口2400多萬,現下轄16個區。
  上海地勢坦蕩低平,地形呈東高西低之狀。除西南部有佘山、天馬山和辰山等少數丘陵山脈外,大多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南部海域上有位於杭州灣北部金山區境內的“金山三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即大金山島、小金山島和浮山島,也是上海市的個自然保護區。大金山島主峰高103.4米,是上海境內高點。上海境內河港密布,連接成網,主要河流有黃浦江和蘇州河。長江入海口處有崇明島、長興島和橫沙島等麵積較大的島嶼。上海的氣候屬北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降水豐沛,四季分明。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春雨、梅雨和鞦雨三個雨期。
  上海市市花為白玉蘭,花朵大而潔白,朵朵嚮上,象徵一種開路先鋒、朝氣蓬勃、奮發嚮上的精神。上海市市標是以白玉蘭、沙船和螺鏇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三角圖形似輪船的螺鏇槳,象徵著上海是一座不斷前進的城市;圖案中心揚帆齣海的沙船,是上海港古老的船舶,象徵著上海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著早春盛開的白玉蘭,展示瞭城市的勃勃生機。
  上海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據青浦區崧澤古文化遺址考證,上海已有6000多年的曆史。春鞦時期,相傳吳王喜狩獵,在今鬆江一帶建華亭,作為貴族的館捨。戰國時期,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地區曾是他的封地,故上海彆稱“申”。當時的上海是一個沿海漁村,人們以捕魚為生,“滬”是上海先民創造的一種捕魚的工具,故上海簡稱“滬”。唐天寶十年(751年),設華亭縣(即今上海市鬆江區境內),縣境東北的華亭海,即今上海中心城區,“華亭海”就成為上海早的名稱。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設上海鎮,這是上海地名的由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設上海縣,上海建城肇始於此,距今有700多年的曆史。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縣修築城牆,有效抵禦沿海倭寇的掠擾。清乾隆(1736-1796年)、嘉慶(1796-1821年)年間,上海逐漸成為中國的貿易大港和漕運中心,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1840年,戰爭揭開瞭中國近代史的序幕。1843年11月17日,上海對外開埠。1845至1849年間,英、美、法等國相繼在上海設立租界,開始實行殖民統治長達近一個世紀。1905年同盟會上海分會成立後,上海發生過多次反清鬥爭,動搖瞭封建統治。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1921年7月23日,中國黨在上海誕生,開闢瞭中國革命的新紀元。1925年“五卅”運動掀起全國人民反帝鬥爭新高潮。1926年至1927年,為配閤北伐戰爭,上海工人舉行瞭三次武裝起義。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上海發生瞭“一·二八事變”,即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的作戰。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為瞭占領中國的經濟中心,迫使國民投降,於8月13日大舉進攻上海,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淞滬抗戰爆發。“八·一三事變”是中日戰爭中淞滬會戰的開端和導火綫,淞滬會戰徹底打壓瞭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囂張氣焰。1949年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主力勝利渡過長江後,對國民黨軍重兵據守的上海市進行城市攻堅戰,解放軍發動瞭以消滅湯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為目的的“上海戰役”。1949年5月27日,上海國民黨守城部隊投降,上海徹底解放,從此上海曆史翻開瞭嶄新的一頁。
  ……

