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研究
定價: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張敬一,趙新亞著
齣版社: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3130465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00kg
本書較為係統地研究瞭在中國農村建立社會養老保障製度的政策,全書主要內容包括:介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必然性,介入養老保障的理論分析,農村社會建立養老保障的國際經驗,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政策演變與責任,中國農村建立養老保障的客觀約束與可行性分析,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籌資模式的政策選擇,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籌資模式實證研究,中國農村養老基金管理模式的政策選擇。本書是研究三農問題的學術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本書讀者對象為黨政乾部、經濟理論與社會保障研究者、廣大公務員、相關專業師生。
章 緒論
1.1 研究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的緣由
1.2 研究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3 概念體係和結構安排
第2章 介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必然性
2.1 中國農村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2.2 推進城鎮化是解決中國農村問題的齣路
2.3 農村養老保障製度建設與推進城鎮化關係
2.4 中國構建和諧社會與農村養老保障關係
2.5 中國介入農村養老保障的必然性
第3章 介入養老保障的理論分析
3.1 養老保障政策的由來
3.2 介入養老保障的動因和目的
3.3 介入養老保障的問題及其可能的後果
3.4 介入養老保障的政策選擇
第4章 農村社會建立養老保障的國際經驗
4.1 發達國傢農村養老保障政策述評
4.2 發展中國傢農村養老保障政策述評
4.3 國際經驗總結
4.4 發展趨勢與問題
第5章 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政策演變與責任
5.1 中國古代有關養老敬老概述
5.2 工949年以前中國社會救濟養老政策述評
5.3 1949年以來中國農村社會養老政策述評
5.4 中國農村社會養老陷入睏境的原因分析
第6章 中國農村建立養老保障的客觀約束與可行性分析
6.1 客觀約束與社會經濟後果
6.2 中國農村建立社會養老保障的可行性分析
第7章 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籌資模式的政策選擇
7.1 三種籌資製度比較
7.2 兩種主要籌資製度的論戰與主要結論
7.3 各國籌資製度改革的趨勢性特點
7.4 中國農村籌資製度的選擇與設計
第8章 基於現收現付製下的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籌資模式實證研究
8.1 中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實證研究
8.2 發達地區統籌城鄉養老金模式的實證研究
8.3 中等發達地區形成新的養老金來源的實證研究
8.4 發達地區實施非繳攤籌資模式的實證研究
第9章 中國農村養老基金管理模式的政策選擇
9.1 農村養老基金的運營管理模式選擇
9.2 養老基金投資組閤分析及其政策選擇
9.3 農村養老基金的監管模式選擇與設計
參考文獻
讀瞭《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研究》這部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剖析中國農村養老金製度時,展現齣瞭一種非同尋常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數據和政策條文,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無數農村傢庭如何麵對衰老、如何尋求安穩晚年的故事。它深入淺齣地解釋瞭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村老年人所麵臨的現實睏境,那些因為年老體弱而無法繼續勞作、又缺乏穩定收入來源的群體,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辛。書中對一些地方性試點政策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的兩麵性:一方麵,一些創新性的措施確實改善瞭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麵,也有一些政策因為執行不到位、資金不足或宣傳不力而效果大打摺扣。作者的論述方式非常紮實,引用的數據來源多樣,邏輯嚴謹,讓人信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傢庭養老”模式的變遷及其對現代農村養老保障體係的影響的分析。隨著農村人口的遷移和傢庭結構的變化,傳統的傢庭養老模式麵臨著嚴峻的挑戰,而國傢養老金製度的建立和發展,則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瞭這一空白。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能夠理解農村養老保障體係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同時也聚焦於微觀的個體經驗,讓冰冷的政策背後充滿瞭人情味。
評分讀罷《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研究》,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對於中國農村養老保障體係的理解,是建立在紮實的田野調查和理論研究之上的。這本書在討論政策的演變時,不僅僅拘泥於宏大的敘事,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生動地展現瞭政策是如何影響普通農村傢庭的生活的。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類型農村養老模式的對比分析,比如城鄉結閤部的養老模式,以及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應對養老睏境的獨特做法。這些鮮活的案例,讓抽象的政策條文變得具體可感。作者在分析養老金發放效率和可持續性問題時,提齣的關於財政補貼、基金投資以及精算等方麵的建議,都非常專業且富有建設性。我注意到書中還重點探討瞭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度和精神慰藉的重要性,這在很多關於養老的文獻中是常常被忽略的。作者認為,一個健全的養老保障體係,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支持。這種 holistic 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升華。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而言,通過這本書,我不僅瞭解瞭國傢在農村養老方麵的努力,更看到瞭其中存在的挑戰和未來的希望。
評分《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研究》這本書,我隻能說,它以一種極其坦誠的姿態,揭示瞭中國農村在養老保障領域所經曆的巨大變革與挑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那些與農村老年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政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批判性思維。書中對於基本養老金、醫療保險、以及一些新興的養老服務項目,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不僅僅是介紹它們是什麼,更是探討它們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在實際執行中遇到瞭哪些“攔路虎”。例如,作者對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的比較分析,就非常到位,讓我對不同群體之間存在的待遇差異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農村老年人麵臨的非製度性風險,比如因病緻貧、因災返貧等情況,也給予瞭充分的關注。這使得整本書的視野更加開闊,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養老金範疇,而是更加全麵地理解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態。我個人覺得,書中提齣的關於構建“多支柱”養老保障體係的設想,以及如何推動農村地區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的發展,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它提醒我們,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需要政策的不斷創新和完善,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評分這本《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研究》我算是看完瞭,整體來說,確實是一部值得深入探討的著作。書中對於中國農村地區養老保障現狀的分析,可以說是相當詳盡且觸及痛點的。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政策的錶麵,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梳理曆史脈絡,從早期的集體養老模式,到改革開放後的傢庭贍養壓力增大,再到如今國傢推行的各項社保改革,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被細緻地描繪齣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政策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實際睏難時,引用的案例都非常有代錶性,比如城鄉之間養老金待遇的差距、農村老年人健康保障的不足、以及一些偏遠地區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這些細節的呈現,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農村養老保障體係建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同時,書中對於未來政策走嚮的探討,也給瞭我不少啓發。作者提齣瞭一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建議,比如如何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係,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農村養老服務的效率和可及性。雖然一些建議的實現還需要剋服諸多挑戰,但其齣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也為我們思考農村養老的未來指明瞭方嚮。總而言之,這本書為理解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研究基礎,對於政策製定者、研究者以及關心農村問題的普通讀者來說,都極具參考價值。
評分《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研究》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對中國農村養老保障政策的深度“體檢”。作者以一種非常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製度的建立、發展和麵臨的挑戰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地區、不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下的養老保障差異的細緻描繪。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所有農村地區一概而論,而是區分瞭沿海發達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在養老金籌資、待遇水平、以及養老服務供給方麵的顯著區彆,並分析瞭造成這些差異的深層原因。書中對農村老年人健康保障與養老保障的聯動性分析,也讓我眼前一亮。作者指齣,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醫療支齣,而這又反過來對養老金的支付能力和養老服務的需求構成影響。因此,將健康管理納入養老保障體係的整體規劃中,是提升農村老年人福祉的關鍵。此外,書中對農村養老服務體係的現狀評估,包括居傢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供給情況,以及存在的服務質量不高、專業人纔缺乏等問題,都進行瞭坦誠的揭示。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們理解中國農村養老保障的復雜性提供瞭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視角,其研究成果對於推動相關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