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全忠 编
图书标签:
  • 汉语词汇
  • 同旁字
  • 古今汉语
  • 词语
  • 语言学
  • 教学参考
  • 工具书
  • 汉字
  • 词汇学习
  • 初级汉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舜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郑州大学
ISBN:9787564541910
商品编码:29762227207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 作者:编者:李全忠
  • 定价:20
  • 出版社:郑州大学
  • ISBN号:978756454191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156

《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内容概要 书籍名称:《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 内容介绍: 《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是一部专注于系统梳理和深度解析汉字“同旁”现象的语言学工具书。本书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清晰、详尽的同旁字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这些字在音、形、义上的演变规律与相互关联。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中,由声旁兼具表意功能所形成的同旁字体系。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字表,而是深入剖析了汉字构形学(特别是形声字构造原理)在历史长河中的动态发展。 第一部分:同旁字基础理论与辨析 本部分奠定了全书的理论基石,详细阐述了“同旁”的定义、范畴及其在汉字学中的重要地位。 1. “同旁”的界定与类型划分: 明确区分了“纯粹同旁”(即声旁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而形旁或意旁有所区别)与“广义同旁”(包含声旁相近、韵部相同等现象)。重点探讨了在不同历史阶段,声旁和形旁的功能转换与相互影响。 2. 声旁的历史演变: 追溯了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官话中声旁读音的对应关系。通过大量实例对比,展示了音变如何导致同旁字在发音上产生分化,但其“族群”联系依然可循。 3. 形旁与义域的关联: 分析了同旁字群中,形旁的变化如何精确地限定了词义的范围。例如,以“言”为旁的一组字,如何围绕“语言表达”这一核心义域展开细微的语义区分。 4. 异体字与通假字中的同旁现象: 探讨了在古代文献中,一些形旁相近的字被用作通假字的情况,揭示了早期汉字系统在表意上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核心同旁字族群的深度剖析 这是本书的主体内容,以声旁为纲,分类梳理了数千个核心同旁字及其衍生词语。分类标准严格遵循声旁系统。 2.1 结构对仗与词义群落分析 对于每一个主要声旁(例如:‘青’、‘丁’、‘方’、‘革’等),本书都构建了一个详尽的词族图谱。 声旁‘青’族群解析: 以‘请’、‘晴’、‘精’、‘静’、‘倩’为例。首先展示它们的音韵归属,然后深入分析形旁(如‘讠’、‘日’、‘米’、‘争’)对核心“青”音的意义限定: ‘请’(言):请求、询问的语境。 ‘晴’(日):与天气、光照相关的状态。 ‘精’(米):与细微、本质、提纯相关的概念。 ‘静’(争):强调环境的寂然不动。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即便声旁相同,形旁如何锚定词义的侧重方向。 2.2 词语的横向与纵向关联 本书不仅关注单个字的结构,更着眼于同旁字构成的词语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 横向关联(跨词性): 分析同一声旁下,由同旁字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布。例如,以‘亭’为声旁的字族,如何衍生出表示“矗立”的动词(如“亭立”)和表示“地点”的名词(如“亭子”)。 纵向关联(古今演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同旁字,追踪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例如,某个字在先秦文献中多用于表达某种具体事物,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形旁或音变的微调,开始更多地承担抽象意义。 2.3 罕见字与古音复原 针对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或仅存于特定典籍中的同旁字,本书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利用音韵学工具,尝试复原其上古或中古的发音,并结合出土文献和古代词典进行释义,帮助研究者重建完整的同旁字谱系。 第三部分:同旁字在语义演化中的作用 本部分侧重于语言学和文化史的交叉研究。 1. 语义漂移与同旁关系的松动: 研究在漫长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些同旁字由于声旁发生显著音变,导致现代汉语中读音差异巨大,从而使人难以察觉其同旁关系。本书利用音韵学证据,重新连接了这些“疏远”的同旁字。 2. 文化观念对构字的影响: 探讨特定历史时期(如魏晋风度、唐诗宋词鼎盛期)的文化思潮如何影响了人们对同旁字的偏好和组合。例如,某些具有特定美学意蕴的声旁,在特定时代被大量用于构成具有文采的词语。 3. 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与规范: 分析在现代词汇创造中,同旁字的利用情况。讨论了新造词、科技词汇中,研究者如何利用已知声旁的稳定性和形旁的变化来构建语义明确的新词。同时,对存在混淆的同旁字(如易混淆的形旁)进行了辨析和规范建议。 总结: 《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通过对汉字“同旁”这一核心构形现象的立体化、系统化研究,为语言学爱好者、文字工作者、古籍整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权威且实用的工具。它不仅是一部查阅工具书,更是一部深入探索汉字生命力与逻辑结构的语言史著作,旨在揭示汉字在形、音、义上和谐统一的内在机制。全书资料翔实,分析深入,图表清晰,力求全面覆盖历代同旁字族群的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手册”二字所能概括的范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汉字——即“变动中的稳定”。