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古漢語字詞典-第3版 |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4-02-01 |
| 作者:李運富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98.00 | 頁數: | 印次: 7 |
| ISBN號:9787500675617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3 |
本典共收錄和解釋約9000個單字和約20000個復音詞語,解釋詳明,取捨得當,檢索方便,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學習文言文的閱讀古代典籍的必備工具書。
這本書在版本更新上的努力值得稱贊。作為第三版,它顯然吸納瞭近些年來學界在古漢語詞匯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對一些長期存在爭議的詞義進行瞭修正或補充說明。我注意到,在某些詞條的解析末尾,新增瞭一些“辨析”或“新說”的注釋,這些內容極為精煉,直指要害,顯示齣編纂者對學術前沿的關注。對於工具書而言,與時俱進是保持生命力的關鍵。相較於我手邊一些年代久遠的版本,新版在細節處理上的細膩之處更加突齣,無論是對異體字的收錄,還是對特定時期俗語、諺語的釋義,都體現齣精益求精的態度。這使得它不僅是迴顧經典的工具,更是探索和參與當代古漢語研究的一個有力支點。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它並非高高在上地展示古人的語言,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和的方式,引導我們去理解古人是如何思考和錶達的。例如,它在解釋一些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詞匯時,會巧妙地穿插一些古代學者的批注或辯析,這讓原本抽象的語義變得具體可感。這種“旁徵博引”又不失條理的做法,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趣味性。我不是科班齣身,過去總覺得古漢語晦澀難懂,但通過這本書的引導,我發現很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錶達,其實都可以在古代找到源頭,這種發現的樂趣,遠勝於機械記憶。它讓我對“活的語言”這一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古文並非僵死的文字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思想載體。
評分我特彆喜歡它在收錄詞條時的廣度和深度,很多冷僻的、隻在特定朝代或文人群體中使用的詞匯,竟然也能被一一囊括其中。這對於進行文學史研究或者古籍校勘工作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過去查閱類似詞匯,往往需要在好幾本不同的專業詞典之間來迴比對,耗時費力,而且容易遺漏細微差彆。而這本書似乎做到瞭“一網打盡”,並且在釋義後麵附帶瞭清晰的例證齣處,這一點太關鍵瞭。我試著查找瞭幾個宋明理學中的核心術語,它的解釋不僅準確,而且簡明扼要,沒有過多冗餘的學術術語乾擾,真正做到瞭服務於讀者,而不是炫耀編纂者的博學。這種實用性與學術性的完美結閤,體現瞭編纂團隊高超的駕馭古漢語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充滿瞭古典韻味,那種深沉的墨色和燙金的字體搭配,立刻讓人聯想到厚重的文化積澱。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仿佛捧著一部穿越時空的文化瑰寶。內頁的紙張質地也相當考究,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古奧的篆隸字體,也能看得清楚分明,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疏密有緻的布局讓每一條釋義都顯得井井有條,查閱起來非常方便。對於一個正在努力啃讀先秦文獻和中古詩詞的人來說,這樣一本實體工具書的觸感和翻閱的儀式感,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個查詢的工具,更像是一個可以陪伴我逐步深入古文世界的良師益友,每次翻開,都能感受到那種沉靜而專注的研究氛圍。
評分這本書的編纂理念無疑是相當紮實的,它顯然不是簡單地羅列字形和字義,而是深入挖掘瞭詞語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流變與內涵的演變。我驚喜地發現,它對於一些多義詞的解釋非常細緻,不僅提供瞭最常見的現代漢語對應,更追溯瞭其在《詩經》、《楚辭》乃至於漢賦中的特定語境用法。比如,一個看似簡單的助詞,在不同的句式中竟然能展現齣如此微妙的語氣差異,這一點如果隻看現代解釋是絕對無法體會到的。編者似乎下瞭大功夫去梳理那些被後世逐漸淡化或誤解的用法,這對於我們重構古代語境、理解作者的原意至關重要。這種深入骨髓的考據精神,讓這本書的權威性大大提升,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提供瞭堅實的語義學支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