序言



品鑒古今,漫步東方明珠——上海黃浦江岸城市風貌深度探索 黃浦江,這條上海的母親河,不僅是城市的血脈,更是承載著上海百年曆史變遷、時代風雲激蕩的生動畫捲。自西嚮東,自古至今,江岸綫上鱗次櫛比的建築、穿越時空的風情,訴說著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獨特魅力。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旅遊導覽,它旨在引領您深入黃浦江兩岸的肌理,從更廣闊的曆史、文化、建築及人文視角,去理解和感受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我們將剝離掉繁雜的交通信息和單一的景點羅列,專注於挖掘那些隱藏在黃浦江水岸之下的深層故事。 浦東:騰飛的巨龍,現代中國的縮影 將目光投嚮浦東,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片令人震撼的現代都市景觀。陸傢嘴金融區,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如同一座座直指天際的雄心,象徵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蓬勃生機。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中心大廈、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這些不僅僅是地標性建築,更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鮮活注腳。本書將深入解析這些現代建築的設計理念、建造曆程及其背後所蘊含的中國力量。我們將探討它們如何突破技術難題,如何成為城市天際綫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吸引著全球的目光,成為上海對外展示自信與活力的窗口。 然而,浦東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在陸傢嘴的摩天大樓陰影之下,隱藏著城市發展的早期印記。這裏曾是農田阡陌,是中國走嚮現代化進程的實驗田。本書將迴溯浦東開發開放的初心,講述那些 pioneering 的故事,挖掘那些推動這片土地巨變的幕後英雄。我們將走訪一些見證瞭浦東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重要場所,感受從一個規劃圖紙上的區域,演變成如今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心路曆程。 除瞭金融和科技的脈搏,浦東也正以其獨特的文化姿態吸引著人們。浦東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文化藝術機構,為這片現代化的土地注入瞭藝術的靈魂。我們將探討這些場館如何與現代化的建築相得益彰,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橋梁。此外,濱江大道沿綫,曾經的工業遺址被改造成瞭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綠樹成蔭,步道蜿蜒,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我們將觀察這些空間如何實現工業文明與城市生活的美好融閤,展現上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浦西:百年風華,曆史的迴響 視綫越過黃浦江,來到浦西,這裏則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外灘,這條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的經典所在,是上海近代史的縮影。從和平飯店的古典韻味,到海關大樓的莊嚴氣派,再到匯豐銀行大樓的宏偉壯麗,每一棟建築都訴說著一段跌宕起伏的上海故事。本書將帶領您逐一品讀這些曆史建築的風格特徵、設計細節以及它們曾經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將追溯它們從洋行、銀行、俱樂部到如今的博物館、酒店、辦公場所的變遷,感受曆史的沉澱與活力的重生。 外灘的魅力,不僅在於建築本身,更在於它所營造的獨特氛圍。江風拂麵,浦東的現代燈火輝煌盡收眼底,形成瞭一幅古今交融、東西方文明對話的壯麗畫捲。我們將探討外灘如何成為上海最受歡迎的休閑場所之一,如何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留影,感受這座城市的浪漫與詩意。 從外灘嚮內陸延伸,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等商業街區,見證瞭上海商業的繁榮與變遷。這裏既有百年老店的傳承,也有國際品牌的匯聚,是中國商業文化的活化石。我們將深入瞭解這些商業街區的曆史演變,探討它們如何從最初的洋行、百貨公司,逐漸發展成為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商業中心。我們將關注那些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字號,它們的經營理念、産品特色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之道。 此外,我們還將深入探索浦西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弄堂和小巷。石庫門建築,作為上海最具代錶性的民居形式,承載著上海市民的生活記憶和文化傳承。我們將走訪不同風格的石庫門裏弄,感受那份獨特的市井氣息,瞭解石庫門背後的建築智慧和居住文化。我們將探訪那些隱藏在弄堂深處的咖啡館、書店、手工藝作坊,發現那些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場景,感受上海這座城市溫情脈脈的一麵。 黃浦江上的水脈與人文 黃浦江本身,作為聯係浦東與浦西的紐帶,其水脈承載著城市的生命力。本書將探討黃浦江的地理意義、航運曆史以及它對上海發展的重要影響。我們將追溯黃浦江從一條普通的河流,演變成國際航運中心和城市重要景觀帶的曆程。我們將瞭解江上的航運活動如何推動瞭上海的貿易和經濟發展,以及如今江上遊船的點點燈火如何描繪齣夜晚迷人的城市剪影。 而在這條江水的滋養下,孕育齣瞭獨特的上海人文精神。海納百川,開放包容,這是上海的基因;精明強乾,敢為人先,這是上海的特質。本書將通過對黃浦江岸綫上的曆史人物、文化名人、以及普通市民故事的挖掘,來展現這種獨特的人文精神。我們將探訪那些曾經居住或工作在江邊的文學傢、藝術傢、革命傢,他們的生活軌跡與黃浦江緊密相連,他們的作品也因此留下瞭江水的印記。 我們將關注黃浦江兩岸的文化交流與融閤,從早期的洋行文化、租界文化,到如今的國際化都市文化,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閤,造就瞭上海獨一無二的城市魅力。我們將探討上海人在江水滋養下形成的獨特生活方式,從早茶文化到夜生活,從傳統戲麯到現代藝術,都展現著這座城市的活力與創新。 結語: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本書並非簡單地為您提供一張地圖和一份景點列錶,它更像是一次與黃浦江水岸進行的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們邀請您放慢腳步,用一顆好奇而敏銳的心,去觀察、去感受、去觸摸這座城市的脈搏。在黃浦江的波光粼粼中,您會看到曆史的倒影,感受到時代的脈動,品味到這座城市獨有的韻味。 無論您是初次到訪上海,還是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感情的老朋友,相信本書都能為您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體驗。讓我們一起,漫步黃浦江畔,用眼睛去記錄,用心靈去感受,去發現上海這座東方明珠永不褪色的光彩。這是一種對曆史的緻敬,是對當下生活的品味,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黃浦江水,流淌韆年,承載著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永遠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故事講述者。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原本是有點不抱期望的,畢竟市麵上關於上海旅遊的書籍多如牛毛,大多都是走馬觀花的圖文集。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慢節奏”導覽理念。它不像那種恨不得一頁塞進十個景點的快餐式手冊,而是鼓勵讀者放慢腳步,真正去“品味”黃浦江畔的每一處人文氣息。我最近利用周末時間,按照書裏推薦的“清晨漫步路綫”走瞭一段,那條路綫專門避開瞭遊客高峰期,重點介紹瞭早晨在老碼頭附近還能看到的漁民或早起鍛煉的居民的生活場景。書裏提供的照片雖然不是那種極緻炫目的商業大片風格,但卻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紀實的力度,捕捉到瞭光影下那些轉瞬即逝的真實瞬間。而且,作者在文字中巧妙地融入瞭一些文學性的描述,比如用“江風拂過,像是給城市換上瞭新的呼吸”,這種錶達方式一下子就把閱讀體驗從單純的信息獲取提升到瞭情感共鳴的層麵。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耐心、博學的本地朋友在耳邊輕聲細語,分享著隻有他纔知道的城市秘密,而不是一份冷冰冰的官方指南。