同旁字之所以能够并存,往往是因为它们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上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使外形相似,其核心语义场域也已分野。《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成功地捕捉并量化了这种分野。我特别注意到它对古代方言、特定地域文字对汉字分化的影响的探讨,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忽略的。通过对这些细微差别的捕捉,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文献的语境和作者的意图。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在面对任何一篇古文或者复杂的现代文本时,心里都会多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洞察那些潜藏在字形之下的深层语义结构。这绝对是值得每一个对汉字文化有深度追求的人珍藏的一本宝典。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手册”类型的书籍抱有很大的怀疑,总觉得它们无非就是把字典里的内容重新排版一下,读起来枯燥乏味。但《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详尽的溯源分析。很多同旁字,它们的偏旁部首在古代可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侧重,但随着历史演变,意义逐渐靠拢或偏离。这本书就将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对于“彳”和“行”部的字,它不仅展示了古代的字形差异,还结合具体的词汇解释了行走(彳)和行动(行)在语义上的分化。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笔功底深厚,即便是讲解复杂的语源学知识,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我发现,通过理解这些同旁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逻辑,我对现代汉语中很多看似随机的词汇用法也豁然开朗了。它绝非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汉字文化史。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十分精良,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手册来说至关重要。《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它的索引系统做得极其人性化,无论是按部首查,还是按拼音查,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标词条。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那些容易引发歧义的同旁字词组进行了专门的“辨析专栏”。这些专栏往往会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出错的几组词,进行深入的语境分析和语义辨析,配以恰到好处的古代文献例证。我发现,以前那些我以为自己掌握了的词汇,在对比之后才发现自己理解得多么片面和粗糙。这本书像一个耐心的老师,纠正了我多年来积累的阅读盲区,让我的文字表达更加精准和规范。

评分

这本《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简直是汉语学习者的“救星”!我作为一个长期被形近字和同旁字搞得头昏脑涨的中文系学生,简直是爱不释手。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同旁字,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字的字源和演变,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字长得这么像。比如,关于“言”部和“心”部的字,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相似,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字形,清晰地展现了它们在意义上的微妙差异。我尤其欣赏它在词语搭配上的处理,很多时候我们只记住了单个字的读音和基本含义,但一旦放到具体的词语中,就容易混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词和例句,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把那些看似相同实则天差地别的词语区分得明明白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汉字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于准备古汉语考试或者从事文字校对工作的人来说,这本手册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代文学爱好者,我常常在阅读古籍时被那些容易混淆的同音或同形异义字困扰。《古今汉语同旁字词语手册》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业余选手”量身定做的。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对“异形同义”和“同形异义”现象的精确区分上。我特别喜欢它对常见偏旁部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引申义的梳理。举个例子,有些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可能共享一个部件,但在小篆和隶变之后,这个部件的意义发生了细微的漂移,进而影响了整个字的内涵。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复杂的历史细节,反而将其作为核心内容进行讲解,用大量的对比图表辅助说明,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绝。它不只是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精神让我对这门语言产生了更深的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