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
定价:30.00元
售价:21.0元,便宜9.0元,折扣70
作者:沈晓晖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4945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书稿首先从理论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国币体系不对称性的内涵做了深入研究,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作了深入分析。其次,对汇率制度分类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研究,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并就发展中国家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作了理论剖析和实证分析。*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理论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实践上,结合中国汇率制度发展和当前实际,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下一步改革的目标、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针对目前汇率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作为现代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丰富。但是,与研究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相比,目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还比较稚嫩,不尽成熟。一是由于各国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兴起时间比较短,而涉及的问题又极为复杂,因而各种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一个主流理论也就在所难免。二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主要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体,其行为和目标选择自然不同于主要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企业和个人,除经济金融因素外,还包括政治、社会、安全甚至文化的因素。三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包括国际间的经济乃至政治、法律协调,这不仅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的组织协调。四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还包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这又涉及各个国家或地区主体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分配,特别是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和不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汇率制度的改革,有成功的改革经验,更有许多不成功甚至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当今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货币作为“弱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并成功推进这项改革,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从我国情况看,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并逐步升值,标志着人民币开始逐步踏上更加灵活汇率制度之路,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有着相当漫长的道路。因此,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的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问题,既从理论上另辟蹊径,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又贴近现实,对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章 导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
2.1.1 国际货币中的本位货币
2.1.2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
2.1.3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弱币”
2.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2.2.1 金本位制
2.2.2 布雷顿森林体系
2.2.3 浮动汇率体系
2.3 浮动汇率体系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3.1 全球化下的货币竞争
2.3.2 外部经济的冲击
2.3.3 内外部均衡的矛盾
2.3.4 国际经济政策的不协调
2.3.5 其他外部压力
第3章 货币不对称条件下汇率制度选择分析
3.1 汇率制度分类与发展趋势
3.1.1 汇率制度的各种分类及简要分析
3.1.2 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3.2 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评述
3.2.1 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之争
3.2.2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发展
3.3 发展中国家选择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理论探讨
3.3.1 不对称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3.3.2 货币错配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3.3.3 发展中国家化解货币错配风险的能力较弱
3.3.4 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管理货币错配
3.3.5 外汇储备是维持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重要保证
3.4 关于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增长的实证分析——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计量分析
3.4.1 相关文献综述
3.4.2 计量分析模型
3.4.3 数据说明
3.4.4 结果与结论
第4章 发展中国家转向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策略研究
4.1 发展中国家转向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动因
4.1.1 货币危机与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
4.1.2 相对稳定汇率制度是可维持的汇率稳定制度
4.2 向相对稳定汇率制度转换的策略
4.2.1 转换的基本条件
4.2.2 转换的策略
4.3 汇率制度转换的案例分析
4.3.1 泰国固定汇率体制的崩溃
4.3.2 智利汇率制度的顺利转换
第5章 中国汇率制度历史变迁和启示
5.1 近代中国汇率史回顾
5.1.1 银本位下的浮动汇率制(1935年以前)
5.1.2 法币汇兑本位制度(1935~1948年)
5.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沿革(1948年至今)
5.2.1 高度集中管理的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8年)
5.2.2 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
5.2.3 1994年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
5.2.4 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框架
5.3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的几点启示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和策略
6.1 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研究
6.1.1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
第7章 加强人民币和国际合作与协调
附录: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危机的发生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拿到这本书,第一印象便是其厚重感,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庄重,深邃的色彩搭配着沉静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议题的关注。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这个视角,让我觉得眼前一亮。长期以来,我们对汇率制度的讨论,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国家内部的经济目标,如通货膨胀、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而很少深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本身所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是如何对发展中国家的决策产生根本性影响的。 书中对“不对称性”的界定和分析,是我认为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部分。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在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以及国际话语权上的优势,以及这种优势如何无形中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和战略空间。这种分析打破了以往那种“普适性”的经济学模型,转而从一个更现实、更接地气的角度,来剖析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独特困境。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汇率制度演变历程的梳理,并且将这种演变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紧密地联系起来。作者不仅介绍了传统的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还对各种混合式、非传统制度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且尝试分析这些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应用时,如何受到国际体系不对称性的制约和影响。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引用了大量数据和跨国比较研究,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虽然一些经济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可能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有些挑战,但整体而言,书中流畅的逻辑和清晰的阐述,让读者能够逐步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书中关于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改革案例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理解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具有颠覆性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对经济理论的探索,更是对国际经济秩序下,发展中国家地位和战略选择的深刻反思。