評分

這本關於黃浦江水岸的指南,雖然我手頭這本的封皮色彩和裝幀設計著實有點“樸實無華”,但光是衝著它收錄的那些詳盡的地圖和曆史背景資料,就足以讓我給它高分瞭。我記得有一次特地花瞭一整天,打算沿著外灘從南嚮北徒步探索一番,結果完全是靠著書裏那張等比例縮放的江岸剖麵圖纔沒迷失在那些小巷和舊建築的細節裏。特彆是對於那些老字號咖啡館和隱藏在弄堂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小店的介紹,簡直是如獲至寶。作者似乎對上海的城市變遷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研究,他不僅僅是羅列景點,更是深入挖掘瞭每一棟曆史建築背後的故事,比如某個窗颱的雕花代錶瞭哪個時期的建築風格,甚至連江邊駁岸的石材産地都有所提及。這種刨根問底的深度,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導覽變成瞭一部生動的城市發展史。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時段江水水位的變化對城市景觀影響的描述,這讓我在夜晚站在江邊時,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霓虹閃爍,更是一種跨越世紀的曆史厚重感。即便是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來說,這本書也能提供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腳下的土地。

評分

我必須得誇贊一下這本書在實用信息集成方麵的強大能力。現在的旅遊指南,如果光有好看的皮囊沒有實用的內涵,那簡直就是浪費資源。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到位,尤其是關於公共交通和周邊配套設施的指引。舉個例子,它詳細列齣瞭從最近的地鐵站步行到特定曆史建築所需的時間和路綫選擇,甚至還標注瞭哪些路段在雨天會比較濕滑,需要特彆注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供瞭一張黃浦江沿岸的“餐飲風味地圖”,這張地圖並不是簡單地標注瞭米其林星級餐廳,而是根據不同的曆史街區,推薦瞭最地道的本幫菜、融閤菜乃至少數民族風味的餐館,並附帶瞭人均消費的大緻範圍。這種細緻入微的考量,對於預算有限但又想深度體驗當地美食的旅行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避免瞭將讀者引入那些專為遊客打造的高價陷阱,而是真正導嚮瞭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值得一去再去的本地好去處。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眼睛疲勞,這在信息密度如此大的導覽書中是難能可貴的。它采用瞭一種適度的留白策略,讓文字和圖片之間有呼吸的空間,使得復雜的曆史脈絡能夠被清晰地梳理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一些重要地標時,會穿插一些當年的老照片進行對比,這種“今昔對比”的視覺衝擊力,比任何抽象的文字描述都來得震撼。例如,將解放前船隻穿梭的繁忙景象與今日的觀光遊輪照片並置,讀者可以立刻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城市功能的巨大轉變。此外,書中的語言風格在保持嚴謹的同時,又融入瞭許多富有畫麵感的詞匯,使得即便是關於港口貿易或建築學原理的段落,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晦澀難懂。總而言之,它是一本既能滿足深度知識探索,又能在輕鬆閱讀中提供愉悅體驗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在第一印象上可能略顯保守,但其內容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卻讓我這個曆史愛好者感到驚喜。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的許多數據和曆史考證都來源於一些專業的城市規劃文獻或檔案資料,這使得它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中關於浦江兩岸在不同曆史時期作為“貿易樞紐”的角色演變,分析得尤為透徹。它不僅僅停留在“這裏曾經是洋行”的簡單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金融、航運、工業轉型如何一步步塑造瞭今天的陸傢嘴天際綫和浦西老建築群的布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城市更新項目時所持有的那種平衡觀點,既肯定瞭現代化的進步,也對那些被拆除的曆史痕跡錶達瞭深切的惋惜和記錄的責任感。這讓這本書超越瞭普通旅遊讀物,更像是一本微型的城市文化研究報告,適閤那些希望瞭解上海“骨架”而非僅僅“皮相”的讀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