这本书的创新性和深度,使其成为该领域读者不容错过的一部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传递出一种专业且厚重的学术气息。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温润,印刷清晰,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阅。我一直对国际金融领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议题很感兴趣,而“汇率制度选择”这个主题,更是直击核心。在当下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这种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研究的切入点,即“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这个视角非常新颖,也很深刻。通常我们讨论汇率制度时,更多地关注国内经济的平衡和发展目标,而忽略了国际体系的宏观影响。作者强调,发达国家(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天然的优势和更大的议价权,这种不对称性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值得深入探究。 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汇率制度的梳理和分析,既有理论上的严谨,也有现实案例的支撑。从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到各种中间制度,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尝试将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定挑战联系起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讨论,这两者与汇率制度的选择紧密相关,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 作者在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模型,这使得论证过程更具说服力。虽然有些数据分析部分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有些晦涩,但整体逻辑清晰,结论引人深思。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似乎对一些新兴经济体(例如亚洲的一些国家)的汇率制度实践进行了案例研究,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经验教训。这部分内容对于想要了解具体国家如何应对汇率挑战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它不仅仅是关于汇率制度本身的探讨,更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寻求自身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都相当突出,值得所有关注发展经济学、国际金融和货币政策的读者细细品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抽象的山峦纹理,仿佛象征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道路上所面临的重重挑战与起伏。书名“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问题的深度。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扎实的纸张和舒适的触感所吸引。在当前全球经济联动性日益增强,但同时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的现实下,理解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这样一种“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目标的汇率制度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书中对“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阐释,是我认为这本书最核心的亮点之一。作者没有将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观的、动态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审视。这种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在理论上看似最优的汇率制度,在实践中却可能面临诸多困难,甚至适得其反。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和选择余地的。 书中对不同汇率制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细致梳理,并且着重分析了各种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应用时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目标区制度”和“爬行钉住”等中间汇率制度的讨论感到兴趣,因为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在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的灵活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作者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分析,来解释这些中间制度为何可能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优先选择。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援引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和数据,使得理论分析更加扎实。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对于理解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经济条件下,是如何做出汇率制度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提供了生动的例证。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具现实意义的视角来理解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部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寻求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这本书的洞察力、分析的深度以及理论的创新性,都使其成为该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以一种沉静而大气的风格示人,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传递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让人在翻阅之前就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作为一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对“汇率制度选择”这一主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本书将其置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之下,无疑为这一复杂议题提供了全新的审视角度,极具吸引力。 书中对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论述,是我认为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作者清晰地勾勒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包括信息不对称、议价能力不均等以及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等。这种深刻的洞察,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发展中国家在进行汇率制度决策时,并非是在一个真空环境中进行,而是受到国际宏观经济格局的深刻影响。 书中对各类汇率制度的梳理,既有理论上的严谨,也有实践上的考量。作者在分析每一种制度的优缺点时,都会着重探讨其在“不对称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特定影响。例如,在讨论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制度的关系时,作者就深刻地揭示了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优势如何放大发展中国家的风险。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实证数据和跨国比较研究,使得分析更具说服力。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对于理解不同国家在面临类似挑战时,是如何做出不同决策,以及这些决策所带来的长期后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种将理论分析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价值。 总体而言,这本书以其独树一帜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制约。它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力作。
评分初见这本书,其封面就传递出一种严谨而深刻的学术气息,深邃的色彩搭配着充满力量感的书名,预示着内容的不凡。我一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选择非常感兴趣,而“汇率制度”作为连接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键环节,其选择的逻辑和影响,尤其引人关注。这本书提出“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作为视角,这无疑为我对这一议题的理解打开了新的维度。 书中对“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阐释,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这种不对称性,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不对称性是如何体现在金融市场的运行、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主要经济体政策传导的各个方面。这种分析使人深刻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在进行汇率制度选择时,并非是在一个完全公平和开放的环境中,而是受到国际体系中固有的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的影响。 书中对不同汇率制度的分类和论述,也显得非常详尽和有条理。从固定汇率的稳定优势,到浮动汇率的灵活反应,再到各种中间制度的折衷与尝试,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分析每一种制度时,都会结合“不对称性”这一核心视角,来探讨其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说服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是如何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其汇率制度的讨论。这种具体的案例分析,为我们理解抽象的经济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分析和丰富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框架。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关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读者而言,也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这本书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学术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